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原配夫人杜致礼是个怎样的人?

雲绯


誉满天下的科学家杨振宁,除了他学术上的杰出成就外,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他的婚姻了。

杨振宁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尤其是他和翁帆结合的第二次婚姻,引发了中外媒体和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热议82岁的杨振宁娶了28岁的翁帆,耄耋之年的杨振宁由此收到了“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

相比于家喻户晓的第二段婚姻,其实杨振宁的第一段婚姻同样精彩。

他的原配名叫杜致礼,两人从认识到结合,再到后来相互扶携,共同走过了50多年的岁月,充满了传奇色彩。

(杜致礼旧照)

那么,杜致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来认识一下。

一、出生将门,才华横溢。

杜致礼1927年出生于陕西米脂,其父是大名鼎鼎的抗日将领、国军中将杜聿明,也是国军中出了名的儒将。杜致礼的母亲名叫曹秀清,也是地道的米脂人,曾就读于榆林师范学校,是当年学校里公认的校花,也是一位独立而且修养很高的女性。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杜致礼,从小就受到严苛而良好的教育。她兴趣爱好广泛,尤其是在文学和音乐上极具天赋。母亲曹秀清对她因材施教,在全面培养她的综合素质的前提下,着重发展她的特长。

长大后的杜致礼能歌善舞,温文尔雅。举手投足尽显大家闺秀和才女的优雅风采。

杜致礼的优异表现,甚至得到了蒋中正和其夫人宋美龄的喜爱,经常成为宋美龄的座上宾。

俗话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传承了母亲良好基因的杜致礼,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出落得亭亭玉立,眉清目秀,成了杜聿明夫妇的掌上明珠,也成了国军政要们眼中的漂亮公主。纷纷赞叹:“能娶到杜致礼这样大家闺秀的人,必定是几世修来的福气。”

(杨振宁旧照)

二、结识校园,彼此倾慕。

1944年,17岁的杜致礼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

也就在这一年,22岁的杨振宁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取了物理学科惟一的留美公费生。

在等待护照和签证办理的一年间,杨振宁为了帮助家里减轻生活压力,在父亲的引荐下,来到了西南联大附中,成为一名临时代课教师,担任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的数学课。

就这样,杜致礼成了杨振宁的学生,两人在学校都声名显赫。杜致礼是名副其实的将门千金,其父杜聿明刚率部从缅甸归来,担任了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杜致礼本人一入校,就掀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暴,以其多才多艺和高颜值,一跃成为校花。

杨振宁自不用说,他是西南联大的名人,大家都知道他即将赴美留学,在杜致礼的眼里,才华横溢的杨振宁就是她的偶像。

但两人的交流和接触,仅限于课堂。虽彼此相互倾慕,但未曾有过真正的表达,两人都将这份浪漫情愫,尘封在心底。

1945年,杨振宁飞赴美国,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于世界顶尖物理学家费米教授。三年的留学生活中,杨振宁如饥似渴地吸取着世界高端物理学术成果,暂时将他对杜致礼的爱慕深埋心底。

1948年,杨振宁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一年。1949年,杨振宁又前往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杜聿明旧照)

三、饭店邂逅,成就姻缘。

1947年,杜聿明被准许前往美国治病,于是,他想带上准备到美国留学的女儿杜致礼一道前行。但临上飞机时,杜聿明被告知,国军临时改变了主意。这样,杜致礼只好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就读于宋美龄的母校“卫理斯学院”,主修英国文学。

1949年圣诞节,杨振宁和朋友来到普林斯顿的一个中餐馆小聚。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他在这里偶然看到了杜致礼。

再次重逢的喜悦,让两人激动不已。在他们的心中,两人似乎从未远离,又好像分别已近一个世纪。太多的话需要倾诉,长久以来积蓄的情感需要安慰。就在这个充斥着浓郁家乡味道的饭店里,两人长久地坐在一起,倾诉着对彼此的思念,直到饭店打烊。

这次异国的偶遇,让杨振宁和杜致礼的感情急剧升温。1950年,一对才子佳人在老天的眷顾下,终于喜结连理,给世人完美诠释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真正意义。

杜致礼在“卫斯理学院”毕业后,留任分校执教,同时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了支持杨振宁的研究工作中。这时的她,不再是将门千金,也不再是才女闺秀。她柔弱的双肩,承担了全部的家庭琐事,竭尽全力地做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皇天不负有心人,所有的努力终于换得了满满的回报。1957年,年仅35岁的杨振宁,和同样只有31岁的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杜致礼和杨振宁幸福地生活了53年,两人先后养育了3个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2003年,杜致礼不幸身罹绝症去世。当年底,杨振宁回国定居北京。


张生全精彩历史


也许大家都对杨振宁有所耳闻,他给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他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也曾经拥有一份非常让人羡慕的动人感情。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杨振宁在安徽合肥出生,从小受到了较好的学习教育。后来,他用高二学生的身份参加了升学考试,并且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成功被大学录取,可以看出他学习成绩多么优秀。

他顺利的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在他研究生毕业以后,在中学任教了一年。在做老师的这一年中,他认识了班上的一位女学生,就是杜致礼。这位女生究竟是谁,吸引了他的目光。

杜致礼出生在陕西,父亲是国名党的意味高级军官,母亲也是一位非常有思想和独立见解的女性,她从小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军人家庭,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她不仅对舞蹈、音乐有过人的造诣,还对文学、雕塑都有浓厚的兴趣。

她在高中时候就长相秀气,气质非凡。像她这出众的女孩,经常会被别人关注。她没有因为自己的优秀条件而骄傲自满,反而非常善良有礼貌,深受别人的喜爱。

但是,杨振宁并没有在高中时期打扰到她的生活,他们都在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而确定关系已经到了五年之后。 杨振宁在高中任教了一年之后,就来到了美国学习。之后,他前往美国一个高等研究所进行学习。


这个研究所就像是中古修道院一样,脱离了世俗,只有非常深奥的学术实验。他本来只打算在这个研究所工作一年之后就离开,但是,意料之外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计划。

在一九四九年的时候,杜致礼正在美国一所学校学习。一天,她正在当地的一家餐馆吃饭。就在这时,杨振宁也进来了,她一眼就认出了他是当年的高中任课老师,所以就坐在一起聊天,他们感到在异国他乡见到彼此非常的亲切,随即互相问候近况。

这五年过去后的今天,杨振宁看到以前的女学生已经成为了端庄优雅的大姑娘了,这样美丽动人的面孔和温柔的气质很快就吸引了他。这次意外的遇见让他们产生了对彼此的好感。杨振宁决定先不离开,留下来陪杜致礼。

在一九五零年,他们顺利结婚。 结婚以后,他们相敬如宾,感情很好。杜致礼操持着整个家庭,并抚养了三个孩子。有时候在丈夫出息重要的宴会场合时,她会非常得体的陪伴在丈夫的身边,言语不俗。

虽然她的丈夫身边都是一些出色的学术研究人才,谈论的都是学术上的见解。但是她也能与他们融洽的沟通。可以看出杜致礼多么有学识有才华。

也正是有这样一位非常干练的妻子,杨振宁才能够专心的研究科学,获得那么多的成就,正是因为有像杨振宁一样默默付出的科学家,我国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才会这么快。


历史三日谈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也许大家都对杨振宁有所耳闻,他给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他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也曾经拥有一份非常让人羡慕的动人感情。杨振宁在安徽合肥出生,从小受到了较好的学习教育。后来,他用高二学生的身份参加了升学考试,并且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成功被大学录取,可以看出他学习成绩多么优秀。他顺利的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在他研究生毕业以后,在中学任教了一年。在做老师的这一年中,他认识了班上的一位女学生,就是杜致礼。在1950年8月26日,28岁杨振宁和23岁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正式成为了杨振宁的原配夫人,那么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杜致礼出生在陕西,父亲是国名党的意味高级军官,母亲也是一位非常有思想和独立见解的女性,她从小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军人家庭,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她不仅对舞蹈、音乐有过人的造诣,还对文学、雕塑都有浓厚的兴趣。她在高中时候就长相秀气,气质非凡。像她这出众的女孩,经常会被别人关注。她没有因为自己的优秀条件而骄傲自满,反而非常善良有礼貌,深受别人的喜爱。

同时杜致礼把自己对文学、雕刻、音乐的爱好,充分应用于家庭的生活中,使科学与艺术在这个充满生气的家里得到了高度和谐的统一。用一位记者的话说:"一板一眼的科学家与纤细的文学心灵,度过了53年,是恰好的婚姻生活。

杜致礼是一个明亮的女人,但是在世界瞩目的丈夫身边,婚后的她会像所有的名人妇人一般操持家族,抚养孩子。偶尔,在杨振宁出席重要宴席之时,杜致礼会非常得体地陪伴左右,举止优雅,言语不俗,舞姿绰约。杨振宁身边都是世界著名的学术精英,杜致礼即使身处其中,从未觉得不适。直到2003年10月因病去世,杨振宁曾伤心了很长时间,直到遇到了翁帆,这个与其原配杜致礼不仅外貌还是性格都极为相似的女人,这才走出来。2004年12月24日,杨振宁与翁帆不顾舆论,登记结婚,那时杨振宁82,翁帆28。


东哥聊历史


杜致礼为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杜聿明的长女,生于1927年,她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婚姻从1950年一直维持到了2003年因病去世,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可以这么说,虽然杜致礼也具备一定的文学和音乐才华,但如果不是杨振宁的原配夫人,如果不是杜聿明的女儿,如果不是因为翁帆的关系,她断然不会获得如此巨大的名声。

杜致礼与杨振宁,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

1927年杜致礼出生时,杜聿明正在张治中将军手下担任中校连长。随着杜聿明的一路升迁,杜致礼也享受到了不错的教育,于1944年(17岁)入读了西南联大附中。在这里,她结识了留校任教、时年22岁的杨振宁。

杜致礼于父亲被俘前一年赴美留学,两年后巧遇曾经的老师杨振宁,二人于1950年登记结婚。婚后的杜致礼,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担任中文老师,夫妻感情甚笃。为让丈夫能专心于科研,杜致礼几乎负责了全部的家务,成为了杨振宁背后的女人。

杜致礼与杜聿明,相距万水千山的浓情父女

1957年,杨振宁摘取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名扬世界。

在功德林改造的杜聿明知道消息后,在给杜致礼的信中说自己生活的很好,却把心思隐藏了起来,希望女儿能理解他的用意。杜致礼果然也主动提出,希望他的问题能早日解决。另外,在给女儿的信中,杜聿明还单独写了个给杨振宁的小纸条,只有两句话:祝贺你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祝你顺利。

与杜致礼联系上之后,原本压抑的心情也变的开朗起来。没事还开始给“同学们”取取绰号,比如喊抠门的为“九百九”,叫一脸麻子的方靖为“一万多”。

1959年,杜聿明因学习改造良好,第一批被特赦。他在写给妻子曹秀清的信中说,他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家里有一个卧室,一个客厅,还有一间办公室,很是不错。在杨振宁的鼓励下,曹秀清于1963年从美国回到了祖国。

而杜致礼与父亲别后的第一次重逢,则是在1971年随杨振宁回国访问。1981年杜聿明病重,她也多次回国探视、照顾父亲,直到为杜聿明送终。

杜致礼与翁帆,相识八年却交集不多

1995年暑假,正在汕头大学读书的19岁的翁帆,被校方选为负责接待杨振宁、杜致礼夫妇的志愿者,深受夫妇俩喜爱。由于没找到相关资料,个人推断这可能是杜致礼与翁帆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会面。


2004年,杜致礼去世后一年,翁帆与杨振宁正式喜结连理,成为他的第二任太太。或许,杜致礼泉下有知,也会为有人继续照顾杨振宁而感到欣慰吧。

总体来说,杜致礼是一位即普通又不普通的女性。说她普通,是指她像常人一样有一份普通的工作,也像常人一样承担着作为妻子、女儿、母亲的责任;说她不普通,是指她亲眼见证了杜聿明、杨振宁两位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



我是@司马砸光,敬请关注


司马砸光


答:是的,你不用怀疑,杨振宁的原配夫人杜致礼必须是个美人,否则,具有唯美主义的杨振宁不会娶她。

杜致礼有多美呢?

杜致礼出生于1927年12月,1944年,她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时,就惊艳到了担任她数学课程的老师杨振宁。

你仔细想想看,从1927年年底到1944年,还不满16周岁,说得不好听,就是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却能让数学老师动凡心,没能一定的姿色能行?

当然,彼时的杨振宁碍于两人的身份,也还没有坠入爱河。

杨振宁已考取了官费出国留学资格,他是在等待出国办手续期间在西南联大附中客串讲课,赚点外快,一旦手续办妥,就要赴美深造去也,万万不可为儿女私情坏了前程。

而且,杜致礼除了是一名在校中学生之外,她的另一个身份——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之女,也让杨振宁不敢多想。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人家的女儿还未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他手里又有枪,你打他女儿的主意,活腻了?

不过,到了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在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村即被解放军战士俘虏,杜致礼就如落地凤凰不如鸡,杨振宁在追求她的问题上,再也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

话说,1947年,杜致礼仗着特殊的家庭背景,前往美国留学,进入宋美龄为她安排的美国著名女子学院“卫斯里学院”攻读英国文学,很是风光了一阵子。

现在很多人称赞杜致礼对舞蹈、音乐有过人的造诣,对文学、雕塑浓厚的兴趣,样样出色,是个才女。

溢美之辞而已。

杜致礼是美女不假,要说是才女,对不起,实在没什么过硬的佐证支持。

这个女人,长是长得美,但如果不是因为她是杜聿明之女、杨振宁之妻,应该很快被历史长河的河水淹没,后世没什么人会提起她。

1949年,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杜致礼家道中落,无法支撑在“卫斯里学院”的高昂学费,不得不转往纽约圣文森学院。

这一年的圣诞节,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中餐馆“茶园餐厅”遇上了杨振宁。

这可不是天作之合?!

杨振宁惊喜若狂,炽烈的感情犹如火山爆发,熊熊燃烧。

杜致礼失去家庭的支持,犹如断线的风筝,也正好搭上老师以企依靠。

两人一拍即合,几个月后,即1950年8月26日,就迫不及待地在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

应该说,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的确是天作之合,他们和和美美,一起携手度过了53年的岁月。

杜致礼还一度被称媒体称为“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

但是,杨振宁生命中受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与李政道失和,据杨振宁自己交待,就是枕边这位“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起了很大的催化作用,她屡屡根据自己的“女人的第六感”,多次出面阻止夫君和李政道的合作,说李政道这人是上海“小开”,不值得信任,合作只能吃亏。

到了2003年10月,杜致礼因病先杨振宁而去,享年75岁。

仅仅十四个月后,82岁的杨振宁迅速娶了28岁的翁帆,成一时佳话。

杨振宁不仅是科学家,在爱火燃烧的时候,还是诗人,他这样赞美翁帆:“噢,甜蜜的天使,你真的就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苍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欣喜。”

很多人说,杨振宁其实也没有背叛爱情,因为,仔细比较一下杜致礼的婚纱照和翁帆的生活照作,就会发现年轻的翁帆和年轻时的杜致礼是多么神似,即杨老先生还是爱着自己的初恋。

说这种话的人,一定是个坏得很的糟老头子,我信你个鬼!

续弦就续弦了,偏要说得这么清新脱俗。


覃仕勇说史


杨振宁,晚年娶了小自己五十几岁的娇妻翁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大部分是非议和嘲讽。而熟悉杨振宁的朋友和同事却在镜头前说,失去了夫人的杨振宁,过得十分寂寥。而对比前后两位夫人的照片,我们会发现这两人极其神似。杜致礼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让杨振宁到了晚年还会钟情于另一个和她肖似的女人?

杜致礼,其父杜聿明。杜致礼年少时接受了良好而又苛刻的家庭教育,她在艺术上天赋突出,无论是舞蹈、音乐还是雕塑都有着过人的造诣。1942年,杨振宁考上了清华大学研究生,1944年,杨振宁获得了清华大学第六届公费留美的留学生的名额。这一年,杨振宁担任高中教员,杜致礼就是他班上的学生。

杜致礼这样优异的女生,让人忽视太难了。不仅仅是因为她父亲的赫赫名声,也因为她貌美有礼,活泼善良。而这一段交集实在短暂,一年后,杨振宁来到美国,不久之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这是一处类似于中古修道院一般脱离世俗的地方,在前辈的建议之下,杨振宁本打算一年后就结束研究。

但是他最终签订了五年的合约,就是因为在那里,他与杜致礼重逢,这次偶然的相遇让两个本来就深有好感的年轻人陷入热恋之中。杨振宁为了可以陪伴尚在纽约读书的杜致礼,就下定决心留在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杨振宁发表《海森堡表象中的S矩阵》。这篇文章提及了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费曼、泡利,随即杨振宁提到了自己的爱人,杜致礼,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她的爱意。

1950年8月,两人结婚。1951年,他们生下了第一个儿子。

杜致礼是一个明亮的女人,但是在世界瞩目的丈夫身边,婚后的她会像所有的名人妇人一般操持家族,抚养孩子。偶尔,在杨振宁出席重要宴席之时,杜致礼会非常得体地陪伴左右,举止优雅,言语不俗,舞姿绰约。杨振宁身边都是世界著名的学术精英,杜致礼即使身处其中,从未觉得不适。杜致礼婚后留给后人的记忆甚少,但是他培养出了三位杰出的儿女,一位是电脑工程师,一位是化学家,一位是医生。

而从留下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出,杜致礼的生活依旧如少女一般充满了情调。她整理自己的花园,衣着得体,保养得甚好。有这样一位妻子陪伴了50几年,杨振宁的大半生都是幸福和充足的。杜致礼逝世不过八个月,杨振宁带着年轻的女硕士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杜致礼这般从容通透的女人,如果知晓,大约也不会说什么,我们又何必恶言苛责呢?


木剑温不胜


2003年10月,杨振宁夫人杜致礼女士因病逝世,时年76岁。次年12月,杨振宁与翁帆登记结婚,杨翁之恋引然了轩然大波,可我们看一下杜致礼女士年轻时的照片,和翁帆是多么地相像!这或许是杨振宁不顾世俗舆论,毫不犹豫地迎娶翁帆的原因吧。



杜致礼女士陪伴杨振宁风风雨雨走过53年。他们曾经是师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年代,他们相识于西南联大附中。杜致礼是一名高中学生,而此时的杨振宁已获硕士学位,等待赴留学。就在这段时间,杨振宁担任杜致礼班级的数学老师。次年,杨振宁赴美深造。此时,杜致礼与杨振宁并无太多的交集。而杨振宁赴美的第二年,杜致礼进入辅仁大学学习。

杜致礼的父亲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杜聿明,杜聿明戎马倥偬,杜致礼在母亲曹秀清女士的教导下,贤淑端庄、知书达礼。1947年,时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杜聿明在东北战场病发,原本打算由杜致礼陪同赴美医治,可由于国内战事吃紧,蒋介石不得杜聿明去美。杜致礼只得孤身赴美留学,此时她年仅18岁。

1949年1月,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家庭陷于困顿。无奈之下,杜致礼只得从当初宋美龄保荐的“卫斯里学院”转入圣文森学院。

而杨振宁赴美后,先在芝加哥大学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高等学术研究所。千里姻缘一线牵。1949年圣诞节,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中餐厅偶遇杨振宁。时隔五年后,再次相见,幸运的是他们认出了彼此。婚后,杨振宁曾说,感谢这次遇见,我无意走进餐厅,如果早去或迟到,都会错过彼此。


杜致礼温柔端庄,大家闺秀;杨振宁青年才俊,风华正茂,两人一见如故,渐生情愫。1950年8月26日两人在普林斯顿结婚。后杜致礼任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学校的中文教师。婚后杜致礼夫妇伉俪情深,育有二子一女。由于杨振宁忙于科研,家庭和孩子都是杜致礼在照顾,她相夫教子,默默支持着丈夫。

令她欣慰的是,丈夫杨振宁于195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的获奖,也给杜家带来了转机。1957年,杜聿明的老母亲在台逝世,蒋介石给予很高礼遇。杜致礼的母亲在台原本是不许出境的,蒋介石为了拉拢杨振宁,准许曹秀清赴美探亲。而曹秀清赴美后,辗转回到了北京,与丈夫杜聿明团聚。杜聿明被俘后一直接受改造,杨振宁获得诺奖后,杜聿明于1959年特赦,不久出任政协文史委员。

70年代,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多次回国访问,受到周总理接见。父亲杜聿明病重期间,杜致礼回国照料,恪尽孝道,陪伴父亲最后一程。

1995年,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出席在汕头大学召开的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与负责接待的翁帆相识,杨振宁夫妇都很喜爱青春可爱的翁帆。

2003年,杜致礼病逝。2004年,杨振宁迎娶外貌酷似杜致礼的翁帆。


岁月是一条河流


杜致礼出生于1927年12月,是原国民党中将杜聿明的长女。1950年,她和杨振宁结婚,直到2003年她因病去世,两个人相扶相携着走过半个世纪。

家庭生活条件优越,母亲也很有思想和独立的见解。因此,杜致礼接受了严格的教育。杜致礼不但在舞蹈和音乐上造诣很高,对文学和雕塑也有浓厚的兴趣。1944年,杜致礼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时候,就因为长相清秀、气质出众而为众人所瞩目。杜致礼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谦让有礼,心地善良,为大家所喜爱。这时候,杨振宁担任她的数学老师,他们有了第一次的接触。但是,有没有暗生情愫,这恐怕只能是猜测,应该是没有的。因为那时候,师生恋是比较多的,而他们直到五年后再相遇的时候,也还是一张白纸。还有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杜致礼的父亲是国民党的高官,而杨振宁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如此悬殊的门第差异,杨振宁当时恐怕也不敢造次。因此,有人说,杨振宁那时候,就对16岁的杜致礼动了心,多少有些牵强附会,不以为凭的。

1949年,杜致礼在美国的一所学校读书。一天,杜致礼在一家餐馆就餐,偶然遇到了杨振宁。杜致礼一眼就认出了杨振宁,这个曾经的数学老师。那时,杨振宁正在美国的普林斯顿的研究员做着研究工作。他乡遇故人,彼此之间很是亲切,坐在一起聊了一下天,说了一些相互的近况。就是这一次的相遇,杨振宁对这个已经长大成人,端庄优雅的姑娘产生了缱绻之情,心中把她当作了自己终生的伴侣去追求。

当时,杜聿明在解放战争中被俘,家庭陷入困顿,被切断了一切经济援助。家道的中落,杜致礼也没有了多少选择,从美国著名女子学院“”卫斯里学院“”转往纽约圣文森学院。杜致礼没有了家庭的支持,就像无根的飘蓬,连生活都有些困难,自然也希望找到一个依靠。她也就没有拒绝杨振宁的追求。

老师费米教授就曾劝他说普林斯顿大学确实是一座“象牙塔”。它与世隔绝,在那里呆了太久,思想和学术的发展不是一件好事。尽管如此,而且杨振宁有机会到更好的学校去,但是杨振宁为了离杜致礼近一些,却选择了留下。每个周末,空闲的时候,他都会专程从普林斯顿来到距离普林斯顿很近的纽约寻找杜致礼,以培养双方之间的感情。

1950年,他们顺利地结了婚。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浓情蜜意。杜致礼在家中操持家务,抚养三个孩子。只是在杨振宁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她才陪伴在杨振宁的身边。尽管杨振宁交游的都是学术精英,谈的也都是学术上的东西,但是杜致礼却能和他们沟通的愉快。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杜致礼也应该是有才华的。

当然,杜致礼嫁给杨振宁之后,她在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学校做中文教师,但生活的重心是做家庭主妇,做好后勤工作。这时,杜致礼的生活依旧像少女一般充满了浪漫的情调。她整理自己的花园,跳着舞,弹着琴,安静地享受着生活。杨振宁能够在科学研究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其实离不开杜致礼在背后的默默付出。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论文《在弱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中的署名问题而闹出不小的矛盾。杨振宁坚称自己写这篇论文是由自己在病床上口述而由其妻子代写的。杜致礼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李政道曾经因此讽刺过杜致礼。但是,杜致礼并没有因为杨振宁和李政道关系闹僵而心生芥蒂,还和李政道的夫人秦惠君女士保持密切友好的关系。

1957年,杨振宁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杜致礼在收到父亲从功德林寄来的书信后,主动提出,希望父亲的问题能得到及早解决。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任命为全国文史文员。杜致礼动员母亲曹秀清回到国内。而杜致礼解放后和父亲的第一次重逢是在1971年岁杨振宁回国访问期间。1981年杜聿明病重,她也多次回国探视、照顾父亲,直到为杜聿明送终。从这一系列的行动中,能看出杜致礼是一个明理孝顺的好女儿。

而杜致礼与翁帆尽管相识八年,但是交集不多。1995年暑假,在汕头大学读书的19岁的翁帆,被校方选为负责接待杨振宁、杜致礼夫妇的志愿者,他们有了第一次接触。这一次接触,翁帆深得夫妻俩的喜欢。而至于翁帆在杜致礼死后嫁给杨振宁,对于温柔的杜致礼来说,应该是欣慰的,因为杨振宁老了,毕竟需要一个人在身边照顾着,才能让人放心啊。

总体上来说,杜致礼是一位平凡的女性,却又有些不平凡。她和普通的女子一样,在家中相夫教子,做着家庭主妇的工作;她又不平凡,因为她又见证了杜聿明和杨振宁两位伟人的传奇人生。“一板一眼的科学家与纤细的文学心灵,度过了53年,是恰好的婚姻生活。”但是,对于杨振宁来说,杜致礼确实他一生的真爱,让他拥有了不平凡的人生。


蝴蝶花雨


当年82岁的杨振宁迎娶28岁的学生翁帆,一时间成为媒体焦点,这让人选择性地忘记了杨振宁的原配夫人杜致礼,这个低调而有气质的女人。

杜致礼绝非一般的女子,接下来,悦史君说说她的故事。

杜致礼的父亲是民国高级将领杜聿明,这就保证了杜致礼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

1944年,杜致礼上中学时,她的数学老师正是刚刚硕士毕业的杨振宁,杨振宁比她大5岁。

随后,杨振宁前往美国深造,杜致礼则在国内就读大学后,于1947年到美国留学。

杜聿明被俘后,杜家的条件一落千丈,杜致礼只好转学,也就在1949年,她和杨振宁在一家餐厅见面,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个年轻人互相有了好感。

1950年,杜致礼和杨振宁结婚,婚后两人生活甜蜜,生下2子1女。

杜致礼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但她非常传统,隐身杨振宁的后面,承担了家里的一切工作,让杨振宁能够有充足的经历去科研。

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他带着杜致礼一起去瑞典领奖,把喜悦分享给自己的妻子。

70年代,杨振宁回国访问,杜致礼多次跟他一起,得以看望自己的父亲杜聿明。

80年代以后,杨振宁多次带着杜致礼回国,人们对杨振宁非常敬仰,也把杜致礼称为杨振宁背后的伟大女人。

2003年,杜致礼去世,杨振宁也在同年底回国定居。

2004年,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陷入热恋,同年底两人结婚。

也许有人会说,杜致礼一生全部心思都在杨振宁身上,杨振宁却在她死后一年,就跟翁帆结婚有点草率,但悦史君要说,正是因为杜致礼把杨振宁照顾得太好,才让他在杜致礼离开后,无法开始自己的正常生活,和翁帆的结合,实际上也是杨振宁的一个美好归宿。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9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今天我们来说说一大美女!说到杜致礼,就要说到她和杨振宁的恋爱,听我从头到来。

杨振宁坠入爱河


1950年第一天中午,杨振宁和他的同事去了普林斯顿唯一的中餐馆吃饭。突然,他在隔壁的桌子上看到了一张熟悉的,漂亮的女孩脸,对方似乎认出了他。但是,他有点不好意思主动打招呼,于是他离开座位走了过去。另一方礼貌地站起来自我介绍。这次,他清楚地记得了。这不是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学的第五堂课。女学生杜致礼?

杨振宁在普林斯顿的一家中餐馆见到杜致礼时,已经在美国呆了两年多了。振宁与师生团圆,一个是聪明帅气,充满激情和自信,一个是秀外慧中,尘土飞扬,两者之间的感情种子很快萌芽和开花,杨振宁对杜志立发起了热烈的追求。周末,我将从普林斯顿(Princeton)到纽约旅行,以约会杜致礼(Du Zhili)。

早在普林斯顿大学之前,杨振宁的老师费米教授就曾劝他说普林斯顿大学确实是一座“象牙塔”。它与世隔绝,在那里呆了太久。思想和学术的发展不是一件好事。他一世敦促杨振宁在经过一两年的研究后,转向更加开放和活跃的学术环境,以继续发展。然而,已经坠入爱河的杨振宁已经把老师的“忠告”扔给了九云云,以方便与杜致礼会面。

不久之后,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杜致礼在纽约举行了婚礼。

1951年,杨振宁和杜致礼生了第一个孩子,男孩。按照中国的传统,杨振宁写信给父亲,请祖父给孙子起个名字。杨武之的老婆松了一口气,并任命杨氏家族的“长子和孙子”。

当杨无志给孙子取名“高诺”时,他并没有想到:仅仅几年后,杨振宁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这一荣誉的华裔美国人。

杜致礼(1927年12月-2003年10月),陕西米脂县人。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出生军人家庭,从小受到严格教育,酷爱文学和音乐。之后跟随丈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一起在美国生活,2003年10月因病去世。

林生观历史:很多人对杨振宁-杜致礼恶语相向,说什么老夫少妻,我倒不这么想!

杜致礼的生活依旧如少女一般充满了情调。她整理自己的花园,衣着得体,保养得甚好。有这样一位妻子陪伴了50几年,杨振宁的大半生都是幸福和充足的。杜致礼逝世不过八个月,杨振宁就带着年轻的女硕士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杜致礼这般从容通透的女人,如果知晓,大约也不会说什么,我们又何必恶言苛责呢?

有什么好的想法大家可以在下方留言哦,我是林生观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