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农村老人为什么排斥子女轮流伺候?轮流养老对子女来说公平吗?

棒奔霸


农村老人为什么排斥子女轮流伺候?轮流养老对子女来说公平吗?

农村的老人如何养老?无非是三种选择,让子女养老,自己养老,或者是去养老院养老。而当前在农村里普遍还是选择前面两种,因为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也没什么积蓄,去养老院养老还是有点奢侈的。如果子女不多,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往往不用为养老而发愁,而如果子女比较多,那有些老人反而发愁。因为儿子多的家庭,目前有一些就是采用轮流养老的方式,可是老人却并不喜欢,有的还说宁愿自己给自己养老,或者是去养老院,都不想要子女轮流伺候养老。

听村里的老人说,轮流养老感觉很没有尊严,就像是一个没有家的人一样。这个月住大儿子家,下个月做二儿子家,下下个月住三儿子家里,每隔几个月搬一次家,有些还要城里、农村来回折腾,就像是被人嫌弃一样。而且子女轮流养老,都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他们都把我们当成是累赘。我们住着不习惯,儿子儿媳妇也会感觉有点别扭,大家心里都不舒服。与其这样,还不如儿子们每个月都给点钱,然后我们自己养老。真到了生活不能自理了,送我们去养老院就行了。在那里老人多,还有人伺候,这样子女也少了负担。

如果老人生活还能自理的话,那去儿子家里养老,其实是去当免费的保姆,既要给儿子家里做一些家务活,而且还有可能要看管孩子,可是有的儿子家里小孩长大了,或者是不需要看管,他们就会感觉自己吃亏了,然后会说三道四。当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那就身边离不开人了。尤其是在生病住院的时候,那往往最吃亏的就是子女中最老实的那个了。老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有可能其他的儿子会找各种多天才来一次医院,而那些老实的、孝顺的儿子,就得天天往医院跑。可是有些老人也一碗水端不平,越是孝顺的儿子,往往却越不讨老人的欢心。而那些不常来看望、照顾老人的,反而能获得老人的喜爱,所以轮流养老对子女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其实,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是没有必要计较公平不公平的。


农夫也疯狂


农村老人为什么排斥子女轮流伺候?轮流养老对子女来说公平吗?

看到这个,心里发酸。因为我有感同身受的时候,我的奶奶在世的时候,就是这样被几个儿子儿媳轮流“伺候”的,说是轮流赡养伺候,其实凭良心说,和要饭叫花子讨饭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我要说我奶奶是被几个不孝儿子儿媳折腾死的,没有几个叔婶敢说不字,他们只能沉默。


记得我的奶奶不能自理能力了,由五个儿子儿媳轮流伺候,每家一个月,到了月底,就要收拾铺盖走人去下一家。有的家里没有预留铺盖的床位,只能打地铺。到了我家还好,有床位,没让委屈着。我是孙子辈的老大,岁数大些,在我家的时候自然能帮着奶奶说话。人老了嘴巴碎,喜欢唠叨家长里短,当然不招人喜欢。儿子怕媳妇,由着媳妇的性子,因此很多农村家庭的老人,一般有儿媳说了算。

农村老人一旦老了,没有劳动能力了,有没有吃喝拉撒睡的独立能力,没有攒下养老钱,只有受着儿孙的摆布。父慈子孝的还好,能够给老人以安度晚年。就怕儿子多的家庭,正应了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说法。儿子多了,当老人的晚景凄凉的居多。以前农村老人说的多子多福,在现实面前,被啪啪打脸。儿孙自有儿孙福,有福气的不是老人。

为什么农村老人会排斥子女轮流伺候?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吗?人多瞎胡乱鸡多不下蛋,只会添堵。这个月吃东家,下个月吃西家,还没在东家安定好适应下来,又要跑西家被赏饭吃了,各家的饭菜口味不同,还不吃坏了肠胃。心地善良的儿子儿媳,饭菜做好了会叫一声爹妈吃饭,甚至端到跟前,心眼窄的儿媳,你吃她家饭菜多了都嫌弃你浪费粮食。

都说农村老人子女多了有福气,人在做天在看,有几个是真心实意对待爹娘老子的?农村老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说病倒了,就连一日三餐是否热乎都不一定能够做到。农村人喜欢做面子活,宁愿给门口的要饭叫花子多拿一个馍,爹娘老子多吃一个馍就心里不痛快几天。看见看不中用的娘老子,就会使用“指桑骂槐”的传统骂街技能,敲打猪圈鸡门,骂咧咧说只吃粮食不干活的话。

有因有果,说轮流伺候不公平,也怪老人当初生养的白眼狼多。子女赡养老人本是天理,是孝道。为什么会让子女心生怨恨?还不是人性自私使然,恶的本性难移。农村老人晚景凄凉堪忧的根本原因还是陈腐愚念的影响。年轻时为子女做牛做马,老了成了老牛老马中看不中用了。如果当初生养一个,少生孩子多致富,攒下养老钱来,还看哪个孙子的脸色。

因此说不是公平不公平,而是有没有良心,百事孝为先。孝字当头,哪个子女敢说不公平?如果老人有钱,谁还不当神爹神妈供养着。我的爷爷就很透彻,自己有退休金养老金,子女还不得跟着他后边听差使役。可惜爷爷驾鹤西游过早,可怜了奶奶。


农村老俗话


农村老人为什么排斥子女轮流伺候?轮流养老对子女来说公平吗?

农村老人养老难一直是一个问题,咱们也已经说过了很多遍。不过虽然都知道是个问题,但是想要解决却是很难。

目前,农村最常用的养老方式还是通过子女养老,而子女养老最常见的又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子女轮流赡养,老人在每户子女家中待上一定的时间,之后去另一家。第二种是在一家子女中固定生活,其余子女分别拿出一笔生活费用。第三种是老人独自生活,而子女承担老人的生活费用问题。

在这三种方式之中,第一种是最常见的,但是也是农村老人最排斥的一种,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咱们仔细一想就能明白,虽然看似轮流赡养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养老方式,对子女来说比较公平,但是对老人来说却不是这样。

首先来说,轮流赡养是很容易让老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的。因为这种方式有种把父母当作皮球的感觉,一家一家的来回传。会让父母觉得,没有一个子女愿意多赡养自己一段时间,会感觉心寒。

再者说,就算父母在心理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身体上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大家也都知道,人在年老的时候是不愿意活动的,而轮流赡养则是让父母来回搬居,对老人来说太折腾了。

所以,在这里还是希望大家,面对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要拿出自己的孝心,做到养老的责任。

骏景——殷


骏景农业


问:农村老人为什么排斥子女轮流伺候?轮流养老对子女来说公平吗?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留下的传统美德。父母从小辛辛苦苦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们抚养长大,等到他们老的时候就该我们以同样的方式去回报他们。在奶奶那一辈,独生子女比较少,几乎都是两至八九个以上。由于子女多,所以在农村赡养老人几乎都是几个儿女轮流照顾。但多数老人的心里很是排斥子女轮流照顾,轮流养老对老人来说公平吗?以前人们常说养儿是为了防老,现在却常说:“养儿不养俩,养俩轮倌养,养仨没有家。”桐桐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婉桐桐】,了解更多的乡里趣事

我们村的李奶奶家也有三个儿子,由于老伴走的早儿子们都各自成了家,80多岁的李奶奶现在也没有了劳动力,所以养老问题就是三个儿子的责任。由于小儿子和二儿子一直在外打工,平时很少回家。近几年李奶奶最宠爱的小儿子连户口也迁去了打工的城市,打算都不回来了。三兄弟商量好了李奶奶的最终养老问题是一家照顾一年。


经过了三年的轮流照顾,大家都还比较和谐。就在今年李奶奶在小儿家生了急病,住院花了一万多块钱,虽然医疗费用大家平摊,但老人住院总需要人照顾。小儿子在新彊,二儿子在江苏,大儿子在四川,大家分隔几地要想轮流照顾的可能性太小了。最后小儿子提出他全程照顾,请两位哥哥给误工费就行。结果小儿子也真会算,竞把自己吃饭的钱和骑摩托车的油钱都算上了。虽然大家平摊了这个钱,但心里都不太舒服。今年过年,二儿子从江苏专程回到老家商讨照顾老人,由原来的一年改为一家照顾四个月。理由:李奶奶年纪越来越大了,要是那天突然不在了,轮子要是没转满一圈那没照顾的那家不就赚了吗?最后兄弟几个商量后一致同意唯一的老妈一家呆四个月。


他们却不知李奶奶听后在门后偷偷的抹着眼泪。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可如今自己却没有话语权。一想到自己每隔四个月就要搬个家,加上年纪大了,又晕车身体哪经受得起这般的折腾呀。在细想虽然自己有三个儿子,但自己却没有一个家,没有一点归属感。这样搬来搬去,就像年轻人租房子搬家一样,以后的日子这样搬来搬去,在哪个儿子家都感觉自己像走亲戚一样,在这家住一段时间就得搬走。虽然李奶奶在村里人眼中的生活,人人都很羡慕说她有三个儿子,说她有福气。儿了们在外面混的都很比较好。其实李奶奶心中的孤独感又有谁能理解呢?


对于问题中轮流养老人对子女公平吗?桐桐认为老人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赡养老人是每个做子女的责任,不能用“公不公平”这样的字词来计较。不管以何种方式来赡养老人,都应该让他们觉得要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才是对老人们最佳的陪伴方式。养儿方知父母恩,请善待我们的父母,今天你对父母的太度,也许明天就变成了他孙子对你的态度。

以上就是桐桐在农村老人为什么排斥子女轮流伺候?轮流养老对子女来说公不公平的分享,如果觉得分享的不错,帮忙点个赞在关注一下吧,谢谢你对桐桐的认可。


宛桐桐


子女多了,轮流养老,应该可行,但现实是老人家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突然变成了移动式生活模式不太适应,尤其是两个老人家的时候,等于把他们俩老拆散了啊


缘分在于珍惜


輪流養老,就是將長輩當皮球玩。

……太不人道了!想想當初是怎麽長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