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車不開,補貼不要,他帶著家人吃苦,妻子卻回憶:大家都很高興

大學者陳寅恪曾經評價他說:“假使一個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貽琦說話那樣謹嚴,那樣少,那個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可見梅貽琦確實是民國少有的寡言君子,他一世清華,一生清白,一生為清華的發展而操勞,在所有清華學子眼中,他是清華的魂,是清華永遠的校長。

配車不開,補貼不要,他帶著家人吃苦,妻子卻回憶:大家都很高興

少時勤奮,學成歸國入清華

梅貽琦出身在一個傳統的舊時代文人家庭之中,他的父親曾是清朝的秀才,因此父親格外重視對梅貽琦兄弟的教育。在父親的教育下,梅貽琦自幼便勤奮好學,熟讀經史,出口成章。1908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南開學堂畢業,進入保定高等學堂學習,次年他便被錄取為首批庚款留學生之一,赴往美國求學。梅貽琦性格溫厚,成績優異,是同學眼中的謙謙君子,但由於家境貧寒,梅貽琦不得不主動放棄攻讀碩士的機會,之後便回到中國的清華擔任物理系主任,從此開啟了他和清華一生的不解之緣。

配車不開,補貼不要,他帶著家人吃苦,妻子卻回憶:大家都很高興

圖 | 梅貽琦(中坐者)與留美同學合影

執掌清華,甘心為教授斟茶遞水

民國的清華,學風自由,清華學子更是滿腔熱血,滿懷革命熱情。也是因此,在清華常有校長教授被底下師生趕下臺,就連國家教育部派遣到清華的校長喬萬,清華學生依舊不買賬,將他轟下臺,迫使清華曾出現了11個月無人管理學校的局面。1928年,在校長風波盛行之際,在美國擔任清華留美學生監督處監督的梅貽琦接到調令,重返清華。在競選校長的演說中,梅貽琦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講話:“一個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全在於有沒有好教授。孟子說:‘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我現在可以仿照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番慷慨陳詞讓梅貽琦贏得了清華學子的認可,1931年他正式出任清華校長一職。

在執掌清華後,梅貽琦大力整改教育,從歐美聘請知名的學者來清華執教,大力提升清華的教學質量,同時他還注重全面發展學生,加強對學生德育的發展,為清華奠定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在梅貽琦執掌清華期間,清華的學術氛圍和科研精神與日俱增,使得清華從一所沒有學術地位的留美預備學校成為民國炙手可熱,人人追崇的大學。

配車不開,補貼不要,他帶著家人吃苦,妻子卻回憶:大家都很高興

圖|梅貽琦(右二)與同學在海輪上

梅貽琦雖貴為校長,卻沒有半分架子,對清華的教授更是尊敬有加。學校的教授開會的時候,他總是坐在一旁聽講,從來都不干涉教授們的發言,只是偶爾站起來給大家倒倒茶水。他不像其他校長一般,獨斷專權,人們說什麼他就聽什麼,當別人談論好要爭取他的意見的時候,他總是會說:

“我從眾。”

梅貽琦寬厚溫良的性格讓他贏得了清華眾多師生的愛戴,在他之前,清華校長輪番被趕下臺,可是自他執掌清華後,卻沒有學生對他表示不滿,他這一當就是一輩子。很多才華橫溢的教授對他也是敬佩有加,著名物理學家陳岱孫就曾評價他說:“梅貽琦一直是清華的教授……他平易近人,作風民主,學校大事多徵求教師意見,這也和他謙遜的性格有關……保留清華這塊淨土是我和全體教師的共同願望。”可見梅貽琦這種謙遜的性格讓他贏得了清華所有師生的尊重。

配車不開,補貼不要,他帶著家人吃苦,妻子卻回憶:大家都很高興

圖|1938年西南聯大負責人與旅行團全體教員合影,前排右三是梅貽琦。

不拘一格,為清華培養人才

梅貽琦深知一個好的教授對於一個大學的發展是多麼重要,因此他總是竭盡全力為清華招攬人才,他招攬人才不唯學歷,不唯資歷,只憑真才實學。在他擔任教務長期間,他就力排眾議,讓布衣出身的陳寅恪進入清華擔任四大導師之一,不僅如此他還親力親為去火車站迎接語言大師趙元任。

只要他認為一個人有真才實學,他便禮賢下士,邀請他到清華任教。在他的堅持下,破格提拔了資歷淺、學歷低的錢鍾書、華羅庚、吳晗等教授到清華任教,而其中最具影響的莫過於他對華羅庚的“三破格”:華羅庚只有小學學歷,未入清華前是個店員,但梅貽琦卻破格錄取他進入清華;之後又破格將他從一名資料員轉升為助教,並送他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學成歸來後又破格將他從助教直接升為教授。

正是在梅貽琦這種不拘一格的思想助推下,清華籠聚了民國眾多人才,讓清華在短短的時間內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揚名海內外。

配車不開,補貼不要,他帶著家人吃苦,妻子卻回憶:大家都很高興

圖|被日軍轟炸的南開

做事公允,一視同仁

日本侵華戰爭打響後,華北相繼淪陷,清華、北大等大學相繼遷到南方,之後在雲南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聯合成立西南聯合大學,而梅貽琦正是西南聯大的總負責人。他掌管著三所大學的所有事務,卻從來沒有想過以權謀私,他對每一個人都是一視同仁。當時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的女兒龍國璧報考西南聯大,結果卻因差幾分而未能進入西南聯大,為此一直對西南聯大有諸多幫助的龍雲便派遣秘書去找梅貽琦疏通,想讓梅貽琦網開一面,讓他的女兒進入西南聯大學習。沒想到秘書對龍雲說道:

“剛才我跟別人打聽了一下,梅校長的女兒今年也報考了西南聯大,也因為差幾分沒被錄取。”聽完秘書的話,龍雲怒氣全消,笑著說道:“那就算了,早就聽說梅校長一向公正廉明,我們就不去打擾他了。”

梅貽琦就是這樣一個公允的人,他從來都不會徇私舞弊,濫用職權,而是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人,包括他自己。他總是說:“讓我管這個家,就得精打細算。”

配車不開,補貼不要,他帶著家人吃苦,妻子卻回憶:大家都很高興

圖|梅貽琦與夫人韓詠華

淡泊名利,作風簡樸

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期間,按照規定他可以享受免交電話費、免費拉煤等特權,可是這些梅貽琦都放棄了。現實生活中,他總是過著簡樸的生活,據他的夫人韓詠華回憶:“在昆明經常吃的是白飯拌辣椒,沒有青菜,有時吃菠菜豆腐湯,大家就很高興。”一個校長的夫人,有時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去擺地攤,去醫院、首飾店、盲童學校打工貼補家用,真是聞所未聞。

他總是盡一切為清華著想,寧可苦了自己,也要為清華節省每一分錢,在西南聯大的時候,學校專門給他配車,他卻從來沒有用,出門都是步行,1941年他去成都出差,本來已經訂好回昆明的飛機票,恰好他聽說可以乘坐郵政汽車,為了給學校省200多元,他毅然退掉機票,乘坐郵政車回學校。

配車不開,補貼不要,他帶著家人吃苦,妻子卻回憶:大家都很高興

圖|1962年,梅貽琦在臺大醫院病榻上。左起:韓詠華、長女梅祖彬

1962年5月,為清華操勞一生的梅貽琦在臺灣病逝,他的病逝讓人民悲痛不已,讓學生痛心,在臺灣的清華師生自發為他送行,百姓也自發為他立祭案,送花圈……他這一生盡心盡力為教育獻身,大公無私,謙遜有禮,自然贏得了眾人的尊重。在所有清華學子的心裡,他永遠是清華的校長,是清華精神的存在。

文丨鹿無為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