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海爾兄弟再握手”,海爾電器的未來如何?

因為一則可能的私有化公告,疊加躁動的大盤行情,17日海爾電器(01169)復牌後,高開18%達到25.85港元,但是隨即跳水,最終收盤漲幅回落至9.4%達到23.9港元。儘管漲幅有所收窄,海爾電器日內也已經創造了2019年以來的新高26.2港元,成交量也達到次高點,情緒反應十分熱烈。

“海爾兄弟再握手”,海爾電器的未來如何?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此次潛在私有化首先來源於12月12日的一則媒體消息,稱A股海爾智家(600690.SH)計劃於香港上市,並對海爾電器發出私有化要約,受此影響,次日海爾智家股價同樣大漲。

港股市場13日海爾電器宣佈短暫停牌,16日發佈其潛在私有化要約公告,並宣佈將於17日復牌。根據該公告顯示,發出私有化要約的潛在要約人為公司控股股東海爾智家,若私有化進行,則海爾電器可能將於港交所撤回上市。並且該潛在私有化計劃為證券交換要約,其代價為海爾智家於港交所主板上市的H股。

“海爾兄弟再握手”,海爾電器的未來如何?

“海爾兄弟再握手”

作為國產品牌白電三巨頭之一的海爾集團,港股的海爾電器和A股的海爾智家可謂海爾集團家電板塊的“左右手”,或者是海爾兄弟般的存在,但又屬於家電行業不同細分業務兩地上市,海爾智家是海爾家電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57.87%。

不同於格力和美的家電業務的整體上市,海爾家電業務又分拆為不同板塊於兩地上市。海爾智家早在1993年便於上交所上市,原名青島海爾;海爾家電隨後於1997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曾用名海爾中建。

一家集團分拆不同業務兩地上市原本是好事,最直接的便是增加融資渠道,利好公司發展。但是因為海爾電器和海爾智家的業務差異,在業績披露上也有所不同,導致股東受益程度也不同,比如海爾智家股東無法分享海爾電器洗衣機、熱水器等優質資產的經營回報,現金流和股東分紅也被分化。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海爾電器上市後其業務定位發生過多次改變,導致與股東青島海爾之間形成錯綜複雜的業務關係。

2001年至2005年,海爾集團以增發形式將合資公司飛馬香港的手機制造業務陸續注入海爾中建,實現了手機制造資產的借殼上市;2005年之後,又陸續將洗衣機、熱水器業務注入上市公司,並更名海爾電器,意在將上市公司打造成為白電旗艦平臺,至2007年海爾集團成為控股股東。

2008年至2018年,海爾集團兩大上市平臺經過重大定位和業務調整,將A股青島海爾定位為白電業務旗艦,海爾電器側重發展綜合渠道服務,期間主要併購了海爾物流、售後服務、電商平臺以及日日順分銷體系、非海爾品牌家電分銷業務等。2010年青島海爾通過股份收購,成為海爾電器控股股東,並且實現財務報表。

不過2018年開始,海爾電器的定位再次調整,重新定位為以家電為主的平臺,專注家電業務發展。今年7月份將日日順物流股權置換海爾國際旗下家用淨水解決方案平臺青島海施51%股權,整合後形成熱水器+洗衣機+淨水器的模式,同時兼顧部分物流業務。

可以說,此次的私有化是又一次重大的定位調整。

私有化整合利大於弊

由於與海爾智家的業務差異,在管理、運作、銷售等環節需要更多人員配置,所以與其他白電企業相比,海爾家電的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都較高,淨利率被壓縮。若海爾家電被海爾智傢俬有化,意味著海爾集團家電業務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大大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增厚利潤空間。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截至2019年12月17日,格力電器市值3872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2018財年收入2000億元,歸母淨利潤262億元;美的集團市值4083億元,2018財年收入2618億元,歸母淨利潤202億元。

而海爾智家市值1216億元,2018財年收入1833億元,歸母淨利潤62億元;海爾電器市值602億元,2018財年收入852億元,歸母淨利潤38億元。若簡單的將兩者相加,則海爾家電板塊總市值1818億元,而2018財年收入2685億元,歸母淨利潤100億元。

“海爾兄弟再握手”,海爾電器的未來如何?

而此前因為財務並表的原因,實際上兩者收入及利潤之和應小於此數。不過從數據中也不難發現,海爾系的兩個上市公司,其2018年的收入遠超市值,主要原因便是淨利潤低。而橫向比較來看,僅以海爾智家的情況來看,其市值卻不足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的三分之一,但收入規模已經接近格力電器。

所以再次印證,在收入規模接近的情況下,由於費用問題帶來的低利潤率,使得海爾的兩大上市公司在市場上的價值難以得到認可,若合併之後業務和財務統一之後,或將帶來利潤上的改觀。彼時將成為同業務不同地上市,股市價值也有望提升。

淨利潤有改觀,價值或有提升

事實上,今年7月份海爾電器置換了大部分日日順物流的股份之後,其淨利潤已經得到大幅改觀。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截至2019H1,海爾電器合併收入412億元,歸母淨利潤18億元,淨利率只有4.56%。而截至9月30日,其合併收入為555億元,歸母淨利潤達到61億。

不過因為置換資產期內得到非現金收益31.6億元,刨去該部分影響,則前三季度淨利率約為5.4%,若再不計上半年的業績平滑影響,則Q3的淨利率達到8.4%,相比之前盈利能力已經得到大幅提升。

“海爾兄弟再握手”,海爾電器的未來如何?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這是因為日日順業務主要為自營,其渠道建設和運營的成本相當高,從業績中可以看到,渠道服務業務的收入佔比仍然高達70%,因此其拉低了利潤水平。

不過從Q3的數據可以看出來,撇去物流影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出現好轉。不過與格力和美的雙位數的淨利率相比,其差距還比較明顯。因此,經過此次業務調整,海爾電器的價值或有小幅提升,但不明顯。將來私有化完成之後,全新的上市公司或許更加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