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不調沐家軍勤王?前期沒必要,後期沒機會

在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因為嫡長子朱標早逝,只能傳位給皇長孫朱允炆。為了防止朱允炆即位後過於年輕,難以駕馭開國老臣們,

朱元璋在最後的幾年當中,大肆屠戮功臣。尤其是軍方,更是幾乎被完全清洗了一遍。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不調沐家軍勤王?前期沒必要,後期沒機會

所以,後世很多史學家也戲稱,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是一個無刺的王朝

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朱元璋徹底清洗過軍方之後,開國的將領近乎被全部清洗。這就直接導致朱允炆即位之後,手裡可用的軍事人才,非常稀少。而朱允炆手裡沒有可靠將領的這個缺陷,後來更是直接導致了靖難之役的發生。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不調沐家軍勤王?前期沒必要,後期沒機會

但是,朱元璋在去世之前,真的就沒有想到這些,沒想過給朱允炆手裡留下足夠的軍事人才這件事嗎?

當然不是!

實際上,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軍事力量,非但不弱,而且可以說是非常之強。將領方面,朱元璋清洗掉了如傅友德、藍玉之流的善於進攻的將領,但是卻將很多善於防守的將領,如老將耿炳文之類,全都留了下來。而在軍隊方面,老朱更是留下了一支堪稱王牌的地方軍隊,只要朱允炆調動,足以鎮壓一切。

這支軍隊,就是大名鼎鼎的沐家軍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不調沐家軍勤王?前期沒必要,後期沒機會

沐家軍的開創者沐英,是朱元璋的養子,深受朱元璋信賴。所以在朱元璋一統天下後,便讓沐英統領雲南,建立了赫赫有名的沐王府。沐家對雲南的控制,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可以說是與國同休了。

但奇怪的是,靖難之役爆發的時候,朱允炆卻並沒有調動這支王牌軍隊,沐家軍也沒有揮師勤王,這又是為什麼呢?

1.當時雲南自身不穩

朱允炆之所以沒有選擇調動沐家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沐家軍太過重要,不能輕易調動。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不調沐家軍勤王?前期沒必要,後期沒機會

和其他地方軍隊不同,哪怕朱元璋已經一統天下數十年後,雲南這一帶,依然不算太平。明朝初期的雲南,和今天的雲南可不一樣,不但地處明朝邊境,而且算是半個蠻荒之地。

沐家軍的存在,不但肩負了戍邊之責,更需要鎮壓當地的土著興風作浪。靖難之役發生的時候,如果朱允炆大規模抽調沐家軍的主力,很容易導致沐家軍軍事力量空虛,繼而導致雲南不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時沐家軍的處境,和秦末時期秦王朝手中最強大的嶺南軍隊類似。都是最強大的一張底牌,但卻又都不能輕易動用。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不調沐家軍勤王?前期沒必要,後期沒機會

另外,靖難之役發生的時候,沐王府內部,也不是很太平。靖難之役爆發於建文元年,也就是1399年。而云南沐王府的建立者沐英,在七年前就已經去世了。當時繼承沐英位置的,是沐英的此子沐晟。因為種種原因,沐晟在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1398年,才剛剛順利繼承沐英的爵位,統轄雲南。靖難之役爆發的時候,沐晟還在盡力接管雲南,很難抽出太多力量北上勤王。

2.靖難之役剛爆發的時候,朱允炆沒必要動用沐家軍

實際上,靖難之役剛開始的階段,朱棣並沒有任何勝利的把握,甚至連半點勝利的機會都沒有。當時朱棣手裡,不過只有原本隸屬於燕王府的兩三萬主力。哪怕後來朱棣成功綁架了寧王,接管了寧王手裡的朵顏三衛,主力部隊也不過五萬多人而已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不調沐家軍勤王?前期沒必要,後期沒機會

相比之下,朱允炆手裡能動用的,卻是超過六十萬大軍。

六十萬比五萬,就算是純粹用人命去填,朱允炆也能輕鬆勝出了。靖難之役一共持續了四年,但是前邊三年的時間裡,朱棣最多也就只打到了山東濟南,戰爭也只侷限於很小的範圍內。

但是,朱允炆過於迂腐的性子,卻成為了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派遣軍隊剿滅叛軍的時候,朱允炆甚至要求將領,不得傷害朱棣。

靖難之役最關鍵的一個轉折點,就在於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率軍進入山東後,並未選擇正面進攻,而是選擇繞過了重兵防守的濟南,選擇直接偷襲南京。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不調沐家軍勤王?前期沒必要,後期沒機會

這個決定,成了靖難之役勝負的關鍵。

僅僅五個多月的時間,燕軍就打到了南京城下。從時間上來看,根本來不及從雲南調集沐家軍,遠赴千里之外的南京勤王

另外,更重要的是,就算朱棣兵臨城下,當時建文帝仍有一戰之力,而且勝算較大。當時南京城內,尚有近十萬軍隊。距離南京不遠的淮安,更有前朝駙馬梅殷統帥的十餘萬大軍。而朱棣打到南京城下的主力,人數不足五萬。只要朱允炆能夠堅守南京城超過兩個月,朱棣的主力,絕對會被從各地調來的勤王軍隊耗死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不調沐家軍勤王?前期沒必要,後期沒機會

然而諷刺的是,朱允炆明明佔盡了優勢,可是當朱棣兵臨城下的時候,守將李景隆卻直接開城投降,使得朱棣不費一兵一卒,便打下了南京。

靖難之役前期,朱允炆沒有必要去調動遠在雲南的沐家軍。但是等朱棣兵臨城下,李景隆直接開門獻降的時候,朱允炆已經來不及調集沐家軍了。

3.沐家軍未得宣召,不能擅自入京

在古代,外地官員和藩王,不得擅自入京,這是一條鐵律。尤其是帶兵入京,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像雲南沐王府這種世代鎮守邊關的大將,更是隻有在得到天子詔令後,才能率兵入京。否則的話,便會被視作叛亂。

而在作為皇帝的朱允炆心中,遠在雲南的沐王府,未必就比已經起兵造反的朱棣更加可信。靖難之役發生的直接原因,就在於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客觀來說,朱允炆的削藩對象,雖然大多是皇族藩王,但對於遠在

雲南的沐家,朱允炆說不定比對幾大朱姓藩王更加忌憚

這種局面下,朱允炆自然不可能草率的宣召沐家軍來勤王。歷史上邊關大臣進京勤王,最終把持朝政的事情,也不是沒發生過,比如東漢末年的董卓,便是如此。

靖難之役時,朱允炆為何不調沐家軍勤王?前期沒必要,後期沒機會

所以,在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朱允炆是絕不可能讓雲南的沐家軍來勤王。

總之,靖難之役朱允炆之所以會失敗,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的性格過於愚直。甚至可以說,朱允炆是將朱元璋留下的一把好牌,活生生給打的稀爛。朱棣剛剛起兵時,手裡不過萬餘人馬,朱允炆手裡則有超過百萬大軍,依然僵持了四年,最後被兵臨城下。所以,就算沐家軍能夠及時趕到,多了這遠道而來的十幾萬邊軍,最後能不能改變結果,也未嘗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