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 搖號,促進教育公平?

你感到最幸福的是什麼時候?拿這個問題來問南京市民王先生,他一定會回答,是之前得知兒子搖中游府西街小學的那一刻。

“之前一年就開始託人幫忙,沒戲。現在不花一分錢,直接就能上,就像中大獎一樣。”幸運的不止王先生一個,往年甚至回家不敢開燈、招生季不敢開機的校長們也鬆了一口氣;被親友認為有門路的人也不用再頭疼……上學這點事兒,擱在陽光下,反而變得清清楚楚,再也沒了那麼多的糾結與不甘。

家長

搖到像“中獎”,沒搖到也淡定

搖到名校,家長感覺“像中了大獎”

今年,王先生的兒子要上小學了,一年前,他就開始忙活。他託關係找到教育系統的朋友,可對方一直沒答應,這讓他心裡沒有底。

“孩子上學是大事,我得多找幾條路。”王先生說,後來,他又找了個“有關係”的同學,對方一張口就是“三五萬”。

“我倒不是心疼錢,就怕有錢也辦不了事啊,最後耽誤的還是孩子。”王先生說,隨著6月份的臨近,他越發糾結,頭髮一把把掉。

兩個月前,一條新消息傳來,事情彷彿更糾結了,“今年特別嚴,誰都沒辦法。”被請託了的朋友悄悄回覆,“領導也不行。”

搖號臨近,王先生的家裡充滿了愁雲慘霧,王太太每天晚上要吃了安眠藥才能睡覺。王先生覺得,兒子的名校夢,肯定是沒了。

報名時,王先生幾乎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填寫報名表的。他為兒子報名遊府西街小學,該校有62個名額,但報名搖號的有900多人,“肯定是沒戲了。”王先生心想。搖號的結果,當天下午就出來了,王先生顫抖著輸入了兒子的信息,“沒想到,居然搖上了。”

“感覺就像中了大獎一樣。”再想起當天的情景,王先生還是有些不敢相信,“周圍的同事也都不信,確定了之後,都讓我請客。”

不過,王先生畢竟是幸運的,大多數人沒有這個運氣。“現在想想,當時大家爭得頭破血流,其實都不容易。”王先生感慨。

搖號沒中他“認了”,但“辦法”還得繼續想

今年,南京市民李先生就是“大多數”中的一個。今年他的女兒小升初,他已經準備好了擇校費,但這筆錢,卻交不出去了。

在女兒上五年級時,李先生就開始“運作”擇校,他甚至已經找好了學校,學校的校長看了成績單,也願意接納這個成績還不錯的女孩。不過,誰也沒想到事情的發展。今年“嚴控擇校”的消息,讓計劃被改變了。每一個當事人都告訴李先生,“今年很難辦。”

6月,目標學校拿出空額供搖號,李先生只能把寶押在搖號上,他一邊祈禱一邊為女兒報了名。非常遺憾的是,他的女兒沒能被搖中。經過這大半年的折騰,李先生認了這個現實,但依然感慨頗多。

他認為要實現教育公平,僅僅堵住擇校這條路還不夠。學生家長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現實情況是,並不是所有學校都能滿足家長們的這份期望,“如果家門口的學校還說得過去,我就不這麼累了。”李先生說。

人情

手機敢開了,也不用玩“失聯”了

校長:人情擇校是負擔,曾回家不敢開燈

以往每到招生季,名校校長成了各方追逐的熱點。南京一所熱點小學的校長說,往年每到招生前,她最怕的就是接電話。“有些可以推掉,但有些推不掉,有時候回家都不敢開燈,像做賊似的。”這位校長苦笑著說,“現在總算有理由了。”

說起今年南京市實行的招生新政,某小學校長很有感觸。她說,“政策規定明確了,學校校長的壓力小多了,各方面打招呼的人的確少了。”該校長說,今年還有一個現象讓她印象很深,即家長們的選擇更加理性,不再一味追逐名校。

南京市鼓樓區一所熱點小學的校長承認,以往他同樣會接到不少打招呼的電話,打招呼的往往都是請託人輾轉找到他的熟人,或者是各個相關部門的領導,接到這種招呼,“(事情)辦也不是,不辦也不是”。

說到今年的招生新政,這位校長口氣輕鬆了不少:“遞條子、打電話打招呼的少多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了政策。”他說,今年遇到向他打招呼的情況,他一律回絕,“因為政策卡死了,我就說教育局不允許。”他說,雖然打招呼的少了,但有的人還是抱有一絲希望,對這種情況,他堅決說不。

官員:往年招生季不敢接電話,甚至玩“失聯”

“往年五六月份,輕易不敢接電話,有的時候不得不關機,玩‘失聯’,今年就不一樣了。”提起擇校,南京一位局級幹部深有體會。

他坦言,往年招生報名前,確實有不少人打電話找他,希望他能幫忙找關係、寫條子。雖然教育主管部門多次發文表示,嚴禁中小學生擇校,可家長們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哪怕家門口就有不錯的學校,還是拼了命想把孩子送到名校去。

“為人父母,我能體會到他們焦急的心情,問題是,我沒有這個權力,也沒有名額,還是要託人找人。”這位局級幹部“吐槽”說,有那麼一段時間,手機一響,他心裡就“咯噔”一下,“因為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的電話,都不敢接聽,多半是來找關係上學的,並且大多不好意思回絕。”

有的時候,電話太密集,無奈之下,他不得不玩“失聯”,裝著電話沒接到。

現狀

嚴控擇校正在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很多家長不再擇校, 普通小學生源“迴流”

丁先生的兒子今年要上小學,本來他還想讓兒子參加遊府西街小學的搖號,不過最後還是放棄了。“幾率太低了,而且,火瓦巷小學是遊小的加盟學校,教學質量也不錯。”丁先生說。

對此,某校長告訴記者,遊小各個聯盟校的整體水平近年來提升很快,這與區裡教育資源均衡化配置是分不開的。該校與遊小本部不但有師資方面的流動,在平時的作業、活動方面都有交流、溝通,甚至一起做。

“今年我們學校學區的孩子,很多都沒有參加名校的搖號。不但如此,迴流本校學區的孩子反而增加了不少。”秦淮區某校長告訴記者,其實從前年開始,該校學區內的孩子“迴流”的就多了起來。因為在今年新政策實施前,秦淮區對於擇校生便管得比較嚴格了。成劍說,去年他們做過統計,該校學區內的孩子鞏固率超過91%,今年的數據還沒有最後統計出來,但目前統計的這一數字達97%,也就是說,100個該校學區的孩子,只有三個選擇不在本學區就讀。

據他分析,近幾年,學校的辦學水平提升了,教育資源配置均衡了,生源也均衡了。反過來說,生源均衡了,也會促進師資力量均衡。

這也是在倒逼政府“辦好每一所學校”

“各種特長生不收了,也不準擇校,大家憑本事上學。”玄武區一位小學校長說,她認為嚴控擇校促進了招生公平。但同樣給校方提出了新課題,“搖號面積擴大,帶來了學生生源的不確定性。作為教育者,要適應這種變化,教育方式方法也要隨之變動。”

“開弓沒有回頭箭。儘管有的家長一時半會兒還不能理解,但我們應該看到,嚴控擇校是大勢所趨,這也是教育公平的趨勢。”秦淮區教育局副局長莊芸說,當然這也是在倒逼政府辦好每所學校,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滿意的學校,“這需要我們把學校辦得更好,包括校長的配備、學校整體的發展等等。”

莊芸介紹,由於政策宣傳到位,輿論環境也非常好。整體來說,大家還是支持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讓教育朝著公平公正的方向發展。“有些想找關係的一聽大政策在這兒呢,所有人都一樣,按規矩辦事,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了。”她認為,這對於校長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來說,是一種解脫。

莊芸說,教育公平將來最終的理想狀態,就是實現零擇校。要做到這一點,民眾要理解,政府官員也要支持。

專家

電腦搖號是一種“兼顧”的辦法

把教育放在陽光下, 逐漸達到公平

談及今年南京的電腦搖號,資深教育專家、原國家督學、原江蘇省教科所所長成尚榮豎起大拇指,稱南京的做法是推進教育公平的一個很不錯的探索。

成尚榮說,義務教育是使每一個適齡的少年兒童接受優質、均衡的教育,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校,這是家庭的希望,也是政策的要求,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就近入學的每所學校還沒有達到均衡狀態,有的家長還有讓孩子上更好學校的需求。

學校之間存在一定差距,怎麼解決?成尚榮說,從表面上看,電腦搖號是一個過渡的、兼顧的辦法,“滿足一部分家長對擇校的需求,而通過電腦派位來分配空餘學額也是比較公平的辦法。”成尚榮解釋,熱點學校拿出空餘學額來搖號,給誰呢?“過去是給有錢的、有權的,造成了不少黑箱操作,現在把機會留給所有報名的人,把黑箱敞亮了,逐漸達到公平的要求。”

成尚榮說,對於熱點學校來說,它的佔地面積和資源是有限的,但人都往裡面擠,學校規模不斷膨脹,是達不到標準化要求的,如今統一搖號了,迫使熱點學校縮小規模、儘量達到標準化的辦學標準。對於一般學校來說,原來優質生源全集中在名校,如今控制擇校了,一般學校甚至薄弱學校也能得到較好的生源,也能追求辦得更好。

搖號的終極目標是辦好每一所學校

有家長質疑,為什麼不把家門口學校辦好了再搞搖號呢?成尚榮說,人們看得到的是電腦搖號已經做起來了,看不見的是均衡優質資源也正在進行中,“現在看來,南京通過集團化辦學、聯盟辦學、共同體辦學等方式,一些學校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均衡程度已經開始顯現,但還沒有完全凸顯出來,中間有一個過程。”

成尚榮說,若等到均衡優質資源先做上來再實施搖號,那麼不公平、擇校會在較長時間內存在,對教育發展、社會並沒有好處。而且,電腦搖號和優質資源均衡是個相互促進的過程,電腦搖號能加快優質資源均衡,而優質資源均衡又會縮短搖號的過程,“兩條線必須同時進行,等不得。”

“電腦搖號只是個過渡辦法,終極目標是要辦好每一所學校,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優質資源均衡,逐漸達成教育公平和教育的現代化。”成尚榮說,只有辦好每一所學校,辦好家門口學校,才能最終消除擇校。

評論

教育改革走向新常態

南京“全城搖號”,帶來了諸多方面的制度性改善,這是不爭的事實。

往年可能需要四處找關係、寫條子,孩子才能上名校,但今年,不少普通家庭的子女,只需“搖一搖”,就能實現夢想。改革,只有讓即使最弱勢的人群,都有機會競得“金蘋果”,成為受益者,才是真改變,才有說服力。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系統的子女同樣一律不準擇校。這個口子扎得嚴,扎出了“公平”二字。改革,最難的是制度設計方讓渡利益、自我割肉。

當固有利益藩籬很堅固時,教育改革不可能向深水區推進。當上名校的機會被條子、關係、利益所把持,並且表現出一種慣性,這是最可怕的格局。被非正常因素擋在門外的人群,當然抱怨“黑箱”的存在。

搖號,不是一種先進的“技術”,但在眼前,它卻是相對公平的一種方式。不分人群,誰都可以為夢想搖上一搖。

以“全城搖號”為印記的招生改革,是必須進行的“砸牆”之舉——打破利益藩籬,引入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機制,讓更多的人,包括弱勢群體享受到改革紅利。教育資源均衡,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機會均等。“門票”還是原來的“門票”,但氛圍大不同。這對培育人們對於教育改革的信心,非常難得。

與此同時,南京此次招生改革的另一亮點是,教育資源均衡化的持續努力與“全城搖號”並行不悖。

在很多人為子女進入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名校而歡呼的同時,也有很多人放棄搖號,選擇學區學校。當身邊的學區學校辦得也很不錯,又何必只走搖號一條路呢?

這種多元選擇的局面,正是由南京的教育改革所推開的——近年來,南京名校合併、託管之舉,令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有了初步成果。

“搖什麼號,我自己家附近就有好學校,如果大部分人都能這麼想,大部分人都認可的話,我們就能打90分”,某教育官員點出了南京教育改革的“機巧”之處:搖號是權宜之計,均衡優質教育資源,是永久方案。

在“先均衡還是先搖號”的爭議聲響徹教育領域的今天,“均衡”和“搖號”同步走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智慧。引導學生上學區學校,靠“拽拉”是不行的,把學校辦好就是“活廣告”。南京不缺非名校“逆襲”的例子。

教育招生改革,容不得等一等,容不得左右為難,越早破題,越早佔得先機。在優質教育資源還不足、相關矛盾還比較突出的情況下,“全城搖號”是一種及時的“變招”。這對消除不公、化解矛盾,很有幫助。它為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順利推進,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教育需要改革的新常態,而改革本身也即是教育的新常態。教育領域的改革歷來敏感而複雜,任何動靜都可能會引來紛爭。關鍵是認定正確方向,丟棄利益包袱,大膽推行“硬招”、良策,不為雜音所動。

改革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此番變革中,難免有“躺箭”者,如有人以為按過去套路操作上名校板上釘釘,如今卻“失策”;而搖號也必然產生被淘汰者……怨言不可能消失,但要讓教育改革“回頭”,卻沒有可能。向“公平”“法治”發力飛奔的改革者,根本停不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