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國演義中李儒為什麼要焚城?

自問為何


先說下歷史上的李儒吧,陳壽的《三國志》裡並沒有關於李儒的記載,給別說給他立傳了,至於他字什麼,這個也很難說。在《後漢書》中,李儒做為董卓身邊的官吏出現,唯一干的一件大事就是毒死劉辯了:

“關東兵起,共討董卓。董卓置弘農王劉辯於閣上,使郎中令李儒獻上毒藥,劉辯不肯飲,董卓等強逼之。於是,劉辨與妻唐姬及宮人飲宴做別後,飲藥而死。”

范曄的《後漢書》成書時間比陳壽的《三國志》晚了一百多年,因此范曄能借鑑的史料更多一些,所以涉及的人物也就更多。但陳壽的優勢在於他是直接體會過三國時期的紛亂的,因此二者各有利弊吧。所以說李儒這個人到底存不存在,就仁者見仁了。

至於焚城一事,推測也不會是李儒所為,但《三國志·董卓傳》中倒是有這麼一幕:

卓罷坐,即日令司隸奏彪及琬,皆免官。大駕即西。卓部兵燒洛陽城外面百里。又自將兵燒南北宮及宗廟、府庫、民家,城內掃地殄盡。又收諸富室,以罪惡沒入其財物;無辜而死者,不可勝計。

所以說火燒洛陽是存在的,只不過主人公是董卓。

再來說下《三國演義》中較為出彩的李儒。李儒在書中作為董卓的女婿出現,當然也是董卓的第一謀士。焚城這事發生在李儒勸董卓遷都長安鞏固民心時,並且將洛陽的有錢人都抄家斂財(國戰董卓【橫徵】)。董卓一尋思,嗯你小子說的有道理,於是董卓就決定放棄洛陽,遷都長安,臨走前還放了把火:

卓臨行,教諸門放火,焚燒居民房屋,並放火燒宗廟宮府。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 宮庭,盡為焦土。

好吧其實仔細一看,這火是董卓安排放的,李儒只是遷都的建議者。當然放火的直接目的是不讓正在路上的諸侯們來坐擁洛陽的財寶。後來的後來,李儒識破了王允和貂蟬的連環計,但董卓不以為然,繼而董卓被呂布所殺,全城混亂,李儒至此不知所蹤,估計是趁亂逃跑了。當然,有更細心的網友發現老三國的李儒其實換了一身裝束逃到了曹操那裡,並改名楊修繼續施展著他的才華,23333。

三國殺中為李儒設計了【焚城】的技能,其實車邏輯認為改成【遷都】也挺合適,然後把技能描述中的“火焰傷害”改為“體力流失”也挺有意思嘛~


學李儒打個小醬油~


邏輯文史游


李儒字文憂,又名李孝儒,三國時期效忠於董卓帳下,在正史中為漢少帝的郎中令。公元198年,等董卓部將李傕被曹操擊敗後,李儒也沒有了蹤跡。

在《三國演義》中,李儒作為董卓的謀士,多次為董卓出謀劃策,識破王允等人的連環計,而自己也作為董卓的女婿出現。後來董卓被殺,李儒則被家中門客所縛而出。

而對於火燒洛陽的記載,則是因為十八路諸侯起兵伐董,由先鋒軍孫堅領兵攻克虎牢關,而緊靠在身邊的洛陽成為甕中之鱉,李儒建議董卓遷都長安,進而焚燬洛陽,既是不想讓聯軍收穫物資和財寶,空有一座洛陽,又是想趁機劫掠城中富商和平民,以此來充實自己的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