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五邑话“上味” “马芘” “狗蜱” “凭企”是什么东西?

五邑话“上味” “马芘” “狗蜱” “凭企”是什么东西?

粤语,又称作广东话、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 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

虽然同是粤语,各地区又有所不同。如五邑(台山开平恩平鹤山)有句顺口溜:“食盐叫上味,马蹄叫马茈,楼梯叫棚企,木虱叫狗痺”。

食盐说粤语的五邑地区叫做"上味"。为什么叫"上味"?“上味”者,味之上者也。指美味,精美的食品。 南朝 梁 萧衍 《断酒肉文》之一:“此非正真道法,亦非甘露上味。”《 楞严经》卷三:“酥酪醍醐,名为上味。” 上味,原指上等美味,中国古人调味,先要用盐和梅,故《尚书》称:“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五味之中,咸为首,所以盐在调味品中也列为第一。五邑人称盐为上味,盖因盐为百味之首,即为上等之味道,因此得名。“上味”一词,现在只有五邑人知道是盐的别名。

广东有一种疏果,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球茎富淀粉,供生食、熟食或提取淀粉,作点心。广府人肯定会见过,也吃过。它就是马茈读cí(脐)时,古书上指“荸荠”。只不过这个茈字属于古字,我们很少见,如果你是五邑人,必定知道:“扶梯叫凭企,白盐叫上味,木蚤叫狗猈,马蹄叫马茈”。

马蹄不是马的蹄,是一种疏果。它的別名很多,南荠、乌芋,马荠,地粟,尾梨,地雷子,地力。在南方,我们把野荸荠称之为马蹄,这种习惯源自广东、福建一带,后来慢慢传到北方。并不是野荸荠长得像马匹的蹄子,是因为在闽粤方言中“马”的意思是果,“蹄”的读音与地相近,连起来就成了“地里的果子”。因它形如马蹄,人们也称它马蹄。其外表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又有“地栗”之称。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

马蹄为什么叫"马茈?古称凫茈(凫茨),可能广东人将马蹄和凫茈,简称为"马芘。"《广东俗语考》:"茈 , —曰馬蹄。本名鳧茈『劉元傳』掘鳧芘而食之。『本草』一名烏芙。俗名勃薺。粵呼馬蹄。象其形也"。所以,广府人叫马蹄做马茈是有依据的。

木虱叫做臭虫,在五邑地区又叫做狗蜱。臭虫在我国古时又称床虱、木蚤,壁虱,虫属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发育过程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臭虫有一对臭腺,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这种臭液有防御天敌和促进交配之用,臭虫爬过的地方,都留下难闻的臭气,故名臭虫。

臭虫为何又叫狗蜱呢?原来是叫狗屁的,因为臭虫跟狗屁一样臭不堪闻,狗屁与狗蜱谐音,所以狗屁变成了狗蜱。据民间故事:以前有一个馋妇,好吃懒做,时常偷偷躲在房间吃东西。有一天,她正躲在房里偷吃糯米饭。忽然,听到婆婆进来,急忙之中她将碗筷藏进被子里。但最终还是被婆婆发现了,婆婆疑惑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呀?”媳妇红着脸说:“我听人说,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虱”。后来,人们便用“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虱”来比喻一物降服一物。

“凭”的中原读音应是现在广东话的读音beng,"企"这个字 ,在粤语就是站立的意思 上面是一个人 ,下面是一个止, 意思很简单,就是站立的意思。"企系度",指站立之意. 粤语常用动词,如:“企街”。粤语区的五邑话:"扶梯叫凭企"。有它一定的道理。(聂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