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不调沐家军勤王?前期没必要,后期没机会

在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因为嫡长子朱标早逝,只能传位给皇长孙朱允炆。为了防止朱允炆即位后过于年轻,难以驾驭开国老臣们,

朱元璋在最后的几年当中,大肆屠戮功臣。尤其是军方,更是几乎被完全清洗了一遍。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不调沐家军勤王?前期没必要,后期没机会

所以,后世很多史学家也戏称,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是一个无刺的王朝

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朱元璋彻底清洗过军方之后,开国的将领近乎被全部清洗。这就直接导致朱允炆即位之后,手里可用的军事人才,非常稀少。而朱允炆手里没有可靠将领的这个缺陷,后来更是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的发生。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不调沐家军勤王?前期没必要,后期没机会

但是,朱元璋在去世之前,真的就没有想到这些,没想过给朱允炆手里留下足够的军事人才这件事吗?

当然不是!

实际上,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军事力量,非但不弱,而且可以说是非常之强。将领方面,朱元璋清洗掉了如傅友德、蓝玉之流的善于进攻的将领,但是却将很多善于防守的将领,如老将耿炳文之类,全都留了下来。而在军队方面,老朱更是留下了一支堪称王牌的地方军队,只要朱允炆调动,足以镇压一切。

这支军队,就是大名鼎鼎的沐家军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不调沐家军勤王?前期没必要,后期没机会

沐家军的开创者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深受朱元璋信赖。所以在朱元璋一统天下后,便让沐英统领云南,建立了赫赫有名的沐王府。沐家对云南的控制,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可以说是与国同休了。

但奇怪的是,靖难之役爆发的时候,朱允炆却并没有调动这支王牌军队,沐家军也没有挥师勤王,这又是为什么呢?

1.当时云南自身不稳

朱允炆之所以没有选择调动沐家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沐家军太过重要,不能轻易调动。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不调沐家军勤王?前期没必要,后期没机会

和其他地方军队不同,哪怕朱元璋已经一统天下数十年后,云南这一带,依然不算太平。明朝初期的云南,和今天的云南可不一样,不但地处明朝边境,而且算是半个蛮荒之地。

沐家军的存在,不但肩负了戍边之责,更需要镇压当地的土著兴风作浪。靖难之役发生的时候,如果朱允炆大规模抽调沐家军的主力,很容易导致沐家军军事力量空虚,继而导致云南不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时沐家军的处境,和秦末时期秦王朝手中最强大的岭南军队类似。都是最强大的一张底牌,但却又都不能轻易动用。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不调沐家军勤王?前期没必要,后期没机会

另外,靖难之役发生的时候,沐王府内部,也不是很太平。靖难之役爆发于建文元年,也就是1399年。而云南沐王府的建立者沐英,在七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当时继承沐英位置的,是沐英的此子沐晟。因为种种原因,沐晟在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1398年,才刚刚顺利继承沐英的爵位,统辖云南。靖难之役爆发的时候,沐晟还在尽力接管云南,很难抽出太多力量北上勤王。

2.靖难之役刚爆发的时候,朱允炆没必要动用沐家军

实际上,靖难之役刚开始的阶段,朱棣并没有任何胜利的把握,甚至连半点胜利的机会都没有。当时朱棣手里,不过只有原本隶属于燕王府的两三万主力。哪怕后来朱棣成功绑架了宁王,接管了宁王手里的朵颜三卫,主力部队也不过五万多人而已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不调沐家军勤王?前期没必要,后期没机会

相比之下,朱允炆手里能动用的,却是超过六十万大军。

六十万比五万,就算是纯粹用人命去填,朱允炆也能轻松胜出了。靖难之役一共持续了四年,但是前边三年的时间里,朱棣最多也就只打到了山东济南,战争也只局限于很小的范围内。

但是,朱允炆过于迂腐的性子,却成为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在派遣军队剿灭叛军的时候,朱允炆甚至要求将领,不得伤害朱棣。

靖难之役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就在于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率军进入山东后,并未选择正面进攻,而是选择绕过了重兵防守的济南,选择直接偷袭南京。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不调沐家军勤王?前期没必要,后期没机会

这个决定,成了靖难之役胜负的关键。

仅仅五个多月的时间,燕军就打到了南京城下。从时间上来看,根本来不及从云南调集沐家军,远赴千里之外的南京勤王

另外,更重要的是,就算朱棣兵临城下,当时建文帝仍有一战之力,而且胜算较大。当时南京城内,尚有近十万军队。距离南京不远的淮安,更有前朝驸马梅殷统帅的十余万大军。而朱棣打到南京城下的主力,人数不足五万。只要朱允炆能够坚守南京城超过两个月,朱棣的主力,绝对会被从各地调来的勤王军队耗死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不调沐家军勤王?前期没必要,后期没机会

然而讽刺的是,朱允炆明明占尽了优势,可是当朱棣兵临城下的时候,守将李景隆却直接开城投降,使得朱棣不费一兵一卒,便打下了南京。

靖难之役前期,朱允炆没有必要去调动远在云南的沐家军。但是等朱棣兵临城下,李景隆直接开门献降的时候,朱允炆已经来不及调集沐家军了。

3.沐家军未得宣召,不能擅自入京

在古代,外地官员和藩王,不得擅自入京,这是一条铁律。尤其是带兵入京,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像云南沐王府这种世代镇守边关的大将,更是只有在得到天子诏令后,才能率兵入京。否则的话,便会被视作叛乱。

而在作为皇帝的朱允炆心中,远在云南的沐王府,未必就比已经起兵造反的朱棣更加可信。靖难之役发生的直接原因,就在于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客观来说,朱允炆的削藩对象,虽然大多是皇族藩王,但对于远在

云南的沐家,朱允炆说不定比对几大朱姓藩王更加忌惮

这种局面下,朱允炆自然不可能草率的宣召沐家军来勤王。历史上边关大臣进京勤王,最终把持朝政的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比如东汉末年的董卓,便是如此。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不调沐家军勤王?前期没必要,后期没机会

所以,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朱允炆是绝不可能让云南的沐家军来勤王。

总之,靖难之役朱允炆之所以会失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的性格过于愚直。甚至可以说,朱允炆是将朱元璋留下的一把好牌,活生生给打的稀烂。朱棣刚刚起兵时,手里不过万余人马,朱允炆手里则有超过百万大军,依然僵持了四年,最后被兵临城下。所以,就算沐家军能够及时赶到,多了这远道而来的十几万边军,最后能不能改变结果,也未尝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