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快70年了,这些被安葬在昆仑山解放军,还有20多人没“找到”亲人

在解放军的历史上有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进藏英雄先遣连。连队为解放军骑兵部队某部第1连,进军西藏阿里地区部队的英雄集体,由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7个民族的136名(另一说为139人)干部战士组成。

1950年5月,为完成解放西藏阿里地区的任务, 新疆军区某骑兵师以一团一连为基础,组成进藏先遣连。8月1日,该连在团保卫股长李狄三率领下,从新疆于田出发,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徒步跋涉千里,横跨昆仑山、冈底斯山,胜利进军藏北高原,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和解放西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挺进和驻守藏北的短短一年间,全连共有63名官兵光荣牺牲。为表彰先遣连的功绩,西北军区于1951年1月30 日电令授予该连以“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称号,并给全连每个官兵分别荣记一等功。

快70年了,这些被安葬在昆仑山解放军,还有20多人没“找到”亲人

在先遣连的历史上,有一个地方值得人们永远铭记——扎麻芒保。这个地方如今已被命名为“先遣乡”,属改则县,距拉萨约有140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冬季最低气温达到零下四十摄氏度,生存环境异常恶劣。1950年9月中旬,先遣连到达这里,后方给养出现了极大困难,一方面从新疆运送,因路途遥远,道路艰险;另一方面进入冬季,大雪封山,部队志需的粮食、服装、帐篷、药品等均没有办法得到运送。

快70年了,这些被安葬在昆仑山解放军,还有20多人没“找到”亲人

为了应对严寒,先遣连官兵克服高原反应和冻土施工的重重困难,历时一个多月建成了一座军营。整个军营由16间地窝子、6座马棚、49个掩体、249米蛇形交通壕和2座2.5米高碉堡组成。但这并不能解决部队急需的给养问题,当年年底,连队开始面临缺粮困境,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官兵患上高原病和其他疾病,开始出现人员病亡的情况,官兵们被一个又一个地被夺去了生命。

快70年了,这些被安葬在昆仑山解放军,还有20多人没“找到”亲人

尽管上级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接通运输线”,和田民众组织大批牦牛、毛驴、马匹三次翻山送粮,但都未成功,三名维吾尔族民工牺牲,大量牲畜死亡。据当事人事后回忆,当时,只有一名叫肉孜·托乎提的年轻人赶着两头牦牛到达先遣连建立的据点两水泉,驮来半麻袋信、十五公斤盐、七个馕交给连指导员李子祥。“留守在两水泉的战士都哭了。从此先遣连请求上级再不要冒险送粮了”。

快70年了,这些被安葬在昆仑山解放军,还有20多人没“找到”亲人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的环境下,先遣连坚守了长达240天的时间。在这240天的时间里,先遣连积极为藏族群众做好事,争取藏民的拥护,还对藏民的寺院、经台、玛尼堆进行严格保护。官兵们的行动很快感动了阿里贫苦农牧民,他们主动为部队打柴火、撤帐篷、寻马匹、送情报、当向导,甚至送食物给部队。

为保证口粮,先遣连成立打猎组,但有了兽肉却没有了盐巴,再加上长期严重缺氧、营养不良,很多人身体肿胀、溃烂。蒙古族战士巴利祥子打猎未归,战友找到他时,他裹着生牛皮坐在向阳背风处,已没了呼吸。而在某一天,先遣连共举行了11次葬礼(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06月,《解放军进藏先遣连揭秘:曾一天办11次葬礼》)。

快70年了,这些被安葬在昆仑山解放军,还有20多人没“找到”亲人

至1951年6月,后续部队到达扎麻芒保,与先遣连胜利会师,已有包括李狄三在内的40名指战员牺牲,而在随后移师转战的日子里,又有20多名指战员牺牲。

狮泉河烈士陵园自1972年建成,当年,部队领导找到7位进藏先遣连老兵,才以回忆的形式,整理出了一份烈士名单,并将先遣连牺牲的63名官兵迁至狮泉河烈士陵园安葬。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份名单并不完全准确,导致有的烈士家属迟迟没有收到亲人牺牲的消息。也就是说,这些烈士的家人并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已经牺牲在了雪域高原。

快70年了,这些被安葬在昆仑山解放军,还有20多人没“找到”亲人

2010年,甘肃一位70岁的老人来到了狮泉河烈士陵园。老人叫陈永泰,在烈士陵园,老人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已经在阿里高原长眠了59年的陈忠义烈士。一炷清香两代人,当年年轻的烈士的儿子如今也已白发苍苍,而当陈永泰了解到烈士陵园里其他多名先遣连烈士,和自己和父亲陈忠义有着同样的经历,还没有“联系”到自己的家人,陈永泰开始奔走、呼吁、寻访。为此,2017年 8月11日的《解放军报》在第5版发布了一个整版的“寻人启事”——当时,有29位烈士遗属并不知道亲人牺牲的情况。

快70年了,这些被安葬在昆仑山解放军,还有20多人没“找到”亲人

今天,狮泉河烈士陵园除了安葬63名进藏先遣连烈士,还有34名阿里和平解放以来牺牲的烈士,陵园正中、红柳环绕的小山坡上,矗立着13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纪念碑正前方依次安放着大理石铸造的李狄三、孔繁森两位烈士的陵墓。阿里的党、政、军、学生和群众都把此处当作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好场所。但仍有20位藏先遣连的烈士没有“找到”自己的亲人。英雄的故事在雪域高原永流传,人们期望70年后的今天,烈士能和亲人团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