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北周錢裡說舊事(三)|一統定天下

北周的區域性貨幣發行,

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然而宇文家族的野心不僅於此,

他們把眼光放向了更廣闊的疆域,

一支由區域性貨幣,

向全國貨幣的推廣號角,

也因此吹響,

充斥著智謀、戰爭與政權的更迭。

01

北周錢裡說舊事(三)|一統定天下

(北周·五行大布)

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東伐滅北齊,北周完成了對黃河流域的統一。

據《隋書·食貨志》載“齊平已後,山東之人猶雜用齊氏舊錢。”

原北齊疆域內依然使用北齊貨幣,這對完成北方統一的北周政權來說是不允許的,統一北方貨幣勢在必行。此時五行大布錢作為原北周轄區區域貨幣的地位即將改變。

《周書·宣帝紀》載,在攻滅齊國的兩年後,北周政府於大象元年(579)年“丁巳,初鑄永通萬國錢,以一當十,與五行大布並行”。

黃若琰的《北周後期為何貨幣不標明重量》與朱成實的博士論文《魏晉南北朝惡錢研究》中,曾提出北周的永通萬國錢,都是在準備統一貨幣的背景下發行的,此觀點本文也予以贊同。

但是永通萬國錢的發行是否達到了北周統一貨幣的目標,周隋之際北周錢的流通空間分佈是否擴大到原北齊地域,本文將給以探討。

02

北周錢裡說舊事(三)|一統定天下

(北周·永通萬國)

北周於大象元年(579年)鑄造永通萬國錢,而大定二年(581年),北周靜帝讓位於楊堅,北周政權為隋政權取代。

考察關於永通萬國的出土報告,西安姚村和幹縣北周銅錢中出土有永通萬國,此兩處都在統一北方之前北周的轄區內,而同時期原北齊版圖內的墓葬和窖藏中並沒有發現永通萬國。

再考察隋代窖藏、墓葬的出土報告,至今發現存在錢幣的隋代窖藏、墓葬有平陰洪範隋石函、新津十村隋墓、博興崇德隋窖藏、毫縣磚瓦窯場隋墓、洛陽澗西隋墓、西安白鹿原隋墓。

其中,平陰洪範隋石函是在寺廟遺址中發現的大隋皇帝舍利寶塔石函,石函分內外兩重,在內函外函邊板之間。周匝相疊排列隋五銖銅錢360餘枚,徑2.1-2.3釐米,厚0.05-0.1釐米,4個角上還各置北周永通萬國1枚

新津十村隋墓有所紀年,是為開皇元年,其中1座墓出土北周五行大布1枚,徑2.5釐米;

博興崇德隋窖藏是在隋代寺院遺址——龍華寺中發現,出土隋五銖325枚,面有外郭,無內郭,背有內外郭。徑2.3釐米,重2.3克。北周五行大布1枚,大小、重量與隋五銖基本相同;

毫縣磚瓦窯場隋墓,墓主人為王斡,曾就任隋毫州總管府參軍,墓葬下葬時間為開皇二十年(600年),出土北周五行大布3枚、五銖3枚;

洛陽澗西隋墓中發現中常平五銖2枚、永通萬國1枚、隋五銖8枚,錢幣均含於墓主人口中或握於手中;

西安白鹿原隋墓出土永通萬國1枚

,此墓已被盜,錢幣發現於天窗底。

03

北周錢裡說舊事(三)|一統定天下

(隋·五銖)

由此可知,現今發現的出土五行大布與永通萬國的隋墓多數位於原北齊領土之中,但這並不能說明周隋更替之際,北周錢已在原北齊領土內廣泛流通。

此時的五行大布和永通萬國多發現與寺廟、世族墓葬之中,因其文曰“永通萬國”、“五行大布”,文語吉祥玄妙,用途也轉向禮器,

帶有厭勝錢的性質。

據《隋書·食貨志》載,“高祖旣受周禪,以天下錢貨輕重不等,乃更鑄新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銖,而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

隋政權在北周滅亡的當年就開始鑄造隋五銖,而後“(開皇)三年四月,詔四面諸關各付百錢為樣,從關外來勘樣相似然後得過,樣不同者卽壞以為銅入官。”

自開皇三年(583年)起,隋政府開始大力禁斷前朝貨幣與劣錢,據《隋書·食貨志》載,直到開皇五年(585年)才“錢貨始一,所在流佈百姓便之”。

北周政府著力嘗試發行的全國性貨幣在隋政府建立之後就不斷遭到禁斷,在民間也逐漸退出流通領域,從而成為了民間心目中的厭勝錢。

周隋之際,北周政府在攻滅北齊之後欲將區域性虛值貨幣推向全國,但貨幣統一戰略隨著北周政權的滅亡而胎死腹中。

原北齊區域與原北周區域的貨幣流通仍保持了原有東西差異。直到同樣出自於關隴集團的隋,發行的隋五銖取代了永通萬國,才逐漸完成了統一貨幣的任務。

北周錢裡說舊事(三)|一統定天下

(隋·曲筆五銖)

千古興亡事,都付笑談中。

曾經的宏圖,付之一炬,

只剩下舊時的錢幣,

承載那年的秘密。

一段歷史,迴腸生情;

一品古泉,萬般魅力。

北周系列到此結束,

感謝大家的關注!

參考文獻:

黃若琰:《北周後期為何貨幣不標明重量》,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7年第2期。

朱實:《魏晉南北朝惡錢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年。

邱玉鼎,楊書傑:《山東平陰發現大隋皇帝舍利寶塔石函》,考古1986年第4期。

鄧伯清:《四川牧馬山灌溉渠古墓清理簡報》,考古1959年第8期。

李少南:《山東博興縣出土銅鏡和貨幣》,考古1984年第11期。

毫縣博物館:《安徽毫縣隋墓》,考古1977年第1期。

蔣若是:《1955年洛陽澗西區北朝及隋唐墓葬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9年第2期。

俞偉超:《西安白鹿原墓葬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6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