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尉遲迥之亂-歷史評價

對於尉遲迥之亂,歷代評價眾說紛紜,有人說尉遲迥此舉是維護北周政權不被楊堅篡奪,也有人說尉遲迥完全是為了實現個人野心,唐朝常樂公主在勸唐宗室舉兵反抗武則天篡奪唐室時,曾以尉遲迥為例,評價說:“尉遲迥,周之甥也,猶能舉兵匡救社稷。功雖不成,威震海內,足為忠烈。”明朝學者張燧曾盛讚王謙和尉遲迥,評價道:“周滅而有王謙、尉遲迥,斯皆破家殉國、視死猶生。”

王夫之則認為:“尉遲迥可以為宇文氏之忠臣乎?宇文闡稱帝已二年矣,父死而正乎其位,楊氏雖逼,闡未有失德也,迥乃奉趙王招之少子以起兵。曹操所不敢奉劉虞以叛獻帝者,而迥為之不忌,迥之志可知矣。迥可為忠臣,則劉裕之討劉毅,蕭道成之拒沈攸之,使其敗而死也,亦晉、宋仗節死義之臣乎?楊堅無功而欲奪人之國,於是乎有兵可擁者,皆欲為堅之為,迥亦一堅也,司馬消難亦一迥也,王謙亦一消難也。志相若,事相競,則以勢之疆弱、謀之工拙、所與之多寡分勝敗矣。勝者,幸也;敗者,其常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