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魏失郭嘉,蜀失庞统,吴失周瑜,谁的死对国家影响最大?

沙沙沙沙沙沙


我认为魏蜀吴失去了这三人,影响都是不小的。影响最大我认为是魏>东吴>蜀汉

先来说下魏之郭嘉,他原本是袁绍手下。但觉得袁绍不能成就大业,于是投靠当时弱小的曹操。二十七岁的郭嘉于是开始辅助曹操(诸葛亮二十七岁开始辅助刘备,两人非常像)。曹操见到郭嘉后评价: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刘备得到诸葛亮后讲:如鱼得水) 郭嘉辅助曹操十一年间: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还有就是官渡之战前夕劝曹操速征刘备,此时刘备占据徐州。由于大敌是袁绍,怕袁绍趁机攻许。郭嘉对曹操讲不用担心,袁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 郭嘉死于公元207年,时年三十八岁。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后,曹操对众人讲: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就是说曹操认为郭嘉在的话,他不会如此大败。但并不是说曹操手下谋士不行,是因为曹操更听郭嘉的。(如刘晔数次建议曹操就没听。1公元215年曹操攻下汉中,刘晔建议趁机攻蜀。2公元221年刘备伐吴,刘晔建议跟蜀汉同时伐吴。曹丕没有听从。3刘晔建议趁公孙渊立足未稳,收复辽东。曹睿也没有听从)三国志讲: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如果郭嘉在,曹操即使败也不会惨败。

郭嘉要是公元207年没死。那么公元215年要是由他来说趁机攻蜀,曹操就会听从。而刘备公元214年才拿下蜀地,根基未稳。公元200年刘备占据徐州时,郭嘉就讲: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 还有一个影响就是郭嘉不死的,日后将成为曹丕的辅政大臣。郭嘉死后。曹操对众谋士讲:你们跟我都是同辈人,只有郭嘉最年轻。我还要把身后的事务托附给他,而他却中年早逝,真是天命啊! 郭嘉不死必然能继续辅佐曹丕、曹睿。必然也是辅政大臣。


蜀汉之庞统,庞统是荆州人。公元214年中箭而死,时年三十六也是英年早逝。司马徽评价: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诸葛亮评价: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公元210年庞统投了刘备,刘备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军师中郎将。刘备跟庞统相见吹了一会牛后,大器之。三国志讲:亲待亚於诸葛亮。就是说仅次于诸葛亮。 公元211年庞统劝说刘备夺蜀,庞统讲: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当年刘备受刘璋邀请入蜀。

公元212年庞统向刘备建言取蜀上中下三策。上策:精兵奇袭成都。中策:诱杀白水关二将夺其兵,然后向成都。下策退回白帝城。刘备选择中策。 公元214年庞统在进攻雒县,为流矢所中。因伤而死,时年三十六。有人讲庞统不死,诸葛亮就不用入蜀了。这是不对的,诸葛亮在公元213年就率军入蜀了。如果庞统未死的话,蜀汉就多一名顶级谋士。公元214年拿下蜀地后,刘备很有可能派庞统回荆州助关羽守。必然关羽身边并无顶级谋士。(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就是让诸葛亮和关羽共守荆州。三国志先主传:亮与关羽镇荆州)因庞统之死,刘备根本抽不出谋士去防守荆州。因为诸葛亮镇守成都足兵食,法正要随军出征争汉中。 关羽有庞统协助镇守成都,荆州就不会那么容易丢了。



东吴之周瑜,死于公元210年,时年三十六也是英年早逝。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周瑜率军攻南郡。打了一年拿下了半个南郡(江陵、公安等地)。公元210年周瑜提出了联马(马超)攻打益州(张鲁、刘璋)的计划,孙权同意了此计划。三国志周瑜传: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周瑜于是准备回江陵集结军队,但是走到巴丘就突然病故了。东吴于是暂停了攻取益州的计划。

如果周瑜不死的话,东吴很有可能先于刘备拿下益州。到那时刘备的荆州四郡就成了夹心饼干了,随时会让东吴东西北(南郡)三面夹击。这样三国变成南北朝。 还有周瑜是主张吞刘的,如果不死刘备就要不到那半个南郡。(周瑜死后,联刘派鲁肃接任。鲁肃劝说孙权把那半个南郡给刘备)周瑜得益州后,完成有可能回过头来灭刘备。凭周瑜的军事才能夺取益州应该不是难事。周瑜临终给孙权的信中讲: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可见周瑜要是活着迟早要对刘备动手。 周瑜死后,半个南郡给了刘备。这样东吴要是想夺益就要经过刘备的地盘。于是东吴提议两家联合取益。刘备以才占据荆州五郡,统治不稳没有力量去进攻拒绝。东吴于是暂停了计划。不久后东吴又想独自攻益州,刘备用军事手段阻止东吴。据献帝春秋: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于是东吴召回军队,取消攻益计划。 公元211年刘备率军入蜀,孙权听说后大骂:狡猾的东西竟敢耍弄诈术。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讲: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可见孙权对周瑜的看重。


小鸿哥


魏失郭嘉,影响的是一个人。

蜀失庞统,影响的是一个政权。

吴失周瑜,影响的是一个天下。

先说郭嘉。

郭嘉是曹操前期五大谋士之一,

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不是郭嘉,而是荀彧,不论是能力还是地位,荀彧都排在首位,这是公认的。

郭嘉对事情有预判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不是非常精准,好比郭嘉说,今年美元要大跌,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跌,他不说。比如曹操要打袁绍,担心孙策在后方偷袭,郭嘉说,孙策这个人过于轻率,我看他活不长了。但他没说孙策什么时候会死,是死在官渡之前还是之后,如果孙策在官渡相持之时突袭曹操,那么曹操铁定得完蛋,还好他死得早了些,在200年年初就死了,如果再多活半年,曹操的后方可就有不小的危险。

此外还有北征乌桓,是件毁誉参半的事情,曹操差点就回不来。

郭嘉最著名的,大概是他的《十胜十败论》,把曹操一顿猛夸,大概意思就是无论从哪方面看,曹操都领先袁绍100年,您只要一出兵,包赢!

吹捧的话谁都爱听,曹操乐得合不拢嘴,他脸皮虽然挺厚,都有点不好意思:“哎呀,我都没想到我这么强啊,我自己都没感觉到呢。”

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但是,袁绍肯定没那么听话,不可能曹操一出兵就自动投降,那么怎么打袁绍呢。

没了。

是的,没了,史书只记载,郭嘉跟着去打了袁绍,有什么具体表现呢,没有,郭嘉好像隐身了。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郭嘉的职位,从跟着曹操开始混,就是军祭酒,直到去世,还是军祭酒,十一年雷打不动,这多少有点尴尬。

再从古人的眼光来看,《三国志 魏书》里,荀彧荀攸贾诩在同一传,郭嘉和程昱、董昭、刘晔、蒋济、刘放等在同一传,这应该算是郭嘉比较准确的定位,换句话说,郭嘉死了,曹操至少还有四大谋士,没到伤筋动骨,无人可用的地步。

郭嘉死后曹操大哭?曹操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大哭是常态,在三国志中,至少就记载了曹操有七次大哭,比刘备多多了,偏偏刘备替曹操背了个爱哭的锅,刘备:我也很无奈啊!

再说庞统。

三国演义里,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

实际上,庞统在当时的名声,要高出诸葛亮不少。

他出山之后,先跟的老大是周瑜而不是刘备,在周瑜那里混了几年,庞统已经混出了名声,“吴人多闻其名。”算得上是个名士了。

名声是什么,就是人脉。有了人脉,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在诸葛亮和鲁肃推荐下,庞统得到重用。

那么庞统的阵亡,对刘备有什么影响呢。

从庞统活着时候表现出的才干来看,他与接替他的法正类似,都是谋士型的人才,刘备缺的就是这种人才,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叹息,法正如果在,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局面。

《三国志》: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假使庞统还活着,他可能会改口:庞统如果在,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局面。

庞统与郭嘉,在刘备和曹操那里的地位比较类似,但是庞统之死和郭嘉之死,对刘备和曹操意义不一样。

郭嘉死了,曹操还有一抓一大把的谋士。庞统死了,刘备就悲催了,因为蜀汉的人才实在稀缺,庞统不死,能起的作用远远大于郭嘉,更悲催的是,庞统的继任者法正也早死,间接导致刘备没几年也死了。

所以庞统死后,“先主痛惜,言则流涕。”上面也说了,真正的爱哭鬼其实是曹操,刘备反而是不爱哭的,言则流涕说明了庞统在刘备心里的分量。

最后说周瑜。

周瑜有多厉害呢,赤壁之战前,演义里说是诸葛亮舌战群儒,那都是罗贯中胡扯。曹操征荆州,东吴那边大臣们都准备收拾收拾东西,跟着曹操混了,没人认为能打,关键时刻,周瑜赶了回来,说:“要打!”,于是就打了,而且真打赢了,东吴能站稳脚跟,靠的就是周瑜。

郭嘉、庞统之死,影响的最多是一方势力,而周瑜之死,则对三国全局有不小的影响。

因为周瑜的策略,是两分天下。

他主张,把刘备与关张分开,不给刘备土地发展,自己统辖关张,这招非常毒辣,不过孙权没有同意。

周瑜又建议由自己先取西蜀,继而吞并汉中,再图北方。孙权同意了,不过周瑜还没来得及准备出军就病死了。

如果周瑜的策略得以成功,那就没刘备啥事儿了,甚至可能没孙权啥事了,因为过于强大的周瑜,对孙权威胁太大。当时孙权接班不久,还没有培植起自己的势力,周瑜威望又太高,搞得孙权如芒刺在背,周瑜一旦有异心,孙权很大概率扛不住。

还好,周瑜很快就死了,很难说周瑜的死,对孙权是祸是福,反正没有记载孙权对此有多伤心,孙权对周瑜的评价是“周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

刘备也认为“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周瑜对孙权的威胁,是事实存在的。所以如果周瑜不死,三国将如何发展,存在着变数,周瑜之死,在三人中是影响最大的。


小院之观


先说观点庞统>周瑜>郭嘉。

看看曹操手下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司马懿。

这个豪华阵容里,郭嘉就不是那么不可或缺的了。虽然曹操想以后事托与郭嘉,不过司马懿不比郭嘉差,而且司马懿还能率军出征。郭嘉却只能当一个谋士。

再说周瑜,孙策得周瑜等人之助,成功占领江东,孙策死后。孙权虽然也知人善任,但是能力不足,只能保住江东,虽然也在荆州,交州,有所开拓,甚至辽东,台湾也有所联系。但是对于北征中原兴趣不大,能力不强,几次讨伐合肥都大败而归。而周瑜鲁肃甘宁等人都有取荆州,定益州全据长江的谋划,东吴却力有不逮。周瑜打完赤壁之战后,就没有多大作用了。

最后是庞统,刘备是陈登都佩服的王霸之才。曹操以及曹操手下的谋士共认的的英雄人物。刘备早期领豫州牧,领徐州牧都是四战之地。而先后败于袁术,吕布,曹操,更是让他无栖身之所,后来只能投靠刘表。联合孙吴打赢了赤壁之战后,才勉强有了自己的地盘。而早期的一些人才比如陈登这类人,是不会跟着他的。所以他地盘最小,人才最少。而能出奇谋,让刘备迅速抢夺地盘的人才,只有庞统和法正二人。可惜刘备不听庞统的,直接在刚入川与刘章会面时就下手。庞统战死落凤坡后,更是只能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川,前前后后花了3年才拿下益州。时间流逝,庞统张松等人才的流失,荆州防务的变动。一直延续到汉中大战,关羽北伐都没有改变。后来法正一死,荆州一丢,刘备基本就没有机会了。再经过夷陵之败,本来就缺兵少将的蜀汉,更是元气大伤,再难有大的作为。

所以庞统之死,对蜀汉的影响是最大的。


风乘桴


这三人确实都是顶级谋士,但要说到谁损失最大,我觉得应该是庞统,庞统当时跟刘备去取西川,诸葛亮坐镇荆州,荆州作为隆中对中最重要的一环,诸葛亮关羽坐镇自然无话可说,庞统跟诸葛亮孰优孰劣暂且不说,诸葛亮素来小心谨慎,虽然并无不妥,但是跟司马懿的对决中还是多多少少丧失了不少机会,庞统胆大,计策毒且风险高,但风险高意味着收益大,诸葛亮善守,内政之类的游刃有余。庞统攻城拔寨确实是一把好手,以后想扩张地盘少不了他。庞统这一去,直接引发连锁反应。首先庞统一死,诸葛亮必须要去西川帮刘备收拾烂摊子,关羽心高气傲,让吕蒙偷袭得手,失去了刘备集团最重要的一块根据地,结果刘备伐吴,又失去了张飞,张飞作为一位有统兵才能的猛将,让刘备在失去荆州后最起码还有一张王牌。结果伐吴误中陆逊火烧连营之计,让刘备损失惨重,失去了进军中原,光复汉室的机会。倘若庞统没死,万万不会失去荆州,更不会有火烧连营的下场,也许跟孙吴联合让曹操不会那么好过,以后扩张地盘,庞统的才能让刘备省不少心,可惜没有如果,庞统这一死,让刘备集团的内部出现缺失,也让刘备更加难以收复他那一直心心念念的汉室!





微凉的心碎141021709


先亮明观点,郭嘉之死,对曹魏政权的影响是最大的,而且是致命的,下面且掌心慢慢道来。

一、蜀失庞统

庞统号称“凤雏”,是与诸葛亮的“卧龙”齐名,是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此人长于谋略,敢用险计,庞统自自我评价:

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在蜀汉集团,庞统的谋略排名是数一数二的,甚至超过诸葛亮,相当于曹魏集团的郭嘉,在对局部战争的洞察把握上见解独到,奇谋频出,这是他的最大特点。

但刘备在战争决策时却更趋向保守求稳,所以对庞统的许多计谋是听一半,信一半,打折扣执行,比如庞统献上的取益州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就只采用其中计。

庞统喜欢出奇谋险招,这与刘备以人为本,先礼后兵的风格理念有所不搭,导致庞统在蜀汉集团的实际作用,打了折扣,这一点与曹操对郭嘉的完全信任不可同日而语。

刘备不用庞统的奇谋险招,只不过花费的周折多一些,在庞统落凤坡中箭死后,刘备最终还是夺取了益州。

所以因为风格观念与刘备有偏差,蜀失庞统,影响不算很大,毕竟还有诸葛亮,以及后来的法正。

二、吴失周瑜

周瑜是孙吴集团的老人,与孙权的哥歌孙策是拜把子兄弟,而且是亲连襟。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三国演义》也是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谋略大局观不错。

周瑜代表的江东士族,在孙坚去世后,周瑜是第一个站出来以君臣之礼,拥立孙策的。孙策死后,周瑜更是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同辅佐孙权,属于孙吴集团实权派人物。

周瑜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孙权与刘备军队联合,打赢了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的周瑜病逝,年仅36岁。周瑜去世时,对孙权进一步巩固江东治理,的确有一些影响,但问题不大,因为赤壁之战的大胜,江东士族大都归附,孙权已经基本上在江东站稳了脚,开始亲理朝政。

代替周瑜的鲁肃也是非常有影响的江东士族,谋略也相当了解,特别是比周瑜更有大局观,江东版的“隆中对”就出自鲁肃之手,取代周瑜完全没问题。

另外,周瑜去世,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等于移去了压在孙权头上的一座大山,有利于孙权进一步集中权力,树立权威。

所以,周瑜去世其实对孙吴集团的影响并不大,只不过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换成了鲁肃。我们看到后来,孙权也慢慢把张照晾到一边了,鲁肃没有周瑜那样的显赫资历,孙权反而更好地统治江东了。

三、魏失郭嘉

史书上称郭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郭嘉的特点是善用奇谋,洞察人心,算无遗策,每逢军国大事议论纷纷时,郭嘉的计策最后证明总是正确的。曹操更是对他赞赏有加,视为自己的“奇佐”之人,称郭嘉“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

曹操也是一个不拘常理,善变通的谋略家,所以郭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提出的奇谋险略,非常对曹操的脾气,所以曹操每次出征,都带上军师祭酒郭嘉,

”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

史书记载,曹操每次行军,都与郭嘉同车而行,议事时也是同席而坐,一起探讨军国大事,曹操对郭嘉的计谋也是言听计从,依计而行。

公元207年,郭嘉病逝,曹操如丧考妣,悲痛不已,亲自赴灵堂拜祭,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郭嘉去世后的第二年,曹操赤壁之战大败而归,这是曹操历次征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这一失败,其后果就是在曹操有生之命无法一统江山。

后来总结赤壁之战失利教训时,曹操感叹:“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从以上分析,蜀汉方面,庞统因为与刘备”八字不合“,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即便其去世,对刘备的事业影响不大。

东吴方面,赤壁之战后,三局局势于稳定,需要的是张昭、鲁肃等治理之才,周瑜的作用在递减,而且其去世,从另一方面有利于孙权对东吴的治理。

曹魏方面就不一样了,郭嘉的去世使曹操失去了一位最信任的谋士。

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曹操赤壁之战失利。试想如果,郭嘉在,周瑜与诸葛亮的火攻计、连环计、苦肉计等等,这些小儿科,岂能瞒过郭嘉的眼睛,凭曹操对嘉的充分信任,郭嘉及时提醒曹操,就不会有决定历史走向的赤壁之战了。

还有一个重大影响就是,打乱了曹操的接班安排。

在曹操的规划里,本打算将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年轻的郭嘉,让其辅佐自己的儿子曹昂接班的。郭嘉去世后,让司马懿得了机会,这也为后来以晋代魏埋下了伏笔。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掌心读历史


论才干个人认为周瑜>庞统>郭嘉。但对三国的影响不能单单看才干。

1.影响最小的反而是吴,因为吴的建国理念就是独守一方,根本没什么争天下的干劲。有没有周瑜关系不大,毕竟后面的鲁肃,吕蒙,陆逊都很优秀。因为周瑜忠的是孙策,背后有江东门阀的影子,赤壁一战后威望极高。功高震主,孙权不敢让他做大还派老将程晋处处牵制,使得荆州战役时处处被刘备抢先。

2.魏郭嘉,郭嘉无疑是个奇才,但和周瑜,庞统没法比。因为郭嘉是谋士而庞统和周瑜是独立指挥军团作战的统帅,是帅才。而且曹操的优秀谋士很多,五大谋士荀彧,贾诩,程昱,荀攸,郭嘉各有各的特点。而且郭嘉恃才傲物,爱酒如命人际关系极差,也就曹操大度能容他,换曹丕估计早杀了,郭嘉早死一半是自己作出来的。

3.庞统,痛失庞统后刘备失去了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前期诸葛亮还缺少军团指挥的经验)。不得已掉荆州张飞,赵云,诸葛亮的援军才打下西川。后因为争夺汉中这些人都留在了蜀地。你想想如果诸葛亮,赵云,关羽还有马良等一干人都在荆州。孙权怎么偷袭荆州?刘备留给关羽的马良,王甫都是很优秀的人才,提出的建议也很中肯,可惜关羽根本不屌他们。如果诸葛亮在情况绝对不同,诸葛亮和关羽张飞私交不错。关羽也很重视诸葛亮,不然诸葛亮也不敢那关羽胡子开玩笑,关羽也不会把诸葛亮夸他的话四处宣扬。可惜荆州不丢失隆中对的战略理念完全可以实现。所以庞统的死蜀的损失最大


木头22429330


这三人的死对魏蜀吴的影响都很大,但还是郭嘉之死对曹魏的影响最大。

对于这类问题,我的回答只能是事后诸葛,也就是依据以后的历史发展来推测。

首先看一下,郭嘉之死对曹魏的影响。

郭嘉被称为“奇佐”,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别人想不到地方,他能想到而且谋略很正确。

第一是他准确预测到了孙策被刺死。

孙策被赐死这是大概率事件,因为他得罪的仇人太多,他自己又自恃骁勇,喜欢独来独往。能够预测他被赐死,并不足奇。奇怪的是他能够预测到啥时候被刺死。

官渡之战前,孙策要偷袭曹操。曹操及部将都很恐惧,唯独郭嘉说不用担心,孙策会被刺死。

试想一下,如果孙策在偷袭了许都以后被刺身亡,那么他的死对曹操还有啥意义哪?

郭嘉之所以说不必担心,孙策会被刺杀。那么,其意思必然是说在偷袭许都之前,这事就会发生,否则毫无意义。

官渡之战,除了荀彧,郭嘉也力劝曹操坚持,我认为,郭嘉也预测到了会有奇迹发生。甚至是预测到了许攸来投降,恐怕前来投降的时间也预测到了。

对曹操来说,除了官渡之战是他一生重大的节点外,赤壁之战也是曹操重大的人生霸业的节点。

郭嘉预测到曹操南征必不生还,如果郭嘉在,恐怕曹操就会接受贾诩的建议,在刘琮率众投降后,不急于南征,而是稳扎稳打。

那么,或许就没有赤壁之战。

如果曹操稳固地经营好荆州江北地区,徐图荆州南四郡的话,或许就没有刘备的机会。如果刘备没有机会,就不可能有孙刘联盟,对东吴也是很不利的。

官渡之战,不仅孙策要偷袭许都,还有一个厉害角色也想趁机下手,那就是刘表。

200年,曹操与袁绍对峙,双方相持不下,刘表要率领荆州全部人马全力接应袁绍。

此时,桓阶,就是半道上仗义,替江东向刘表讨要孙坚尸首的那个人,找到长沙太守张羡,力劝张羡联络荆州南四郡,对抗刘表。

张羡历来与刘表不和,听从了桓阶的建议,联络南四郡抵抗刘表,并派遣使者致意曹操,安心对付袁绍。

曹操十分高兴,但由于北方战事频繁,官渡之战后,并没有来得及经营南四郡。

208年,曹操南征,刘表病逝,刘琮投降。此时,张羡已经病逝,桓阶跟随刘琮依附了曹操。曹操感念桓阶在官渡之战时,给与的协助,十分器重他。

有这些因素在,如果郭嘉不死,曹操听从他的建议,不冒然南进,稳扎稳打。先经营好荆州江北,再图谋南四郡,那么,对于曹操的霸业来说,将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如果曹操全部控制了荆州,也把南四郡控制在手里,进一步南下控制交州,作为东吴的战略空间就很小了。即便暂时与东吴形成对峙,曹操向西、西北发展,最后再与孙吴决战,也是很不错的局势。

赤壁之战的时候,益州的刘璋已经开始服从调遣,服务徭役,取西川并不困难。刘备入川前,张松也曾首先去拜会的曹操。

因此,我认为郭嘉不死,曹操很可能不会有赤壁之败。郭嘉之死,对曹操损失很大。

其次,再看庞统之死对刘备的影响。

庞统之死,并没有影响刘备最终取益州,但却把诸葛亮从荆州调到了成都,让关羽独自镇守、经营荆州。

如果庞统不死,他完全有能力替代诸葛亮经营好益州,让诸葛亮全力协助关羽把荆州经营好。荆州不仅不会丢失,反而会进一步扩大势力。荆州不仅仅是刘备抵抗魏吴的前沿阵地,而且会是一块坚实的根据地。

恐怕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湘水划界,牢牢地把荆州南郡及南四郡控制在手里。这对于刘备来说意义重大,就可以安心经营北部,取汉中、凉州,继而是关中。

恐怕也就不会有夷陵之战。

在南部,不仅可以经营南中诸郡,而且可以图谋交州。

这样,荆州、益州、交州、凉州连接在一起,刘备的势力就上一个很大的台阶。这才称得上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名分。

但这一地区,除了荆州、益州,其他地区相对来说都是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短期内不能给刘备的势力有质的飞跃,还不足以与魏吴争天下,还需要静待天下之变。

如果说郭嘉之死对曹操是质的影响,庞统之死对刘备只能是量的影响。其影响没有郭嘉之死对魏国的影响大。

第三,再看周瑜之死对吴国的影响。

周瑜也是吴国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但周瑜之死对吴国的影响远没有前二位的影响大。

赤壁之战前,周瑜在与曹操集团的对抗中,并没有多大建树。

曹操大军南征,吴国举国上下一片投降之声。周瑜力劝孙权抗曹,并且率领三万精兵就击败了曹操,的确了不起。这是胆略、能力的体现。

赤壁之战后,周瑜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且是在张飞的协助下,才赶走了驻守南郡的曹仁,真正占据了南郡。但对于刘表部将文聘把守的江夏始终没有作为。

周瑜给孙权建议,软禁刘备。这很没有战略眼光,孙权没有采纳是正确的。

一开始策划图谋西川,也没有得到孙权的同意。后来,孙权同意后,周瑜就病逝了。

此时,刘、关、张、诸葛亮都在荆州,他们会轻易让你去夺取益州吗?

未出茅庐,诸葛亮就替刘备惦记着益州了。我以为这是周瑜自找麻烦。

如果周瑜不死,真的去攻打益州的话,孙刘联盟就会彻底破裂,两败俱伤,不仅刘备站不稳脚跟,恐怕孙吴也会很被动。曹操将会坐收渔人之利,一举两得,趁机南下收复刘备、孙权。

赤壁之战后,曹操召开会议,讨论荆州问题,荀彧就建议曹操,坐山观虎斗,把荆州比作骨头,让两只狗争抢。

周瑜一心想吃掉刘备,这是曹操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对于孙刘联盟的重要性,只有诸葛亮、孙权、鲁肃真正明白。

周瑜在战略眼光上差的太多。

老罗在演义中,把周瑜贬得不轻,也不是没有道理。

周瑜死后,鲁肃接过了重担。一向主张孙刘联盟的鲁肃,尽管军事才能比周瑜差一些,但其战略眼光要比周瑜高很多。

虽然在孙权的逼迫下,鲁肃与坐镇荆州的关羽屡有摩擦,但出于大局考虑,还是较好的维系着这层玻璃纸似的联盟关系。尽管很脆弱,但有总比没有好,比破裂要好。

如果是周瑜在,早就跟关羽彻底翻脸了。

孙刘联盟破裂,对刘备、孙权都不利。

除了赤壁之战,周瑜担当了大任,在这之前和之后,周瑜都不是非有不可的角色。

因为之前,周瑜对曹操方面并没有很大成就,主要还是防御;

之后,无论是吕蒙趁机夺取荆州,还是陆逊夷陵之战打败刘备,这都是在关键节点上孙吴取得的胜利。即便有周瑜在,恐怕也就是这些作为。

从东吴的势力来看,能够守得住江东这个地盘就是最大的目标,统一天下,恐怕孙权自己都没有这个战略计划。

因此,我认为,周瑜不死,孙吴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也没有;没有周瑜,江东也保住了。

所以,我认为,周瑜之死对吴国的影响,是三人之中最小的。

郭嘉之死直接影响到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尽管曹操谋士很多,但关键时刻缺谁也不能缺了郭奉孝。

庞统之死,对刘备拓展势力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刘备手下人才不少,但像庞统这样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毕竟刘备基础太差,是无法短时期内与曹操抗衡,真正的重心在曹魏,蜀汉起步太晚,是没有一统中原的机会。因而庞统之死,影响次之。

周瑜是难得将才、帅才,但不是军事家,更不是战略家,战略眼光差很多。东吴占据地利,但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只是在维系存在。能够守得住江东的还有不少人在。因而周瑜之死,对吴国来说影响最小。

无论是曹魏一统天下,还是司马氏集团最终一统天下,都是曹操当年打下的基础。如果郭嘉不死,曹魏集团很可能早一些平定天下;如果庞统不死,刘备一定会发展的更好,但平定天下的几率不会根本改变;周瑜不死,东吴防御的压力会轻松很多,但不可能在势力上有大的提升,甚至搞不好与刘备集团闹僵,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至于说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话,那就没法玩了。周瑜不死的话,庞统也不会去投靠刘备。没有了诸葛亮和庞统,叫刘备咋弄哦?


豹眼看历史


按《三国演义》来看,刘备失庞统造成的损失最大。

庞统之死迫使诸葛亮交出荆州帅印,匆匆入川。诸葛入川,首先是放弃了自己最熟悉的荆州军政,而要进入一个完全陌生而排外的巴蜀政权斡旋。这一去就是一辈子,诸葛亮到死的那天都没有真正统一川蜀旧部的政局。而将荆州城防交给关羽,后果大家已经知道了,二爷在威震华夏的第二年就把川蜀通往汉中的粮道给丢了,为后来孔明北伐平添了致命的压力。我想孔明一直很恨二爷吧。这一切都是庞统之死造成,庞统之死注定蜀汉只能汉贼两立,王业偏安。

郭嘉虽死,曹老板还有一大批谋士,内有二荀、程昱、贾诩运筹帷幄,东有张辽镇守合肥令东吴不能进一步,西有夏侯渊虎踞关右(当然他就没张辽那么走运了),另有颇爱行险的徐晃、稳重的于禁、巧变的张郃,不说智囊成团、良将如云,就这些人单拿出来都不是善茬。说到底,曹老板自己才是自己的谋士,这些人无非就是出个主意,或是曹老板的战略执行者,大体上的战略cc早已成竹在胸。只要曹操不死,曹魏的基业就不会亡。

吴失周瑜,问题更小。本来吴中大部分势力都是倾向于守业,换上一个善于外交的鲁肃,内部政局会更加稳定,凭借三世积累,曹弱则联曹,刘弱则亲刘,东吴当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周瑜如果不是自知余日无多,一定也会徐图进取,周瑜出生于175年,无病无灾活到44岁不成问题,那么打败关羽夺取荆州的就是周瑜。


kg20042008


魏失郭嘉、蜀失庞统、吴失周瑜,谁的死对国家影响最大呢?

我认为,结合当时三方各自发展的情况来说,庞统的死对刘备一方影响是最大的。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从袁绍处转投曹操,屡献奇谋。他分析形势和做出判断尤是一绝,多次论断准备确,影响了事件的发展,被称为鬼才。三国演义中记载的他“十胜十败”之说,坚定了曹操与袁绍对战的必胜信心,在官渡战胜之后,他判断出袁氏家族的内部矛盾突出,劝不要逼的太紧,佯攻江南,等待有变。又遗计定辽东,几乎无一失算。但郭嘉死的时候,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而且,曹操手下谋士众多,如荀彧、荀攸、程昱、贾诩等。赤壁之战后,曹操吊奉孝,其实也就是舒发一下自己失败后的心情,顺便敲打一下自己手下的谋士而已,难度真的郭嘉不死,曹操就不会上当么?

周瑜,字公瑾,江东望族,他祖父和叔叔都当过汉朝的太尉。年少成名,十三岁拜水军都督(野史),为江东孙吴政权的稳定和发展做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东吴群臣都劝吴主孙权降曹的时候,他力排众议,支持孙权联刘抗曹,施苦肉、献连环,火烧战船,打败了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曹操。演义和电视中把周瑜演的很窝囊,让人感觉赤壁之战简直都是诸葛亮的功劳,事实不然。周瑜是死在了取西川的路上,他给孙权的设想是取蜀地并张鲁,结交马超,再慢慢的图北方。周瑜和郭嘉一样,都给各自的主公出过一个计策,就是要防备刘备,曹操忘记了郭嘉的话,放走了刘备,使其蛟龙入海。孙权也没听取周瑜之策,没有把刘备留在吴地,分开关张二人。周瑜死的时候,赤壁之战已经结束,孙吴政权基本稳定,至于周瑜设想的取西川,从后来刘备取川来看,并不一定像他认为的那么简单,但如果人还在,结果肯定不同,但对整体的影响来看,并不是那么大,至少政权还是稳定没出问题的,周瑜的继任者鲁肃开拓无多,守住疆土还是做的很好。

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我认为蜀失庞统对蜀国政权影响最大,因为庞统死的时候,刘备刚刚结束颠沛流离的境地,才有的半个荆襄,还算是东吴借给他的,在取得西川之前,手下的谋臣也有限,能拿的出手的也只有诸葛亮和庞统,庞统的死打乱了之前的安排,如果庞统不死,一直和刘备取得西川和汉中,那么诸葛亮就不必离开荆州,也就不会把荆州交给关羽,以诸葛亮的计谋和严谨,吕蒙可能不敢打荆州的主意。夷陵之战就不必打了,四川乃天府之国,以此为根据地,按照“隆中对”的计划,待到天下有变,两路出兵,说不定会打破三国的局面。


小心看世界


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多角度读来都有味的书,问题层出不穷。

曹失郭嘉,曹操并沒裹足不前;刘失庞统,孔明立即顶上;孙无周瑜,照样夺回荆州。

汉武帝说,人才从来不缺,就怕沒平台让人才展示。在他一朝,才是真正的人才济济,衣冠朝廷。帮他成就千秋伟业的何止车载斗量。他给了他们机会,断乎不在于没人才。

用与不用而己。

曹操的文臣武将极多。郭嘉只不过突出点而己。曹操每每提起他,是曹操借此奚落身边的谋士大臣吃饭不替君王分忧。他的成就说明他的人才不缺,死了补上,断不会空缺。只是郭嘉还是让主子想念的地方,特别是在危难中。

刘备带庞统入川,本想庞统建功封侯,然后分权于孔明,一南一北双管齐下争雄天下,不料,英杰如庞统也中了张任的计,死在落凤坡。他一死,孔明又有活儿干,照样收西川取汉中。

周瑜的死,无疑令人遗憾,太年青,又潇洒,才气逼人。为个荆州气得吐血。他死了,吕蒙,陆逊就有平台,东吴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得比刘备还好……

所以,看不出三人之死,对三家有多大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