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A.mom」央行局長:如果數字貨幣發揮貨幣職能,需要約束和打擊

據A.mom資訊 7月9日報道,在近日舉辦的“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局長王信表示,現在民間的數字貨幣,其實不應稱之為貨幣,因為它們沒有發揮多少貨幣的職能。

「A.mom」央行局長:如果數字貨幣發揮貨幣職能,需要約束和打擊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不排除未來有可能民間數字貨幣會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貨幣的職能。從歷史看,各種形態的貨幣競爭一直存在,但歷史上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貨幣發行從分散到集中、由民間主體發行到有國家信用支撐的中央銀行發行,這適應了經濟穩定發展的需要。

與此同時,中央銀行要牢牢把握貨幣發行權,避免法定貨幣的地位受到挑戰,如果一些數字貨幣越來越多地發揮貨幣的職能,更需要進行約束和打擊。

據A.mom資訊 7月1日報道,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發部負責人蔣國慶在2018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論壇上發表演講稱,從區塊鏈研究以及幣圈具體實踐而言,完全去中心化目前來看都是行不通的,應用層面去中心化可認為是多中心化。

他認為,區塊鏈對原有的中心化形成了有益的補充,通過多中心的交叉認證,彌補了原來傳統意義上中心化的不透明和信用資質的不足。蔣國慶表示,法定數字貨幣和區塊鏈並無直接關係,區塊鏈只是法定數字貨幣將來流通的一個可選的手段。這一表述可以看做對當前虛擬幣捆綁區塊鏈技術以及法定數字貨幣炒作亂象的正本清源。

此外,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查詢,截至6月28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已公佈申請63項專利,2017年公佈申請專利57項,2018年共有6項,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4項涉及數字貨幣錢包。今年的專利申請都分佈在二季度,5月份、6月份各有3項,數字貨幣錢包今年最熱門。

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巨大沖擊和深遠影響,對監管提出了挑戰。全球各大經濟體對金融科技監管的現狀亦不盡相同。美國、英國等監管機構及國際協會等均開始了對監管科技應用實踐的相關研究。該專題將彙集全球監管方共同探討:全球金融科技監管的現狀、經驗啟示,以及中國發展監管科技的可行路徑。

管濤:我是今天下午第一場討論的主持人,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我們這一場的主題是“全球金融科技監管新趨勢”。金融科技的發展勢不可當,同時給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過去兩三年時間,中國對金融科技監管有些新的思考和進展,國際同行在金融科技監管方面也有很多好的經驗。

我們有五位嘉賓參與這輪討論。第一位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局長王信先生,第二位是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孫天琦司長,第三位是上午做過精彩發言的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助理主席Michele Bullock,待會她會有些補充,第四位是新加坡金管局首席金融科技官Sopnendu Mohanty,最後一位是國際金融協會創新與金融科技高級顧問Conan French。首先每個人有5-7分鐘的發言,把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然後進入互動環節。

王信: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分享我對民間數字貨幣和討論中的央行數字貨幣的一些看法。

現在民間的數字貨幣,其實不應稱之為貨幣,因為它們沒有發揮多少貨幣的職能,如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等等。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不排除未來有可能民間數字貨幣會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貨幣的職能。從歷史看,各種形態的貨幣競爭一直存在,比如實物貨幣、貴金屬貨幣、紙幣等都曾經共存;同時,不同主體發行的貨幣,包括各國的法定貨幣也存在競爭。但歷史上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貨幣發行從分散到集中、由民間主體發行到有國家信用支撐的中央銀行發行,這適應了經濟穩定發展的需要。民間貨幣的分散發行很難契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危機時如果出現流動性不足,可由中央銀行緊急提供流動性,避免危機擴散。在未來科技發展的情況下,貨幣競爭可能會發生變化,但中央銀行集中發行的歷史趨勢很難改變。

我個人認為,中央銀行要牢牢把握貨幣發行權,避免法定貨幣的地位受到挑戰,因為這樣可能對經濟、金融、社會帶來潛在的巨大不利影響。目前可能存在打著“數字貨幣”旗號進行非法集資、欺詐、過度投機等現象,如果一些數字貨幣越來越多地發揮貨幣的職能,更需要進行約束和打擊。當然,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部門需要密切關注金融科技的發展,完善監管科技,同時充分動員社會力量,研發央行數字貨幣。在各個國家,有關央行數字貨幣的考慮可能不同,在中國,央行數字貨幣作為實物現金的某種替代可能較為合理。它大體上應該遵循目前現金的運轉模式,比如雙層的發行結構,藉助商業銀行,不對現有的金融格局造成大的衝擊等等。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時間關係,我就向大家報告到這兒。非常感謝!

管濤:謝謝王信局長的精彩發言,主要觀點我總結一下,第一,民間發行的貨幣,現在還不是真正的貨幣,從歷史看,存在貨幣競爭現象,但最後都會過渡到央行發行貨幣。第二,央行今後仍然要牢牢把握貨幣發行權,但希望藉助民間力量研發央行的數字貨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