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山水相依,薄霧繚繞,為紀念袁天罡、李淳風而建,四川閬中天宮院

天宮院,位於四川省閬中市天宮天宮院村,因閬中天文文化深厚,唐代天文學家袁天罡、李淳風晚年先後來閬中定居,在這裡擇地觀天、著書立說,死後也葬於這裡,天宮院正是為紀念他們而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山水相依,薄霧繚繞,為紀念袁天罡、李淳風而建,四川閬中天宮院

據《華陽國志》載,途徑 天宮院村的隆山驛是戰國時期由甘肅、陝西入川的交通要塞,東漢初興武帝(公元25年)在天宮設置充國縣,直至南粱武帝(公元511年)才撤縣。

該村地形呈盆地狀,四周以深丘為主,九座山環繞。過度帶為淺丘,中間平壩處有一個大石臺,恰似一頂"聖冠",故稱"九龍捧聖"風水寶地之稱。村域內交通方便,水和森林資源豐富,鳳鳴河穿村而過,嘉陵江支流西河繞村而去,實為,山水相依,薄霧繚繞的魚米之鄉。

山水相依,薄霧繚繞,為紀念袁天罡、李淳風而建,四川閬中天宮院

天宮院始建於唐,明天順三年(1459)重建,清雍正四年書“光澄慧鏡”匾額。正殿為雙重簷歇山式屋頂,臺梁式屋架,用料粗大,面闊五間19.4米,進深五間19.3米。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疊梁式和穿逗式結構相結合的建築。現兩殿保存完好,佔地6,建築面積684平方米。天宮鄉即因天宮院而得名。

山水相依,薄霧繚繞,為紀念袁天罡、李淳風而建,四川閬中天宮院

袁、李二人為何葬閬中; 袁天罡、李淳風晚年都不謀而合,一先一後選定在閬中南面五十里的西河塘(今天宮院)營建居室,度過晚年。在選擇建房地址時,二人發生了領屬之爭。雙方據理力爭,都說是自己早已選定的地方。爭執難分難解,最後只得彼此擺出憑證。袁說,我當初選定之時,曾在此地正中埋下一枚金小錢。李說,我在選定之時,也在此地插下一枚金針。口說無憑。於是找人挖開驗證,果然在同一個地方,挖出了金小錢和金針,而且那枚金針正好插在金小錢的中心。於是兩人互相商定:“你也願,我也願,咱們一起修建天宮院!”

山水相依,薄霧繚繞,為紀念袁天罡、李淳風而建,四川閬中天宮院

袁天罡 李淳風墓地;據說這裡地形象一頂王冠,四周有九條山脈朝向這裡,叫做“九龍捧聖”。袁天罡墓所葬的觀稼山,據說像一隻麒麟,前面的圓形山崗即是太陽,地形叫做“麒麟奔太陽”。李淳風墓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圓形山包,像一顆珍珠,兩邊山脈則似兩條飛龍,這個地形叫做“二龍戲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