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後裔曾昭掄的跌宕人生

出身湘鄉曾國藩家族的曾昭掄,是不折不扣的貴族,但他身上無絲毫驕嬌二氣,相反卻充滿了科學精神。他是多所大學的教授,不僅是化學方面的專業人才,還是軍事評論家,旅行家。

曾國藩後裔曾昭掄的跌宕人生

化學家準確預測一戰盟軍登陸

曾昭掄,字叔偉,曾國藩胞弟曾國潢之曾孫,湖南湘鄉人。我國化學研究工作的開拓者之一。1920年,他在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後赴美學習,1926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中央大學化工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任北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

七七事變後,曾昭掄走出大學象牙之塔,開始關心百姓疾苦,關注時局變化。1938年1月22日,國民政府決定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2月組成了湘黔滇旅行團,曾昭掄、聞一多、黃鈺生、李繼侗等教授是旅行團輔導團成員。

在西南聯大,曾昭掄是化學系開課最多的教師。他不僅是一位化學專業優秀的教授,還是一個國際形勢分析家,《西南聯大始末記》曾這樣描述他:“曾昭掄教授講授有機化學、無機工業化學,他能文能武,文章下筆千言,有求必應,對軍事學也有特別研究,整年一襲藍布長衫,一雙破皮鞋。有一次公開演講,他推斷當時歐洲戰場盟軍登陸地點和時間,深得某盟軍軍事專家的推許。後來盟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登陸的時間與曾教授的推斷僅差兩天,而地點則完全相同。”

曾昭掄還熱衷旅行,他在1938年時參加湘黔滇旅行團赴昆明。1941年3月11日,滇緬公路開通後,曾昭掄由昆明到滇區邊境實地考察。他一路走,一路看,真實地記錄了邊陲民族的風土人情,珍貴稀有的植物和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色。他的《緬邊日記》是這次旅行的成果,1941年出版,收入巴金主編的“文化生活叢刊”。

曾國藩後裔曾昭掄的跌宕人生

參與中國的“曼哈頓計劃”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向日軍發出最後通牒,敦促其立即無條件投降。8月6日,日本廣島落下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小男孩”。8月9日一顆名為“胖子”的原子彈又在長崎爆炸。8月15日上午,日本天皇向全世界發佈了投降詔書。當日本上空升騰起蘑菇雲時,曾昭掄敏銳地意識到世界由此進入原子能時代,他在第一時間,寫出了《從原子彈說起》一文,於1945年9月9日在昆明《正義報》上發表。

曾國藩後裔曾昭掄的跌宕人生

當時,蔣介石也相當關注美國原子彈爆炸和蘇聯、日本等國研究原子彈的情況,由此有了自行製造原子彈的最初想法。而軍政部長陳誠和兵工署長俞大維就是具體執行中國自行研製原子彈可能性計劃的關鍵人物。1945年8月至9月間,俞大維首先找到自己的妹婿曾昭掄(欺負認為俞大綱),商量中國研究原子彈和籌設研究機構之事。

曾昭掄提出,要搞原子彈必須從數理化等基礎研究做起,於是向俞大維推薦了西南聯大教授吳大猷、華羅庚兩人參與此事。1945年,蔣介石表示要搞中國的“曼哈頓計劃”,即國民政府的“種子計劃”。1946年6月,一個以研製原子彈為核心任務的單位正式組成,這個名為“原子能研究委員會”的特殊單位,也是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國防部後,第一個成立的防務科技研究單位。“原子能研究委員會”成員有俞大維、曾昭掄、吳大猷、華羅庚、鄭華熾等十一人,但由於事涉機密,這個單位始終秘密運作。“原子能研究委員會”和早先成立的“國防科學委員會”密切配合,展開原子彈研發作業。

1946年夏天,吳大猷、曾昭掄、華羅庚三大科學家先後赴美考察。期間,曾昭掄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原子研究機構見習,那裡有研究必須的重要設備——迴旋加速器。起初,實驗室負責人還讓曾昭掄參觀放射化學試驗,但後來就對他戒備起來。過了兩個月,他又來到芝加哥附近的伊利諾大學繼續考察。

但不久,美國表示不在原子彈研究和製造方面給予中國支持,而此時國內內戰正酣,國民黨要軍費不要科研經費。三位教授主張購買的國迴旋加速器,其費用約為一百萬美元。因內戰軍費支出過於龐大,蔣介石被迫“忍痛割愛”。但對曾昭掄來說,研究原子彈成為他的一個學術方向。當得知蔣介石掏不出一百萬美金購買回旋加速器時,他選擇去英國繼續考察。

曾國藩後裔曾昭掄的跌宕人生

1949年,曾昭掄教授選擇留在大陸。早在昆明時,他就加入了民盟,還曾因抨擊國民黨的一黨專制和腐敗政治,一度上了國民黨的黑名單。1948年年底至1949年,當曾氏家族成員紛紛移居臺灣或者海外時,曾昭掄義無反顧地從香港回到了北京。

新中國成立後,曾昭掄任教育部副部長兼高教司司長。1953年高等教育部成立後,他任高教部副部長,直到1957年。1957年,風雲突變,曾昭掄由高教部副部長一下子變成“大右派”。當時,黨中央根據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公開號召黨外人士幫助黨整風。曾昭掄積極響應了這一號召。為了解決當時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曾昭掄和千家駒、華羅庚、童第周、錢偉長等經過調查和座談,向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遞交了一份《對於有關我國科學體制問題的幾點意見》的報告。《光明日報》曾在1957年6月9日發表了這份報告,給予了推薦和稱讚。但在一場運動中,“意見”沒有被接納,反而被錯誤地認為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科學綱領”。

曾昭掄是科學家,還是民盟中央常委。這雙重身份,使他在風雲突變中,不論以何種身份發表的言論,都成為“罪證”。民盟中央副主席章伯鈞、史良召集民盟中一些知名學者、教授開了一次彙報會,參加會議的曾昭掄、費孝通、錢偉長、黃藥眠、陶大鏞、吳景超等,在會上談了一下大鳴大放開始後個人所接觸到的情況以及對形勢的一些看法。之後這六位教授很快被劃為“大右派”,成為報紙重點批判和討伐的對象。這就是當時聞名全國的“六教授”。

直到1958年3月,曾昭掄被調到武漢大學執教。這時他已經身患癌症(夫人和親友向他隱瞞了病情),但仍然努力工作,組織撰寫了“元素有機化學”叢書,並親自執筆撰寫了第一冊《通論》。

1966年年終,武漢大學開始大亂。1967年年初,曾昭掄被冠以“曾國藩的孝子賢孫”等多個罪名進行批鬥,甚至家人向曾昭掄本人保守五年多的“癌症秘密”也被造反派當著他的面在批鬥大會上揭開。在這種折磨下,他的癌細胞開始轉移,病魔嚴重威脅他的身體,他病倒了。而早在1964年3月,曾昭掄的妹妹在各種運動和政治清理雙重擠壓下,從南京郊外靈谷寺靈谷塔上跳下身亡。1966年8月24日,他的夫人俞大綱也在被抄家和毆打侮辱之後,在家中自殺身亡。

1967年12月8日,飽受病痛折磨的一代宗師曾昭掄默默地離開了人世,終年68歲。曾昭掄和俞大綱未生育子女,他的骨灰被遠房親戚捧走,灑入滾滾長江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