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比利時是個怎樣的國家?

宋啟珠


地理位置:比利時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北部荷蘭、東部德國、南部法國,東南部還有盧森堡。當然,它還是歐盟大樓的所在地,如果有機會遇上open day,還能夠免費參觀領取禮品,不過這個我也是去了才知道,反正我是沒領到哈哈。

語言: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國家的政治環境因素,比利時是不講比利時語的,這個要劃重點哦,因為會產生一種誤區。其中弗拉芒區是荷蘭語區,瓦隆區居民是講法語,布魯塞爾人也是講法語,再就是還有一些人說德語,但大家語言能力還算較強。其實在國外,很多學校都會開設多門語言課程的。當時在英國讀書的時候,學校就有開設選修課程,如德語、法語、阿拉伯語、日語等等。


食物:比利時的特色食物簡直是應有盡有哇,巧克力、薯條、華夫餅waffle、青口mussel等。

提到巧克力,個人比較偏愛Godiva吧,就是有點甜,看你能不能接受咯~Godiva是比利時走高端level的巧克力,1926年比利時人Joseph Draps創立該品牌,不過後來被美國收購了。我當時在英國機場買的免稅價,30磅的樣子兩盒,國內這個價格肯定是買不到的。Godiva算是味道比較甜的吧,還有neuhaus,、leonidas等品牌。另外給大家介紹一下英國本土比較著名的hotel chocolate,其實個人感覺味道一般,而且價格也不便宜。

關於薯條,大家都知道它的英文名字是French fries,可是你們知道麼,薯條其實是比利時人發明的,哈哈哈,是不是很驚訝。

華夫餅是來比利時要去嘗試的必需品,味道真的很好,逛街旅遊累了,來一口華夫餅,中間嵌著新鮮水果或者巧克力醬,那種感覺真的很棒。(下圖右上方為菠蘿華夫餅)

青口其實就是我們說的海鮮啦,味道還不錯,不過看個人偏好吧,這個也是去比利時必吃的。(左下)

交通:比利時雖然是一個國家,但是各區卻擁有著不同的交通系統,布魯塞爾是SNTB公司的,弗拉芒區是DELIJN公司,瓦隆區是TEC公司。在布魯塞爾買票的話,一個小時內交通工具隨便坐。

日常購物:居民主要去的超市就是家樂福、colruyt、lidl等超市。不過外國人通常在週末喜歡去購買一週的食物,所以像我們留學生通常就不選擇那個時候去咯,人太多,而且食物很快就“搶”光了哈哈。


Happy Ending!

喜歡我的寫作風格就來關注我吧~後續會推送更多有關國外的見聞哦!


Jessieqw18


我本人第一次去比利時是2007年。到現在的11年期間,我在比利時,一共居住了五年。其餘的年份當中,平均每年至少往返兩次,或長或短。尤其是在三次長期居住期間,對比利時這個國家還算有著比較深刻的瞭解。

首先,比利時是一個很發達的國家。經濟上很發達,科技上很發達,醫學上很發達,甚至軍事上也很發達。比利時的航運業,手工製造業,會展服務業,工業,農業等等,都有著特色鮮明並且精幹有力的雄厚基礎。

其次,比利時是一個文化多元融合的國家。比利時有三種官方語言,法語,荷蘭語和德語。有人說為什麼比利時沒有自己的官方語言?其實這種觀點比較膚淺。恰恰相反,比利時是少有的有三種官方語言的國家。並不是說法語只屬於法國荷蘭語只屬於荷蘭。其實比利時的法語和法國的法語有著細微的差別。甚至兩個國家的人民還為了爭奪誰的法語更地道而爭論不休。而比利時的荷蘭語正確的說法應該被稱為佛拉芒語。與荷蘭語也有著細微的差別。語言的交融是這個國家的突出特點。所以在這個國度,會三四種語言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這也帶來了多元文化的融合。當然現在來看語言的多樣性也在那年危機和社會安全上帶來了一些隱患。

再次,比利時是歐盟的政治中心。幾萬人規模的歐盟官員和大大小小的國際組織,給比利時和布魯塞爾帶來了巨大的國際影響力。為什麼會出現如此規模巨大的國際組織建立在比利時這樣小的國家這種現象呢?這恰恰說明了比利時這個國家在大國博弈當中的,特殊的平衡作用。


王宏禹


比利時,可能是歐洲對遊客最冷淡的地方,這種感覺,去過比利時的朋友,都有……


舉幾個栗子——

有一次在比利時一家海鮮館吃飯,因為人比較多,有一排長凳上坐了好幾桌。旁邊有一位老太太,我們稍微挪了一下她的買菜袋,這下子就沒的完了,不管我們怎麼道歉,嘴裡一直碎碎念著罵我們“stupid”,長得一副慈祥的樣子,真是看不出來這麼難纏。

布魯塞爾





有一次,我們去馬路邊上的加油站加油,走進小店去付錢,店員沒有擺出一副歡迎的樣子,也還能理解,畢竟大週末的要加班是挺不爽,可是誰知一上來被懟了一句“這麼冷的鬼天氣跑比利時來幹嘛”,搞得我尷尬得無言以對。

安特衛普



還有一次,我們實在找不到停車位,拐到了一個小區內偏僻的角落,剛好找到了一個,看了看附近,也沒有其他標識說不能停車的。當我們停進去後,有一個本地人怒衝衝地跑過來,說這是居民區,國外牌照的車不允許停,還說他可以直接找警察把車拖走的。這次我們覺得可能自己做得不對,只好又是道歉,悻悻地走開了。可是心想一下,對於國外來的遊客,也不至於這麼不友好嘛……

布魯日



後來,我們朋友幾個,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是因為比利時這個國家是個太奇怪的存在,國內居然沒有統一的語言——北部靠近荷蘭的說荷蘭語,南部臨近法國就說法語,而東邊挨著德國就說德語,不知是不是因為這樣,沒有了文化認同感,即使國內的比利時人之間,都會感覺比較疏遠,更別說國外來得人了……

根特



但是,從遊客的角度,比利時還是可以值得一去的——布魯塞爾有歐盟總部所在地、根特是著名的中世紀古鎮,而安特衛普更是昔日繁榮的港口,著名巴洛克繪畫大師魯本斯就出生於此,而號稱北方威尼斯的布魯日,就是更不能錯過。比利時的巧克力特出有名,而啤酒也是品質上乘,尤其是修道院啤酒,秋天去那邊吃海鮮是最好的時候……

布魯日鐘樓



布魯日運河


詩酒書畫歐羅巴


比利時是一個由歐洲列強攢出來的國家

比利時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它建國至今還不到200年,比美國的建國史還要短。

比利時這個名字最先出現於羅馬時代,當時的比利時地區屬於高盧人,由於高盧地區非常大,羅馬人在征服高盧時將這裡分成了好幾個區域,而高盧北部的地區就被稱之為“比利時”。

比利時位於歐洲大陸西部,西鄰大西洋,這裡是西歐通往中歐的交通要地,因此比利時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比利時的地勢較為平坦,海拔最低的地區甚至低於海平面,基本是無險可守,因此在歷史上被多個強權所統治。

(比利時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首都布魯塞爾,人口約1134萬,主要由說荷蘭語的佛拉芒人和講法語的瓦隆人組成,另外還有少量說德語的日耳曼人)

在公元5時間時,來自中歐的日耳曼人擊敗羅馬人,以法國和德國為中心建立了法蘭克王國,比利時也由此併入法蘭克王國。

法蘭克王國一共經歷了墨洛溫和加洛林兩個王朝。公元814年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大帝逝世,在查理曼大帝死後不到30年,他的子孫簽署了《凡爾登條約》,將國家一分為三,分別是法蘭西、意大利和神聖羅馬帝國。

根據該條約規定,法蘭西和神聖羅馬帝國以比利時境內的斯海爾德河為界,該河以西部分歸屬法蘭西,以東部分歸屬神聖羅馬帝國,此後比利時被一分二,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國家。其中位於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地區講德語,位於法蘭西境內的地區講法語,這為今天比利時的分裂埋下了隱患。

到1433年,比利時地區歸屬勃艮第公國,此後因為聯姻,這裡與荷蘭都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統稱為尼德蘭。後來又因為哈布斯堡王朝分家,這一地區被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繼承。但在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奧地利重新獲得了南尼德蘭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比利時。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奧地利下轄的南尼德蘭地區宣佈獨立,但起義很快遭到鎮壓。不過在1795年間南尼德蘭遭到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進攻與佔領,成為法國的一部分。

1797年法軍在裡沃利戰役中擊敗奧地利,奧地利被迫將南尼德蘭地區割讓給法國。

但是隨著拿破崙遠征沙俄的失敗,法蘭西第一帝國便走向崩潰,南尼德蘭地區被荷蘭所佔領。不過拿破崙很快又捲土重來,法軍在南尼德蘭的滑鐵盧迎戰反法聯軍。

滑鐵盧戰役最後以法軍的失敗告終,南尼德蘭(比利時)被併入荷蘭王國。

由於在歷史上南尼德蘭(比利時)曾分別屬於法語區和德語區(後來德語區演變成荷蘭語區,荷蘭人與德國人同屬於日耳曼民族,荷蘭語也是日耳曼語族的一種,與德語非常像)。

但是在列強的爭奪中,這兩個語區又被整合成一個行政區,因此造成了南尼德蘭(比利時)兩大語區爭鬥的局面。

其中法語區尤其不滿於荷蘭人的統治,而英法兩國都不願意看到荷蘭獨吞南尼德蘭地區,於是在英法的支持下,1831年南尼德蘭獨立,定國號比利時,比利時議會迎接德國境內的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王子利奧波德為國王。

此後歐洲列強圍繞比利時問題展開談判,直到1839年各國才最終達成協議,承認這個新生的國家並宣佈比利時為中立國。

比利時獨立之後不久,歐洲迎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比利時也抓住這一時機,大力發展工業,成為一個工業國並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1900年比利時也加入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雖然比利時沒有直接出兵,但是卻作為戰勝國與其他十國一起共同簽署了《辛丑條約》。

1902年比利時在中國天津獲得一塊租界(直到1931年才正式還給中國)。1908年,比利時政府接管了由國王控制的剛果自由邦,正式建立比屬剛果殖民地。

一戰時,德國不顧比利時的中立國地位,出兵入侵比利時,致使比利時在一戰時淪為主戰場,整個國家遭受重創。一戰後比利時放棄中立路線,與英法結盟保障自己的安全。然而在二戰中,英法比利時軍隊在德軍閃電戰的打擊下迅速潰敗,比利時再度被德國佔領。

二戰後為了徹底消弭戰爭,提高本國以及西歐的國際地位,比利時與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盧森堡共同創建了歐盟。時至今日,的比利時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工業國家,人均GDP高達4.33萬美元。

(由於北約總部和歐盟總部都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因此布魯塞爾也有歐洲之都的美譽)

不過由於比利時當初是英法等列強強行攢出來的國家,其本國荷蘭語居民和法語居民對立嚴重,使得比利時長期處於民族對立狀態,嚴重影響國內政局的穩定。

(比利時隊球星雲集,但是該隊在國際大賽上一直難覓佳績,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隊內的荷蘭語球員和法語球員內訌嚴重,例如阿扎爾是說法語,而德布勞內則是說荷蘭語,兩人之間只用英語交流)


千佛山車神


地處西歐英吉利海峽南部的比利時地狹人少,在地圖上的確並不起眼,不過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這個位於歐洲十字路口的小邦也被稱作“歐洲心臟”,是個高度發達的精悍型強國。

無論從地理、歷史還是文化上來看,比利時與周圍的幾個鄰居都存在著紛繁複雜的關係,更像是法國、德國與荷蘭每家“摳”點最後湊出來的地方。

整個比利時面積僅3萬平方公里,還沒海南島大,海岸線平直且短,僅有60多公里長,還比不上新加坡的海岸線長度。


比利時的地形呈階梯狀分佈,北部是平原低地,中部是丘陵,南部有少量的山地與海拔不太高的高原。受溫帶海洋氣候的影響,比利時水網密佈,河流流量豐富且平穩,水資源豐富且非常利於內河航運發展。與大多數歐洲地區差不多,比利時的自然資源相當匱乏。

說起比利時,一般都會聯繫起荷蘭、盧森堡。的確,這三國不僅地理上連成一體,在歷史文化上也是聯繫緊密。11世紀開始,這裡誕生了歐洲最早的一起城市公社,工商業發展非常早,之後成為了歐洲最富庶的地方之一,也就是著名的“尼德蘭”。
雖然小,比利時卻是近現代工業革命發展最早的國度之一,也曾躋身列強,參與了劃分非洲的運動。如今的比利時,在歐洲乃至世界上也是出了名的發達富有。


比利時經濟總量超過5000億美元,人均GDP也在5萬美元上下,位居世界前列,也是西方主要的工業國與中等經濟體之一。這裡是全球鑽石產業的中心,鋼鐵、機械與食品工業發達,雖然海岸線不長,但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卻是歐洲僅次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第二大貿易港口。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被稱作“歐洲心臟”與“歐洲首都”,是北約、歐盟總部的所在地。比利時的文化是一種多元而充滿融合的文化,比利時人分成德語區與法語區,使用法語、荷蘭語和德語三種語言。比利時至今也還保留著君主制,施行君主立憲。

歷史上很多名人都出身比利時,比如巴洛克藝術最傑出人物魯本斯、《丁丁歷險記》作者埃爾熱,還有風華絕代的一代佳人奧黛麗·赫本。在比利時並不算大的土地上,分佈著大量名勝古蹟——拿破崙敗陣的滑鐵盧、世界聞名的小英雄於廉雕像等。

從文化來看比利時,就像是一杯花茶,雜糅了太多其他家的香氣味道;從影響力來看,那比利時就是所謂的“秤砣雖小壓千斤”——雖然體量不大,但比利時經濟繁榮影響力強大,在國際上還是有相當的地位與知名度的。


澹奕


比利時是世界上最早安樂死合法的國家之一。2014年,法律還取消了安樂死的年齡界限。自2016年以來,比利時已有3名患了絕症的少年兒童,實施了安樂死。第一名被安樂死的未成年人,是一位17歲的少年。

近些年,要求實施安樂死的病人,越來越多,2017年比前一年增加了將近一倍,從232人到444人。另一方面,從1960年代開始,比利時人的平均壽命每年增加2個月。到2016年,比利時人的平均壽命為80.5歲。

比利時的啤酒、巧克力、華夫餅乾聞名世界。據稱,所謂“法式炸薯條”,也起源於比利時。面積只有3.1萬平方公里、人口只1142萬的比利時,卻有224家啤酒廠,生產的啤酒超過1000種,其中特拉普啤酒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

比利時既是啤酒消費大國,也是啤酒出口大國,生產的啤酒,60%出口到世界各地。人均消費啤酒的量,也領先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喝掉84公升啤酒。有人認為,德國啤酒、捷克啤酒、比利時啤酒,是世界啤酒界的三傑。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廠。

比利時製作巧克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自19世紀以來,巧克力發展成為比利時的支柱產業,並贏得了和瑞士巧克力一樣的國際聲譽。如今,它已是比利時經濟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利時每年生產2000多種、17.2萬噸巧克力。

與德國、荷蘭、盧森堡、法國接壤的比利時,還是歐盟、歐元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的發起國家之一,首都布魯塞爾也是歐洲議會所在地。另一個城市布魯日,1309年就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

早在700多年前,這裡就誕生了股份公司、匯票、銀行、信用制度等21世紀許多國家尚在著力構建的體系。成為歐洲歷史轉折點的滑鐵盧戰役發生地,就在離首都布魯塞爾不足20公里的滑鐵盧小鎮郊外。此戰役之後,法蘭西從頭號霸主座椅上跌下來,再未恢復。


世界真的很大


它可能是一個規模較小的國家,但比利時在國際場景中佔有很大的份額,並且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居住地之一。比利時的多元文化構成為其首都布魯塞爾帶來了前衛的氛圍,提供一系列全球服務和設施,即使是最新的外籍人士也能輕鬆享受。

從表面上看,比利時有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它是歐盟的所在地,短途訪問許多國際首都,有三種官方語言(法語、荷蘭語和德語)和一個相當大的國際社會。除此之外,它還以薯條、丁香、巧克力和啤酒聞名。對於準備接受比利時文化的外籍人士來說,移居比利時提供了許多新的體驗。

比利時是最適合外國人居住的地方之一

比利時一直在良好生活的所有主要指標上得分很高,是外籍人士居住的好地方。

比利時的生活水平很高,在經合組織“更好的生活指數”的幾個指標中,比利時名列前十位,平均家庭財富高於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除此之外,布魯塞爾的國際影響力僅次於紐約,約有1500家機構聘用了約3000名外交官,還有2000多家歐洲跨國組織總部。

對於那些來比利時住一段時間的人來說,傢俱齊全的公寓或所謂的“公寓”並不短缺。對於在布魯塞爾停留更長時間的人來說,無論是在城市的19個公社內還是在郊區,從演播室公寓到別墅,都可以選擇租來的和自住的住房。在更遠的地區,在更多的農村居民區,也有同樣廣泛的房地產選擇,在比利時其他主要中心,也有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居住。在我們的住房頻道上找到一系列有用的話題,例如住在比利時的哪裡或住在布魯塞爾的哪裡,或者使用Expatica的住房工具在比利時找到一所房子。

比利時的醫療保健水平也很高。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得到了廣泛應用,得到了大型大學醫院的大力支持。它也被認為比美國便宜,等待時間短意味著比利時正成為周邊國家醫療旅遊的熱點。

它的生活成本也相對低廉。根據美世公司的生活成本排名,許多外籍人士選擇在布魯塞爾定居,布魯塞爾比其他西歐國家的首都,如倫敦、哥本哈根、維也納和蘇黎世都要便宜。除此之外,該國還擁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統,公交、地鐵和有軌電車的集成網絡運行平穩,使其很容易在比利時週末度假(有些週末目的地甚至打折50%),甚至可以進入鄰國。看看比利時排名前十的地方。

比利時是一個吃喝玩樂的國家

說到飲食業,這個國家為其餐館的選擇和質量感到自豪。事實上,布魯塞爾是歐洲米其林星級最多的城市之一。《2016年比利時米其林指南》共有三家三星級餐廳、20家二星級餐廳和117家一星級餐廳。但比利時人不僅擅長高級餐廳。據2012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布魯塞爾是世界前十大街頭食品目的地中唯一的西歐城市。你可以看到比利時最好的食物

比利時在文化和娛樂方面也不太可能令人失望。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博物館、生動的劇院場景和歐洲一些最風景如畫的歷史城鎮之外,比利時每公里擁有的城堡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多。還有許多多彩的節日,尤其是民俗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比利時承認的康乃馨節。

如果你是一個喝啤酒的人,你會發現比利時首都有一種獨特的啤酒。所有主要的城市和城鎮都有各種各樣的酒吧,從時髦的休息室到古老的佛蘭芒招待所,提供世界上最美味和最有趣的啤酒。事實上,在比利時,啤酒甚至是一種“宗教”活動,幾個世紀以來,特拉普派的僧侶們一直在釀造和銷售自己的啤酒。

比利時是撫養孩子的好地方

擁有年輕家庭的外籍人士很高興知道比利時日託是歐洲最廣泛的兒童保育網絡之一,幾乎所有的幼兒都參加有組織的日託,被評為高質量和價格合理。

比利時的教育系統為家長提供了巨大的選擇,包括一系列國際和語言學校。查看我們的教育部分以獲取學校教育指南。

另一個有用的組織是非營利性布魯塞爾生育信託基金會,這是一個外籍人士組織,為父母及其嬰兒和/或兒童提供諮詢和安排會議小組和支持。

比利時天氣和官僚主義

根據所有的關鍵指標,比利時是一個生活的好地方,但它不是所有糖衣華夫餅。

首先是天氣。一個古老的比利時笑話說這個國家的天氣很好,一天大約有20次。一年四季都有大量的雨,這很令人沮喪。但這也可能被誇大了——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如果你來自英國,你會很高興聽到比利時的年平均降雨量實際上更低。

第二,由於複雜的政府體制、不同語言群體之間的關係以及超複雜事物的天賦,國家的官僚制度可能非常具有挑戰性。

比利時的生活方式

儘管如此,高生活水平和國際社區、學校和其他組織的結合,加上對餐飲、娛樂和旅遊的大量選擇,意味著比利時比其他主要的外派目的地擁有更多的優勢。


走進伊拉克


比利時是西歐的一個國家,以其中世紀的古老城鎮和佛蘭芒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而聞名。

比利時的官方名稱是比利時王國。

比利時與法國,德國,盧森堡和荷蘭共享陸地邊界。

比利時有三種官方語言:荷蘭語,法語和德語。

截至2016年1月1日,比利時人口估計為11,159,884人。

比利時面積為30,528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

布魯塞爾是比利時的首都,也是歐盟總部的所在地。

幾乎所有比利時人都居住在城市,該國的城市人口超過97%。

比利時溫泉鎮是'spa'這個詞的來源。

第一座證券交易所大樓建在布魯日。

安特衛普是比利時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鑽石之都。

比利時是一個和平的國家,與城市和鄉村的自然和諧相處。

除了丘陵和森林覆蓋的東南地區外,比利時幾乎都是平的。比利時海拔最高的山,也不過海拔694米而已。

在比利時仍然存在的哺乳動物包括野豬,狐狸,獾,黃鼠狼,松鼠和貂。

比利時每平方公里的城堡數量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

比利時華夫餅是世界聞名的,有三種主要種類:列日華夫餅(最常見),布魯塞爾華夫餅(更大,更輕,長方形,與草莓或冰淇淋等配料一起食用)和格拉特華夫餅(更薄,更柔軟,和通常吃早餐,有時帶果醬)。比利時以巧克力聞名於世,每年生產超過220,000噸巧克力。比利時近400年來一直生產巧克力,比利時巧克力生產的第一個證據可以追溯到1635年。果仁巧克力就是於1912年在布魯塞爾發明的。

布魯塞爾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賣點。世界上第一家啤酒學院於1999年在比利時林堡省開設。比利時也以啤酒聞名世界。比利時生產了1100多種啤酒。

據稱法國炸薯條也起源於比利時,法國和比利時人之間關於它們發明地點的爭議是非常爭議的,兩國都聲稱擁有所有權。

比利時是世界領先的檯球出口國,全球近80%的檯球都是在比利時製造的。

比利時生產世界上種類最多的磚。

每年比利時布蘭肯貝赫都會舉辦沙雕藝術節,這是世界上同類展覽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明日世界是比利時舉辦的世界上最大的電子音樂節之一。

三個最著名的的比利時漫畫人物是丁丁,藍精靈和幸運盧克。

1846年,比利時樂器製造商發明了薩克斯管。

杜柏是森林中迷人的歷史小鎮。 杜柏擁有不到500名居民,他們喜歡將自己稱為“世界上最小的城鎮”,這要歸功於它在中世紀獲得的城市憲章。幾個世紀以來,這種榮譽地位一直保持至今。

拿破崙在布魯塞爾南部的滑鐵盧城被擊敗。

比利時家庭擁有世界上最高的有線電視比例,佔97%。

比利時的教育是18歲以下的義務教育,這是世界上最高的。


王不宇看世界


比利時是個很有趣的國家,它的組成有點拉郎配的意思,卻又這麼維持了下來。比利時的人口由兩大族群構成,北部地區是說荷蘭語的弗萊明人,占人口大約59%,南部地區是說法語的瓦隆人,占人口大約40% (還有1%是最東部一些說德語的居民,在比利時的政治生活中基本可以忽略)。兩個族群互相看對方不順眼,都不想被對方支使,所以比利時的政體也只好化成三大塊式的邦聯制:弗萊明地區,瓦隆地區,以及首都布魯塞爾(布魯塞爾地區將法語和荷蘭語都定為官方語言),三個地區在議會中各佔一定比例的席位。

十九世紀時,由於比利時的這種內部多元性,國王為了樹立統一的權威,比其它歐洲國家更加迫不及待地壓榨其非洲殖民地,在殖民地的統治手段也比其它國家殘忍得多,造成後來扎伊爾等國的許多政治問題,這是後話不提。

比利時足球隊歷史上也長期因為國內的兩族對立,而凝聚力不高,雖然屢屢有天才球員問世,卻因為隊內矛盾而未能進入一流隊伍。今年世界盃,比利時隊解決了隊內團結問題,因此有望走得更遠。


林三土


比利時位置很重要,德國每次打法國,都要繞道比利時。

比利時的列日不算很有名,關注比利時甲級聯賽的,知道有支球隊標準列日,估計對列日的瞭解也僅限於此。實際上,列日這座城市在比利時的歷史上具有重大戰略地位。何之?列日有個稱號——比利時大門。

看地圖就知道了。面積3萬平方公里的比利時呈東、西狹長狀。稍大的城市基本呈東、西排列,如:布魯日、安特衛普、首都布魯塞爾、沙勒羅瓦、納慕爾、列日。

過了列日不遠,就是比利時和德國邊界。對於一百年前的德國來說,只要拿下列日,他們就等於拿到了打開比利時這間裝滿黃金的房屋的鑰匙。

列日還是比利時東部重要的鐵路樞紐。從荷蘭到法國的鐵路,從比利時到德國的鐵路,總共四條交匯於列日。比利時國內的鐵路彙集於列日後,呈扇形向西分散。對比利時來說,如果列日丟了,就如同宋朝丟了大名府,明朝丟了山海關。

德國必須佔領列日,上百萬德軍才能通過鐵路順利地運送到各地作戰。

一戰爆發後,德國還算客氣,對比利時先禮後兵。德國說法國軍隊通過比利時進攻德國,德軍必須通過貴國來維護德國的利益。只要你們讓我們借道,咱們還是兄弟。比利時當時是中立國,不想上德國的“賊船”,強硬地說:絕不借道,為此不惜一戰。

小小的比利時竟敢向德國張牙舞爪,把德國氣壞了。1914年8月4日,天剛拂曉,10萬德軍就殺向默茲河(馬斯河)。而列日,就橫跨默茲河兩岸。

比利時軍隊有16萬人,多數集中在布魯塞爾至列日一線。雖然和德軍沒法比,但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認為比利時是英國、法國的朋友,並不懼怕德軍。駐守列日的是勒芒,他手下有4萬人,他得到國王準確的答覆:英法援軍很快就來,你只要守住列日,就是大功一件。

英軍倒是出發了,但日期是8月14日……

英軍得到密令:儘可能的減少傷亡,可以先讓比軍和德國對耗,能不打儘量不打。

英軍如蝸牛般向東進發。不過,比利時還是很自信,說憑自己照樣可以阻止德軍。比利時的自信不是沒道理,他們在列日附近修建了12座鋼筋混凝土炮臺,這些炮臺共安放大炮四百門,將列日保護的水洩不通。不要說德軍來,就是託塔李天王來,照樣吃癟。

比利時還真沒吹牛。3萬德軍先頭部隊抵達默茲河邊,準備搭建浮橋,遭到了比軍強烈反擊。德軍損失很大,可德軍主將艾米赫居然還幻想比利時投降,他認為比利時再牛也是個小國,和德國沒法比。

他派人勸降,威脅道:不降就把列日炸成廢墟。德國的虛張聲勢沒嚇倒比利時人,勒芒嘲笑道:你要是能炸,早就炸了,跑我這碰瓷來了?送你一個字——滾!

德軍加大火力,但炮火對列日的12座炮臺沒有產生毀滅性的影響,炮臺依然進行有效反擊。德軍傷亡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心虛。德軍派特種兵企圖綁架勒芒,事敗,德軍特種兵全部被擊斃。

戰事明顯對德國不利,德國還在幻想不戰屈人之兵,至少也要讓比利時借道。當然,德國的語氣比之前軟化了不少,甚至帶有乞求的意味,“求”比利時“借個光”。

德國言之鑿鑿地保證:絕不學晉獻公假途滅虢,不佔比利時一寸地盤。

比利時依然選擇了拒絕。德國冷笑道:敬酒不吃吃罰酒,你們的末日到了。

德國為何這般自信?因為他們調來了“末日武器”——大貝爾塔巨炮5門。有多厲害?1噸重量的炮彈,能被大貝爾塔巨炮打出15公里,還是穿甲彈。

圖-比利時女孩

這回輪到比利時傻眼了,還有這種操作?很快,12座炮臺被炸昏了頭,全部投降,勒芒在昏迷中成了俘虜。

德軍拿下列日,布魯塞爾已無險可守,在8月20日被德國攻陷。而英國和法國也因為耍小聰明吃到了苦頭,不得不在本土與德國大戰。

如果英法軍隊加上比利時軍隊能守住列日的話,那麼之後有一場戰爭可能就不會上演。

圖-比利時街頭

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馬恩河會戰。當然,這兩次戰役,德國都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