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维吾尔族的源头是高车族,也是黄帝和嫘祖的后裔?和鲁班是一家子

提示:《海内经》:“少昊生般,般是始为弓矢。”这里也有着车船的创造,“般”古同“班”。传说,在这里似乎有了“一类人”的相似,只是因为史籍的缺失,今天只能“推理”了。

维吾尔族主要源头是高车族,又名敕勒族,是少昊儿子般的后裔。少昊也称玄嚣率,号青阳。上古部降联盟首领。传说他是黄帝和嫘祖的宗子,挥公(世界张氏开山祖师)、蟜极的父亲,是五帝之一帝喾的祖父。他有一个儿子般,发明了弓和箭,使得人们战胜野兽的才华大大地进步了。如今说到般,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但一提鲁班,大家就都知道了。鲁班,就是少昊的儿子般,是回鹘人的远祖,而回鹘人又是高车人中的一支。

维吾尔族的源头是高车族,也是黄帝和嫘祖的后裔?和鲁班是一家子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吟唱出的其实是中国古代的北方草原,那里一定也曾有着维吾尔族祖先的影子。公元605年,回鹘联合仆骨等部族起来反抗突厥阿史那部族,并逐渐强大起来。公元646年,在唐军的帮助下,回鹘攻灭了薛延陀政权,首领吐迷度自称可汗,接受唐朝的管辖,唐在其地分置六府、七州。

从此,回鹘人在辽阔的中国北方草原上有了自己的汗国,成为唐朝的附属国。为了表达对唐朝的感激之情,回鹘人的王派出使者带着一只大天鹅送给唐太宗当礼物,但在路上不小心,却让天鹅飞了,剩下了一根鹅毛,这便有了我们今天仍说的那个成语:千里送鹅毛。诗一样地温暖人心,也是回鹘人与唐人的友谊甚至亲情的见证。水乳交融,情同手足。

840年,回鹘汗国瓦解,居住在漠北的回鹘部落大部分南下华北,其余部分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和天山一带的回鹘结合,还有部分回鹘部落依附黠戛斯。南下的部分占了回鹘人的一大半,他们停留在了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的乌拉特草原,大部分人被招抚,并将其中一部分人安置到了江淮地区。最终,使得他们彻底融入唐朝。

维吾尔族的源头是高车族,也是黄帝和嫘祖的后裔?和鲁班是一家子

西迁的回鹘人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建立起了高昌回鹘政权。《宋史·回鹘传》说:“先是,唐朝继以公主下嫁,故回鹘世称中朝为舅,中朝每赐答诏,亦曰外甥。五代之后皆因之。”宋时,中朝的使者王延德曾经到过那里,当时因河西走廊为西夏占据,无法通过。王延德一行只有向西北取道蒙古高原,也曾经过回鹘人当年南下驻足的乌拉特草原。

当时,回鹘人的王被叫做师子王,好吃好喝地招待了王延德。王延德在自己的著作《西州记程》中说:“其王烹羊马以具膳,尤丰洁。”随后,师子王还让王延德在高昌大大地游览了一番,王延德看到,高昌宗教共存,多民族和睦相处,扶危济困,尊老爱幼,有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他说:“佛寺五十余区,皆唐朝所赐额,寺中有《大藏经》、《唐韵》、《玉篇》、《经音》等。居民春月多群聚遨乐于其间。游者马上持弓矢,射诸物,谓之禳灾。有敕书楼,藏唐太宗、明皇御札诏敕,缄锁甚谨。复有摩尼寺,波斯僧各持其法,佛经所谓外道者也。所统有南突厥、北突厥、大众熨、小众熨、样磨、割录、黠戛司、末蛮、格哆族、预龙族之名甚众。国中无贫民,绝食者共赈之。人多寿考,率百余岁,绝无夭死。

维吾尔族的源头是高车族,也是黄帝和嫘祖的后裔?和鲁班是一家子

那是一个多么富裕的高昌,因为受盛唐文化的影响,名个民族的人们信仰佛教,和睦相处,全部达了那个年代的小康。因为生活条件好,人们甚至能活到100多岁。然而,令王延德感动的还是至于此,师子王接待的规格之高,超出了他的想象:“其王及王子、侍者皆东向拜,受赐。旁有持磬者击以节拜,王闻磬声乃拜,既而王之儿女亲属皆出,罗拜以受赐。”

什么意思呢?师子王因为中朝舅舅来了人,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受拜仪式,不但自己“其礼颇恭”,亲自跪拜受赐,还让王室中所有的亲属都来参加,罗列而拜。随后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为优戏至暮。明日泛舟于池中,池四面作鼓乐。又明日游佛寺……”一切都充满着对北宋使臣的友好热情、对舅舅家来人的热烈欢迎。

维吾尔族的源头是高车族,也是黄帝和嫘祖的后裔?和鲁班是一家子

所有的深情都在那一拜里,山河似乎也被点燃。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说鲁班与高车。

鲁班,中国建筑鼻祖木匠鼻祖,春秋时期鲁国人,20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公元4世纪,高车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高车由六大部落组成:狄氏.袁纥氏(纥,音:和 he)、斛律氏(斛,音:胡hu)、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这个民族据说在匈奴人时,曾为匈奴造车,匈奴人装在帐篷上的车就是他们造的,是以造出的车“车轮高大,辐数至多”而得名的。

若把这一切与师子王对中朝舅舅的受拜里,历史分明更悠远了。《海内经》:“少昊生般,般是始为弓矢。”这里也有着车船的创造,“般”古同“班”。传说,在这里似乎有了“一类人”的相似,只是因为史籍的缺失,今天只能“推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