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動不動就自殺跳樓呢?

採藥之農村小廖


據統計,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 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而且自殺現象已經呈年輕化趨勢。



筆者認為,這個問題非常值得研究。為什麼孩子會選擇跳樓自殺,去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呢?筆者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學習壓力山大。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山大,雖然國家不斷提出“減負”,而每減一次,實際是“增負”。因為不堪學業負擔太重,因為懼怕別人嘲笑,因為看不到希望,孩子選擇縱身跳下。

二、抗挫能力不強。

現在的部分孩子不能打,不能罵,不能批評。由於經常被家長和學校“賞識教育”的影響,孩子缺少必備的抗挫能力,遇到點小事,心裡就不能接受,從而選擇“跳樓自殺”這種極端方式。

三、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一部分家長“唯分”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出了“問題”時束手無策。事實上,孩子所有的問題只要家長願意多掌握一些家庭教育知識,都是可以預防和解決的

四、親子溝通出了問題。


孩子如果遇到了問題,遇到了困惑,不知道怎麼和家長溝通。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們,正處於“叛逆期”,經常不會主動和家長或者老師溝通。加上留守兒童的增多,經常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和關愛。一旦遇到問題,這時候,最需要家長、老師通過和孩子真誠的溝通,才能幫助孩子解開“心結”!

五、社會問題。

由於某些制度還不健全,導致有些問題發生後,無章可循。如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並沒有完整的預防、教育等配套措施和制度。



唱歌的小青蛙


但凡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一定對人生充滿失望造成,但凡有一點希望,也不至於走在這樣的境地。

最近我對這個事是深有體會,別說孩子了,我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也想自殺!

這學期新調來一個語文老師,真的是讓人很無語。每天晚上的作業佈置的特別多,有一份卷子、詞語聽寫、作文,還有寫字書,練習冊之類的,再加上數學和英語,基本上昨晚就在10點多了,甚至是11點了,我都困得撐不下去了,孩子還在那寫寫寫。我和孩子說,媽媽和老師說一下,讓她把作業佈置的少點,不然你睡的晚,明天去了沒精神,聽課糊里糊塗的,這樣下午就是惡性循環了。孩子著急的說,你千萬別說,老師說了,誰的家長再說作業多久踢出群,我上不成學怎麼辦?我當時都愣住了,這老師竟然這麼威脅孩子。

不僅如此,只要作業沒完成,第二天就捱打,打的家長們都怕了,聚在一起只吐槽。可是又很無奈,不敢言語,擔心孩子上不成學。

孩子不僅要面對學業的壓力,還有家長的壓力。有的家長看到老師打孩子,就覺得孩子不爭氣,怎麼就不能把作業好好寫完呢?一生氣又是一頓揍,天啊,真是太絕望了。

感受不到來自任何一方的關愛,孩子對這個世界失去信心,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要選擇自殺了。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父母就要絕對的關心的孩子的心裡,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理解孩子。

作業太多,我就告訴孩子,下課了或者課上其他作業寫完後,自己猜一下晚上會有什麼作業,我們先做一下,這樣晚上回來作業就少了,孩子很聽話,照做了,這樣提前睡30分鐘是沒問題的。

就算有時候作業沒寫完,也不至於焦慮,不寫作業就能證明我們的孩子未來沒出息嗎?不一定。漫畫家朱德庸小時候的作業基本不做,數學更是亂寫,老師都說他是天才,愣是能創造出一些不是答案的數字。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老師看不見,身為父母我們一定要看見。


子謙媽媽育兒經


我高中和本科,分別上的是師範中學和師範大學,而且,自2000年9月入學以來,每年要從事教學工作至少2-3個月,對教育有比較深入的研究。

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基本上是學會剋制自己慾望的過程,由最小的時候,彷彿覺得摘星星摘月亮都是可以的,到長大成人後(基本上否認為高中畢業時候,也就是十七八歲的時候),這種剋制,基本上接近社會人了。

高中畢業時的孩子,已經懂得了自己的家庭情況,自己的情況,很少會有孩子,再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和願望了。這時,也就完成了他的成長。

但是,最近20年以來,獨生子女的效應,越發明顯,一個孩子,在高中之前,雖然相比比例很低,但絕對數量很大的家庭,並沒有完成孩子的慾望剋制的工作。

而這種家庭的孩子,就會出現問題,一旦要求被拒,或者是認為自己受到委屈了,這類家庭的孩子,就會以決絕的方式來表達:比如,打父母,破壞東西,傷害他人,傷害自己,離家出走,甚至自殺。

這類孩子,也被人稱為:熊孩子,混混少年,流氓少年。但事實上,他們成長到這一步,那是因為,從小,就嚴重缺乏家長告訴他的剋制各種慾望,尤其是物質娛樂慾望的教育,所造成的。

孩子們,認清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父母們,認清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這是你一生最重要的功課。


董江波


現在的孩子心理素質差,一被批評就受不了,回家就要說,家長就要去向老師找說法,老師心寒就再也不批評這個學生,因為會被找麻煩,很多心理素質差都是被慣的。

可能現在這個社會也比較的暴戾和焦慮,感覺現在學生得心理疾病的幾率很大。目前觀察下來,小時候缺少管教,長大了再管是不太行得通的,尤其是手機問題,學生為了這件事和父母吵架甚至打架的事情也不少,最後發展出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半分不肯吃虧,人家有憑什麼我沒有,人家推我一下我必須推回去,錙銖必較。這種心態小朋友有是很正常的,問題是現在很多初高中生也大多是這樣的想法。


陌上麋鹿


隨著社會的的發展,人類的死亡在也不是以前的生老病死了,最近幾年,一種新型的死亡方式出現了,那就是孩子的自殺跳樓。這種方式這幾年越來越趨於年輕化根據有關信息報道,每年都有10萬青少年自殺跳樓案例,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這麼容易,請看以下從不同的方面對事情就行的深度剖析。

1,父母的期望太高,對孩子各方面的教育不到位。誰都想要當一個好孩子好學生,但是父母對我們的要求太高了,而且有時候脾氣也不好,完全不理解我們的心理感受。考試考98分回家卻迎面而來一個巴掌,別人考59分卻得到了父母的一顆唇印作為獎賞。這種行為給孩子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因為在父母眼裡,我們什麼都不能做錯,一做錯了就會遭受到辱罵或者捱打,而他們自己做錯了卻沒事。這種長期以來的行為讓孩子漸漸認為活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慢慢的就有了自殺的想法,於是乎,當下一次又受到傷害時,一瞬間沒想開,從自家的窗戶上就這麼跳了下去,結束了美好的生命。

2,社會的衝激不斷,青少年時常受到校園內外的傷害。校園是一個打架次數比較多的地方,別人嚐嚐欺負你,而且還是在你的同學面前,而你自己又是一個十分愛面子的人,又不想和班主任父母說,漸漸的你就會討厭這所學校,這所班級,當別人下一次在欺負你的時候,心一橫,跟他們拼了,跳樓,讓他們去坐牢,這樣的案例也時常發生

3,孩子的內心世界太脆弱,還不能好好的經歷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嚐嚐打著“別人不懂我”的口號,認為自己就是厲害,青春就是叛逆,學習好的孩子,可能因為一道題目不會,一次考試沒考好,心情一落千丈,感覺自己的生活已經沒有希望了,於是便割腕自殺;也可能就是因為別人的一個誤解,例如你沒偷別人錢,其他人都不相信,於是你便想用死來證明。



老梁談教育


就在前幾天安徽初三男孩為了和媽媽搶奪手機,一氣之下從5樓跳下。當天,一位高二女孩從6樓跳下,當場死亡。

看著頻頻自殺的事件,不禁感嘆,如今的孩子個性發展太不健康了,家裡的溺愛,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導致孩子承受不了一點壓力,抗挫能力差,對生命的不熱愛,性格孤僻暴躁等等都是主要因素。


請告訴孩子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當你縱身一躍想結束生命,你以為就能一了百了了嗎?孩子,你錯了。你身邊認識的不認識的人都在討論著你,演繹著N個版本,你的父母也在被別人指指點點,活在痛苦之中。我們都經歷過痛苦和挫折,有過迷茫,可從沒有想過自殺,自殺是懦弱的表現。曾經有一個人他也想跳下來,無論怎麼勸,都沒能阻止,可就在他跳下來的一剎那,他忽然喊:救我。幸運的是他只是受傷,經過搶救脫離危險。人生只有活著才有希望,才能看到光,請孩子在出現自殺前想想愛你的人,你愛的人。

失敗、挫折、困惑、迷茫又能怎麼樣呢?大不了從頭再來。請珍惜生命!


小丫121


1自尊心理太強。

覺得很丟人,無臉見其他人。

2.處事能力太差。

遇到困難想不出應對辦法,太著急。

3.挫折教育不足。

從小受到的失敗教訓太少,生活太順利。一旦有挫折就心理失衡。

4.社會經驗太淺。

不知道正常生活所遇到的問題比這些問題更多更大,把自己的常見遭遇無限放大。

5輿論負面引導。

新聞有過自殺的報道,形成錯誤的世界觀。覺得有困難就自殺。

6.報復心理作祟。

想通過自殺讓矛盾的另一方後悔,自責。實際上人家沒錯,後悔什麼,自責什麼?就算有什麼結果,死後也看不到了,只是在死前自己想象一下而已。

7.逃避心理佔優。

不想或不敢面對現實,一死了之。

要教會孩子勇敢面對挫折,玩遊戲時贏了高興一下,輸了強調沒什麼大不了的。創設情境有困難時甲在哭,乙在想辦法,丙想不出求助別人等。舉例說明原本有困難的事,通過想辦法解決了。講故事某人經歷了先失敗後成功。給孩子看看困難的國家,困難的生活,以示幸福條件並不易得,要珍惜。講故事說明人與人之間應該求合作雙贏,少爭鬥兩敗俱傷。凡此種種。鼓勵樂觀面對困難,一生人遇事太多,要鍛煉出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南鹹1980


感謝以下專家為本次回答提供專業支持:

張智涵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 青少年素質培養師 壹點靈入駐心理諮詢師


10月28日深夜,在給父母留下一封遺書之後,17歲少女小郭帶著自己年僅10歲的妹妹來到了水庫,縱身跳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793394db575eea605b23328b10d6e03\

壹點靈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除了部分嚴重抑鬱的孩子,大部分孩子的自殺行為,都是失範型自殺。


與動物的慾望受制於環境不同,人類的慾望可以被自己的想象無限的放大。如果,沒有合適的規則對人的這些慾望進行限制,那麼,人類最終會被自己內心無盡的慾望“逼瘋”。

就像很多皇帝,有了三妻四妾還不夠,還要廣徵天下美女,後宮動輒幾千上萬美女。做了皇帝富有天下還不夠,還想著長生不老。更是不少皇帝,為了長生不老妄服仙丹,結果反而害死自己。比如說著名的唐太宗,就是服用丹藥毒發而死。


對於現在的很多孩子來說,自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毫不理解父母的難處和生活的艱辛。加上爺爺奶奶的寵愛,讓他們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心態。任何規則,在他們的慾望面前都是無效的。只要他們想要的,父母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滿足他們。

剛開始時,孩子年齡小,想要的無非是一些小玩具,容易滿足。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孩子內心的慾望,開始難以滿足,並且有時是明顯違反社會規則時,父母就不得不開始約束他們。

但是,這時孩子內心慾望已經失去了自我約束的最佳時機,父母對於他們的約束,反而會激起他們內心更強烈的慾望。而這些慾望無法滿足,就會讓他們陷入情緒失控的癲狂狀態。在這種癲狂狀態下,無論發生殺人孩子自殺,或者其他破壞性行為,就非常的正常了。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父母要在孩子6歲之前,就要幫助他們樹立好規則意識。不然,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無法約束的慾望,不但會傷害別人,還很有可能傷害他們自己。


姜丁粽子


古代有一句話叫做飽暖思淫慾,只有當一個人吃飽喝足了才能去思考別的問題,這是一個真理,現如今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越來越多,其實是因為他們的物質條件太好了,所以才會有足夠多的時間去胡思亂想。

孩子正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三觀都是沒有成長完畢的,所以他們的心理非常不穩定,而面對這種孩子,家長不要一味的採取暴力或者是其他強迫手段,而要想辦法走到他們身邊,瞭解他們的內心與真實需求,有的孩子只不過是因為一件小事,比如說跟同桌吵了一架導致關係變差了,但他們可能從小到大都在家長的呵護當中,所以沒有遭遇過任何的挫折,這一點小小的挫折可能會讓他們覺得瞬間人生失去了光彩,從而無法接受。

其實就是因為他們以為世界應該圍著自己轉,當這個主觀的臆測被打破之後,她們的心理難以承受,於是就會想到跳樓這種事情,正是因為童年時期與青年時期遭受了很多的這樣挫折,人才能學著慢慢長大,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一般來說,正常的挫折並不會對孩子真正造成影響,只會給他們的成長加速。

而如果有的孩子真的遭遇了莫大的心理壓力,那麼家長一定要想方設法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有時候只是因為孩子被家長們逼著讀書,所以才會覺得壓力太大,而這些家長不要太執著,一定要明白言傳身教的道理,當你自己在家裡學習的時候,孩子也有時候也會模仿你,當你在打麻將卻要求孩子去房裡學習,你真的以為孩子會聽嗎?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