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燕云十六州的得与失,北宋王朝的喜与悲

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原因,中国版图,以燕山为界,隔开了两种文明形态。山的两侧,内侧以农耕汉族为主,外侧则为游牧民族的家园。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柔然、鲜卑、女真等游牧民族,一次次越过燕山,掠夺中原丰饶的生活资料。

学者熊召政在其著作《大金王朝》的开篇就断言:最初的民族战争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资源争夺战,这种几乎在公元前几个世纪就开始的战争,其间歇性的杀戮与对峙,既给中国历史染上了血腥,也给各民族之间的整合与交流提供了种种可能。

燕云十六州的得与失,北宋王朝的喜与悲

长城内外


燕云十六州易主,游牧民族获得了主动,农耕民族失去了屏障

秦始皇一统六国,开始构筑万里长城,用以抵御游牧民族的进入。

西起八达岭,东至山海关的燕山山脉的这一段,是万里长城中最坚固也是最险要的一段。汉唐时代,中原王朝依赖长城一次次挫败游牧民族的铁蹄。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在长城内外的军事斗争中发展与轮回。中原的农耕文明以长城为据,得以持续发展:农人们安居乐业,诗人们吟风弄月,僧道们晨钟暮鼓……

然而,这一局面很快随着大唐王朝的坍塌而发生变化。

燕云十六州的得与失,北宋王朝的喜与悲

长城为屏

  • 后晋之主石敬瑭的饮鸠止渴

唐朝烟消之后,朱温建立梁帝国,然沙陀人晋王李克用亦占据河东,与之相峙。其后克用子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仍复称“唐”。

石敬瑭,原属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帐下,为李嗣源女婿。石敬瑭在其账下,参与“梁晋争霸”,为其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李嗣源与李存勖之间相互猜忌,终至刀兵相争,庄宗李存勖兵败中流矢而死。李嗣源率军入洛阳监国,任命石敬瑭为陕州留后。

李嗣源不久称帝自立,是为唐明帝。

然而,历史相同的一幕再次上演,李嗣源养子李从珂又因功高被忌,起而反唐,兵进洛阳,先为监国,后称皇帝。

李从珂时期,轮到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武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的石敬瑭被猜忌了。

起初石敬瑭曾替李从珂抓获后唐闵帝李从厚(李嗣源亲子),助其除去后患,但李从珂并不信任石敬瑭,将之视为最大的威胁,千方百计想将石敬瑭调离河东根据地。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李从珂改任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并催促他速往郓州上任。

石敬瑭先是装病,后又推出明帝另一亲子李从益与李从珂争位。李从珂不再对石敬瑭客气,下令罢免他一切官职,并出后讨伐之。

石敬瑭见兵临城下,己身力量不足,于是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援。为求得对方援手,石敬瑭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或曰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还向契丹进贡大量财务,并以儿国自称。

契丹皇帝正中下怀,立即领兵出雁门关南下,偷袭后唐军队,解石晋瑭于倒悬。936年11月,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晋皇帝。两年以后,石敬瑭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

石敬瑭事急求援,不惜以中原屏障为贿,于他后晋小朝廷而言,实乃饮鸠止渴,前门驱狼,后门进虎;而于整个农耕中原而言,实为门户大开。

燕云十六州的得与失,北宋王朝的喜与悲

北方的天空

失却屏障的赵宋王朝,陷入被动

燕云十六州大致在今天的北京、天津到大同长城内外的地区。具体为: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

幽、蓟、檀、顺、瀛、莫、涿、易九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燕山东南面,史称山前九州;余下七州在太行山西北,历史上习惯称之为山后七州。

山前山后十六州是农耕与游牧交错的十六州,中原王朝失去了它,就失去了长城,失去了保护中原的屏障。而契丹人拥有了它,就有了入驻中原的中转站、桥头堡,同时也获得了农耕经济提供的粮食、物资。

坐拥中原的君主,对这块土地的失去是痛心疾首的,自后周世宗开始,都在想办法收回燕云十六州。显德六年(959年)四月,柴荣曾亲率军队北伐契丹。此次出师,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五,正欲一股作气,夺取幽州时,世宗染病,无奈班师。此年六月,柴荣崩,但悲不见燕云十六州回。

稍后建立的赵宋王朝,面对的仍然是失却了燕山与长城拱卫的被动局面。

面对此情此景,赵宋的创立者赵匡胤并非没有打算,但北宋初年,南方还存在南汉、南唐、后蜀、吴越等一些割据政权。宋太祖奉行的是“先南后北”的战略,他与宰相赵普一致认为,剿灭南方只是时间问题,但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不是一时半会会能拿下来的,因此放在后头。

宋太祖作了两手准备,在征伐南方之际,他还曾在内府库专门设置一座“封桩库”储藏财富,以期用金钱赎回这片土地。但这么大一块肥肉,契丹人如何舍得吐出来呢?

燕云十六州买不下来,就只有武力收回。不过天不假年,还没等赵匡胤腾出手来北上,自己却暴病而亡。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宋太宗赵光义继承先兄遗志,先派大将潘美等挥师北上,围攻北汉,赵光义于二月亲征北汉,击退辽兵,灭亡北汉。同年五年,赵光义趁伐取北汉之势,自太原出发北上。起初一度收复易州和涿州。但在围攻燕京之时,赵光义受伤中箭,仓惶撤离,北伐失败。

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派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进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为主再行北伐。东路军屡遭辽军挫败,粮道被切断,终未能与中西二路汇合,于歧沟关大败而归。中、西二路亦只能南撤。西路主将杨业因掩护军民南撤被辽军俘虏,在狱中绝食三日而死。给后世留下“杨家将”的诸多传说与赞歌。

北宋初年,数十年的北伐战争,屡战屡败。长期的战争给宋朝国力带来巨大损耗,也给中原百姓带来无尽的苦厄。

痛定思痛,北宋第三任皇帝真宗赵恒终于决定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公元1004年,北宋在澶州的北城与辽国签订了停战和议,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订立盟约,约定每年向辽进贡大量金银岁币,于中原政权而言,这算是一种屈辱,但这种妥协退让也给赵宋王朝和中原百姓带来了一百余年的平稳与繁荣。

燕云十六州的得与失,北宋王朝的喜与悲

燕云十六州

辽没落,金崛起,带给赵宋是福是祸?

一个世纪过去了,曾称雄中国北方的辽国政权也开始腐化堕落。末代辽帝耶律延禧放荡荒淫,臣民人心焕散,大辽危机四伏。

此时在辽之东北边境,女真族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迅速集结力量,成为不可忽略的部落联盟。而此时的辽国官吏仍然在对各个联盟部落进行勒索压榨。

完颜阿骨打不满天祚帝对女真人的傲慢无礼,也不满巡国特使对女真的索贿无度与欺凌妇女。1115年,已是远近归心的完颜阿骨打在正月初一宣布建立大金国,辽国以镔铁为宝,金却克铁——阿骨打要消灭辽国、

大金王朝成立七年,即拿下了辽之中京、西京和东京。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大辽国土多被阿骨打收入囊中。辽国只剩燕京周围的山前九州还在自己手中。

早在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派遣武议大夫马政等自登州渡海,以买马为名,与金交好,欲待火中取栗。

宣和二年(1120年),宋使赵良嗣等与阿骨打达成协议,决定联兵抗辽。

说起赵良嗣,这里要着重介绍。赵良嗣,原名马植,世为辽大族,是汉民族居居燕云十六州之人。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在童贯出使辽国之际,马植献“联金灭辽”之计,由童贯改其名为李良嗣。归宋后,李良嗣又献策曰:

女真恨辽人切骨,若迁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约攻辽,兴国可图也。

宋徽宗听后,深以为然,赐其姓为“赵”,以为秘书丞。图燕之议自始。

说完赵良嗣这个“联金灭辽”的始倡者,再来看宋金约定:

女真兵自平州松林超古北口,南朝兵自雄州趋白沟夹攻;北兵不得过松亭、古北榆关之南;宋取辽之南京(燕京),金取辽之中京,幽燕原为中原之地,应归南朝;西京侯挐了阿适(天祚帝),待与南朝;金人助宋收复失地,宋须纳前与辽之岁币于金;平营滦别是一路;其地界,且以古北松亭及平州东榆关为界;要约之后,不可与契丹讲和;西京管下为恐防收捉阿适道路,所有蔚、应、朔三州,近南界,将来举兵,欲先取此三州;其余西京归化、奉圣等州,侯了阿适回日,然后交割;事定之后,当于榆关之东置榷场;并特别强调:“不如约,刚难依已许之约。”(《三朝北盟汇编》卷四)。

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海上之盟”。

盟约写得清楚:宋金联手,共同伐辽,一旦事成,金承辽土,并将石敬瑭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归还宋朝。

收土心切的宋徽宗似乎看到了一丝契机,于是遣使谛约,并筹集大量军费,着童贯等领两路大军北进。但宋军即使在日落西山的辽军面前,也不堪一击。童贯被辽将萧干打得落花流水。

完颜阿骨打眼见宋军不给力,亲率大军来取燕京。

战斗结束后,两国就要谈“海上之盟”的事。南朝虽也出兵,但毕竟没按说好的攻下南京(燕京)。因此,金国不愿意按说好的把全部十六州归还,只愿归还山前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蓟州以及山后的新州、妫州、州七州。

大宋仍然没有得到完整的拱卫燕蓟的长城,而大金,却仍然保留了铁骑驰骋中原的战略要冲。

为得到山前九州近三分之一面积的平、营、滦三州,宋朝对占据这三州的张觉进行策反,未遂而被金觉。

1125年8月,完颜宗望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十月,金朝出兵伐宋。最终导致“靖康之变”。

燕云十六州的得与失,北宋王朝的喜与悲

靖康之变

赵宋王朝以赵佶为首,虽成日流连于享乐之中,却对联金灭辽、收回燕云十六州心存幻想。却不料孱弱的宋兵不堪一击,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在如狼似虎的金人面前,又失去了辽国对金朝的掣肘,最终酿制了一杯亡国的苦酒。

自金灭北宋后,中原王朝北望燕云十六州,只有徒叹奈何。

此后蒙古南下,灭金灭宋。燕云十六州复归新兴民族大融和政权下的版图,关内关外,自此一家。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争夺战,给历史染上了血与火,也给中华文明的大融合提供了种种可能。

熊召政《大金王朝》

元脱脱、阿鲁图《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