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甚至有人說西方文化即基督文化

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甚至有人說西方文化即基督文化

方文化的發展演進與基督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說,基督教構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根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基督教與希臘文化、希伯來文化有著深刻的淵源關係,並且與羅馬文化和日耳曼蠻族文化有著極其複雜的互動交融關係。在中世紀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基督教作為西歐唯一的宗教信仰和絕對的意識形態,深深地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既塑模了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培養了西方人的心理習慣,又衍生出各種觸目驚心的社會罪惡和導致了巨大的精神苦惱。後來的宗教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西歐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格局,促進了自由精神的產生、民族國家的崛起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成為西方文化進行現代化轉型的起點。時至今日,基督教仍然是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現代西方人所共同擁有的主流信仰。基督教在西方社會中已經積澱為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習慣,深深地滲透於西方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意識之中。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不瞭解基督教,就根本不可能瞭解西方文化。

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甚至有人說西方文化即基督文化

1、基督教文化

  1.1基督教

基督教發源於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社會,並繼承了猶太教耶和華上帝和救主彌塞亞等概念,以及希伯萊聖經為基督教聖經舊約全書。早期的基督教是作為群眾運動產生的。隨著基督教的傳播,社會各階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教會。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派別,還包括宣稱跟其他教會有著不同歷史淵源和信念的基督教派。基督教在西方社會逐漸成為一種“普世性的宗教義化”,它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仍未衰落。目前基督教乃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精神核心之一,它滲透到了西方政治,思想,義學藝術等多個領域。

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甚至有人說西方文化即基督文化

  1.2基督教義化的基本要義

對於“文化”一詞,人們有無數種理解。文化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督教文化有兩大來源:一是希伯來文化;二是希臘文明。它從希伯來義化得到了一個信仰的上帝,從而繼承了猶太教“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倫理普遍主義傳統;又從希臘文明得到了一種理性邏輯的求知工具,從而繼承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認知普遍主義。

從歷史來看,基督教文化是指希伯來文化吸收古希臘文化的某些成分後演變成的一種新的文化。聖經是基督教義化的最好體現。所謂基督教文化包括:聖經,聖徒的言論及宗教會議的決議所組成的教義以及人們對教義的闡釋;教會的組織機構及神職人員的活動和對他人的影響;人們的基督教意識指的是對基督教的信仰,對藝術及哲學和歷史的描述和批判。帝國後期,被統治階級利用的基督教以統治工具的形式為統治階級服務,而《聖經》的最終形成,不僅標誌了基督教思想體系的正式確立,更為基督教文化的傳增添了極大的動力。

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甚至有人說西方文化即基督文化

2、基督教文化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文化是一個群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家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這種活動以個人,社會個體的生存及發展為目的,被一代又一代地廣泛傳播。人們通過諺語,童話故事,藝術,大眾媒體對各自所屬的文化進行習得。基督教被視為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基督教文化更是對西方世界的價值觀,義學藝術,政治等諸多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1基督教義化對西方價值觀的影響

價值觀是文化在每一個個體身上最集中的體現。價值觀是一套習得的規則,以用來作出決定或解決矛盾。價值觀是一種對真,善,美判斷的觀點。

對於西方的主流價值觀所強調的內容,大部可以在基督教義化中找到其根源。我們常常以西方價值觀中的個人主義與我國的集體主義進行比較,其實,個人主義的思想根源出於基督教《聖經》中基督教倫理中的戒命的第二條“要愛人如己。先自愛,次之為愛人如己。”需要強調的是,往往存在著將個人主義與自私主義聯繫在一起的誤區,但其實真正的個人主義所體現的是一種道德的,政治的,和社會的哲學,強調個人的自由和個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獨立的美德”,“個人獨立”,一種以個人為中心對待社會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論觀點。個人主義在西方表現為對個人財富,權利,智慧的尊重。也正是這種價值觀激勵著個體的進步從而帶動了整個西方的進步。

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甚至有人說西方文化即基督文化

對於西方文化所強調的“進步與改變”也可以在基督教的信條中找到相對應的答案。從耶穌為改變整個世界而降生,到他被釘到十字架上的那一刻,再到耶穌基督的再次復活。基督教教義告誡其信奉者的是萬物都是在發展中變化,在變化中進步的。人們所需要堅信和做到的是破除舊的事物的枷鎖,不斷地向前前行。正如創世紀,復活等等基督教教義和信條所提倡的。本屆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參加就職競選時以“改變”作為自己競選的口號,提倡只有改變才能為美國帶來進步和才能讓美國保持先進。他的成功就出自於他對美國主流文化和價值觀的精準把握。

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甚至有人說西方文化即基督文化

2.2基督教文化對西方政治的影響

基督教的教義所體現出的文化在西方的政治制度中也有這充分的體現。西方一些國家的立憲政治制度正是這一點的體現。基督教認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創造的,因此每個人的天性中部有神性,天地萬物,唯有人具有神的靈明。後來,儘管人因對上帝的叛離而導致了人性與人世的墮落。但在基督教的傳統裡,人的神性從未因此消失。這個神性賦予了人作為被創造物固有的尊榮,權利,幸福與慈愛。人生而自由、平等,因為基督教認為人人均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人權是天賦的,作為地上之國的人類世界必須保障這一天賦的人權,並通過立憲表現出來。通過立憲解決這一問題,也是基於基督教對人類理性堅定不移的信賴。理性是西方憲政國家的基礎:正是在每個人理性即自利自保,趨利避害本能指引下,人們才會並能夠訂立契約組成國家。這也解釋了在政治上保護人權的主張。

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甚至有人說西方文化即基督文化

17、18世紀以來歐美確立的那種自由憲政,從19世紀晚期開始有了變化:由於基督教文化的緣故,福利國家的政策取代了自由放任政策。直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所有福利國家都是基督教國家,而這些國家的憲法又有效地輔助了這項政策,這一切所說明的並不是一個巧合。這涉及基督教義化中關於“情”的倫理,人的自愛與博愛,以及與此相關的人的救贖與行善。基督教倫理中的戒命有兩條:第一,耶穌說:你要盡心、儘性、盡意愛主你的神。第二,要愛人如己。先自愛,次之為愛人如己。基督教的愛是一種博愛。《聖經》強調對窮人的關心和愛: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基督教對人類命運的普世關懷,不但肯定了個人,即自愛和自我,的價值,而且也肯定了人類有共同的價值,即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可以恪守共同的法則,共營社會政治生活。這就充分的解釋了西方國家優越的福利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