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急危重症醫生有這個“火眼金睛”,治病救人 so easy

人的生命,有時一轉眼就生死兩界;

患者的生命,也經常依賴醫生的一念之間。

作為急診醫生,我們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那天,120急電,說有人在家心臟停跳。當我到達現場的時候,患病的老人已經甦醒,測量血壓收縮壓76mmHg。原來老人在家突然意識喪失,做護士的女兒馬上識別出心髒停跳,並給予心肺復甦,按壓沒多久,心臟復跳。

患者血壓低,休克狀態,原因是什麼呢?

肺栓塞還是心梗?

梗阻性休克還是心源性休克?

將患者車回醫院之後,送去醫院影像樓做CT檢查,並沒有肺栓塞徵象,反而看到心包積液影。再請超聲科超聲檢查明確診斷心包填塞,穿刺抽液之後患者血壓即刻改善。

回想起來一陣後怕,患者為了做檢查,來回轉運折騰,也耗費了大量時間,萬一患者在這個過程中再次停跳,那就事大了。

還記得幾年前另一個病人,年輕美女,肚子隱痛不舒服3天,有時伴有嘔吐腹瀉,外院對症治療效果不好,之前有點低燒,現在已經不發燒。測量血壓86/60mmHg,皮溫還是暖的,能平臥,微微氣喘,雙肺沒有聽到異常,腹部柔軟,右上腹壓痛,墨菲氏徵也是類似陽性。

難道是膽囊炎?發熱、不能進食進水,可能是脫水低血容量休克,我讓護士馬上建立靜脈通道,補液,同時開了腹部超聲檢查。超聲很快也有結果了,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一般是急診外科接診處理,外科醫生繼續感染+低血容量休克的思路繼續加強補液,最後患者嚴重心衰肺水腫,差點沒命了。此患者實際隱藏了另一個疾病:重症心肌炎合併心源性休克。大量補液差點成了壓死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急診、重症監護病房,休克很常見,休克患者的診治更是急重症領域中最具挑戰性的難題之一。站在處於絕境中患者的身邊,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急診、ICU醫師也沒有足夠的信心迅速明確休克病因並給出最佳初始治療方案。這是因為休克患者病情急、生命體徵極其不平穩且檢查手段有限,患者死亡率很高。

大量研究和病例顯示,休克病死率與器官灌注不足、組織缺氧的持續時間等密切相關。通俗講,就是以心臟/肺為核心的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兩大氧輸送系統方面的功能評估息息相關。研究顯示急性循環衰竭(休克) 中,分佈性休克佔66%(其中膿毒性休克佔62%),低血容量性休克佔16%,心源性休克佔16%,梗阻性休克佔2%。都是休克,處置方式卻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涉及以心臟為核心的循環系統、以肺部為核心的呼吸系統的相關診斷信息,越快速獲得這兩大系統的關鍵信息,就越能快速規劃救治方案,有效挽救生命。

近幾年急診、重症領域專家共識中,已經非常明確指出:超聲能夠為急重症臨床提供越來越多患者的關鍵臨床信息,是“可視聽診儀”。

但對於危重症患者,你指望超聲科醫生來協助你撥開迷霧,就如同院外心臟驟停患者指望急救車來救命,這往往會錯過最佳救治時機。

傳統超聲檢查的“操作者依賴“始終是困擾超聲影像工具進一步擴展應用的最大阻礙,一方面是設備本身移動性的限制,更大的挑戰是超聲醫生的培養和成長曲線。即使專業的超聲醫生其學習成長路徑需要經歷2-3年專業學習,再通過2-3年積累操作和診斷經驗。

對於急診、重症、麻醉等臨床領域的醫生,雖然超聲對於使用超聲影像來診斷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狀態的需求愈加旺盛,但學習超聲設備操作和影像診斷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更加細分的專業化的臨床超聲設備是應需而生的產物,也是精準影像發展和精準醫療實施的必然路徑。

前天,在杭州,GE醫療正式向中國市場發佈了專門針對急診、重症醫學及圍術期臨床應用的超聲系統—— Venue系列急重症移動型系列超聲產品。

急危重症医生有这个“火眼金睛”,治病救人 so easy

區別於傳統超聲科和專業超聲醫生使用的設備,Venue系列移動型專業超聲診斷儀顛覆了“操作者依賴”特質,是全球首款專門面向急診、重症領域臨床醫生使用的超聲,無論是在智能化的功能設計、簡潔高效的操作流程上,還是在靈活移動設計、4小時待機時長、探頭、線纜佈局等方面,都完全針對實際臨床需求而設計,整合了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算法、深度學習技術和系列自動化工具,幫助臨床快速鑑別診斷休克類型,提升臨床診治效率,更有效挽救生命。

急危重症医生有这个“火眼金睛”,治病救人 so easy

“Venue超聲所整合的幾個急重症診斷流程化的內容、自動化的幾個工具,在臨床中應用主要幫助解決正確打圖、切面信息解讀方面的問題。這個設備的針對休克快速診斷超聲流程的自動VTI功能、胸腹部創傷超聲快速診斷流程的eFAST功能、床旁肺部超聲診斷流程的自動B-line功能等,都給急重症臨床醫生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有了這些技術的基礎,解決了以往我們經常忘記流程,無系統超聲思維等弊端,而且這些自動化的工具能夠幫助我們計算,並很快給出我們需要的信息,並且用一些紅色、綠色的顏色來醒目指引,幫助我們醫生快速找到正確的方向。”

急危重症医生有这个“火眼金睛”,治病救人 so easy

Venue的誕生,是專業化臨床超聲的有益實踐,開創了急重症專業超聲技術應用的一片新天地,為急重症醫生帶來了操作便捷、更加智能化、輔助快速診斷和決策的超聲工具,提升臨床醫生超聲使用的信心和診斷效率。

聽聽大咖們怎麼評價

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王小亭教授:

重症超聲技術對於重症學科和醫生來講最大的價值在於“提供了連續和動態的融合指標”,監護設備總是給出一個或幾個數值,但超聲給了我們影像,而且是動態和連續的影像,現在Venue能自動計算出幾個關鍵的數值指標,配合臨床行為,我們能在對於重症患者的預警和保護上,做到更多,這是重症的進步。”

急危重症医生有这个“火眼金睛”,治病救人 so easy

GE醫療中國超聲業務總經理馬海燕:

“GE醫療在超聲領域的技術積累以及遍佈全球的研發資源、臨床應用團隊,讓我們早在2000年初就發現了急重症領域對於超聲的需求,看到臨床超聲的方向。他們需要快捷、簡單、流程化的超聲檢查工具來幫助進行快速診斷和臨床決策,正是這些最為實際的需要,激發了我們把超聲應用更加細分和麵向臨床,激發了今天這樣一款開創性的、具有臨床思維、整合急重症臨床流程的專業化超聲產品。而GE,正在引領專業化臨床超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在聯合行業一起推進急重症超聲臨床應用規範化進程。”

急危重症医生有这个“火眼金睛”,治病救人 so easy

在Venue系列專業化超聲產品發佈現場,中國市場首臺Venue超聲交付儀式也同時舉行,中日友好醫院成為Venue在中國的首個裝機用戶。

該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段軍教授表示:“精準醫療所帶來的細分專科、臨床精細化診療的實施都有賴於醫療科技的進步。專門針對急重症臨床需求而生的專業超聲的落地應用,能夠通過各種自動化工具快速給到醫生豐富的診斷信息,同時,操作又非常簡潔靈活,大幅縮短臨床醫生培訓和學習曲線,不僅填補了這個領域超聲影像診斷工具的空白,更為臨床規範化超聲診斷流程的推進奠定基礎。”

最後,夜鷹想說,技術進步能為我們的急救賦能,最關鍵的是能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生存機會,患者安全了,我們急診醫生也就安全了。

關注夜鷹急救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