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说马未都学历不高,但看起来很有文化,这是为什么?

艾小城


首先我想说的是——学历高并不等于有文化,我见过不少学历很高但说话幼稚如小学生,思想酸腐、僵化,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我觉得这种人学历再高也难有大的出息。

反之,有些人虽然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是后天的学习能力强,加上悟性高和肯钻研,反而能给人既有文化又有能力的感觉,马未都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马未都1955年于北京出生,祖籍山东荣成,由于那个年代的特殊性,他只读到四年级便没再读书了,然后下乡当知青,回城后又当了几年机床铣工,于1980开始文学创作。

1981年,他的《今夜月儿圆》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这篇文章让他在文坛上初露头角,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不久后他便以它作为敲门砖,进入《中国青年报》当编辑。

那年他26岁,全凭自己的实力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学历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从他写的《今夜月儿圆》来看,情节生动,用词精准而简练,已颇有专业作家的老辣劲,这肯定与他平时的努力积累有关系。

据说他非常好学,看过很多书,那个年代有段时间很多人都将家里的藏书烧了,马未都就去捡这些书回来看,比如《简爱》这本书他看过好几遍了还不知道书名是什么,因为书皮被烧掉了。

广泛的阅读使得马未都拥有深厚的知识结构和较于常人的认知,这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也体现在他挖掘作家的眼光上,比如王朔、刘震云和苏童,都是他挖掘的。

马未都曾说:“我读过的书甚至比官方系统培养出来的人读的更多,如果我按照官方系统去读书,我今天是博士后,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一语道尽了他平时的用功。

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只是体现文化的一种,后天自我的学习和积累才是最重要的,马未都的知识量多且全面,所以他给人知识渊博、学富五车的感觉。

马未都从当编辑开始便喜欢收藏,经常去旧货市场或者卖古董的地方淘货,而那时候又恰恰是中国改革开放不久,百废待兴,没有几个人有闲心玩收藏,这就给了他一个机会。

等到收藏开始热起来时,他淘回来的东西就值大钱了,这既是时代所赋予的机遇,也跟他个人的努力和远见有关。

众所周知,收藏古董文物是件极其考验眼力和甄别能力的活儿,要是看走眼了,分分钟都能倾家荡产。尽管和他同期的不少人破产的破产,改行的改行,但马未都却能一直做下来,并且做出了大成绩,这跟他的潜心钻研分不开。

马未都说:“搞文物收藏不能太贪。收藏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喜欢的门类的书读一遍,只带着钱去收藏,必死无疑。”

因此他常常能一眼就分辨出一件文物的真假以及它的出产年代,进而能对文物的价格心中有数,如此,就不容易发生看走眼的事了。

从他近年主持的《都嘟》、《观复都嘟》、《马说陶瓷》和《马未都说收藏》来看,每一集都有很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无疑都是他从他几十年的收藏经验以及看过的书本里得来的。

这几十年里,他一边玩收藏,一边主持收藏节目和出版跟收藏有关的书,已然是一位收藏界的大家,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这样的人,何须再用学历来衡量?

他最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个收藏家和商人,他还有民族大义,有情怀,比如:他创办了观复博物馆,将自己的收藏无偿捐出,只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文物。

他在其主持的某个节目中说:“文物最后大多都会进入博物馆,一旦进入博物馆,就是整个民族的乐趣。”体现出了他对文物的责任感,并且为文物找到了最佳的归宿。

也是他高于一般商家和收藏家的地方。

他精明洞察,但又不唯利是图,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生有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趋名,到了名利都有时,第三个阶段就是安放灵魂。”

所以我想套用一句网友的话来评价他——莫叹前人皆名士,人间已有马未都。


电影烂番茄


我是微课军师,你的问题我来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他不是看起来很有文化,是真的很有文化好吧,这都是因为马老爷子人生经历丰富,见多识广。

马老爷子1955年生人,下过乡,当过工人,做过编辑,拍过电视剧。

由于酷爱收藏,经过多年的积累,光凭他的私人藏品,在1996年就在北京创办了一家博物馆,叫“观复博物馆”。后来又分别在上海和厦门两地各创办了两家,目前厦门的观复博物馆因用地规划问题已关闭。


马老爷子年轻时

马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下乡插队。然后又一个人游历新疆,领略过祖国的大好山河,风土人情。回城后当过工厂的工人,掌握了一定的钳工、焊工、车工的工作技能。

期间,对文玩古董产生兴趣,积攒微薄的工资购买自己喜欢的古董。那个时候虽然假货还比较少,但他还是看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具备了超越绝大多数收藏者的鉴别知识。


马老爷子中年时

马老爷子中年的时候,进入《青年杂志》社做编辑,认识了例如王朔,海子,严歌苓,刘震云等日后知名的作家和诗人。

他还是王朔第一本小说集的责任编辑,在王朔的介绍下又认识冯小刚等一批影视界人士,创作了《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两部电视连续剧,在文化圈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当然,他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耽误收集自己喜欢的文玩古董。而且鉴赏水平已达到了专业人士的水准。


马老爷子老年后

马老爷子在文化届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了退隐江湖,专心沉浸到了他酷爱的收藏世界。他出版的《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还获得了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和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

马老爷子被大家认识,主要是通过一大批介绍中国文化和古董鉴赏的电视节目。他的代表节目有央视2008年的《百家讲坛》,一共做了6期,共52集。

在2013年,他又在网上做了《嘟嘟》和《观复嘟嘟》个人脱口秀节目,又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可以说,马老爷子就像一坛老酒,越酿越香。这和他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对事物的洞察钻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古英雄不问出处,人一个的学历并不决定他将来能取得的成就。军师经常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说法,叫:文凭不代表水平。

我是微课军师,感谢看到最后,打字不易,请点个赞再走吧,谢谢啦!


微课军师


我当过四年一个名牌大学聘用的辅导老师,各系学生还都喜欢听我演讲,他们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承认我辅导的很好。尤其是给党团员斑干部每周例会上千名只要是我主持从不缺席迟到,半个小时的讲课全雅雀无声,当我每次宣布下课时他们还竖着耳朵一动不动意犹未尽,有很多同学甚至说:怎么,到点了?有同学好奇问我:老师你什么学历?知识真渊慱!我毫不犹疑回答:初中毕业!高中三年尽搞文革了!他们似信非信!


用户6190880002283


马未都确实学历不高。我喜欢看他的节目,原因是由于他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背景有着特殊的经历。同时他见过我没见过的人,没见过的事,没见过的物。我更多的是在听他叙述自己的经历,见闻,描述当时的各种事物。用以弥补我的信息缺口。至于他的各种看法各种评论就见仁见智吧。


奥露平


自学成才,学腹经纶,摸爬滚打,实战经验,口才了得,心服口服!

有钱就投资做古玩古董生意,轻松自在不用烦,利润丰厚,保值增值风险低。我做了二十多年,已经在广州一线城市买了4套房子,而且买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一次性付款的。

主要收藏田黄,因为田黄是升值最快的收藏品,也是热门古玩收藏品,从来没有跌过价。田黄从1995年的5千元一克,升值到现在2019年的20万元一克,再过10年可能升值到100万元一克。而黄金价格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没什么变化,同田黄的距离越来越远,根本追不上。

2017年1月,福建厦门一次拍卖会上,一个重达1725克的田黄石,拍出3.92亿元的天价,单价22万元一克,田黄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乾隆田黄


为什么马末都的学历不高,但看起来很有文化,为什么?

学历指的是完成一整套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位。文化指的是道德的修养,实践的知识。

为什么有人说某人说的‘‘头头是道’’,就是指他把理论和实践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分折相结合所得出的结论。所以,很多人听了以后觉得津津有味,很有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前进,很多理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完善,不断地通过实践中的检验,才能得出符合社会发展的真理。

所以,文化来源于课本,还需要到实践中去运用、完善。知识来源于社会和实际经验,但需要用文化去补充和表述,二者缺一不可。

以上观点,欢迎批评指点。谢谢。


南京一老人


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木匠出身,没学历、没文凭,还有书法、国学大师啟功先生初中文凭,他们的文化功底和艺术成就是举世公认的。那些顶着高文品、高学历光环的艺术家,有几个能望其项背?

学历和文凭只代表你过去的努力和成绩,并不能代表你的未来。如果不努力,就是孔乙己。


草堂信步慢行静思



华志坤


有家学渊源的。

自学成材的。

像馬未都他是搞文物的,他必须对每一件文物的历史渊源和作用搞清楚就得查大量的资料,恐怕和一位历史学家的水平也不相上下。

他即然要懂历史还必须对古文言要精通,不然他怎么翻译成現的语言去阐述文物呢?

所以知识未必是高学历的人的财产,通过自身努力达到某种高峰是完全可以的。


云鹤166082174


学历和文化是两码事,高学历不等于有文化,低学历不等于沒文化。学历只能证明在什么学校读书毕业,证明毕业前读书的经历和成绩,证明不了以后的学习努力的情况及收获。不少人在高等学府毕业后不再努力,平平淡淡过日子,文化知识没有长进,不能说他是很有文化的人。但有些人学历不高,但他能博览群书,广泛接触社会,不断汲取知识文营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主攻方向,深入钻研,触奏旁通,独树一帜,结果成为该行业,甚至整个社会公认是最有文化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