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即墨古城大講堂|樑衡:保護樹木,保存歷史,留住文化,留住鄉愁

即墨古城大講堂|梁衡:保護樹木,保存歷史,留住文化,留住鄉愁

9月18日,即墨區2018年為民要辦實事項目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著名學者、作家梁衡在即墨古城開講。

“在伐木者看來,一棵古樹是一堆木材的存儲;在科學家看來,一棵古樹是一個氣象數據庫;在旅遊者看來,一棵古樹是一幅風景的圖畫;而在我看來,一棵古樹就是一本歷史教科書。”

即墨古城大講堂|梁衡:保護樹木,保存歷史,留住文化,留住鄉愁

著名學者梁衡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古樹,他認為,樹木是與語言文字、文物並行的人類的第三部史書。

即墨古城大講堂|梁衡:保護樹木,保存歷史,留住文化,留住鄉愁

梁衡跋山涉水尋訪人文古樹,記錄下中國大地上眾多古樹的過去與現在,融入其“人文森林”的理念和豐富的歷史內涵,寫就一部《樹梢上的中國》。

即墨古城大講堂|梁衡:保護樹木,保存歷史,留住文化,留住鄉愁

9月18日,梁衡走進即墨古城大講堂,以《樹梢上的中國——重建人與樹木的文化關係》為題,講述他在人文古樹身上所探得的歷史興衰,分享他從中形成的對於人文以及生態的思考。

即墨古城大講堂|梁衡:保護樹木,保存歷史,留住文化,留住鄉愁

精彩觀點分享:

記錄歷史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文字,第二種是文物,第三種就是古樹。跟前兩種不一樣,樹是有生命的,所以更有價值。古樹看著人類改朝換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把故事記載在它的年輪上。左宗棠收復新疆,在新疆種下了26萬棵柳樹,後人稱之為“左公柳”。沈葆楨栽下的沈公榕,見證了中國近代海軍的誕生。一棵河南三門峽七里村的古槐樹記錄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苦難與鬥爭。寧夏海原縣的百年柳樹遭遇最強地震被撕成兩半仍堅強存活,是為能代表寧夏人的“震柳”精神。

即墨古城大講堂|梁衡:保護樹木,保存歷史,留住文化,留住鄉愁

尋訪人文古樹只是很小的題目,最終的目的是創立一個新的學科——人文森林學,這個學科大概有幾方面的內容:第一是研究森林、樹木對人的活動的記錄,第二是研究森林、樹木對人的行為的影響,第三是研究人的行為對樹木、森林成長的影響,第四是實施人文森林工程。

即墨古城大講堂|梁衡:保護樹木,保存歷史,留住文化,留住鄉愁

樹木保護有三個層面:第一是法律層面的保護,第二是鄉規民約層面的保護,第三是文化層面的保護。只有在文化層面,才能更好地保護樹木。

即墨古城大講堂|梁衡:保護樹木,保存歷史,留住文化,留住鄉愁

我尋訪過的樹好多都建成了人文森林公園。山西最北邊和內蒙古交界的地方有一棵樹,形狀很像中國地圖,起名叫“中華版圖柏”,當年范仲淹、歐陽修和康熙皇帝分別在不同時期與它有過不解之緣,這棵樹還記錄了遼宋之間的戰事,以及後來抗日戰爭的歷史。靠著這棵樹,當地打造了一個公園,叫高寒嶺人文森林公園,森林面積11.7平方公里,以“中華版圖柏”為核心景點,打造了黃河文化藝術苑、黃河流域民俗博物院、高寒牡丹園等主要景點,是中國第一個人文森林公園。

即墨古城大講堂|梁衡:保護樹木,保存歷史,留住文化,留住鄉愁

假如地球上沒有人類,樹木會長得更好;假如地球上沒有樹木,人也將隨之消亡。所以,不是樹木依靠人類,而是人類依靠樹木。借森林來保護文化,借文化來保護森林,我們的家園會更美好。

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