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第一书记”蔡华春:提起村民的“精气神”致富奔小康

4月28日,四川组工网发布了《关于对拟表扬的2017年度四川省贫困村优秀第一书记人选进行公示的公告》,岳池县普安镇黄桷村第一书记蔡华春在名单之列。5月18日,记者前往该村,探索第一书记蔡华春背后的故事。

今年44岁的蔡华春,在2015年4月从县委党校下派驻村,任该村第一书记。驻村第一件事,蔡华春就致力于打造“特色农村文化”,她说:“扶贫先扶志,从思想上脱贫是脱贫致富道路上的第一步,文化建设恰恰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让村民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

如何做到扶贫先扶志?蔡华春利用“女性魅力”,号召全村的妇女带动起来,发挥巾帼力量,先后建立了黄桷村“妇女之家”,成立了“格桑花”健身队、“蓉之韵”合唱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等多支队伍。

52岁的孙亚辉,是该村3社村民,因家中5个女儿都外嫁,在家无事可做,平时没事就喜欢去打麻将,特别是到了周末,都会去打麻将。孙亚辉在听说村里成立了“格桑花”健身队后,觉得特别有意思,她就积极地去报了名。

报名后,孙亚辉每次都坚持来训练,虽然孙亚辉患有腿疾,但是依然坚持训练,蔡华春每当看见他腿痛的时候,就会劝孙亚辉不用每次都来,但她笑着说:“腿痛不算什么,在这里不仅能得到的快乐,而且还能结识许多的朋友,比打麻将强多了。”

自成立“格桑花”健身队、“蓉之韵”合唱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以来,100余名村民自愿加入队伍中,村里每逢节假日都会组织开展表演活动。截至目前,黄桷村共开展大型活动13次,开展小型活动上百余次,其中,“格桑花”健身队伍,已有4名成员加入民俗协会,并与其参加外出表演活动2次,如今的黄桷村“格桑花”健身队家喻户晓,村民精气神得到很大提升。

“村里的妇女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十分地感动,也是我工作动力之一。”蔡华春说,以前一名村民不理解我的工作,他的妻子得知此事后,特意从城里回来,妻子还跟他吵了一架。

提升村民的“精气神”是发展产业基础,黄桷村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项目发展产业,全覆盖建设庭院经济,种植汶川李子。通过土地流转,打造汶川李子基地120亩,四季桃基地360亩,核桃基地500亩。

64岁的孙昌银,因家中子女外嫁,家里就只有他和60岁的妻子在家,年事已高加上住房位置偏远,无法外出务工导致家中缺少劳动力,在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5年10月份村里发展核桃基地后,孙昌银就把家中三亩土地用于发展产业,每年能获得15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他说:“以前土地都是用于种粮食,只能保障自己吃,很少拿出去卖,现在可好了,不仅在核桃基地里面务工,还能分得土地流转租金。”

就近务工解决了孙昌银家中无劳动,他和妻子在核桃基地内务工,每人一天能赚50元,一年就有近8000元的务工费,加上政策性等收入,每年有14000余元的收入,在2017年,孙昌银实现脱贫致富。

据了解,发展产业村民既可以分得土地流转资金,空闲时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可收入每天40-50元的务工补助;全村转移农村劳动力400余人,为本村增加经济收入2000万元,2017年,通过收取服务费、出租金文艺演出、工艺品制作等项目,村集体经济达3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

近年来,黄桷村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了200余名村民致富增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55人,15户贫困户全部对标脱贫,实现了高标准对标村“摘帽”。(全媒体记者 范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