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得了高血壓,沒有症狀就不需要吃降壓藥了嗎?看完你就懂了!

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中風(週一)、糖尿病(週二)、高血壓(週三)、冠心病(週四)、骨科(週五)、頸肩腰腿痛(週六)、運動損傷及其他(週日)等疾病的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喜不斷。

【居家康復第75講】高血壓是我國老年人群最常見、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估計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至少有2億,且呈現出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人發生高血壓之後是沒有明顯感覺的(在早期可完全沒有症狀),只有用血壓計測量才能發現,而目前高血壓還沒有根治的方法,一旦被診斷為高血壓時,患者常常需要對高血壓進行干預,其中包括應用降壓藥物進行治療,而且絕大多數病人需要長期用藥來控制血壓。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患者總憑著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甚至以此來決定是否需要繼續吃藥。那麼一旦被確診為高血壓,沒有症狀就不需要服用降壓藥了嗎?不吃會怎樣?針對這個問題,下面筆者就來說說。

得了高血壓,沒有症狀就不需要吃降壓藥了嗎?看完你就懂了!

一般來說,高血壓症狀主要有頭痛、頭暈、頭脹等,嚴重者可表現為劇烈頭痛、呼吸困難、視力下降、噁心、胸痛、尿中帶血等併發症症狀。但高血壓患者的症狀的輕重與血壓的高低並不一定成比例變化,心、腦、腎等器官損害程度有時候也與血壓升高程度不一致,比如有些病人血壓很高,甚至收縮壓高達200毫米汞柱以上,卻沒有症狀;相反,有些患者血壓僅輕度升高,症狀卻很明顯。這是每個人對血壓升高的耐受性不同造成的。總之,是否需要服藥、服用何種藥物、服用多少劑量是根據測量的血壓值來決定的,而不是症狀,若是根據是否有症狀來決定是否服藥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持續的高血壓狀態會損害心、腦、腎、眼等地方的血管,如果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可能發生腦梗、腦出血、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眼底病變等,可能會造成嚴重影響生活治療的後果,甚至死亡。另外,沒有症狀的高血壓患者多提示血壓升高緩慢而持久,若早期未及時進行治療,病程會繼續發展和惡化,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更具有潛在的危險性。因此,只要確診為高血壓病,都應該及時認真治療。

得了高血壓,沒有症狀就不需要吃降壓藥了嗎?看完你就懂了!

當然,高血壓病的治療方法包括非藥物和降壓藥物治療,並不是一確診為高血壓病就需要服藥。高血壓的藥物治療的策略和時機是以高血壓的危險分層來決定的,並非所有的高血壓患者都需要服用降壓藥,比如,一位危險分層為低危的1級高血壓患者,則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即合理安排飲食(減少鈉鹽攝入、補充鉀鹽等)、適量運動、肥胖者控制好體重、不吸菸、限制飲酒、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態平衡等,同時儘量改變其他可能導致心腦血管併發症的危險因素(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觀察3個月,使血壓控制在低於140/90毫米汞柱的水平,就可以暫時不用服用降壓藥。但應堅持監測血壓,若血壓控制不理想(高於140/90毫米汞柱)要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再考慮藥物治療;即使是屬於中危的2級高血壓患者,只要病情允許,也可先改善生活方式並監測血壓,同時儘量改變其他可能導致心腦血管併發症的危險因素,觀察1個月或數週,然後再根據醫生的建議,看是否或何時開始藥物;如果高血壓的危險分層屬於高危或很高危的患者,則必須立即開始服用降壓藥、調整生活方式,並同時干預合併存在的其他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得了高血壓,沒有症狀就不需要吃降壓藥了嗎?看完你就懂了!

總之,高血壓患者不能認為自己沒有症狀就不需要及時治療,要知道降血壓就是為了讓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內,儘量減少血壓過高對全身血管造成的各種損害,儘可能避免發生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腎病、眼底病變等併發症。

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延伸閱讀:

1、《 》

2、《 》

3、《 》

4、《 》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