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快70年了,這些被安葬在崑崙山解放軍,還有20多人沒“找到”親人

在解放軍的歷史上有這樣一支英雄的部隊——進藏英雄先遣連。連隊為解放軍騎兵部隊某部第1連,進軍西藏阿里地區部隊的英雄集體,由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等7個民族的136名(另一說為139人)幹部戰士組成。

1950年5月,為完成解放西藏阿里地區的任務, 新疆軍區某騎兵師以一團一連為基礎,組成進藏先遣連。8月1日,該連在團保衛股長李狄三率領下,從新疆于田出發,以驚人的革命毅力徒步跋涉千里,橫跨崑崙山、岡底斯山,勝利進軍藏北高原,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和解放西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挺進和駐守藏北的短短一年間,全連共有63名官兵光榮犧牲。為表彰先遣連的功績,西北軍區於1951年1月30 日電令授予該連以“進藏先遣英雄連”榮譽稱號,並給全連每個官兵分別榮記一等功。

快70年了,這些被安葬在崑崙山解放軍,還有20多人沒“找到”親人

在先遣連的歷史上,有一個地方值得人們永遠銘記——扎麻芒保。這個地方如今已被命名為“先遣鄉”,屬改則縣,距拉薩約有140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冬季最低氣溫達到零下四十攝氏度,生存環境異常惡劣。1950年9月中旬,先遣連到達這裡,後方給養出現了極大困難,一方面從新疆運送,因路途遙遠,道路艱險;另一方面進入冬季,大雪封山,部隊志需的糧食、服裝、帳篷、藥品等均沒有辦法得到運送。

快70年了,這些被安葬在崑崙山解放軍,還有20多人沒“找到”親人

為了應對嚴寒,先遣連官兵克服高原反應和凍土施工的重重困難,歷時一個多月建成了一座軍營。整個軍營由16間地窩子、6座馬棚、49個掩體、249米蛇形交通壕和2座2.5米高碉堡組成。但這並不能解決部隊急需的給養問題,當年年底,連隊開始面臨缺糧困境,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官兵患上高原病和其他疾病,開始出現人員病亡的情況,官兵們被一個又一個地被奪去了生命。

快70年了,這些被安葬在崑崙山解放軍,還有20多人沒“找到”親人

儘管上級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接通運輸線”,和田民眾組織大批犛牛、毛驢、馬匹三次翻山送糧,但都未成功,三名維吾爾族民工犧牲,大量牲畜死亡。據當事人事後回憶,當時,只有一名叫肉孜·託乎提的年輕人趕著兩頭犛牛到達先遣連建立的據點兩水泉,馱來半麻袋信、十五公斤鹽、七個饢交給連指導員李子祥。“留守在兩水泉的戰士都哭了。從此先遣連請求上級再不要冒險送糧了”。

快70年了,這些被安葬在崑崙山解放軍,還有20多人沒“找到”親人

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的環境下,先遣連堅守了長達240天的時間。在這240天的時間裡,先遣連積極為藏族群眾做好事,爭取藏民的擁護,還對藏民的寺院、經臺、瑪尼堆進行嚴格保護。官兵們的行動很快感動了阿里貧苦農牧民,他們主動為部隊打柴火、撤帳篷、尋馬匹、送情報、當嚮導,甚至送食物給部隊。

為保證口糧,先遣連成立打獵組,但有了獸肉卻沒有了鹽巴,再加上長期嚴重缺氧、營養不良,很多人身體腫脹、潰爛。蒙古族戰士巴利祥子打獵未歸,戰友找到他時,他裹著生牛皮坐在向陽背風處,已沒了呼吸。而在某一天,先遣連共舉行了11次葬禮(中國新聞週刊,2012年06月,《解放軍進藏先遣連揭秘:曾一天辦11次葬禮》)。

快70年了,這些被安葬在崑崙山解放軍,還有20多人沒“找到”親人

至1951年6月,後續部隊到達扎麻芒保,與先遣連勝利會師,已有包括李狄三在內的40名指戰員犧牲,而在隨後移師轉戰的日子裡,又有20多名指戰員犧牲。

獅泉河烈士陵園自1972年建成,當年,部隊領導找到7位進藏先遣連老兵,才以回憶的形式,整理出了一份烈士名單,並將先遣連犧牲的63名官兵遷至獅泉河烈士陵園安葬。但由於年代久遠,這份名單並不完全準確,導致有的烈士家屬遲遲沒有收到親人犧牲的消息。也就是說,這些烈士的家人並不知道自己的親人已經犧牲在了雪域高原。

快70年了,這些被安葬在崑崙山解放軍,還有20多人沒“找到”親人

2010年,甘肅一位70歲的老人來到了獅泉河烈士陵園。老人叫陳永泰,在烈士陵園,老人找到了自己的父親——已經在阿里高原長眠了59年的陳忠義烈士。一炷清香兩代人,當年年輕的烈士的兒子如今也已白髮蒼蒼,而當陳永泰瞭解到烈士陵園裡其他多名先遣連烈士,和自己和父親陳忠義有著同樣的經歷,還沒有“聯繫”到自己的家人,陳永泰開始奔走、呼籲、尋訪。為此,2017年 8月11日的《解放軍報》在第5版發佈了一個整版的“尋人啟事”——當時,有29位烈士遺屬並不知道親人犧牲的情況。

快70年了,這些被安葬在崑崙山解放軍,還有20多人沒“找到”親人

今天,獅泉河烈士陵園除了安葬63名進藏先遣連烈士,還有34名阿里和平解放以來犧牲的烈士,陵園正中、紅柳環繞的小山坡上,矗立著13米高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上鐫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大字,紀念碑正前方依次安放著大理石鑄造的李狄三、孔繁森兩位烈士的陵墓。阿里的黨、政、軍、學生和群眾都把此處當作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好場所。但仍有20位藏先遣連的烈士沒有“找到”自己的親人。英雄的故事在雪域高原永流傳,人們期望70年後的今天,烈士能和親人團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