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為什麼只有初中文憑數學不及格的華羅庚變成了數學家?

為什麼只有初中文憑數學不及格的華羅庚變成了數學家?

華羅庚出生貧寒而且殘疾,從一個只受過初中教育的窮人家的孩子成長為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的人生可謂是十分勵志。

羅呆子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的父親開小雜貨鋪,家境貧寒。

傳聞,華羅庚一生下來就被裝進一個籮筐裡,頂上又蓋一隻籮筐。老人說這樣可避邪消災,所以給孩子起名為“羅庚”,象徵吉祥如意。

華羅庚剛開始上學時,十分調皮,常常我行我素,不好好學習,還喜歡把作業亂改一通,因此有好幾門科目都不及格,人稱“羅呆子”。。。

直到他上初二時,數學老師王維克在批改數學作業的時候,看到華羅庚的作業上塗改很多,非常糊塗,心想:這位學生是時候來一下辦公室了。

不過,王老師仔細一看才知道,這位學生做題總是獨出心裁,他的每一道題都寫了幾種不同的解題方法。

華羅庚這種愛動腦筋、刻苦鑽研的精神,讓王老師非常欣賞,他開始引起了王老師的注意。

有一次王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今有物不知其幾,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過了好半天,竟沒有一個學生舉手回答。

此時,華羅庚正在緊張的計算著,過了一會兒,他終於站起來,大聲說:是23!

為什麼只有初中文憑數學不及格的華羅庚變成了數學家?

王老師非常高興地說:這位同學答對了。

接著老師告訴大家,這是我國古代算學經典之作的《孫子算經》裡的一道名題,西方數家尊稱它為“孫子定理”。在楚漢之爭中,漢王劉邦的大將韓信,就是用這個方法點兵的。

王老師在課堂上還恨恨地誇了華羅庚一把,說他前途無量,鼓勵他好好學習。

從此,同學們對華羅庚刮目相看,華羅庚也因此更加勤奮學習。

退學、腿疾

然而,初中畢業後的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儘管這所學校的學費已經是很低的了,卻還是熬不到畢業就因沒錢交學費而退學了。

退學後,他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沒錯,這位大數學家就只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後,華羅庚邊開始了他的自學生涯。

他從王維克老師那裡借來一些數學書籍,在雜貨鋪忙裡偷閒,抓緊一切可用的時間來鑽研數學。

就這樣,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為什麼只有初中文憑數學不及格的華羅庚變成了數學家?

在1929年,19歲的華羅庚染上了極其可怕的傷寒病,這場長達半年之久的病還造成了他左腿終身殘疾,走路時,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而對於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

此時的華羅庚,更加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並立誓:

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

他慢慢開始在雜誌上投稿。起初,由於他寫的問題基本都已被國外一些專家證明過了,因此,他的稿件屢屢被拒。不過,這使華羅庚增添了信心,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他自己鑽研出來的,並沒有看過別人的解題方法。

後來,他終於有機會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佈文章。

為什麼只有初中文憑數學不及格的華羅庚變成了數學家?

就在1930年的某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在辦公室看《科學》雜誌的時候,發現一篇名為《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

為什麼只有初中文憑數學不及格的華羅庚變成了數學家?

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

周圍的人搖搖頭。

熊慶來繼續問: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

大家面面相覷。

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不禁驚歎: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如此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

他當即做出決定,要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為什麼只有初中文憑數學不及格的華羅庚變成了數學家?

這時,華羅庚只有21歲,他終於離開了雜貨店的“暗室”,來到了北京的清華大學。

從此,華羅庚的人生開啟了開掛模式

1931年,在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他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

1933年,被破格提升為助教。

1934年9月,被提升為講師。

1935年,數學家諾伯特·維納訪問中國,他注意到華羅庚的潛質,向當時英國著名數學家哈代極力推薦。

1936年,華羅庚前往英國劍橋大學留學。這時他已經在華林問題上有了很多結果,而且在英國的哈代—李特伍德學派的影響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劍橋的時期發表的。其中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給他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

1937年,他回到清華大學擔任正教授,後來遷至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直至1945年。

1939年到1941年,寫了20多篇論文,完成了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

1946年2月至5月,他應邀赴蘇聯訪問。同年9月,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

1947年,《堆壘素數論》在蘇聯出版俄文版,又先後在各國被翻譯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8年,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為正教授至1950年。

人言可畏

大家都知道是清華大學提攜了華羅庚,而華羅庚也長期在清華任教,不過,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華羅庚在清華並不愉快。

為什麼只有初中文憑數學不及格的華羅庚變成了數學家?

據數學家徐利治先生回憶,華羅庚與西南聯大的一些老科學家關係並不融洽,甚至是被孤立的,可以說華羅庚在聯大沒有真正的朋友。

也是,華羅庚年少得志,有時說話盛氣凌人,難免會惹人不快,不過,無論你做什麼,都是會有人說的。

後來,中央研究所準備籌建數學研究所,華羅庚也非常積極參與。對於建立數學所,他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他認為:一個比較完備的數學研究所,應當包括純粹數學、應用數學和計算數學三大部分,而每一部分則包括若干重點領域。

1947和1948年,清華大學兩度邀請華羅庚出任數學系主任。在1948年12月梅貽琦校長離校前,這個位置一直虛位以待華羅庚回校就任。解放後,華羅庚推薦的清華代理系主任段學復教授正式出任系主任。1950年華羅庚回國後,清華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教務長周培源教授等授意段學復不要辭讓。華羅庚感到在清華受到排擠,而中科院籌備數學所符合他發展中國數學的夙願,因而更加積極建言獻策,參與擘畫。

不過,華羅庚的這一番好意,卻被很多人認為他只是為了個人名利。

1947年7月中研院數學所正式成立時,姜立夫被任命為所長,其弟子陳省身為代理所長,當時旅美的華羅庚被聘為專任研究員。

不過,到1949年初,中研院數學所就慢慢“解散”了。

因此,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需要重新組建數學研究所,由於姜立夫是中國數學界的元老,又是前中研院數學所的所長,故中科院想要邀請他出任新的數學所所長。

為什麼只有初中文憑數學不及格的華羅庚變成了數學家?

然而,姜先生婉拒了。

於是,中科院邀請浙江大學教授蘇步青出任數學所籌備處主任。

1950年,籌備處成立,此時的華羅庚也已經回國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他被任命為四位籌備處副主任之一。

籌備處主任蘇步青,先後主持召開了四次籌備會議,討論了組建數學所的一系列問題。華羅庚除了有幾個月出訪東德和蘇聯不能出席,大都積極參與。

他懷著推動中國數學獨立的信念回國,回國後自是國內數學第一人,因此對數學所所長也有當仁不讓的信心。

很快就有華羅庚想當所長的傳言,尤其是從清華大學傳出華羅庚“胃口太大”的風言風語。

起初,很多人並不贊同華羅庚出任所長,出身清華的錢三強更是極其不同意。但是在籌備過程中,錢三強等人也慢慢轉變了想法,認為華羅庚學術造詣高,對建立數學所更是早就有一套成熟的想法,而這套想法剛好與中科院的原則一致(即基礎與應用一致)。

眾籌備委員基本達成了讓華羅庚出任所長的共識,蘇步青就只能選擇“退讓”。

一個月後,科學院和政務院辦完了任命手續,但華羅庚並沒有馬上離開清華。

1951至1952年,在“思想改造”運動中,華羅庚被作為重點對象受到了很不公正的批判。隨後清華大學在院系調整中改為工科大學,數學系併入北大。1952年8月起,華羅庚的工資關係轉到科學院,才與他恩怨糾纏的清華大學脫離了關係。

事實上,華羅庚出任中科院數學所所長,有他個人的意願,但起決定作用的仍是中科院的領導人,包括惲子強、吳有訓、錢三強等人。事實也證明了他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華羅庚為數學所確定了合適的學術方向和很高的學術標準,使數學所從一開始就有了很高的起點。

然而,華羅庚從此背上了“胃口太大”的名聲。

1946年華羅庚曾對記者說:“在中國,科學與政治無法分開,但中國科學家一定要努力將科學與政治分開,否則難有成就。”他期盼有朝一日政治清明後,用科學為國效力。1950年回國後,華羅庚積極參加各種政治活動,但他一向反感外行領導內行,衷心期盼有安心的治學環境。華羅庚本來是搞純粹數學的,卻一再遭到“脫離實際”的指摘。1958年後他轉向了應用數學,卻沒有資格參與當時最重要的應用數學工作。

在“思想改造”和“三反”運動中,清華大學和數學所甚至批判華羅庚是“政治上的騙子,學術上的商人”,指華羅庚回國是政治投機,搞研究是為了個人名利。後來經過中宣部出面解釋和安撫,才得以過關。

“文革”時期,華羅庚成了數學所的主要批判對象。數學所黨委要求院黨委責令華羅庚停職檢查,所裡還印發了《打倒反黨反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反動大學閥華羅庚》等材料,追查華羅庚與“黨內修正主義反黨野心家”究竟有什麼關係等等。

對此,華羅庚一直難以釋懷,覺得批評者太看低他的思想境界了。

而那些批評者,還是堅持認為華羅庚的思想深處的問題和立場問題並沒有解決。從此華羅庚被一些人視為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和名利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

為什麼只有初中文憑數學不及格的華羅庚變成了數學家?

人們常說,華羅庚的後半生是掙扎在數學與政治的夾縫中的,當時特殊的政治環境,導致他在清華和數學所都呆不下去,不得不將全部精力轉到普及數學知識上。

為什麼只有初中文憑數學不及格的華羅庚變成了數學家?

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華羅庚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在東京大學進行《數學的理論、應用與普及》

的學術演講,上圖是他生前最後一張照片,13分鐘後,他心臟病發倒在講臺上,經5小時左右搶救後,於當晚10時9分確認離世。

這位偉大的數學家曾說過:我不希望死在家裡的病床上,要死在工作崗位上。

他還真的做到了。

華羅庚一生致力於中國的數學事業,留下了《堆壘素數論》、《從單位圓談起》等十部鉅著,150多篇學術論文等。他開創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培養出眾多優秀青年,如王元、陳景潤、萬哲先、陸啟鏗、龔升等。

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為什麼只有初中文憑數學不及格的華羅庚變成了數學家?

看黑鳥,懂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