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人說人過中年,能說出來的不是事,說不出來的才是真的痛,認同嗎?

農在天涯


人過中年,中年是多大歲數?國際上沒標準。不過目前在我們國家一般認為50歲左右為中年。

古人把50歲稱之為“知天命”

,就是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可以“奮發圖強”、“積極向上”、對某些事情“樂此不疲”,但對個人榮辱成敗已經看的不是那麼重了,有些事情不再是“志在必得”,大多本著“成事在天,謀事在人”思想去為人處事。

既然一切事都看開了,還有什麼事說不出來呢?因為說不出來而痛苦,那是心理有障礙,也許是患了抑鬱症。

所以我不贊成題主的觀點。


詩騎天下張百軍



我不太認同題目中所說,人過中年,能說出來不是事,說不出來的才是真的痛一說。


因為成人的世界從沒有“容易”一說,誰的中年人生都是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時期。


理由:

1、中年人遇事說也不說是性格造成的。


我認識一個同事姐姐,性格開朗而單純。但就是不拿事,每當我們聚在一起時,從她家大到又從哥哥那熊來了一萬多元買個貂皮大衣,小到我們什麼時候上班,今天開會領導都講了什麼,你說她傻白甜吧,她非常精明,錢往裡面弄,不給外人花。就是性格開朗,得什麼說什麼,但這樣的人沒有壞心眼子,所以生活中,我成了她的眼和多種排洩信息的接收器,不過在我這都是過耳雲煙,否則水滿則溢的道理大家都懂。


還有一位既是同事又是同學,就是遇到什麼事也不愛說,悶在心裡面。比如今天早上,我們通電話聊了一點工作上的事,然後,我問她在哪呢,她一句在媽家有點事情敷衍,因為我們有同窗四年同學情分,比同事更近一些,我情不自禁地多關心一句,家裡怎的啦?同事才說她的長兄出了車禍走啦。在我們心目中是不是特別大的事,她用很平淡的語氣敘述,如果我不追問,她永遠是爛在肚子裡的,我馬上安慰她,穩穩當當地處理事情,需要幫忙說一聲。


以上兩個同事,對待發生事情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而不是因為事大或事小決定說與不說,是由於性格造成的說和不說處理方式。


2、我能部分認同發自內心深處的一些秘密,是一輩子不願意與人分享的。


我就是這種性格 ,無論事大還是事小,有些事或話不想說就不說啦。最親的人比如說父母和老公,每個人都給對方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說一個是自己沒想通,需要自身的反思,再則不希望給別人帶來麻煩,這就是人生中成長經歷的酸甜苦辣各種滋味,每個人都在咀嚼中反思成長。


總之,說與不說最主要是對方的性格原因造成的,其次是認為這件事本身有沒有說的必要,再則真的遇到事時,不是有首歌唱得很好嗎?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是事也就煩一會,一會就沒事”心態放平和,一切都會安暖。


塵露兒


認同。

上小學二年級時,幾個小朋友報爸爸年齡,一個小朋友說他爸爸40歲(他上面4個姐姐,當時大姐已出嫁),我們覺得40歲好遙遠,因為當時感覺他爸有點老。

彈指一揮間,自己也40了,才知道中年遠沒有童年、少年、青年好過,上有老下有小,苦累有誰知,又能向誰說,問題是說了好像沒啥用。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自己的生活跪著也要走完,小事能說,不能說的痛就留在心裡,痛也是一種感悟。

中年還有機會,再過二十年若還感到痛就難了。


武陽侯919


能說出這番話的人,大多是經歷生活與傷痛之後的真心感悟。

人到中年,在單位是骨幹,在家庭是頂樑柱,這個時期堪稱人生最灰暗焦慮的時刻,每一個人都在經受著人生不能承受之重。

在一個看似光鮮的中年人身後,其實隱含著太多的委屈與壓抑,艱辛與煎熬。

人到中年,父母漸漸老去,原本筆直的身板,此時早已變得不再提拔。

這個時代的孩子,似乎天生缺乏營養,看上去個子不矮,但滿腦子長的不像是腦漿,而是漿糊。

他們不懂得父母的艱辛,他們一直生活在自己製造的幻覺之中,甚至覺得自己的父母什麼都不懂,彷彿下一個喬布斯即將誕生,接下來橫空出世的便是自己。

人到中年,大多時候會變得開始沉默,變得不太願意跟人交流。

其實不是他們不想,更不是他們故作深沉,太多的艱辛與不幸,宛如那結痂的傷疤,每撕開一次都是一種鑽心的疼。

人到中年,似乎再沒有他們幹不了的體力活,一口氣上不去中途歇一肩,咬碎了牙也得硬撐,只要還有一口氣,不由得你不捨死碰命,誰讓你是個男人。

人到中年,最累的不是體力,而是心累。

心累,幾乎是人到中年的一道硬傷。

不要以為,每一個端杯的人都是酒鬼。

人到中年,才知道酒精原來是個好東西。

它的獨到之處是可以斷片,讓人暫且忘卻心中的煩憂。

其實它最大的功效,還在於可以幫人返老還童,讓人獨自尋找一個角落號啕大哭,淚流滿面。

人到中年,能說出來的壓根就不是事,只有那些說不出來的,才是真的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6bf596b25d24fd1b59d512ee5d01821\

寶慶碼頭獅哥


我是手工藝小匠,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我現在就是中年了,早已經過了愣頭青的年代。經歷事情多了,看的人也多了,對人和事都不能看表面要看實質。遇到不公平的事,也不會咋咋呼呼就四處嚷嚷,因為明白這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以道理來判斷的,而是以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權力、財力來判斷的。你有錢有勢,不對也是對的,你無錢無勢再有理也是錯誤的。當遇到這樣的不公平待遇時,你能怎麼辦,能找誰說理去,說多了反而成了別人嘴裡的笑話。最終只能把這些委屈吞進肚子裡。

同時,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重擔都壓在肩膀上,能和誰說?能說的都是關心你的人和自己愛人,為了讓他們不為自己擔心,這些苦也就只能一個人默默地嚥下去。事後才會輕描淡寫地和家人、愛人說起。或者永不提起。

人到中年,是家裡的頂樑柱,再苦再累,也要撐著,扛著,一個人默默流淚,被人撞見時會馬上抹去淚水,笑容面對,這就是我們中年人的特徵!


手工藝小匠


我完全理解您的感受,因為我也痛苦過。

如何釋除痛苦?事實上,您的是問題也正正是解決的方式。任何痛苦,只要說出來,就不再是痛苦了。

我們之所以感到有苦說不出,是因為沒有看清痛苦本身。或許您認為痛苦是因為經濟的原因、或者身體健康問題、或人際關係等等,總之是不如意,讓您擔心、放不下,或是令您恐懼不安的所有人事物。

然而,如果您仔細觀察,也有不同人到中年,同樣面對各種困難、各種問題,有些可能比您面對的困難與問題更嚴重,卻不會視之為苦,仍然保持樂觀心態,為什麼?

因為外在的問題不是真正的問題,而是您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問題。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有不同的課題要學習,而痛苦與障礙正正是我們學習的必經階段。中年時期,更是反省過往的關鍵時期。因為您仍然以同樣的心態看待自己,好肯定的,人生的下半場也不會有什麼改善。

如果籍由痛苦,深刻反省,找回內在力量與智慧,從痛苦中穿越,您也可重建您想要的理想人生。中年正好是人生的分水嶺,人生的下半場從中年開始,運用上半生的體驗與智慧,創造下半生的精彩。

我們需要做的是,看通所有的痛,一旦您看見了,您也能夠說出來,您會發現,所有的痛都不是事,您之所以認為是事,只因您不說出來。

因為痛苦只是個幻覺。假如您有這樣的洞見,痛苦無法影響您。 只要您幻想痛苦存在,它就會存在;假如您能看見它並不存在,它就無法碰觸到您。

當您說出您的痛,痛苦就消失了,請試試,這是我穿越痛苦的有效方式,也幫助了很多人釋除了痛苦。

是否有效在於您的親身嘗試與體驗!

祝福您!

謝謝關注

@賽斯心靈


賽斯心靈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看似一句玩笑話,卻透露出很多的辛酸與無奈,年輕的時候,我聽過這樣的一句話,“生活本來就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別人的認同和理解,靜靜過自己的生活就好”。慢慢地到了中年以後,才會明白所有的事,並不是所有的事都像文中說的那樣,也許每走過一段路程,見到的事情和經歷的事情,都會給自己的人生履歷添加了一筆厚厚的積累。

疫情期間,沒有上班,一個人在書房,《朱元璋》裡面的一個對話吸引了我,覺得很有意思,奏章寫到“將本人追隨朕躬舉義以來的歷程行一次回顧自查,諸如,未將是否忠勇,為臣是否廉潔,為官是否守法,為人是否合乎聖賢之道,如此,才能彰顯君聖臣賢,即合萬壽之慶,更符盛世之象......”。也許,人過中年的我們,不妨趁著這段時間,給自己做一個自我反省,回顧自己前半生的歷程,也許對自己是一個很好地鞭策,為人妻,為人父,為子女,我們是否做到位......

人過中年,我們都學會了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贍養父母,善待子女,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經歷過酸甜苦辣,才知道生活給的壓力有多大,身上的擔子就有多重。



周思明很二


我很認同這個觀點,年輕時,容易意氣用事,心裡的喜怒哀樂都要發洩出來,但是到了中年,經歷了太多的事,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人也變得成熟穩重了,不再那麼容易衝動了。

年輕時稍有不如意,對朋友或者對家人一吐為快,心情不好就會寫在臉上。人到中年,才知道自己心裡有多痛,沒人體會你的心情,你給別人說,別人只會當故事聽,而有的人還會不耐煩。自己的痛說給誰也沒有用,也懶得再去向人訴說。

因為有一種痛,是不能說出來的,也是說不出來的,只有在夜深人靜時,一個人默默為自己療傷,清晨起來依然微笑面對生活。

其實,每個人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有著太多的無奈和說不出的痛。說出來的其實都是無關緊要的事,那只是閒聊的一個話題。

真正的痛是說不出來的人世間滄桑,人情的冷暖,生活的艱辛,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都需要你一個人默默承擔,沒有誰懂你的累,懂你的痛,說出來有何用?

人到中年,沒有人替你堅強,沒有為你的委屈買單,沒有人理解你的不易,沒有誰可以依靠,只有你自己,被生活磨練的百毒不侵,擦乾眼淚繼續前行,把痛苦埋在心裡,生活還要繼續。


愛的旅途y


人到中年,能說出來的都不是事,說不出來的才是真的痛。個人非常認同這個觀點,而且感同身受。

人到中年,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一邊是漸漸老去的父母,日子過得緊吧點,吃穿稍微差一點,這都不是事,怕的是突然哪一天老人身體不舒服,幾萬塊的住院費就足以將你擊敗。

另一邊是孩子,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昨天張叔叔家的孩子報了鋼琴班,今天王伯伯家的小姐姐學國標了,明天同桌的小明要去學書法了……你一邊看著充滿希望眼巴巴的孩子,一手捂著那隻已經磨掉皮乾癟的錢包。在孩子心裡,那個有著高大形象無所不能的你,在金錢面前,是何等的懦弱無能、狼狽不堪!

人到中年,在單位面臨著激烈競爭的壓力。你一個三流本科,辛辛苦苦低三下四忍氣吞聲的熬了十幾年,感覺剛要離出頭之日不遠了,被前幾天新應聘來的研究生僅僅是一個可行性太強的文案、一份計劃書,瞬間讓你體無完膚、闌珊夢斷。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這個社會同樣不會同情弱者。類似的情形,並不是天方夜譚,這就是現實。

人到中年,要經歷商場朋友之間的爾虞我詐,適應資本運作的風雲變幻。家庭中更要學會在夾縫中生存,否則一旦婆媳不和,你就會落得進退維谷左右為難。

人到中年,很多人學會了到無人的牆角舔血,更有人習慣在深夜點燃一支菸……

人到中年,這些事真的不是事!切膚之痛,傾訴說與誰聽?



平陽一虎


“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感到孤單,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這是張愛玲 《半生緣》裡的話, 說明到了中年終於懂得了害怕,不認為死亡離自己遙遠了,身邊開始有人去世,參加葬禮比婚禮多了。不在認為自己可以隨意跳槽能找到更好工作了,因為用工年齡上限和自己年齡相當了。歸納起來就是健康開始走下坡,賺錢能力開始有危機,成功人士除外。這年紀都知道上有老下有小,還正是需要你這兩樣必須保持穩定的時候,壓力能不大嗎?因為這年紀真的長大為家人開始活著了。

所以:“人到中年,能說出來的都不是亊,說不出來才是真的痛”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要保持好的心態,簡單為人,踏實做事,認真過好人生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