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廣東政協委員建言:讓粵港澳大灣區涉民生建設互聯互通

中新社廣州1月14日電 (蔡敏婕)教育、文化、旅遊、社會保障……隨著一系列改善民生福祉的舉措出臺,宜居宜業宜遊的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加速打造。

在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如何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民生建設,成為關注點。

廣東省政協委員、江門市社會福利院院長吳佔求建議粵港澳大灣區內衛生技術人員資格互認,支持港澳醫療機構和執業醫務人員到大灣區城市群發展醫療事業。

廣東省政協委員蘇忠陽建議粵港澳大灣區電子病歷與個人電子健康檔案互通互認,減輕民眾醫藥負擔。

“港澳教育國際往來交流頻繁,融合中西方教育模式,而內地教育著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理念的延續,三地教育資源優勢互補,能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猶九投資集團董事長趙莉瑜建議,出臺粵港澳三地部分高校在校生課程學分互相認定;建議推動支持香港和澳門高校到廣東各地市開設分校或合辦學校。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智力支持。來自九三學社的廣東政協委員建議,加強高科技園區、創新產業園區的人才住房供給;加強港澳人才在粵安居服務保障,在灣區應聘或實習的應屆港澳畢業生可按規定入住人才公寓;“人才優粵卡”持卡人在購買商品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方面與工作所在地戶籍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港澳居民赴廣東養老成趨勢。廣東省政協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兼執行主席吳學明建議,支持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9市按規定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興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為港澳居民在廣東養老創造便利條件。

食品產業是粵港澳地區的支柱性產業之一。來自農工黨廣東省委會的廣東政協委員提出針對大灣區內食品安全體系不完善、三地之間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建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立;嚴厲打擊大灣區內不符合大灣區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生產企業和產品;建立食品安全檢測聯盟實驗室,並應用食品安全大數據、區塊鏈及雲計算等多種互聯網技術,建立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共享和交流平臺,保證大灣區內的食品安全。(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