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誰見過自家家譜,什麼編寫格式?

魂視覺


有書君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想回答。因為家父在1999年完成了他在1963年時就萌發的修譜心願。


有書君根據家父的修譜過程,給各位講講家譜的編寫以及有什麼格式。


修譜,意在尋根思源,瞭解宗族的發展繁衍史。家族文化是人類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記錄著人們的足跡。後人為有傑出的先人而自豪,並受到精神的啟迪和鼓舞。


修家譜的原因——1963年,家父偷偷借來家譜抄寫,作為續寫依據。”文革”開始後,家父懼怕罪上加罪,只好忍痛一把火將其化為灰燼。


退休後在報社幫忙,接觸的報紙多,關於家譜的資料剪輯了不少,於是又萌動了修譜的慾望。


回村後,馬上召集年長的,有威望的族人一起商討修譜事宜,他們很支持這項工作,於是分頭進行調查、收集工作。


家父捐出一部分錢,讓族人去外地收集資料,自己則住在村裡,叫來老人,一個一個地詳細詢問信息,做好登記工作。祖先是誰,幹什麼的,後代如何,有何過人之處……?


原來的家譜持有者,早已將其當作古董賣了,家父只好憑著超強的記憶力,還有各地的資料做支撐,很快,家譜有了雛形。有些不放心的地方,家父忍著哮喘,冒著高溫,親自去外省市核實,到圖書館查閱。他當時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把家譜寫完,絕不能半途而廢。


編排家譜,家父採用的是樹式圖表,一目瞭然。按照族人的輩分大小、居住區域劃分。從始祖開始,一世、二世、三世……,直到目前,有的已經進入二十一世,有的停留在十七八世,有的卻停在十二三世就斷代了。在編寫過程中,家父仔細核對,細心更正,爭取不留遺憾!



家譜,不是簡單的畫圖了事,還得有文字說明,得把祖先的來龍去脈說清了,產生的根源、演變的過程,都需要交代清楚。這麼說吧,畫圖不能代替的,都用文字說明。


陽曲縣郭氏研究會會長寫的”郭氏之源始陽曲”,交代了郭氏的來源、開宗之地、居住延續接待之地……。還有另一高人寫了”《郭氏族譜》序”。


家父還把村子的原貌,用鉛筆詳細地畫出來,註上文字,這裡是廟,那個是舊學校……好多原有的寺廟、水塘等,在我的記憶裡是空白,因為它們早已不復存在了。


編寫家譜,需要積累資料,查找資料,還需購書、借書。家父買到一本滿意的書,如獲至寶,聯繫到作者後,見面詳談,更增加了他的信心和決心。



一切就緒後,按照目錄排版。扉頁上是汾陽王郭子儀的畫像。


一、前言


二、續譜記


三、郭氏始祖及源地


四、崞縣郭氏源地


五、近代宗譜溯源


六、唐林村郭氏源地


七、唐林村郭氏族譜


1、唐林村郭氏分支世系圖

2、先祖功名錄

3、其他支系的繁衍與發展


八、當代郭氏族人事蹟


1、保家衛國篇

2、獻身解放篇

3、經濟建設篇

4、紮根農村篇

5、亦商亦農篇

6、亦工亦農篇

7、甘當礦工篇

8、教書育人篇

9、治病救人篇


九、當代後裔在外工作者登記表


十、編後語


十一、修譜捐資花名冊



家父按照這個順序逐條撰寫,詳盡地寫出了修家譜的意義,以及修譜的原因、過程、採用的方式、得到族人的幫助……


修譜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愛族”,並對宗族成員進行倫理教育。因此,修譜祭祖義不容辭。


家父的家譜傳到一位未曾謀面的有識之士之手後,他寫了文章,發表在他當地的報紙上,盛讚家父道:”歎服其在史學性、考證性、地方性等方面的特色……。家譜中,現代的眾多郭氏家譜名人及其生平事蹟,亦收集了許多。”


編寫家譜的過程及格式,有書君講完了,有志於這方面工作的你,也可以挑起這份重擔,把自己的家族發揚光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家譜又稱族譜或者宗譜。是一個家族記載世襲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的書。

在古代家譜是非常多的,因為我們中國人都講究認祖歸宗,對祖宗這個事兒,我們是非常尊重的,也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大事。家譜裡,不僅記錄著我們每一個人,而且還有我們祖宗留給我們的家訓。

現在有家譜的人已經很少了,只能在少數的大家族之中能有,在尋常的百姓家裡是沒有家譜的了。所以說現在家譜不也是非常罕見的。在最近這麼多年又流行起來重修家譜,我覺著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這樣一來,不僅讓我們更加重視了親情,而且也讓我們不要忘記了祖宗。


家譜的格式基本是以圖文形式構成,主要分為歐式,蘇式,寶塔式,牒記式四種。

歐式的特點為,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橫行五世一表。

蘇式的特點,是世代直行下垂,用豎線串聯而無橫向連接。

寶塔式的特點,就是將世代人名,像寶塔一樣有上向下排列,用橫豎線連接豎線在中間。

牒記式的特點,不用橫線連接是帶人名的關係,都是文字來描述這種關係,形式比較固定,次序分明比較簡單。

每一種族譜都有自己的特色,還有的族譜不僅寫上名字,還寫上了每一個人的傳記。血族譜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小門小戶的根本寫不起。


招工劉雨昊vlog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國有國史,州縣有志,家有家譜。

國史、方誌和家譜的作用,其實是一樣的,都是記載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家族的來源與發展。

家譜又稱為宗譜、族譜,以表譜的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以及重要人物事蹟等。

血緣關係是傳統時期一種重要的社會關係,一個人從出生下來,就在家族的庇佑之下成長,名字也是沿襲著父輩的姓,一輩一輩的往下排,這種來自宗族的帶有血緣的關係,在傳統時期可以說和一個人的從生到死都息息相關。

這就是家譜誕生的源動力。

家譜的內容和體例,也可以說是題上所言的格式,是有一定的規範的。

一般的家譜都會包括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世系和家族名人傳記。

而有的比較講究的家譜,就記載的內容更多了。

人像圖:包括祖先的一些畫像。里居圖:居住地的概圖,包括遷徙源流的地圖。訓典:如果有家訓之類的,可以記載上。墓誌銘:家族墓誌。文獻:家族中文人的一些詩歌等文字作品。還有記載不孝子孫惡行的條目,以警示後人。甚至還有考訂家族歷史的一些文字。

綜上可知,家譜的內容其實很廣泛,關於家族的各方面內容,都可以編目收入。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歷史研究者重視家譜的一個原因,因為裡面有很多反應地方家族和社會的歷史內容。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我息淑芬我在整理息氏族譜電子版。息氏族譜是這樣的(從左到右圖一、二圖是第八次修續的家譜;第三是電子家譜圖)。我息氏家族是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從山西大同府朔州馬邑鄉奉旨遷到河澗府東光衛河西二十里焉的,現在是河北省阜城縣崔家廟鎮大息莊、小息莊的。





息淑芬


我有一本賴氏家老族譜,很多宗親向我借,我不同意。

很多人不明白,說有些人不肯給人看的家譜。

為什麼呢,賴可興在此作一些解答,希望能得到各宗親的理解。


老家譜就不是現在家譜那麼簡單,現在家譜只載入排名,輩份,或者是弘揚宗族內部企業家。有點偏向利益為中心。好像有點廣告收集之類。而舊時家譜不同,不弘揚其它什麼的,只記載宗族內部密史,和排輩各方面的來龍去脈。

所以,老譜收藏者都是前世修來的傳人。不會任意失傳。造福積德。善有善報。這些都是他人無法理解的。


礤牙下


本是元朝宰相家,

洪兵趕散入西涯。

青蘆岸上同分手,

綠柳江邊看發芽。

咬破指頭書血字,

睜開淚眼滴恆沙。

幾人離散川東去,

一夢雲迷北海遮。

否泰在天皆由命,

悲歡由己總無他。

後人追憶此詩句,

千百年前是一家。

此詩句為元末明初入川渝始祖譚玉珍子孫,譚氏家族家譜世代留存記載:譚玉珍,元至正五年,封武昌都督元帥,因元綱不振,天下大亂,姑蘇張士誠、江西陳友諒、陝西徐壽輝,各自立國。十四年,公以兵千人,漿鬥船五十,沂夔而上,運糧時青巾盜李喜匕苦蜀四川無主,重慶父老迎公為王,稱“大夏”國,號“天統”,朝命襲祖職,仍受職於朝,明洪武四年,欽封信國公。育九子,原配向氏生五子,號“福”,福一譚朝禎、福二譚朝祥、福三祖譚朝獻、福四祖譚朝瑞、福五祖譚朝禧,繼配李氏生四子,號“佑”,佑一譚朝碧、佑二譚朝瑯、佑三譚朝瑚、佑四譚朝璉;譚玉珍兄弟譚玉春育八子,原配生五子,號“滿”,滿一譚朝富、滿二譚朝貴、滿三譚朝榮、滿四譚朝華、滿五譚朝宗,繼配生三子,號“星”,星一譚朝福、星二譚朝祿、星三譚朝壽。玉珍於1362年3月29日在重慶稱帝(注:就是政史記載的明玉珍,真實身份叫譚玉珍,姓明也許是用紅巾軍的明教的明,更也許是朱元璋的明朝的明的用意。),他出自當時元朝宰相家,譚姓望族,姓明是隱姓埋名,隱藏真實身份,因元末明初兵荒馬亂,英雄為保護後方自己家人而隱姓,在元朝末年,他父親譚元政生兩子,長子譚玉珍,次子譚玉春,譚元政襲父職授振威將軍,晉封靖國公,他母親唐夫人,他爺爺譚代明襲父職封宣武將軍…推上是可奕生守祿生武興生進峰生宏亮(麻城十八宏),玉珍屬譚氏麻城十八宏第26代子孫,有幾百年老譜記載為證。(譚玉珍也就是政史中記載的明玉珍,元末明初在重慶稱帝,後被朱元璋所戰敗。入川渝譚氏始祖——譚玉珍,有清朝光緒年間的家族老譜為證。)譚玉珍後人緬懷列祖列宗,皇天在上,祖先有靈!玉珍公後人譚氏家族子孫在此報到:《譚氏族譜》宏農堂上歷代高曾遠祖……!!!





鄉愁1919816


以前的家譜是不讓人隨便觀看的,隨著現在傳統文化的刪繁就簡,家譜已存入普通百姓家。我們家的族譜最近是1993年新修,出資即可得族譜一部,所以我有幸看到。

首頁為序。即介紹家族的來歷,字輩排序,再就是族訓。

一般第一冊為總譜,記載從一世祖為始的歷代,記載子嗣,不記載女兒,夫人只記載籍貫和姓氏。

以後各冊以分支分別記載家族的繁衍。格式為從右往左記載,父在上,正下為長子,長子往右以此排開次子、三子……



大剛說幾句


所謂家譜格式,題主所言應該是家譜中世系如何排列。近世家譜世系格式源於宋代歐陽修和蘇洵,二人所修家譜格式被稱為歐式和蘇式。

所謂蘇式,就是一代代平鋪開來,只有這一代人寫完了之後,才開始寫下一代,也叫雁行。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每一代多少人會很清晰,而且很節省紙張,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如果查找父子等信息就很麻煩。

蘇式

所謂歐式,即一頁紙只註明五世,也叫瓜藤,如第一世有三個兒子,那麼第二世就排列三個人,第二世三個人每個人三個兒子,那麼第三世就排列九個人,這樣直至第五世把五代人全部排列。這樣的好處也很明顯,即祖孫、父子關係很清楚的羅列出來了,而且還有清晰的長幼順序。缺點也就是很費紙張。

歐式

另外,世系是家譜最主要部分,是家譜的核心。一般而言,分簡單世系(或稱垂絲)和複雜的世傳(或稱齒錄)。垂絲只囊括族人姓名,不包括其他任何信息,而齒錄則複雜很多,既有人物名字,還包括其生卒、字、號、生平事蹟、配偶、子女以及葬所等信息。上述所述歐式、蘇式即是齒錄。

朱熹將歐、蘇二式結合,垂絲採用歐式,齒錄採用蘇式。後世許多家譜亦有不少採用此種形式。

垂絲歐式

同一部家譜中的垂絲歐式和齒錄蘇式

再者,因為齒錄一般包括垂絲所載內容,故垂絲在很多家譜中不載,只採用齒錄(蘇式)記載。

當然,除了歐、蘇二式外,上有柳式、範式等形式,已很少見,故不贅述。


楚邾

















這是我們朱氏家族巴渝地區渝東片區的族譜,2000年時候重修的。

我們是朱元璋第十七個兒子——朱權的後代。

我們的輩分為:(總60輩,排完循環!)

萬登秀三元,國學有宗全;

文光良能重,賢名應自傳;

大德承世守,興立起乾坤;

福壽康寧遠,榮華富貴綿;

延顯希才彥,道隆本君安;

厚祿盈東海,鼎盛永相連!


半修佛緣半修卿


我所在本姓支氏家譜記載了六百多年各世人名。最基本(!)是兩條。一是世系圖,二是文譜圖。

本族譜是豎排本。

先說世系圖。世系圖是以五為九,五世一提。即第一豎行,自上而下共五世,第二豎行,將第一行的第五世上提到第一位,也是列五世。這樣兩行共九世。餘類推。(一,二,三,四,五世;五,六,七,八,九世;九,十,十一,十二,十三世;……)上下世間以豎的短線連接。兄弟間在豎線段相應處以橫線段向左,再在橫線段下畫豎線,豎線多少視親兄弟多少而定。右為長。

文譜圖。也是一至五世,五至九世,九至十三世,……分段記錄。每一世按長幼有序排列,記錄每個世祖的情況,即現在所說的檔案。多則多記,少則少記。這樣的好處,和表格式比較,不受字數限制。個人資料包括婚育,教育,官職,功績,遷徙,失考原因記錄,……等等。

其他。序言跋語,詩詞文化作品,傳記,祖籍,宗祠,族規,墳瑩,宗氏名人,等等,亦在文譜卷記錄。

總之,譜錄不得有假,必須實錄。對個人評價拔高難免,但世系圖必須實錄,不得移花接木(我見到有的族譜有這種現象)。

據譜載,本譜薈萃廬陵歐陽氏、眉山蘇氏、崑山歸氏、山陰劉氏、寧波萬氏諸譜,系圖遵歐陽氏以五為九,五世一提之法而作。

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