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慈禧在临终前立下三道遗嘱,内容极其可耻,让人听完后唾骂不止!

众所周知,在晚清政坛中慈禧太后可谓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1861年咸丰帝去世之后,慈禧与恭亲王奕訢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的夺取了实权,成为了清朝的实际掌权者。慈禧成为清廷最高统治者后,两度垂帘听政,对于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采取极其严格的控制。直至1908年去世,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

慈禧在临终前立下三道遗嘱,内容极其可耻,让人听完后唾骂不止!

慈禧

慈禧掌权期间,贪图安稳,不惜向列强低头,割地赔款。特别是后期的中日甲午八国联军之战,更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而众多的不平等条约也使得本就病入膏肓的晚清,一步一步走向灭亡,使中国成为列强入侵掠夺的对象。为此,国人对她恶评如潮。可以说慈禧在众多国人心中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卖国者、狠毒而冰冷的专制愚昧者,遗臭万年。

光绪三十年(1908年),慈禧太后病重,不久后就病逝在仪鸾殿,享年七十四岁。然而,在她死去的前一天,38岁的光绪帝俄然暴毙。最后,慈禧太后在临终前,立下了三道遗嘱。这三道遗嘱,如果只看表面,会觉得还不错。但要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内容极其可耻,让人听完后唾骂不止!

慈禧在临终前立下三道遗嘱,内容极其可耻,让人听完后唾骂不止!

第一条遗嘱:立醇亲王之子溥仪为帝。

我们知道,光绪皇帝当时正值壮年,但是却暴毙身亡。光绪帝为何会在慈禧前一天驾崩,是巧合还是诡计?一百年后,考古专家在对光绪帝头发检测后,发现光绪皇帝是因砒霜中毒而死。所以,多年来,慈禧是杀死光绪的最大嫌疑人。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就慈禧在去世前就早已把光绪的“谥号”定了下来。这“谥号”在古代,只有皇帝死后由后人所定。为何慈禧这么早就拟定了光绪的“谥号”呢?难道慈禧料到光绪会英年早逝?

最后慈禧明知当时的清王朝正处于分崩离析中,需要一个有魄力和主见的皇帝,却仍推了一个只有三岁的小孩子上台。慈禧的目的不言而喻,当时的慈禧还幻想着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待身体康复后重新执政,三岁的溥仪自然好控制,便于自己垂帘听政。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慈禧也没能想到自己会与光绪皇帝相继死去,慈禧再次垂帘听政的愿望也落空了。

慈禧在临终前立下三道遗嘱,内容极其可耻,让人听完后唾骂不止!

第二条遗嘱:“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

慈禧遗嘱强调,女人不得干预朝政,这本来就是清朝的祖制。慈禧这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针对这一条遗嘱恐怕也是被天下人所耻笑。因为早在皇太极入关的时候,就曾吸取过前人的宝贵经验,一再强调不准女人干政。

而这条祖制延续了两百多年,一直没人敢破坏,连开国之母孝庄皇后都不敢垂帘听政。但是慈禧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政敌全部给排挤走,慈禧根本就不顾所谓的祖制,悍然的夺取了政权,并掌权了48年之久。

在自己的临终前又突然的立起了这条规矩,这不正是有些厚颜无耻的打自己的脸嘛。此遗嘱是为隆裕太后而立,可是溥仪才三岁,要是隆裕太后想掌权,那是轻而易举,这个遗嘱也就不起作用了。在慈禧死后,隆裕太后也实行垂帘听政,和摄政王载沣(宣统帝生父,光绪帝之胞弟) 共同主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

慈禧在临终前立下三道遗嘱,内容极其可耻,让人听完后唾骂不止!

第三条遗嘱:“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宦官不得干政,这条遗嘱更是令无数后人唾骂不止。因为慈禧认为宦官当权必定误国,因为正是明末年间,宦官掌权导致外侵内乱,最终清朝得以入关统一全中国。所以清朝对宦官的管理非常严格,二百多年来,宦官也没机会当权。而在慈禧的一生中,曾有两个太监伴随着她,先是安德海,后是李莲英。

特别是李莲英,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太监。李莲英虽然没有直接干预朝政,但是极其贪财,如果朝臣有求于慈禧太后,则会第一个笼络李莲英,而李莲英也为了贪财,罔顾大体只知利己。李莲英为了讨得慈禧的喜爱,也会穷尽心思,想尽一切方法,帮助慈禧太后满足权力和物质欲望,导致晚清政府更加的摇摇欲坠,而中国也险些完全沦为列强们的殖民地。

慈禧在临终前立下三道遗嘱,内容极其可耻,让人听完后唾骂不止!

慈禧太后临终前立下的这三道遗嘱,无不令无数后人看了后唾骂不止,慈禧太后下令禁止的行为却在自己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慈禧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不齿。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取坟墓时,除了满清贵族外,不少人都是拍手称好,后来宋美龄更是将慈禧尸体中含有的夜明珠缀于鞋底,可谓是鄙视至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