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杨振宁原配夫人杜致礼是个怎样的人?

雲绯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是有一个优秀的女人,这句话我认为是非常有道理的,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的背后就有着一个十分贤惠的夫人,那就是杜致礼,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杜致礼。

杜致礼生活在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是中国著名将领杜聿明。杜聿明我想大家都非常了解,他之所以能够做到国军的高级将领,与他自身的素质是分不开的,在国军之中他是一个出名的十分自律的人,并且做事情十分的严谨,对于自己不会的事物总会下大气力去研究,所以杜聿明的这些作风也逐渐的影响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

而杜致礼又是家中的长女,受到父亲的影响自然是非常大的,因此杜致礼当然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姑娘,从小的教育让她有了一种贵族气质,这一点对于她以后的交际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振宁比杜致礼大五岁,他们俩的初次相遇是在学校。在1944年的时候,此时的杜致礼正在上高中,在这时她遇上了自己数学老师杨振宁,刚开始的时候双方就是普通的师生关系,但随着两人彼此都互有好感,终于,两人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那是1949年的圣诞节,杜致礼走在普林斯顿大街上,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她走到了茶园餐厅,在这其中她遇上了自己一生所爱之人,也就是杨振宁,此时的杨振宁刚来到了美国,两者一见面就非常的高兴,毕竟已经5年没有见了,所以见面就聊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杜致礼早已经没有了高中时的青涩,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这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杨振宁,在这之后两人见面的时间非常多,逐渐的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据说杨振宁为了杜致礼放弃了他导师给他安排到芝加哥大学深造的机会,毅然选择留在了普林斯顿,而两人也在1950年举行了婚礼!如果说婚前的杜致礼是一个天真的少女,那么婚后的她角色转变的非常快,少女时接受的教育让她在婚后的生活发挥的淋漓尽致。

杜致礼对于音乐,绘画以及文学有着极高的天赋,因此在婚后的时间里,她将这些因素完美的融合在家中,自己的丈夫喜欢钻研理科的事情,而自己的文学功力则为丈夫提供了不少的灵感,而这一点杨振宁自己也承认,自己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自己的夫人是有着一半的功劳,如果不是她的音乐、她的文学给了自己大量的灵感,他是不会在物理学这个领域进步的如此之快!

而当谈到妻子对于这个家庭的奉献的时候,杨振宁竟然有眼泪在眼中打转,因为妻子对于这个家奉献太多,牺牲太多,如果不是嫁给他,她会有不一样的人生,自从嫁给她后,她就担负起这个家庭的重任,自己十分的感激妻子,所以媒体也对她的实际进行了报道,认为她真的将艺术和科学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是一个完美女人。

而对于杜致礼来说别人对她的评价并不重要,在她的眼中,自己的家庭是最重要的,既然选择了杨振宁,那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他的意愿来的,就比如说去美国生活这件事情,对于杜致礼来说,她的少年时期都是在中国长大的,中国是她的根,但是自己的丈夫要在科学这个领域有着更好的发展,去美国则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所以她就跟随自己的丈夫去了美国,并且在那里度过了自己往后的余生。

其实说杜致礼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认为在她的一生当中,丈夫、家庭是她首要的选择,同时她也是一个能够为丈夫带来好运的女人!


小小嬴政


也许大家都对杨振宁有所耳闻,他给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他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也曾经拥有一份非常让人羡慕的动人感情。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杨振宁在安徽合肥出生,从小受到了较好的学习教育。后来,他用高二学生的身份参加了升学考试,并且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成功被大学录取,可以看出他学习成绩多么优秀。

他顺利的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在他研究生毕业以后,在中学任教了一年。在做老师的这一年中,他认识了班上的一位女学生,就是杜致礼。这位女生究竟是谁,吸引了他的目光。

杜致礼出生在陕西,父亲是国名党的意味高级军官,母亲也是一位非常有思想和独立见解的女性,她从小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军人家庭,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她不仅对舞蹈、音乐有过人的造诣,还对文学、雕塑都有浓厚的兴趣。

她在高中时候就长相秀气,气质非凡。像她这出众的女孩,经常会被别人关注。她没有因为自己的优秀条件而骄傲自满,反而非常善良有礼貌,深受别人的喜爱。

但是,杨振宁并没有在高中时期打扰到她的生活,他们都在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而确定关系已经到了五年之后。 杨振宁在高中任教了一年之后,就来到了美国学习。之后,他前往美国一个高等研究所进行学习。


这个研究所就像是中古修道院一样,脱离了世俗,只有非常深奥的学术实验。他本来只打算在这个研究所工作一年之后就离开,但是,意料之外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计划。

在一九四九年的时候,杜致礼正在美国一所学校学习。一天,她正在当地的一家餐馆吃饭。就在这时,杨振宁也进来了,她一眼就认出了他是当年的高中任课老师,所以就坐在一起聊天,他们感到在异国他乡见到彼此非常的亲切,随即互相问候近况。

这五年过去后的今天,杨振宁看到以前的女学生已经成为了端庄优雅的大姑娘了,这样美丽动人的面孔和温柔的气质很快就吸引了他。这次意外的遇见让他们产生了对彼此的好感。杨振宁决定先不离开,留下来陪杜致礼。

在一九五零年,他们顺利结婚。 结婚以后,他们相敬如宾,感情很好。杜致礼操持着整个家庭,并抚养了三个孩子。有时候在丈夫出息重要的宴会场合时,她会非常得体的陪伴在丈夫的身边,言语不俗。

虽然她的丈夫身边都是一些出色的学术研究人才,谈论的都是学术上的见解。但是她也能与他们融洽的沟通。可以看出杜致礼多么有学识有才华。

也正是有这样一位非常干练的妻子,杨振宁才能够专心的研究科学,获得那么多的成就,正是因为有像杨振宁一样默默付出的科学家,我国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才会这么快。


历史三日谈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也许大家都对杨振宁有所耳闻,他给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他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也曾经拥有一份非常让人羡慕的动人感情。杨振宁在安徽合肥出生,从小受到了较好的学习教育。后来,他用高二学生的身份参加了升学考试,并且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成功被大学录取,可以看出他学习成绩多么优秀。他顺利的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在他研究生毕业以后,在中学任教了一年。在做老师的这一年中,他认识了班上的一位女学生,就是杜致礼。在1950年8月26日,28岁杨振宁和23岁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正式成为了杨振宁的原配夫人,那么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杜致礼出生在陕西,父亲是国名党的意味高级军官,母亲也是一位非常有思想和独立见解的女性,她从小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军人家庭,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她不仅对舞蹈、音乐有过人的造诣,还对文学、雕塑都有浓厚的兴趣。她在高中时候就长相秀气,气质非凡。像她这出众的女孩,经常会被别人关注。她没有因为自己的优秀条件而骄傲自满,反而非常善良有礼貌,深受别人的喜爱。

同时杜致礼把自己对文学、雕刻、音乐的爱好,充分应用于家庭的生活中,使科学与艺术在这个充满生气的家里得到了高度和谐的统一。用一位记者的话说:"一板一眼的科学家与纤细的文学心灵,度过了53年,是恰好的婚姻生活。

杜致礼是一个明亮的女人,但是在世界瞩目的丈夫身边,婚后的她会像所有的名人妇人一般操持家族,抚养孩子。偶尔,在杨振宁出席重要宴席之时,杜致礼会非常得体地陪伴左右,举止优雅,言语不俗,舞姿绰约。杨振宁身边都是世界著名的学术精英,杜致礼即使身处其中,从未觉得不适。直到2003年10月因病去世,杨振宁曾伤心了很长时间,直到遇到了翁帆,这个与其原配杜致礼不仅外貌还是性格都极为相似的女人,这才走出来。2004年12月24日,杨振宁与翁帆不顾舆论,登记结婚,那时杨振宁82,翁帆28。


东哥聊历史


杜致礼为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杜聿明的长女,生于1927年,她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婚姻从1950年一直维持到了2003年因病去世,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可以这么说,虽然杜致礼也具备一定的文学和音乐才华,但如果不是杨振宁的原配夫人,如果不是杜聿明的女儿,如果不是因为翁帆的关系,她断然不会获得如此巨大的名声。

杜致礼与杨振宁,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

1927年杜致礼出生时,杜聿明正在张治中将军手下担任中校连长。随着杜聿明的一路升迁,杜致礼也享受到了不错的教育,于1944年(17岁)入读了西南联大附中。在这里,她结识了留校任教、时年22岁的杨振宁。

杜致礼于父亲被俘前一年赴美留学,两年后巧遇曾经的老师杨振宁,二人于1950年登记结婚。婚后的杜致礼,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担任中文老师,夫妻感情甚笃。为让丈夫能专心于科研,杜致礼几乎负责了全部的家务,成为了杨振宁背后的女人。

杜致礼与杜聿明,相距万水千山的浓情父女

1957年,杨振宁摘取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名扬世界。

在功德林改造的杜聿明知道消息后,在给杜致礼的信中说自己生活的很好,却把心思隐藏了起来,希望女儿能理解他的用意。杜致礼果然也主动提出,希望他的问题能早日解决。另外,在给女儿的信中,杜聿明还单独写了个给杨振宁的小纸条,只有两句话:祝贺你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祝你顺利。

与杜致礼联系上之后,原本压抑的心情也变的开朗起来。没事还开始给“同学们”取取绰号,比如喊抠门的为“九百九”,叫一脸麻子的方靖为“一万多”。

1959年,杜聿明因学习改造良好,第一批被特赦。他在写给妻子曹秀清的信中说,他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家里有一个卧室,一个客厅,还有一间办公室,很是不错。在杨振宁的鼓励下,曹秀清于1963年从美国回到了祖国。

而杜致礼与父亲别后的第一次重逢,则是在1971年随杨振宁回国访问。1981年杜聿明病重,她也多次回国探视、照顾父亲,直到为杜聿明送终。

杜致礼与翁帆,相识八年却交集不多

1995年暑假,正在汕头大学读书的19岁的翁帆,被校方选为负责接待杨振宁、杜致礼夫妇的志愿者,深受夫妇俩喜爱。由于没找到相关资料,个人推断这可能是杜致礼与翁帆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会面。

2004年,杜致礼去世后一年,翁帆与杨振宁正式喜结连理,成为他的第二任太太。或许,杜致礼泉下有知,也会为有人继续照顾杨振宁而感到欣慰吧。

总体来说,杜致礼是一位即普通又不普通的女性。说她普通,是指她像常人一样有一份普通的工作,也像常人一样承担着作为妻子、女儿、母亲的责任;说她不普通,是指她亲眼见证了杜聿明、杨振宁两位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



我是@司马砸光,敬请关注


司马砸光


谈到杜致礼,或许没多少人会对她有印象,或许根本便不知道她是谁,是呀,杜致礼是谁呢?

杜致礼是知名的35岁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原配夫人,他们曾携手走过了53年的时光。

不过,她也不仅仅是杨振宁的原配夫人,她还是国军名将杜聿明的女儿。

杨振宁的原配、杜聿明的女儿这两个身份加诸于一身,便已经足够让杜致礼成为一个时代里引人注目的传奇女性了,更何况她自己还如此优秀。

杜致礼生于1927年12月,当时杜聿明刚刚从武汉逃到南京没有多久,还远远没有熬出头。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杜致礼的母亲、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在读师范的时候曾经加入了我党,谁料在1927年怀孕期间碰到了“清党”,即便她远在榆林也没能避开“清党”一事,如果不是她政治嗅觉灵敏及时逃去天津的话,或许便不会有杜致礼的出生了。

曹秀清从天津辗转去了南京,但是,此时的杜聿明也失去了张治中这个后台,每个月只有12块钱的津贴。

所以,杜致礼从来便不是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

实际上,杜聿明最开始的路也不好走,他原本奉廖仲恺的命北上河南去帮胡景翼筹办军校,结果去了没多久,胡景翼一命呜呼,杜聿明反倒跑回老家沦为了军阀的打手。

后来,杜聿明好不容易逃到南京,等来了蒋的复出,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的军官,这算是熬出头了吧?当然不是,杜聿明虽然很得徐庭瑶的赏识,可他也是在老乡兼同期同学关麟征的手底下任职,处处受到压制,受了不少气。

1933年,杜聿明在古北口打了一战,打出了名气之后便干脆离开了关麟征的25师,后来更实在徐庭瑶的提拔下当上了国军第一个机械化师——第200师的师长,他这才熬出了头。

杜聿明熬出了头,渐渐成了蒋的心腹爱将,手里的钱自然便多了。

所以,他也开始注重自己儿女的教育问题了,杜致礼也因此从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蒋和宋美龄更是爱屋及乌,因为宠信杜聿明,所以对他的女儿杜致礼也很是宠爱。

杜致礼作为一个将军的女儿,又为何会嫁给杨振宁这样一个科学家呢?

杜致礼和杨振宁的相遇、相知、相爱和相守一生,可谓是宿命所导演的一场精彩、惊艳却又跌宕波折的戏。

杨振宁在1944年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又获得了庚款留学美国的资格,但是因为他出国留学的手续一时半会办不下来,所以便留在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任教。

这时候的杜致礼恰巧在这所中学读书,更巧的是,杨振宁便是她所在班级的数学老师。

只不过,杨振宁很快便办好了所有的出国留学的手续,所以在附属中学待了没多久,他便在1945年离开了中国,飞去了美国。

杜致礼从没有想过,自己和杨老师的这次分别,竟然是为了在近5年之后的重逢。

她更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竟然会和曾经的杨老师紧紧地纠缠在一起,这一缠便是一生。

1947年,杜致礼一人飞往美国留学。

事实上,杜聿明当时也曾打算和女儿杜致礼一起去美国,一则是放心不下杜致礼,二则是想去美国治病,不过最终因为蒋不同意而未能成行。

当时杜聿明在东北被我军打得一退再退,蒋这时候想起了杜聿明曾经说过的以徐州为战略重心的话,所以急忙让陈诚去沈阳接替了杜,杜则趁此机会托病去了上海。

杜聿明想和杜致礼一起去美国?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蒋正打算将他安排到更重要的位置——徐州“剿总”副总司令。

所以,杜致礼只能独自一人去美国。

然而,杜致礼到了美国没过多久,杜聿明便在淮海战役中成了我军的俘虏,此后杜致礼在美国的生活也变得拮据了起来,但是她仍然咬牙坚持了下来。

也正是因为她的坚持,让她的人生迎来转机。

1949年,杜致礼在普林斯顿的一家中餐馆意外地遇到了已经分别了快5年的杨振宁,此时的她已经22岁,渐渐褪去了少女的青涩,让此时已经27岁的杨振宁顿时怦然心动。

他们很快陷入了热恋,然后于1950年8月26日在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

只是杜聿明此时已经成了俘虏,所以,杨振宁也一直没有见过自己的老丈人,杜致礼更是认为自己的父亲已经阵亡了。后来,在1955年到1956年间,杜聿明突然写了一封信给杨振宁,杜致礼这才知道自己的父亲竟然还活着。

杜聿明和杨振宁这对翁婿的第一次相见更是和杨振宁、杜致礼二人的婚礼时隔了21年,确实很让人唏嘘。

杜致礼和杨振宁走过了53年的岁月,她一生为杨振宁生育了二儿一女,一个是电脑工程师,一个是化学家,一个是医生,这也说明了杜致礼和杨振宁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之处。

杨振宁一家可谓是“一门五杰”,杨振宁是物理学界的泰斗,儿女也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杜致礼自己也是一代传奇女性。

2003年,76岁的杜致礼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2004年,已经收起了悲伤的82岁的杨振宁突然宣布和28岁的翁帆结婚,顿时轰动了世界。

当时,在所有人质疑他和翁帆的关系的时候,杨振宁却在给友人的信中给翁帆写下了诗一般的情话:“噢,甜蜜的天使,你真的就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苍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欣喜。”

他曾经还笑着说:“后来碰到翁帆,她把我照顾得很好,我要活到108岁。”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件事——翁帆确确实实和年轻时候的杜致礼有着几分神似之处。

也许,这才是杨振宁所说的“翁帆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的原因吧。


宁糊涂


2003年10月,杨振宁夫人杜致礼女士因病逝世,时年76岁。次年12月,杨振宁与翁帆登记结婚,杨翁之恋引然了轩然大波,可我们看一下杜致礼女士年轻时的照片,和翁帆是多么地相像!这或许是杨振宁不顾世俗舆论,毫不犹豫地迎娶翁帆的原因吧。


杜致礼女士陪伴杨振宁风风雨雨走过53年。他们曾经是师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年代,他们相识于西南联大附中。杜致礼是一名高中学生,而此时的杨振宁已获硕士学位,等待赴留学。就在这段时间,杨振宁担任杜致礼班级的数学老师。次年,杨振宁赴美深造。此时,杜致礼与杨振宁并无太多的交集。而杨振宁赴美的第二年,杜致礼进入辅仁大学学习。

杜致礼的父亲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杜聿明,杜聿明戎马倥偬,杜致礼在母亲曹秀清女士的教导下,贤淑端庄、知书达礼。1947年,时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杜聿明在东北战场病发,原本打算由杜致礼陪同赴美医治,可由于国内战事吃紧,蒋介石不得杜聿明去美。杜致礼只得孤身赴美留学,此时她年仅18岁。

1949年1月,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家庭陷于困顿。无奈之下,杜致礼只得从当初宋美龄保荐的“卫斯里学院”转入圣文森学院。

而杨振宁赴美后,先在芝加哥大学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高等学术研究所。千里姻缘一线牵。1949年圣诞节,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中餐厅偶遇杨振宁。时隔五年后,再次相见,幸运的是他们认出了彼此。婚后,杨振宁曾说,感谢这次遇见,我无意走进餐厅,如果早去或迟到,都会错过彼此。



杜致礼温柔端庄,大家闺秀;杨振宁青年才俊,风华正茂,两人一见如故,渐生情愫。1950年8月26日两人在普林斯顿结婚。后杜致礼任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学校的中文教师。婚后杜致礼夫妇伉俪情深,育有二子一女。由于杨振宁忙于科研,家庭和孩子都是杜致礼在照顾,她相夫教子,默默支持着丈夫。

令她欣慰的是,丈夫杨振宁于195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的获奖,也给杜家带来了转机。1957年,杜聿明的老母亲在台逝世,蒋介石给予很高礼遇。杜致礼的母亲在台原本是不许出境的,蒋介石为了拉拢杨振宁,准许曹秀清赴美探亲。而曹秀清赴美后,辗转回到了北京,与丈夫杜聿明团聚。杜聿明被俘后一直接受改造,杨振宁获得诺奖后,杜聿明于1959年特赦,不久出任政协文史委员。

70年代,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多次回国访问,受到周总理接见。父亲杜聿明病重期间,杜致礼回国照料,恪尽孝道,陪伴父亲最后一程。

1995年,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出席在汕头大学召开的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与负责接待的翁帆相识,杨振宁夫妇都很喜爱青春可爱的翁帆。

2003年,杜致礼病逝。2004年,杨振宁迎娶外貌酷似杜致礼的翁帆。


岁月是一条河流


今天我们来说说一大美女!说到杜致礼,就要说到她和杨振宁的恋爱,听我从头到来。

杨振宁坠入爱河


1950年第一天中午,杨振宁和他的同事去了普林斯顿唯一的中餐馆吃饭。突然,他在隔壁的桌子上看到了一张熟悉的,漂亮的女孩脸,对方似乎认出了他。但是,他有点不好意思主动打招呼,于是他离开座位走了过去。另一方礼貌地站起来自我介绍。这次,他清楚地记得了。这不是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学的第五堂课。女学生杜致礼?

杨振宁在普林斯顿的一家中餐馆见到杜致礼时,已经在美国呆了两年多了。振宁与师生团圆,一个是聪明帅气,充满激情和自信,一个是秀外慧中,尘土飞扬,两者之间的感情种子很快萌芽和开花,杨振宁对杜志立发起了热烈的追求。周末,我将从普林斯顿(Princeton)到纽约旅行,以约会杜致礼(Du Zhili)。

早在普林斯顿大学之前,杨振宁的老师费米教授就曾劝他说普林斯顿大学确实是一座“象牙塔”。它与世隔绝,在那里呆了太久。思想和学术的发展不是一件好事。他一世敦促杨振宁在经过一两年的研究后,转向更加开放和活跃的学术环境,以继续发展。然而,已经坠入爱河的杨振宁已经把老师的“忠告”扔给了九云云,以方便与杜致礼会面。

不久之后,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杜致礼在纽约举行了婚礼。

1951年,杨振宁和杜致礼生了第一个孩子,男孩。按照中国的传统,杨振宁写信给父亲,请祖父给孙子起个名字。杨武之的老婆松了一口气,并任命杨氏家族的“长子和孙子”。

当杨无志给孙子取名“高诺”时,他并没有想到:仅仅几年后,杨振宁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这一荣誉的华裔美国人。

杜致礼(1927年12月-2003年10月),陕西米脂县人。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出生军人家庭,从小受到严格教育,酷爱文学和音乐。之后跟随丈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一起在美国生活,2003年10月因病去世。

林生观历史:很多人对杨振宁-杜致礼恶语相向,说什么老夫少妻,我倒不这么想!

杜致礼的生活依旧如少女一般充满了情调。她整理自己的花园,衣着得体,保养得甚好。有这样一位妻子陪伴了50几年,杨振宁的大半生都是幸福和充足的。杜致礼逝世不过八个月,杨振宁就带着年轻的女硕士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杜致礼这般从容通透的女人,如果知晓,大约也不会说什么,我们又何必恶言苛责呢?

有什么好的想法大家可以在下方留言哦,我是林生观历史!


林生观历史


答:是的,你不用怀疑,杨振宁的原配夫人杜致礼必须是个美人,否则,具有唯美主义的杨振宁不会娶她。

杜致礼有多美呢?

杜致礼出生于1927年12月,1944年,她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时,就惊艳到了担任她数学课程的老师杨振宁。

你仔细想想看,从1927年年底到1944年,还不满16周岁,说得不好听,就是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却能让数学老师动凡心,没能一定的姿色能行?

当然,彼时的杨振宁碍于两人的身份,也还没有坠入爱河。

杨振宁已考取了官费出国留学资格,他是在等待出国办手续期间在西南联大附中客串讲课,赚点外快,一旦手续办妥,就要赴美深造去也,万万不可为儿女私情坏了前程。

而且,杜致礼除了是一名在校中学生之外,她的另一个身份——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之女,也让杨振宁不敢多想。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人家的女儿还未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他手里又有枪,你打他女儿的主意,活腻了?

不过,到了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在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村即被解放军战士俘虏,杜致礼就如落地凤凰不如鸡,杨振宁在追求她的问题上,再也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

话说,1947年,杜致礼仗着特殊的家庭背景,前往美国留学,进入宋美龄为她安排的美国著名女子学院“卫斯里学院”攻读英国文学,很是风光了一阵子。

现在很多人称赞杜致礼对舞蹈、音乐有过人的造诣,对文学、雕塑浓厚的兴趣,样样出色,是个才女。

溢美之辞而已。

杜致礼是美女不假,要说是才女,对不起,实在没什么过硬的佐证支持。

这个女人,长是长得美,但如果不是因为她是杜聿明之女、杨振宁之妻,应该很快被历史长河的河水淹没,后世没什么人会提起她。

1949年,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杜致礼家道中落,无法支撑在“卫斯里学院”的高昂学费,不得不转往纽约圣文森学院。

这一年的圣诞节,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中餐馆“茶园餐厅”遇上了杨振宁。

这可不是天作之合?!

杨振宁惊喜若狂,炽烈的感情犹如火山爆发,熊熊燃烧。

杜致礼失去家庭的支持,犹如断线的风筝,也正好搭上老师以企依靠。

两人一拍即合,几个月后,即1950年8月26日,就迫不及待地在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

应该说,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的确是天作之合,他们和和美美,一起携手度过了53年的岁月。

杜致礼还一度被称媒体称为“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

但是,杨振宁生命中受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与李政道失和,据杨振宁自己交待,就是枕边这位“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起了很大的催化作用,她屡屡根据自己的“女人的第六感”,多次出面阻止夫君和李政道的合作,说李政道这人是上海“小开”,不值得信任,合作只能吃亏。

到了2003年10月,杜致礼因病先杨振宁而去,享年75岁。

仅仅十四个月后,82岁的杨振宁迅速娶了28岁的翁帆,成一时佳话。

杨振宁不仅是科学家,在爱火燃烧的时候,还是诗人,他这样赞美翁帆:“噢,甜蜜的天使,你真的就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苍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欣喜。”

很多人说,杨振宁其实也没有背叛爱情,因为,仔细比较一下杜致礼的婚纱照和翁帆的生活照作,就会发现年轻的翁帆和年轻时的杜致礼是多么神似,即杨老先生还是爱着自己的初恋。

说这种话的人,一定是个坏得很的糟老头子,我信你个鬼!

续弦就续弦了,偏要说得这么清新脱俗。


覃仕勇说史


杨振宁,作为一代科学泰斗,不管是在华人界还是世界科学界,都有很高的威望。只不过,因为第二次婚姻很受人非议。

杨振宁在82岁时,娶到了年仅28岁的翁帆,很多人冷嘲热讽,却不知其实翁帆早在1995年就认识杨振宁了。长达9年的相识,不到一年的闪婚,注定这是一场奇遇般的婚姻。

1995年,杨振宁和杜致礼一起访问汕头大学,年仅18岁的大一女生翁帆被挑选出来为杨振宁夫妇尽心服务。(为什么我想到了山东大学?哎,不能乱想!)翁帆和杨振宁夫妇结下了短暂的友谊,分开之后长期互相寄送贺卡,保持着并不频繁的联系。

2003年圣诞节,翁帆寄给了身在美国的杨振宁一张贺卡,上面有自己的电话号码。当时,杨振宁正在丧妻的悲痛之中,就给翁帆打了一个电话。杨振宁约翁帆在香港见面,随后就很兴奋告诉兄弟姐们和孩子们,自己又见到了翁帆。翁帆比杨振宁的儿女们小得多,儿女们也都没有反对这段恋情。杨振宁比翁帆的父母也大很多,当翁帆父母了解到这件事时,一开始是震惊,后来也表示了接受。

2004年12月,又是一个圣诞节,杨振宁和翁帆终于结为连理。婚后,杨振宁跟比他年纪小得多的翁帆父母的关系 很融洽,他们相互尊敬,翁帆父母称杨振宁为杨教授,而杨振宁则称他们为翁先生、翁太太,他们还经常一同外出旅游。

对于两人相差50多岁的爷孙恋,杨振宁有自己的态度,他对翁帆说将来他不在了 以后,假如有合适的对象,赞同翁帆再结婚。翁帆听了很生气,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讲。后来,杨振 宁想了想,婉转地对翁帆解释道,我刚才讲这个话,是一个年纪大的杨振宁讲的话,年纪轻的杨振宁不会跟你讲这个话。翁帆这才转愠为笑。

这就是杨振宁的第二次婚姻,除了巨大的年龄反差,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

杨振宁和杜致礼的婚姻,其实和第二次婚姻一样传奇,一样经历了重重险阻。

杨振宁和杜致礼的相识,是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之上。

杨振宁是安徽人,他出生时,父亲杨武之就考取了留美公费生。杨振宁6岁时,就认识了3000多汉字,父亲也获得了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成为厦门大学教授。杨振宁7岁时,住进了清华园西院十九号居住。天赋很高的杨振宁16岁就以同等学力的资格考入了西南联大化学系(后转到物理系),成为西南联大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1944年杨振宁以 68.71 的总平均分考取了清华大学第6届留美公费生,是物理学门中唯一的一个留美公费生。

可是国民政府有个很不合理的规定,留美学生必须在原学校服务一年才能离开。于是,杨振宁成了西南联大附中的高中数学教师。杜致礼当时17岁,成了年仅24岁的这位小杨老师的学生。杜致礼对杨振宁这位才华出众的小老师十分 敬仰。虽然二人都很注意对方,但除了课堂上外, 二人从无私下接触。

可以想见,杜致礼对这位能成为世界第一流物理学家费米的学生的杨振宁,心中充满的钦佩。虽然,自己有一个位高权重的父亲。两年后,杜致礼高中毕业,原本要和父亲杜聿明一起到美国去留学。没想到,临上飞机时,杜聿明被老蒋一句“国难当头,需用大梁”留下。杜致礼只能孤身前往美国,就读宋美龄曾经读过的卫斯理学院。

在美国四五年时间,杨振宁一直埋头科学研究,完全不把自己的婚姻大事放在心上,可把父亲杨武之急坏了。1949年,杨武之还专门委托安徽同乡、驻美大使胡适为自己儿子介绍女朋友。胡适向杨振宁转达了父亲的担心,又淡定地说,你们这一代人比我们这一代人聪明得多了,这样的事,根本不需要我来帮忙。

就在告别胡适不多久,杨振宁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学高等学术研究所,开始了与爱因斯坦和李政道共事的生涯。就是这一年的圣诞节,杨振宁在在普林斯顿中餐馆“茶园餐厅”邂逅了5年前的女学生杜致礼。这一次奇异的见面,成就了一段50多年的婚姻。

与杨振宁见面时的杜致礼,早已陷入绝境,原本她在卫斯理学院读书,因为父亲杜聿明被俘,被切断了一切经济援助,只好转学到免费的圣文森学院。这场恋情,也促使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长期工作,才有了后来的事业。1950年8月,两人结婚,并且在第二年有了自己的儿子。杨武之给这个孙子取名为“杨光诺”,寄托了让杨振宁摘取诺贝尔奖的厚望,6年后的1957年,杨振宁真的得到了诺贝尔奖。

杨振宁的诺贝尔奖,拯救了濒临绝境的杜致礼家人们。杜致礼母亲曹秀清带着婆婆和 5 个儿女来到了台北,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杜致礼的兄弟杜致仁在哈佛读书,只要3000元就能毕业,可是老蒋只给了500元,杜致仁一气之下吞安眠药自尽。杜致仁当时为什么没有向杨振宁求救?令人费解。不过,当听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台湾当局立刻开始巴结杜家人,想让杨振宁定居台湾为其所用。

对于杜致礼和杨振宁的婚姻,一位记者的话说:“一板一眼的科学家与纤细的文学心灵,度过了53年,是恰好的婚姻生活。”杜致礼本人也认为:“如果是两个物理学家结婚,上班、下班都谈物理,岂不枯燥?”

在杨振宁和杜致礼的共同努力下,曹秀清终于能回国与杜聿明相见。杨振宁和杜致礼也经常回国探望父亲杨武之。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杨振宁和杜致礼终于第一次以官方身份回国访问,成为中美冷战解冻之后第一位回国的美籍科学家。

从首次回国,到2004年定居清华园并且恢复中国国籍,杨振宁30多年始终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教育。他创设了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设立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身数学奖,成立了南开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等。这期间,杜致礼始终伴随杨振宁身边,被媒体称为“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

杨振宁上世纪和这个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两次婚姻,也让他成了科学界的话题人物,为人们津津乐道。


历史知事


杨振宁,晚年娶了小自己五十几岁的娇妻翁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大部分是非议和嘲讽。而熟悉杨振宁的朋友和同事却在镜头前说,失去了夫人的杨振宁,过得十分寂寥。而对比前后两位夫人的照片,我们会发现这两人极其神似。杜致礼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让杨振宁到了晚年还会钟情于另一个和她肖似的女人?

杜致礼,其父杜聿明。杜致礼年少时接受了良好而又苛刻的家庭教育,她在艺术上天赋突出,无论是舞蹈、音乐还是雕塑都有着过人的造诣。1942年,杨振宁考上了清华大学研究生,1944年,杨振宁获得了清华大学第六届公费留美的留学生的名额。这一年,杨振宁担任高中教员,杜致礼就是他班上的学生。

杜致礼这样优异的女生,让人忽视太难了。不仅仅是因为她父亲的赫赫名声,也因为她貌美有礼,活泼善良。而这一段交集实在短暂,一年后,杨振宁来到美国,不久之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这是一处类似于中古修道院一般脱离世俗的地方,在前辈的建议之下,杨振宁本打算一年后就结束研究。

但是他最终签订了五年的合约,就是因为在那里,他与杜致礼重逢,这次偶然的相遇让两个本来就深有好感的年轻人陷入热恋之中。杨振宁为了可以陪伴尚在纽约读书的杜致礼,就下定决心留在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杨振宁发表《海森堡表象中的S矩阵》。这篇文章提及了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费曼、泡利,随即杨振宁提到了自己的爱人,杜致礼,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她的爱意。

1950年8月,两人结婚。1951年,他们生下了第一个儿子。

杜致礼是一个明亮的女人,但是在世界瞩目的丈夫身边,婚后的她会像所有的名人妇人一般操持家族,抚养孩子。偶尔,在杨振宁出席重要宴席之时,杜致礼会非常得体地陪伴左右,举止优雅,言语不俗,舞姿绰约。杨振宁身边都是世界著名的学术精英,杜致礼即使身处其中,从未觉得不适。杜致礼婚后留给后人的记忆甚少,但是他培养出了三位杰出的儿女,一位是电脑工程师,一位是化学家,一位是医生。

而从留下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出,杜致礼的生活依旧如少女一般充满了情调。她整理自己的花园,衣着得体,保养得甚好。有这样一位妻子陪伴了50几年,杨振宁的大半生都是幸福和充足的。杜致礼逝世不过八个月,杨振宁带着年轻的女硕士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杜致礼这般从容通透的女人,如果知晓,大约也不会说什么,我们又何必恶言苛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