03.03 华为、小米、OPPO、vivo等公司为什么不联合成立一个手机操作系统研发公司?

常德二手车队长


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太过庞大复杂,牵扯的方方面面太多,我们以华为、微软为例,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暂时很难看到上述几家公司联合研发:

1、PC端大佬微软的放弃和妥协

前两天,微软刚刚发布了自己重新杀入移动端的产品Surface Duo,折叠双屏的设计很亮眼,但是我们发现,微软这款产品却使用的是安卓系统,很多人会疑问,微软这么牛的PC大佬,为什么还要屈尊于谷歌呢?

微软首席产品官 Panos Panay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微软已经无意再基于 Windows 应用生态打造一款移动操作系统,本质的原因是移动应用生态的格局已定。他表示:归根结底,在如今的应用程序所处的位置上,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机会,开发人员已经充分利用了这种机会。这是一个现实。忽视这一点是愚蠢的。

也就是说,从微软的角度来说,移动端操作系统已基本成定局,特别是在微软放弃曾经自己耗费大量物力人力研发的WP操作系统后,再说这样的话,就更显得“就是如此”了。

2、操作系统好研发,软件生态最重要

当年的微软WP系统的主打特色是扁平化的操作界面和严格的后台管理机制,从而实现了与IOS能够媲美的流畅程度,一度广受期待。但因为软件生态一直没有做起来,没有开发者开发软件,用户常用的软件也更新不力,恶性循环的是新软件不愿意加入,导致最终在其他两大系统夹击下,用户越来越少直至停止更新。

反过来,目前全球仅剩两大移动操作系统安卓和IOS,他们已经建立了高效、简便而直接可以变现的移动端软件流水线章程和规则,数以万计的软件设计师们又何必去一个新的平台重新编写呢。你、我、他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已经适应了安卓和IOS软件的使用习惯,又怎么会轻易去选择另一个陌生的操作系统呢。

3、华为很谨慎的在电视试水鸿蒙系统

万众期待的鸿蒙系统已经发布,但没有在华为手机上适配,而是先在华为电视上出现,这是为什么?

华为CEO余承东曾说过:鸿蒙是一个打通手机、平板、电视、汽车、智能穿戴的操作系统,可以完全兼容Android应用,运行性能还可以提升60%以上。也就是说,鸿蒙完全可以在手机上首发,彻底打消国人对安卓的恐惧和美国的不满。但看似很美好的操作系统为什么是在华为电视首发?

刚才说了,一个操作系统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生态的建立,鸿蒙所面临的的问题,就是这个生态,也就是无论微信还是QQ,无论是WPS还是美图秀秀,这些软件开发公司从成熟的IOS、安卓转战鸿蒙的优势到底有多大、成本到底有多高,未来的用户到底足不足,都将决定着鸿蒙的未来,甚至华为的未来。

而智慧电视或者智慧屏则是一个很好的试水通道,通过这个新生平台,华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强大市场号召力召唤数以万计的第三方软件厂商入驻、开发、合作,从而顺利构建起一个庞大的软硬件生态,而一旦当时机成熟,这些成熟的app由电视版移植到手机也就顺理成章、驾轻就熟、水到渠成。


先锋美学


估计题主还未踏上工作岗位!其实这事挺简单的,就利益两字!这4家品牌公司在开发操作系统时,相关的利益如何分配?这个分配其实涉及了很多内容,比如前期研发的投入,后期的维护投入,上线之后的收益分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参与的公司越多产生利益纠纷的可能性也越大,相互扯皮的事情也就越多!

华为、小米、OV整体来看算是三家公司,每家的实力情况都不同,各自擅长的其实也不同,并且这三家还是竞争对手。虽然面对外敌入侵是有可能坐下来一起商谈,但是一旦情况有所好转,外部影响消失,届时如何能保证这三家继续坐在一起?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看过,绝对的经典动画片,因为这个故事已经将这世上利益分配的道理讲的很清楚了。

现在很多欧美国家的基建落后,并不是他们不想建设,而是相关利益方会相互纠缠,导致一个项目对无限期拖延。其实如果以上三家公司一起联合开发系统的话,也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在没开工前,大家就得坐一起谈,事先谈好各种规则,今后的各种利益分配,而光这一点可能就得耗费相当长的时间。

等基础内容谈完,实际开工研发时依旧还得出问题,也就死各个公司之间的协调同步问题,这三个公司的研发实力肯定是各不相同的,不会处于同等的水平,这之间一定存在“代沟”,实力强的可能嫌你进度慢,跟不上节奏,实力差点可能觉得你太快了,好多东西我还没消化透。即便是将三个研发团队的人凑合在一起组建各研发团队,依旧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等建设完成了,有收益了,到时候怕还得争论一番,这家觉得当年自己出力出钱最多,这家觉得我没功劳也有苦劳,打下手也是很卖力的。到时候哪怕当初有协议,在庞大的利益面前依旧可能会反悔。

所以,干操作系统这种复杂的事情,就只有单干这一条路!可以在产业链上找上下游的合作方,但绝对不可能有多家公司一起合作来做系统,还没正式上路,就已经为未来埋下了隐患。



Lscssh科技官


本来想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的。后来突然想起来一件事,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中国迟迟没有出来一款自己的操作系统,而总是在Linux上面删删改改呢?

说到这里想起来,总有人说因为当年盗版window扼杀了国产操作系统。真的如此吗?当时出名的所谓国产操作系统,实际上都是Linux当核心的,靠这个,中国互联网发展不成这样,因为可能好多人连命令都记不住。

其实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几亿行代码的的操作系统有个两三年也就搞出来了,只能说中国这种研发氛围导致的吧。拿过Linux换个皮就能拿到大把经费,为什么要费劲?反正上面的领导也不懂。至于企业投资。。。除了华为,别的投资操作系统能把自己拖垮。

很多人都担心出现一款新操作系统以后,生态跟不上。没必要。中国人口十四亿,十四亿的市场,没有人会不眼红。实际上很多行业标准中国完全可以自己玩,就比如5G,如果国内就用华为的标准来弄,你告诉我是高通不准备卖芯片了还是苹果不准备卖手机了?

当然这需要政府的魄力国家的力量以及撕破脸的精神。

市井小民一个,瞎说两句,勿怪。

至于合力研发手机系统,没办法的,本身手机同质化就很严重了,再换个一样的系统,你让手机厂商怎么挣钱?


Jetaime18898243


商业规则的建立不是靠一时的冲动,现在华为公司遭到了美国政客的禁令,外界对于华为普遍有着比较担忧的状态,从昨天任正非接受采访所表现的底气看,华为公司公司对于当前的形势以及该如何去做,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在很早之前就准备了应对方案,从任正非的谈话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一种超级大的格局,从纯正的企业的角度考虑即使是美国的公司也不希望失去华为公司这样的优质大客户,华为公司的业务能力越来越强,带来的更加丰厚的订单,从美国本身出发对于本国企业没有任何的好处,而且还会造成信誉的下降,对于后续公司的发展非常不利,其实很早之前欧盟已经开始尝试去美国化,虽然欧盟是美国的盟友但是在很多核心利益上也是寸步不让,让很多的欧洲国家寒心。

总体来讲美国的这次单方面的制约华为公司对于全世界科技来讲是一种退步,未来全球化是一种大趋势不可逆的状态,即使未来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谁也不可能改变的事实,不可能一家或者几家企业把整个的产业链条全部给做了,也不符合产生规律,但是真正到了危机的时候还能不被别人卡脖子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强大,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日益强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不是你美国能不能接受的事实,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华为公司的5G技术也不会因为美国的打压就停止了当前的行动,如果激发了华为公司员工的斗志,反而能更加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现在的华为公司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 单纯的一方面的禁运很难完全的卡脖子,不可能把所有的路都给堵死,如果真的到那种程度,美国公司至少很多已经不存在了,这本来属于一件逆向行驶的事情。

回到正题操作系统系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关键还是生态链的建立,换句话讲如果操作系统出来了,这么多的应用谁来给你搞,并且大家是不是认可这种操作系统,这都是一种未知数,三星着这种巨无霸也尝试过自己组建操作系统团队到现在也没弄出个成绩来,这次对于华为公司而言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但在构建生态链方面国内的还真是有一定的底气和实力,现在的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的群体并不弱,不用达成什么联盟如果靠这些互联网巨头推进这个操作系统的生态链,倒是可以做的事情,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至于是不是要组建一个公司,这种想法有点理想化毕竟每家公司的方向以及出发点都不同,但是大家为了不被别人卡脖子可以在生态链的构建出一把力,毕竟以当今中国的软件应用开发实力,还是非常轻松的事情,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华为公司构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国内的企业把对应的应用开发出来,如果真是能够这样生态链的建立真就不是什么难事。

通过这次事件也能折射出中国的很多核心技术积累还是不够,我们平时要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如果卡脖子的不是华为公司,很多公司直接就完蛋,根本没有任何商议的余地,所以也警示很多企业家不要总想着如何去挣钱,还要居安思危不要等着被别人卡脖子的时候才去想着怎么去做。不要总想着跑马圈地企业要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的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以及未雨绸缪的大格局,这点华为公司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自尊和底气一切都来源实力,落后就要挨打。

坦白而言现在国内程序员的数量和质量都已经到位了,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生态圈已经变得越来越这个可能,这种东西都不是靠一家公司的努力,需要赶上一个历史的机遇这次未必不是一个好机会,当初安卓的在推广之处也是到处游走于各个大公司之间,起步总是艰难的,如果真的利用这个机会构建出生态圈的雏形,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从骨子里讲谷歌公司也不希望看到今天的局面,欣喜的是华为公司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应对策略,这也是一个超级大公司实力的体现,每次任正非老爷子出来讲话都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正能量。

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编程指南


我们都是只想做手机卖手机而已,谁跟你一样动不动怼天怼地对空气,非得号称宇宙第一……有种你就去研发个系统出来卖给我们啊……要不你连手机所需要的一切材料都自己生产算了,玻璃塑料电线全部自己生产,员工所必须的生活用品都自己生产,包括开店的房地产都自己做……知道曾经的那些大型国有厂矿都是怎样作死的吗?九十年代初之前很多国有大型工厂煤矿之类,都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内部公安医院甚至食品厂饮料厂汽修厂,到了九十年代后期终究没干过私营企业……


冯怡然屋爸爸


从市场竞争规律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即使联合成立了OS公司,恐怕也不会发展好。

举个例子,国内很多手机厂商组成的快应用联盟。


十二家快应用生态平台成员,包括vivo、华为、OPPO、小米、联想、金立、魅族、中兴、努比亚、一加、海信、中国移动终端中国移动终端公司以及海信手机。

快应用联盟官方宣布,一年的成绩:覆盖10亿设备、月活2亿、打开快应用20亿次、留存1亿个桌面图标。其中有35%的流量来自桌面留存的图标。

但可在上图看到,只有1万多开发者。

对比下微信小程序,去年11 月 7 日,马化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透露,小程序已经有 150 万开发者,小程序应用数量超过 100 万,覆盖 200 多个细分行业,日活用户达到 2 亿。

手机厂商早些年还有硬核联盟。

2014 年 8 月,OPPO、vivo、酷派、金立、联想、华为等 7 家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一起组成了一个「硬核联盟」,之后,魅族也加入了这个联盟。


在官方描述中,它致力于服务 CP(内容提供商)及游戏厂商和发行渠道,降低发行门槛,提升分发及推广效率,为广大手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移动应用。

硬核联盟有一个发起方和运营方——玩咖传媒,这家公司成立于 2014 年 3 月,几乎就是为硬核联盟量身定制的。创始人高弟男曾在百度工作 6 年,曾任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商务总监。


老刘新商业观察


一、就算联合成立也未必能成功

单说操作系统,相信这些企业很多都有能力弄出来,但生态就未必成功了,这才是关键点。就算这些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公司,在生态上也未必能够获得成功。

可能很多人觉得,国内所有的手机都用这个系统,生态就起来了,想的可是简单,要是真这么简单,国内早就搞了,轮不到我们这些外行人来指手划脚了。

甚至如果中国单独搞一个自己的系统,和世界脱了轨,然后在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落后了,都有可能。

所以这种大家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公司,弄自己的系统,大家都支持,本来就是一个空想,是没有什么把握的,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痛的人的一番乱想而已。

二、在当前这种形势之下,也成立不起来

另外,这些厂商也联合不起来,大家都是竞争关系,这些厂商们本来就是对手,在没有遇到外面的打压之前,大家是没有动力来联合的。

再说了,联合起来又以谁为主?这个是个大问题,谁来主导可能就牵涉到话语权,掌握权等敏感的东西,没有竞争关系还好,有竞争关系了,这事情就麻烦复杂得很了,扯也扯不清了。

所以这真的只是理想和空谈,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能够成为现实的,你觉得呢?


互联网乱侃秀


感谢您的阅读!

除非手机大一统!否则,国产手机同一系统的概率为0!如今手机厂商能够百花齐放,在硬件上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能够形成独有的特色,就是因为安卓系统开源性,能够让各家定制各家的UI!如果,华为,小米,OPPO,vivo等研发一套一样的系统,这套系统是开源还是必源呢?

其实,最令我敬佩的系统厂商,并不是安卓或者苹果,而是微软!Windows系统,基本上大部分电脑都再使用,即使你抱怨它垄断;流畅度不高等种种问题,也改变不了它目前的绝对市场优势!而手机厂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有大一统的手机系统吗?


我们假设存在大一统手机系统,手机厂商第一件事不是公布这系统大家使用,而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再集合一批人拿着系统去各自优化了,定制出各家的风格系统!

可是,这不等于多此一举吗?花费了大精力研发了一套系统,却为了保持各自特点,还的花费精力定制:吃饱了撑的吗!

我认为它们不可能在一起的原因是:

  • 保持特色,各有心思。四款品牌都有各自的优势,如果研发出同样的系统,手机厂商必须要各自优化,耗费时间,耗费精力。否则使用同一款系统的话,不进行优化,那么又有什么特色呢?安卓系统的优势在于它的开源性,以及各家厂商能够对它进行不同的优化。

  • 手机系统的研发难度并不低。虽然说技术上允许,比如说阿里研发的云系统,但是,要形成ios系统或者安卓系统,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目前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
  • 生态链问题,所有的APP公司会不会对新系统进行适配,因为它们开发需要时间。
  • 海外市场。该系统如果被推出,那么,海外市场能否使用呢?关键是海外的生态APP能否适配开发?

目前来说,唯一可能的是,各家研发出自己的系统,经过优胜劣汰留下几款最好的系统,大一统系统,存在的几率并不高!


LeoGo科技


这个需要国家层面出面协调,工信部具体实施战略协作和分工,同步的还有芯片问题,一并解决,以非美国为优先,这样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良好效果,甚至这样的反击会严重打击美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否则同行之间各有各的利益,相互缺乏信赖基础,也就容易被美国各个击破。

这虽然很难,需要一定策略和手段分步解决。但如果不想被人牵着鼻子走走,或者被一记闷棍打死,除了自力更生,没有更好的解决途径。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战长期看,不会马上停止,即使换了总统也未必叫停,在这种情况下单纯期待别波及到自己的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那就是在赌运气了。

贸易战只是美国加强遏制中国的开始和一个方面,后续手段不会少,科技,军事竞赛,地缘政治影响,南海和台湾问题都会下手,所以,预计虽然不同于美苏冷战,但会以一种新的对立模式出现,在这一场人类历史空前的斗争面前,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做好一款手机系统和几个核心芯片,必须是经济、科技、军事、政治影响力全方位的超越和胜利,让对手完全没有对抗的勇气和实力,否则永无宁日。

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分化对手的阵营,挖他们的墙角,痛击他们的马仔,因为这是一场中美竞争的持久战,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在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当前我们应是处于战略防御阶段,积极向战略相持阶段发展,最后是战略反攻阶段,结局是中国必胜!

套用任正非的一句话: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烽火台长


绝大部分回答认为没有可能性。我倒是觉得还是有一定可能性,只是可能性不大。

谁说敌人就不可能合作?举例来看:

1、微软IE、Edge和Google的chrome打得那么厉害,当微软发现继续做浏览器吃力不讨好,主动拥抱了chrome,成为了chromium社区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2、电子元器件界比较喜欢联盟,比如当年的LCD有索尼等好几个巨头参与联盟。

3、世界开源共享精神逐渐得到了认可,连微软苹果这样老牌的闭源拥护者,都逐步在拥抱开源。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可能性在哪里呢?我认为在于,有共同的敌人,有共同的危机。

比如,设想这么一种极端情况,世界的公司都对所有中国公司取消了操作系统和APP开发组件的授权,各个手机公司不得不自己搞操作系统。我想那时候会有大公司愿意合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