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雍正的寵臣為什麼只有李衛得以善終呢?

用戶63911218379


雍正有四大寵臣,分別是李衛、鄂爾泰、張廷玉、田文鏡,題主的說法不大準確,這四個人都得以善終,只是李衛的結局會比較圓滿一點,而其他人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美中不足,那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結局都是怎麼樣的。

李衛,歷任兵部尚書、加太子少傅、刑部尚書、直隸總督,在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因病去世,終年五十一歲,諡號敏達,乾隆五年,入京師賢良祠。

賢良祠是雍正八年時候建立的,匾額是雍正帝親自書寫的四個大字:崇忠念舊。一共有九十九名,祀對大清朝有功的人,包括王公、大學士、尚書、總督、巡撫、提督等等。

我們比較熟悉的人有怡親王允祥、李光地、施琅、于成龍、張廷玉、劉墉、福安康、阿桂、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

鄂爾泰,歷任雲貴總督、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太傅、襄勤伯,乾隆十年病逝,終年六十六歲,諡號文端,配享太廟,入京師賢良祠。但在乾隆二十年,因為受他的侄子鄂其和他的門生胡中藻之案的影響,被撤出了京師賢良祠。

清代配享太廟,分為東西兩殿,各有十三人,東殿為親王,西殿為功臣,西殿裡有鄂爾泰和張廷玉,而張廷玉是唯一的漢臣。

田文鏡歷任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河南山東總督、加太子太保、北河總督,雍正十年病逝,終年七十二歲,諡號端肅,河道總督上疏奏請將田文鏡入入祀河南賢良祠。乾隆五年,河南巡撫上走河南百姓怨恨田文鏡,要求將田入鏡撤出河南賢良祠,而乾隆帝最終沒同意,將此奏疏退回。

張廷玉,官至禮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雍正臨終的時候,與莊親王允祿、鄂爾泰成為顧命大臣,並且遺詔配享太廟。乾隆二年,進三等伯爵。此時已過七十歲的張廷玉比較固執、激動,漸漸和乾隆生了嫌隙。

張廷玉怕乾隆帝不肯在他死後讓他配享太廟,所以請求乾隆寫一個憑證,乾隆帝很不高興,還是擬了一套詔書,說會遵從雍正帝的遺命,讓張廷玉配享太廟的。張廷玉就讓自己的兒子張若澄去向乾隆帝謝恩。

乾隆帝又惱火了,他覺得張廷玉竟然不親自來謝恩,就讓軍機大臣擬旨讓他入宮謝恩,但是旨意還沒有發出去,張廷玉就自己來了,乾隆帝更為不快,他覺得是軍機處把消息透露給了張廷玉,最後廷議,削去張廷玉的伯爵。

乾隆十五年,張廷玉請求歸鄉,乾隆帝又生氣了,他拿著配享太廟的諸臣,讓張廷玉自己看,讓他自己說能不能配享,最後乾隆帝召大學士和九卿一起商議,罷了張廷玉的配享。乾隆二十年,張廷玉去世,終年八十四歲,乾隆帝終究還是遵從雍正帝的遺命,讓張廷玉配享太廟。

如果光從結果來看,結局最好的是張廷玉,因為他即配享太廟又入京師賢良祠,而鄂爾泰次之,因為他配享太廟,但被撤京師賢良祠,李衛再次之,進京師賢良祠,而田文鏡最後,進河南賢良祠。


歷史簡單說


向敬之

雍正的四大寵臣的說法,不知是哪裡來的,像早期的隆科多、年羹堯,督撫李衛、田文鏡,以及雍正遺詔指定為顧命大臣、死後配享太廟的張廷玉、鄂爾泰,都是著名的雍正寵臣。

雍正帝與張廷玉劇照

除了這些名臣,怡親王允祥更是雍正倚重的兄弟和寵臣。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便任命胤祥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同日晉升為和碩怡親王,處理重要政務,後來受命總理戶部掌管全國財政。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為臺柱,對雍正治績助力甚大。雍正說,怡親王“贊襄於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從不欲表著於人,而人亦無從盡知之”。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積勞成疾地胤祥病故,令享太廟。雍正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如此算來,雍正的四大寵臣之說,並不成立!

當然,乾隆帝曾說過:“當日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皆督撫中為皇考所最稱許者。”(《蕉窗雨話》卷十),而說這話時,是田文鏡死後,乾隆帝對其不滿時所言:“其實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又不及鄂爾泰。”

李衛和田文鏡、鄂爾泰,都得了善終。稱李衛得善終,是因為他品秩不過從一品,乾隆初登大寶,卻給了李衛四團龍補褂,以示最高恩寵。而田文鏡病逝時所得的待遇絲毫不比李衛、鄂爾泰差。

田文鏡死於雍正十年十二月,雍正帝說:田文鏡“老成歷練,才守兼優,自簡任督撫以來,府庫不虧,倉儲充足,察吏安民,懲貪除弊,殫竭心智,不辭勞苦,不避嫌怨,庶務俱舉,四境肅然”(雍正《河南通志》卷一《聖制》),賜葬泰陵附近,諡號端肅,並命河南省城為其設立專祠。

論及身後榮辱,李衛遠遠不及田文鏡。

《李衛當官》劇照

乾隆五年,新任河南巡撫雅爾圖上奏:“文鏡在豫,百姓至今怨恨,不應入豫省賢良祠。”(《清史列傳·田文鏡傳》)乾隆帝看出了雅爾圖看到他降旨將李衛入祀賢良祠,而拿李衛同鄂爾泰素來不和,來以拿掉田文鏡而諫阻李衛入祀京師賢良祠。乾隆帝沒有批准將田文鏡的牌位從河南賢良祠中拿掉。

而李衛則在死後四十二年,乾隆帝突然發飆,稱:“李衛於督撫中並非公正純臣,在浙江無功德於民,聞其仰借皇考恩眷,頗多任性驕縱之處。設使此時尚在,猶當究治其愆!”(《清史列傳·李衛傳》)因為乾隆巡幸江浙,見到杭州西湖廟裡有李衛及其妻妾的塑像,“雖有大小,面貌相仿”,且書“湖山神位”,很不高興,下令將所有的神像毀掉。


以禮觀書


從來就沒有“雍正四大寵臣”的說法,幾部電視劇的熱播,使得雍正朝的部分大臣知名度高了、紅了,但這些也並非是全部的歷史,或者說準確的歷史。

對於善終的定義是什麼?一般理解為自然死亡。以此來看看雍正朝政治舞臺上的大人物們。

雍正最信任誰?肯定不是李衛,而是十三爺胤祥。人家是兄弟,李衛只是奴才。雍正對於胤祥的“雙親王plus”的待遇,有清一代,無出其右。之前的攝政王多爾袞自己就是當家人,但死後被順治清算,直到乾隆才平反。後來的光緒帝親爹醇親王奕譞,活的戰戰兢兢,死了才被冠上個“皇帝本生考”。另一位皇帝親爹載灃,剛攝政沒幾年,大清就亡了。

雍正朝的紅人,剛開始是舅舅隆科多和撫遠大將軍年羹堯。雍正元年,這兩位被同時封了“太保”。這個三公職位,雖然也是正一品,但卻是清代大臣活著不敢想的,甚至不敢接受。這兩位太保,沒過幾年就被打倒在地了。他們都沒授過大學士,但都封了一等公爵。

雍正朝的大學士,以馬齊、鄂爾泰、張廷玉為代表,頭銜都是保和殿大學士。這個職位在乾隆朝傅恆之後,就長期空缺了。雍正朝其他大學士,如朱軾、馬爾賽、蔣廷錫、尹泰、陳元龍、嵇曾筠、查郎阿、邁柱等,只是少見於影視劇。

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設軍機處。雍正朝軍機大臣:胤祥、張廷玉、馬爾賽、蔣廷錫、鄂爾泰、哈元生、馬蘭泰、福彭、訥親、班第等。

馬齊是康熙朝元老,雍正在位十三年一直是領班大學士,屬於德高望重的老幹部。雍正剛準備繼位,就命允禩、允祥、馬齊、隆科多等為總理事務大臣。乾隆四年,馬齊病死,卒年87歲。乾隆帝對馬齊的評價:歷相三朝,年逾大耋,舉朝大臣未有及者。馬齊親弟弟的女兒,就是乾隆的孝賢純皇后。

鄂爾泰的履歷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被一部分忽略了,只給了個模範督撫的名片。雍正十年後,鄂爾泰一直在中央工作。乾隆繼位,加銜太傅。乾隆十年病死,卒年66歲。諡文端,按雍正遺命配享太廟,入祀京師賢良祠。乾隆二十年因其侄子案件被撤出賢良祠。

再說張廷玉,清代漢人中唯一配享太廟的。生前封太保。其被重用是在雍正朝,並非電視劇裡那樣在康熙時。康熙六十一年,張廷玉還是個侍郎。雍正三年才授協辦大學士。當然雍正對他是非常信任、重用,也非常好。乾隆即位後,張廷玉多次提出退休要求,並強調雍正答應的政治待遇。惹得乾隆非常生氣,後果很嚴重,撤了配享的承諾,削了伯爵等。實際上,是乾隆變相對張廷玉山頭的打擊而已。乾隆二十年,張廷玉病死,卒年84歲。乾隆仍遵照雍正遺命著其配享太廟。

影視劇紅人、模範總督田文鏡,雍正十病死,卒年已72歲,諡端肅。生前官至河南山東總督兼北河總督,加太子太保。

李衛,乾隆三年病死,年51歲,諡敏達。生前官至兵部尚書、直隸總督,加太子少傅。李衛並不是叫花子出身,而是富二代,官場起步是捐了個副廳級的員外郎。但的確沒讀書,認字不多。

經典電視劇並不等於歷史!正史所載的也未必等於真實!


幾葦渡


張廷玉、田文鏡、李衛、鄂爾泰是雍正朝最受寵的三個大臣,雍正常說他們是“模範督撫”。

在這四人中,河南巡撫田文鏡是累病而死的,因為其死前生病,其向雍正懇請休息,但雍正不準,說河南事只有他才能處理妥當,結果田文鏡只好帶病上崗,結果沒多久就死了。

這也算是繼十三阿哥胤祥之後累死(因累而病)的重臣了。不過,這也沒辦法,誰讓雍正自己也是累死的呢?

至於張廷玉、李衛、鄂爾泰這三人還算正常,最起碼,他們沒有在雍正朝給累死吧?作為被雍正看上的重臣,沒給活活累死、能順利地挺到乾隆朝,不就是極大的勝利麼?

不過,說到善終這話題,張廷玉在死前可謂是飽受挫辱,乾隆一點也沒給他留情面,算是死前很不好看的。

鄂爾泰和李衛還算好,最起碼死前都還分風光。但是,在鄂爾泰死後,被稱為“鄂黨”的鄂爾泰親友親信們被乾隆狠狠打擊,最終一蹶不振。不僅如此,就連鄂爾泰的很多榮譽也被剝奪,也算是死後很不好看的吧?

以此而論,雍正朝的四大重臣,大概就李衛還算比較好看些了。不過也不完全是。

乾隆三年,李衛拜謁泰陵(雍正帝陵)時突發肝病,後請求退職養病,但尚未卸任即病死於任上。

據說,李衛死前“聲震殿瓦,衙內牛馬皆吼應之。同起同止,如是者三晝夜,氣乃絕。年五十三。”

事後,在直隸總督孫嘉淦的請求下,李衛入直隸名宦祠,後又入了京師賢良祠,還算是比較風光的。

不過到後來,乾隆南巡時在西湖花神廟內無意中發現,其中雕像竟然是按李衛及其妻妾所塑,並號“湖山神位”。

乾隆為此大為光火,命撤像毀之,並斥責道,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

不過乾隆總算給李衛面子,沒有繼續追究。由此,死後的李衛也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歷史聲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