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荀子是如何評價孔子的,能否詳細談談?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荀子是孔子弟子的傳人,他對孔子的評價是很高的,尊孔子為“大儒”,即“聖人”。荀子非常推崇孔子的儒學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並以孔子的傳人自居。

孔子和荀子都是先秦時期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孔子是春秋時期最博學的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把儒家思想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荀子對孔子的思想是批判性的繼承,他維護孔子的“禮義”,不折不扣地傳授和弘揚孔子的儒家經典學說。荀子繼承、闡發了孔子的“禮”對於人和社會的意義,但認為施禮必先起法,主張禮法兼用。荀子也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倡“尊師重教”價值觀取向的教育家。

孔子死後直到戰國中後期,儒家學派逐漸四分五裂,儒家內部出現了很多派別,各個派別的觀點很不相同,充滿分歧,但都認為自己代表了孔子的儒學思想。他們中有不少人打著孔子儒學的招牌卻兜售著自己的“歪理邪說”,對孔子的儒家學說存在不同程度的歪曲和背離,使儒學的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荀子為了將以孔子為代表的原始儒家思想學說進行淨化與純化,提高儒家對社會政治的擔當意識,對孔門儒派內部諸子進行了批判、審視和劃分。通過指出各門派的缺點和不足,來彰顯自己一派才是孔子的真傳,才是孔門儒學的正統。他將儒家諸子劃分為:大儒、雅儒、俗儒,還有小儒、陋儒、腐儒、賤儒、偷儒等。最高級別的儒就是大儒。

荀子尊孔子為大儒。荀子的大儒標準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最高形象,既有很強的政治能力,又有很高的道德境界,是儒的最高標準。在《荀子》一書中,荀子認為大儒就是在“外王”和“內聖”兩方面都具有特別能力的人,是“善調一天下者”、“天子三公也”,是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的儒家聖人。“無置錐之地,而明於持社稷之大意。嘄呼而莫之能應,然而通乎財萬物,養百姓之經紀。埶在人上,則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則社稷之臣,國君之寶也。雖隱於窮閻漏屋,人莫不貴之,道誠存也。”這就是旬子在答秦昭王問儒時對大儒的描述,應該也是荀子對孔子的評價。



畫月成眉


諸子皆是對道即命的理解,道如何定義?道即永生永存之正義有效途徑及知能,人類並萬類在生滅中所以道並不實在,最高品質素養知能即德,德即生存延續進而成道之正義有效途徑及知能,是道種。儒學是關於人道的學問,而老莊之道類似於一神教之造化,是天人對立的結果。其實道已失,德尚存,德即道種即自性,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而道即德性圓滿之結果,是永生永恆全知全能,心想事成。荀子雖然不同於孔子,以人性惡立論,同孔子一樣是人道建設維護者。


拜石明貞


荀子是先秦時期唯物主義集大成者,孔子是這個時期的唯心論的先驗論者,前者主張社會變革推動社會發展,後者主張奴隸制不變"克己復禮",復古倒退。兩個對立的世界觀,只有在相互鬥爭中推動社會發展了,這就是歷史的必然。兩種世界觀的對立和鬥爭,不僅古代有,現代也有,這就是歷史的必然。


魯卡爾


你管荀子對孔子的評價幹嘛?

對一個人的評價,是極為主觀的。在任何一個人的觀點表述中,對另一個人的總體評價,是最沒有價值的。

事、物、情,各有其理,有相對確定的範圍和邊界,其理有探究價值,因為有運用價值。但是一個人的終生,複雜多變,本來就難以客觀評價,更何況是另一個人的主觀評價。你要評價,自行評價即可,那也只對你自己有有限的校驗價值,對其他人毫無意義,同樣,其他人對另外人的評價,對你也幾乎沒有價值。


長風浩蕩


孟子與荀子,道的發揚點不同,過猶不及,孟子過,荀子不及

孔子無述 ,天地間的道,孔丘並未加增或減少

荀子更接近孔子,時,惡也,性惡切中大環境,符合執中要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