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所有背井离乡工作的人,都过着候鸟般的生活。每年腊月,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候鸟们不约而同的,就会带上一整年的收获,从各个不同的起点踏上归途,所有人的终点只有一个——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大肉庄的成员们也不例外,虽然大肉庄坐落在杭州,但它的成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平时谈起家乡的时候,总是会带着怀念而又自豪的神情,讨论着各自家乡独特的美食。而对回家的期待,除了团圆之外,还有对能吃到记忆中最熟悉的美味的期待。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回家距离最短的,是大肉庄的摄影师花生蒋。被戏称为“蒋叔叔”的花生蒋是杭州萧山人,而他记忆中最难忘的食物,是童年中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宴席——十碗头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 十碗头

“十碗头”只是江浙地区对于宴席的统称,因为宴席上必须要有十道以上的菜,所以吃酒也被人们用“十碗头”来称呼。十碗头里凉热荤素搭配都十分讲究,菜式并不固定,但是有一样冷盘菜是一定要有的,那就是糟鸡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 糟鸡

糟鸡从外表上看平平无奇,做法也不复杂,是江浙地区酒糟菜中十分经典的一道冷菜。而酒糟这种菜系,也是江浙地区独有的一种饮食文化,从宋代就能找到它的身影了。

在宋代,酿酒并不像今天一样随意,而是必须有政府认证许可之后,才有酿酒的资格。拥有酿酒资格的酒店,会自豪地将此当做揽客的招牌,没有酿酒资格的小饭馆,只能去大酒店里买酒来供店内顾客饮用。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酿酒的大酒店数量众多,机智的厨师们在酿酒之余,也发明了这种江浙独有的酒糟菜。酒糟菜有着独有的酒香,口感鲜嫩,在南宋灭亡之后,依旧流传至今。这种江浙地区吃酒的习惯,也让每一个江浙人,从小就在脑海深处刻下了关于酒糟菜的记忆。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 有酿酒资格的正店

除了童年难得吃酒吃到的美食让人刻骨铭心之外,还有一种记忆,是每天都能吃到的,那些稀疏平常的食物,但却让人在离家以后,在心里不停的怀念。比如大肉庄小二,她回到温州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吃一碗温州的糯米饭猪脏粉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 猪脏粉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 温州糯米饭

糯米饭和猪脏粉在温州街头随处可见,但就是这么普通的食物,却成为了每个温州人共同的记忆。它们出现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只有与短短的四五十年,但这种普通的食物,不仅因为实惠,填饱了许多温州人的肚子,还给好几代温州人从小埋下了独特的关于家乡味道的记忆。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 温州猪脏粉店

说到填饱肚子的食物,面食往往是大部分北方人共同的选择。面食的种类非常多,而刚回到新疆的白雪姐姐一回家,就选择了先吃一顿只有新疆才能吃到的最正宗的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 新鲜的馕

馕是新疆十分常见的一种主食,而且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朝,就能见到这种食物的身影,当然,唐朝的馕叫做“胡饼”,在许多文献和流传的诗篇中,都有馕的出现。关于馕的起源时间有很多种说法,我们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来证明它的起源地与起源时间,但是考古工作者在公元640年的阿斯塔纳古墓中,发现有跟现在的馕成分与制作方式几乎一样的食物。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 出土的唐代胡饼

新疆博物馆藏

从一千多年前流传至今的馕,早就在新疆人的身上刻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一块馕,一碗奶茶,就成了新疆人对家乡最熟悉的味道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 馕配奶茶

当然,说到对家乡味道最自豪的地方,当然离不开重庆。不管你爱不爱吃辣椒,都一定听说过重庆火锅。没错,火锅就是重庆人对自己家乡最深厚的记忆。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 重庆街头

许多离开家的重庆人,想家的时候都会去吃一顿火锅。他们在外地吃火锅的时候一定会一边吃一边嫌弃:这啥子嘛,一点都不正宗!大肉庄的糊糊就是非常典型的重庆人,嫌弃完杭州的火锅,好不容易过年回家,

不马上吃一顿正宗的重庆火锅,怎么能叫回家?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重庆火锅,最开始是清朝的重庆码头附近,小摊贩们给船工纤夫提供的一些便宜粗放的食物。小贩们将最便宜的猪牛内脏,用热辣辣滚烫烫的汤汁烫熟,就做成了最初始的毛肚火锅。这种便宜又好吃的食物,深受当时的劳工喜爱。民国后重庆的一些餐馆将这种食物搬上了店堂,从此以后,重庆火锅就逐渐成为了重庆的代名词。大街小巷里飘着混合了几十种香料的味道,和红彤彤热辣辣的牛油锅底一起,成了所有人对重庆的印象。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当然,火锅并不只有辣锅一种,两广地区的“打边炉”就毫不逊色于重庆火锅。在很多两广人心目中,“咁冷,最啱去打边炉”是一句每年冬天都能听到的话语。而对于大肉庄来自广西的喵喵来说,每个天气较冷的除夕,年夜饭上都必须有打边炉的存在。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打边炉是流行于两广地区的火锅,跟重庆火锅有着相同的形式,即将锅直接架在火上,用汤底将食物烫熟。但是两广地区的边炉,追求的却是清汤煮出来食材本身的味道。最大限度的激发食材本身的味道,是粤菜的追求。众多食材在一个锅里煮熟,一家人围在一个圆桌吃饭,这是众多两广地区人们对于春节的记忆。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春节,对于很多在外工作的人来说,是一年中难得的能够回家与家里人团聚的日子。对于很多背井离乡外出干活的人来说,对故乡的记忆,除了亲人之外,大部分都是家乡菜的味道了。毕竟

味道是从出生开始,就刻在每一个人身上最深的记忆

你对于家乡味道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呢?欢迎大家来给我们留言,让我们一起感受你家乡的年味儿。

大肉庄送福利啦,给春节期间,还不忘学宋瓷的朋友们:

只要您现在打开ROSE App,就会看到原本只能普通会员和铁杆会员观看的【宋瓷培训课】回放功能,在春节期间(2.5—2.11)免费会员也可以看前三讲!仅限春节假期7天哦。

招聘

大肉庄·招聘 | 古董可以怎样玩,加入大肉庄一起解锁未来

招生 | 大肉庄·金缮课

招生 | 大肉庄·金缮plus线下课程第三期要来了,超强阵容

家乡菜文化溯源,你记忆中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