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木星以后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太阳吗?

百慕大当家


木星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太阳,不过条件可能会非常苛刻。理论上来说,木星如果能达到太阳质量的0.07倍的质量,就有可能演变成一颗恒星。但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木星的质量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而中心温度也只有太阳的五百分之一。要想变成恒星,木星还有些小。

不过,最近研究发现,木星的确与其他的行星有很大的不同,与其说它是行星,但更与恒星类似,因此有些科学家也把它当成棕矮星。

第一、木星的体积和质量都特别大。

它比太阳系中其他行星质量的总和还要大出一倍。木星的体积也大大超过另外八大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这个庞然大物绕着太阳转,它和太阳的共同质心位于太阳的外部,1.07倍太阳半径处。虽然木星在遥远的地方跑得飞快,太阳还是不得不侧着身体耐心地跟着转动,就像你拉着你女儿的小手,让她在空中转圈一样。木星并未围绕太阳运转,它和太阳其实是双星系统。

科学家们认为,木星已经达到了行星结构最大半径。随着质量的增加,坍缩的过程就会开始,直到一颗棕矮星恒星形成。

第二、木星的“子女”众多。

如果把木星迁出太阳系的话,那它完全可以算做另一个星系了。目前已经发现木星的卫星就已经达到66颗,而且,这些众多的卫星中,有的个头很大,其中有4颗比冥王星还要大。科学家通过研究,怀疑木卫二(欧罗巴)冰层下面是可能存在有生命。

第三、木星的成分与太阳的非常相似。木星主要是由氢、氦和氨等组成,其中氢占了89.93%,看起来就是第二颗太阳。

第四、木星能够自己发光,这也是木星最主要的类特征。

通常情况下,行星是不会自己发光的,人们能够看到它,完全是因为它们对光线的反射。科学家们对木星实际测量的结果是,木星释放出的热能比从太阳那里吸收的热能多了2.7倍。这说明其内部是有热源的。

80年代初,前苏联科学家苏切科夫提出,木星可能是颗正在发展中的恒星,但却遭到了不少的人反对。但是苏切科夫认为,木星内部在进行着热核反应,它有自己的热核能源,应当归类到恒星中去。

对于木星的内部结构,一般认为,它的表面并非固体,整个行星处于流体状态。木星的中心部分应该有个固体核,主要由铁和硅组成,那里的温度至少有30000度以上。核的外围,是一层液态金属氢,在其外面,还有一层处于液态分子氢状态的氢,这两层合称为木星幔。再往上,氢以气体的状态成为大气的主要成份。

很多科学家怀疑,这样的结构,其中心恐怕不能产生出所需的能量。恒星一般都是熊熊燃烧的气体球,木星却是由液体状态的氢组成的。尽管木星也能发光,但与恒星相比这实在显得微不足道。

(电影《木星上行》中木星大红斑)

前苏联学者苏切科夫等的意见是颇为新颖的,他认为内部正进行着热核反应,核心的温度高得惊人,至少有28万度,而且还将变得越来越热,释放更多的能量。释放的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换句话说,木星在逐渐变热,最终会变成一颗名副其实的恒星。

我国的科学家刘金沂通过研究发现,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亮度在不断减弱,这说明太阳正在收缩,而唯独有木星的亮度在不断增加,这倒是给苏切科夫的观点作了注释。

目前太阳在不断的衰弱,而木星却在大量地俘获太阳散发出来的大量物质,当它的能量变得足够多时,就会变成一颗恒星,不过这个时间大概需要30亿年。

那时太阳是否能变成红巨星?人类或许早就消亡多时了,或者早已经离开地球很久了。

不过也别绝望,有科学家已经提出把木星变成太阳的计划。天体物理学家Martyn Fogg曾发表过文章,把木卫二变成地球的第一步是尝试把木星变成恒星。

(电影《2010漫游太空》中,木星被外星人引发了坍缩形成恒星,禁止人类登上木卫二)

这需要在木星表面制造一个原初黑洞,黑洞的霍金辐射会产生能量,升高木卫二和木卫三表面的温度,使它们变成与地球和火星类似,不过这种反应不会持续很久。


史海探奇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太阳系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质量都集中在太阳的身上,而木星的体积和质量太小了,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


如果木星想要成为一颗恒星的话,质量至少要增加100倍以上,至少也要达到太阳质量的7%才可以拥有点燃自身的条件,但是这一天的到来,应该是三十亿年之后的事情了。

但是木星还是有机会成为另一个太阳的,准确一点的说法就是:若干年后的太阳系内的行星都将会成为太阳的一部分,被太阳所吞噬,到那时,木星也就可以成为太阳的一部分了…


拉拉酋长


自从太阳形成之后,木星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木星和太阳从物质组成上非常的相似,为什么太阳是一颗恒星,而木星是一颗行星呢?这主要是因为木星质量太小了。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质量1.9×10^27千克,是太阳系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是地球质量的318倍。然而太阳的质量是多少呢?太阳的质量大约是2×10^30千克。太阳的质量占据了整个太阳系质量总和的99.86%,是木星质量的1000倍!

由于太阳的质量足够大,在太阳的内部核心处的温度高达1500万℃,压力相当于3000亿个大气压。在这种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太阳内部的氢元素聚变成氦元素,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核聚变反应是恒星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但是木星的质量还远远达不到内部氢元素发生聚变反应的大小。

那木星的质量需要达到多少才能够发生核聚变成为一颗恒星呢?根据天文学家测算,恒星最低临界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7%~7.7%。如果木星的质量能够达到这个值,就会成为一颗恒星。现在木星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它要是再能够增重70倍到77倍的话,就会达到成为恒星的临界值,发生聚变反应,成为一颗恒星。

在现在的太阳系中,木星已经没有机会成为一颗恒星了。太阳独占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也就是说,太阳系中除了太阳之外,包括木星在内的其它的所有天体质量总和只占了0.14%。即使把这太阳系剩余的0.14%的质量都给了木星,它的质量也增加不了70倍的。更何况这0.14%的太阳系物质中还不都是氢元素。

很遗憾,木星以后成为不了第二颗太阳的。大家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兔斯基聊科学


太阳是一颗恒星,它的主要成分为氢(大约75%)和氦(大约25%)。其中心温度和压力极高,能把氢聚变成氦,并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作为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木星有着与太阳相似的化学组成。那么,木星能否成为恒星呢?

显然,木星不会成为恒星,因为它的质量相对而言还是太小,仅为太阳质量的0.1%。所以木星的中心温度和压力不够高,不足以引发氢核聚变反应。毕竟,数十亿年来,木星一直没有像太阳那样成为恒星。

不过,太阳不是质量最小的恒星。事实上,质量最小的恒星仅为太阳的7.5%,它们被称为红矮星。由于质量较小,红矮星的核聚变反应速度很慢,它们的寿命可以达到太阳的数倍。最小红矮星的质量仅为木星的80倍,所以如果能给木星加入79倍木星质量的星云,那么,木星将会有足够的质量来启动氢核聚变,从而成为一颗恒星。

此外,还有一种介于行星和恒星之间的天体,它们被称为褐矮星。其成分与恒星相似,它有足够的质量来启动氘核聚变(氘是氢的同位素),但不足以启动氢核聚变。因此,褐矮星又被称为发育失败的恒星。最小褐矮星的质量约为木星的13倍,其表面温度大约是木星的10倍。褐矮星的中心进行着热核反应,相比之下,木星的质量还不足以启动热核反应。因此,木星算不上褐矮星,更不用说恒星了。

总之,想要让木星成为恒星,就必须给木星添加更多的星云,使其质量增大80倍,达到红矮星的级别。否则,即便太阳毁灭了,木星还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火星一号


木星不会成为下一个太阳。

理由如下:一:木星已经走过恒星阶段,木星是由恒星演变而来。二:宇宙中恒星无大小之分,什么这个定律那么定理都是人强加给宇宙的,宇宙的恒星可以大过银河系,也可以小过芝麻粒,关键是恒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看“玻璃质透明含晶陨石”里的“能量微恒星”,也就是陨石里的汽泡。


这种玻陨里的汽泡,美国科学家管它叫“微流星”,其实可以管它叫“能量微恒星”。因为恒星里的能量是宇宙大爆炸产生的一次能,氢(氕氘氚),是可以“能量变物质.无中生有”。



玻璃质陨石里的汽泡是会爆炸的,通过核聚变爆炸是会产生岩石,液体,汽体,光等的。木星已经过这个过程。不管别人怎么讲,我认为,没有纯能量行星,行星一定是能量十物质(气体液体岩体)的星体。

木星上的能量虽还存在,已不具备恒星特质,你就今天把木星送到太阳里,也不过多个太阳黑子罢了。
玻璃质透明含晶陨石,经历了宇宙大爆炸后至今的一切演变,演变过程记录在陨石里,人人可见,可懂,……


大连富丽庭陨工周


木星被称为“失败的恒星”,是因为它和早期的太阳太像了,首先木星的质量很大,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除它之外的其它行星的2.5倍,而且它的体积也很大,相当于地球的1300倍,而且它的物质密度也几乎和太阳一样,但是由于它的质量还是太小,所以它没有成为恒星。

那么木星以后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太阳吗?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太阳只有一个木星就是成为恒星,也不会成为太阳,所以这个问题不如问木星以后有可能成为恒星吗?这样比较切合实际。

我认为以后木星成为恒星的可能是非常小的,关键还是它的质量太小了,木星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1‰,但是最小的恒星的质量也要相当于太阳的8%左右,可见,木星要想成为恒星,它的质量还要增加到它自身质量的80倍,然而我们的太阳系已经形成并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在太阳系的所有物质中,太阳自己就占据了99.86%,剩下的所有的行星,矮行星,卫星,彗星,小行星等,一共才占据了剩下的0.14%,所以即便木星统一了太阳系中除太阳之外的其他所有天体,它的质量仍然距离成为最小恒星差的很远。


那么木星就真的没有机会成为恒星了吗?其实也不是绝对没有,太阳到了晚年的时期会成为红巨星,这时候它的内核将变得不稳定,其中心的核聚变将时而强烈,时而微弱,这样太阳就会不时的向外面抛射大量物质,如果这些物质被木星捕获的话,那么木星的质量将能增加得很快,但是要增加到自身质量的80倍,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木星若只依靠太阳系中的物质,无论怎样的途径都很难成为恒星,除非他将来撞到太阳上,成为太阳的一部分,那么他也就成为一颗恒星了。


科普大世界


相信题主能问出这个问题,应该是知道木星自身内部已经存在热源的原因,但是木星要成为一颗恒星对我们来说仍是远之又远!

恒星是如何形成的

探究木星如何成为恒星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恒星的形成过程!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一点是:所有恒星的本质都是气态星球,而不是像地球一样的有机星球!


我们知道在宇宙中漂浮着许多的中性原子气体云,其中体积比较大的气体云就会因为自身引力作用而发生塌缩,因为发生塌缩气体云内部压力极其小,所以周围物质就会不断向中心坠落。然后气体云的密度就会逐渐增大!温度不断提到,内部压强也不断增大。这时这团气体云就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星坯。


在形成星坯后如果继续收缩,并且不停吸收周围其他的气体云,那么就会形成原恒星。在这一过程中密度、温度不断增大,压力不断增强,各种核反应随之就行,最终核反应能量能够抵挡自身引力,恒星就这样形成了!

所以从上面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要想成为恒星有以下几个条件:

1.星球必须是气态星球,能够提供核反应燃料

2.星球内部温度与压强必须足够大,可以形成大规模的热核反应。(简单来说就是要足够大)


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下木星能否成为恒星!

木星如何能够成为恒星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就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木星的条件。

毋庸置疑的是木星的确是一颗气态行星,其中氢气占81%,氦气占18%,其他气体占1%包括甲烷、氨气、水蒸气等!这样的成分与太阳系的前身-原始太阳星云的组成极为接近,这就意味着木星可以发生核反应,具有成为恒星的潜力!事实也证明,木星释放的能量大于从太阳吸收的能量,这就表明木星有着自身的热源!


那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条件,根据研究木星目前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恒星,并且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但是根据现有理论计算形成恒星的最低质量要求是太阳质量的千分之七!只有这样的质量才能提供足够的压力与温度,使天体发生大规模的热核反应!所以木星需要做的就是—增重!!!

研究表明目前确实不断在捕捉太阳释放的各种粒子增大自身质量,但是要达到形成恒星的条件可能需要几十亿年!!等到这个时候那简直是“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木星是有可能成为恒星的,但是我估计人类等不到那个时候!并且就算成为恒星,与太阳相比那也是远远不如,而且那个时候太阳可能即将熄灭,我们也不太可能靠木星生存!


期待您的留言讨论!!


科学认识论


额,这个问题怎么说呢,理论上来说木星有变成另外一颗太阳的可能性,但由于木星本身的质量比较小,目前还远远达不到点燃核聚变所需要的条件,所以如果木星要变成另外一颗恒星的话,需要进行大幅度的增肥。

其实木星的组成的成分和太阳很像,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氢,其次是氦,但木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太小了,它的质量大概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那么按照科学家的计算来看,木星的质量至少要增加100倍左右,才能变成一颗恒星。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的学者认为,木星的内部已经在进行一些初级的热核反应了,因为就近些年来得研究来看,人类发现木星的释放出去的能量,要大于它从太阳那里吸收的能量,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木星的内部存在热源。

那么考虑到木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气态天体,其内部又充满了海量的核燃料,再加上木星内部的温度已经达到了28万度左右,它已经具备了核聚变所需要的初级条件,但唯一一个问题就是木星的压力不够,达不到大规模热核反应的条件。


不过仍有一部分的学者们认为,木星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发生改变,它会从一颗普通的行星变成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其原因在于太阳无时无刻都在对外抛洒着粒子,那么一旦木星捕获到足够的的质量,它就可以发生质变。

根据计算来看,只要未来的某一天,木星的质量能够达到太阳的7%左右,木星就初步达到了点燃自己的要求了,而那个时候太阳恐怕已经是日薄西山了,不过科学家们认为,如果木星真的变成一颗恒星的话,至少也要在三十亿年之后了......


种植恒星


木星会成为下一个太阳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记得本人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一些有关天文的书籍,但现在忘的差不多了,看了这样的题目很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作为太阳系里最大的一颗行星,同时也是拥有最多67颗卫星的行星之一,其质量是地球的318倍,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质量是太阳系中所有行星的2.5倍,真不不亏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的老大哥!

自从伽利略发现木星最大的4颗卫星之后 至今已发现大大小小卫星67颗,真正成了太阳系的一个小小缩影!有趣的是最靠近木星的5颗卫星木卫5和其它的木卫1、2、3、4,它们同木星之间的平均距离正好与提丢斯一波得定则有相似性。既相邻两颗卫星轨道半径比值都接近1.60。只有木卫5和木卫1之间的比值少稍大为2.33。

统观木星在某些方面还真像个小太阳系。但他很明显又缺乏作为太阳的必要条件。这主要是他的温度与太阳相比还相差甚远,质量比起太阳也实在太小,只有太阳的1/1000。至少从现在来看,在木星的内 部不可能发生像太阳核心那样的核聚变。

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木星表面是汽、液态形状并且目前正在利用自身的引力从太空中吸收物质,其质量和内部温度正在逐渐增加,现在其内部温度已高达28万度 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在10亿或几十亿年后,太阳系还存在的话,相信那时的人们可以看到有两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了,真不知道在那个时候,人类还能不能生存下去!


沸腾人生22520613232


木星的质量无法成为太阳,自发核聚变产生是有界限的,这就是临界质量。大约80个木星质量的天体可以产生自发核聚变,目前木星的质量远远不够,如果哪里能给80个木星质量,可肯定可以变成下一个太阳。太阳属于主序星,那么木星其实还没有能力达到这个阶段,不过对于木星而言,最可能的途径就是变成褐矮星。因为褐矮星的要求质量最接近木星,但也要13倍以上。

相比较去哪里弄80个木星质量,还不如增加13倍木星质量。目前发现的褐矮星都在数十倍木星质量,可以认为木星是失败的褐矮星。木星作为气态行星,和土星、冰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一样是没有固态陆地,也就不存在明确的“表面”概念。也正是由于这些行星没有固态陆地,人类的探测器只能在这些行星周围环绕进行探测任务,无法进入其内部。著名的巨行星探测器有朱庇特号、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

其中,卡西尼号与2017年9月15日坠入土星大气层自毁,完成了探测任务,也结束了它的一生。木星的问题在于质量太低,根据前几任探测器的观测结果,木星 依然是个气态行星,没有迹象变成褐矮星,诞生之时变不了,那么之后也就更加变不了。木星对于地球而言,是个庞大的引力遮挡体,可为地球挡住小行星干扰,但也有可能产生小行星撞击,总之这个巨大的气态行星在地球边上有利于也有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