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十四王允禵,在汤泉干了啥?

清朝康熙皇帝的55个子女中,除了继任皇位的四子胤禛,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属皇十四子允禵了。

允禵是胤禛同父同母的兄弟,母亲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他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日,原来排行二十三,故称“二十三太王”,因弟兄中有人早殇,所以排行为皇十四子。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为固山贝子,康熙五十七年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出兵征讨准噶尔叛乱,命用正黄旗纛。

康熙末年太子允礽被废以后,允禵继承储位的呼声最高。在征讨准噶尔部策旺阿喇布坦的战争中,立有卓著功勋,因而深受父皇赏识。康熙帝曾对众大臣说过:“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

胤禛在争夺皇位中取得胜利,将允禵召回京师。允禵问:“是先参拜父皇梓宫,还是先参拜皇上?”因而被认为他对新皇帝态度不恭敬,于是雍正皇帝命他留住景陵,等待大祭。

十四王允禵,在汤泉干了啥?

允禵像 图片采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被谪贬到马兰峪看守父亲的景陵的允禵,据当地老百姓说,他先后住在马兰峪的河东村(今名峪河东村)和今东陵满族乡的马庄村。在这两个村庄内短暂居住之后,后来的一段时间内,又被囚禁在汤泉。

清雍正元年四月初二日,雍正帝在祭景陵之后,命“贝子允禵、著留陵寝附近汤泉居住。俾得于大祀之日,行礼尽心。”萧奭《永宪录》记载与此相同:“命贝子允禵留驻汤山”,看守父亲康熙皇帝的景陵。随后不久又“革贝子允禵禄米”。汤山,也就是遵化汤泉。不但对于允禵加以处治,还对他的家人雅图、护卫孙泰、苏伯、常明给予逮捕,并永远枷示。

雍正二年七月“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皇考陵寝、关系重大。若照定例、祗派总管等守护。朕衷实切不安。朕意于朕兄弟内、酌令一人。封以王爵。子侄内二人、封以公爵。用代朕躬、居守山陵。从前己经降旨。该部现在营造房屋。随酌令郡王允禵、代朕前往居往。且谕允禵、若欲携带家眷前往。亦听其带往。既而奏伊福金患病。朕即降旨、择医生之善者命往。如若水土不宜、可来京医治。若必须允禵亲看医治。则允禵亦应据实陈奏。且福金疾病、并非一旦得之。其病势岂不能预知者。乃今忽奏福金患病奄逝。现在照郡王例办理外。尔王大臣等、会同拉锡佛伦议奏。寻议、应照郡王例办理。安葬黄花山。允禵释服后、仍在祭祀处行走。从之”期间因生母孝恭仁皇后去世,被召回京城,并封为郡王,但仍留守在遵化汤泉。

十四王允禵,在汤泉干了啥?

清康熙帝景陵前景 摄影:李秀文

四年正月,允禟密寄西洋字书与允禵,被守陵军士截获。治结党罪,革去郡王爵位,又追回固山贝子册命,抄没家产。五月,遵化有一个大粮庄头子弟,名叫蔡怀玺的人,投递书信于汤泉允禵住所,信内有“二七变为主,贵人守宗山,以九王之母为太后”数语。接到蔡怀玺投递的书信之后,允禵不敢隐瞒,将投书交给马兰镇总兵范时绎,但雍正皇帝仍不放心,允禵因此而被撤回京城,因寿皇殿内供奉圣祖皇帝和孝恭仁皇后圣像,遂以命其在此改过的名义,将允禵与其子白起一同囚禁在寿皇殿。而“奸民蔡怀玺被逮自尽。”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释放允禵,以缓和政治上的紧张气氛。后赐予公爵空衔,不必食俸。乾隆十二年(1747年)六月降谕:十四叔允禵“朕登极后,特令释放,赐以公爵。家居十数年来,安静循分,并未生事。则是自知悔悟,能改前非矣。使得及皇考在御,必当嘉予恩施。朕用是仰承皇考加恩之意,著封十四叔允禵为贝勒,照常上朝。”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乾隆二十年正月卒。乾隆皇帝亲自至府上致祭,并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与子弘明一起葬在清东陵西侧的黄花山南麓。

十四王允禵,在汤泉干了啥?

曾经囚禁允禵的寿皇殿 图片采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从雍正元年四月至雍正四年五月,允禵守护父亲的景陵前后仅仅三年的时间。在守护父皇的景陵期间,允禵对守护清东陵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很重视。据陈景山在《允禵与清东陵皇会》一文中考证,允禵在南新城地方曾经创办、主持过皇会。这里的皇会“据传,皇会下属十二档分会,每档分会主办一项文艺节目,有:狮子、中幡、挎鼓、高跷、龙灯、旱船、吵子、音乐、三股子、什锦子、杠子、少林。”后来,允禵被雍正皇帝逮回京城,南新城的皇会活动却流传下来,一直延续到民国二年(1913年),历经近二百年而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