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企業為什麼要數字化轉型?如何做好數字化轉型?


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佔到全國GDP總值的34.8%,預計到2030年,數字經濟將超過整個國家GDP總額總值的一半。可以說,數字經濟,已成為“點燃”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當前,不只是中國的數字經濟在蓬勃發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與中國的發展緊緊相連,22%的GDP與數字經濟緊密相關,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多數國家重塑全球競爭力的共同選擇。 數字經濟正在影響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甚至整個社會,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商業與產業基礎設施,成為驅動全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關鍵引擎與驅動力。


企業為什麼要數字化轉型?如何做好數字化轉型?


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網站刊文指出,在一些頂尖技術公司的推動下,數字經濟的新領域正在中國快速發展,包括雲計算、物聯網、虛擬貨幣、金融技術、人工智能、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和大數據。無疑,這也與企業數字化轉型休慼相關。

站在企業的角度,面臨哪些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又如何推動更好地推動數字化轉型?

一、數字化商業範式,不斷崛起於數字經濟時代

伴隨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字化商業範式也正在不斷崛起。“數字化不僅僅是一種商業模式,更是一種商業範式。”

企業為什麼要數字化轉型?如何做好數字化轉型?


數字時代的商業範式一般具有以下典型特徵:

1、技術驅動

數字技術正源源不斷為員工、資產、組織賦能,成為商業創新的核心元素;

2、網絡協同

人與人、人與部門、企業與企業、價值鏈上下游之間,因為經濟活動息息相關、密切協同;

3、數據驅動

數據是資產,新的商業範式將由數據實時驅動與運營、精準決策,並且通過數據驅動發展。

新的商業範式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智能商業。商業創新將圍繞智能營銷、智能零售、智能製造、智能物流、智能服務逐步得到實現。

瑞幸咖啡是中國新零售咖啡典型代表,成立不到兩年,開了近3000家門店;2018年,賣出9000萬杯咖啡;90個HR,招募並管理23000人的線下團隊……這樣的高增長,必然要匹配強有力的數字化管理方式。

企業為什麼要數字化轉型?如何做好數字化轉型?


而用友幫助瑞幸打造的DHR管理系統,讓這家超高速增長、超離散分佈的企業,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標杆。

HR和一線員工通過登陸各自不同的平臺,實現功能切分。在HR端,簡歷的篩選、投遞、測評等都通過系統進行,並實現offer自動分發,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在員工端,從入職的電子簽章,到查看工資條、開具收入證明等內部事務,則統統用手機完成,並實現雲端匯聚。

實際上,瑞幸絕大部分的事項審批、財務流程、業務流程等,都是通過這種高效率、雲端化的方式完成的。

瑞幸咖啡是新型企業數字化的代表,傳統企業也一樣,面對數字化,並不需要掌握每一項新技術,只要通過上雲,把企業越來越多的業務運營,越來越多的管理,越來越多的辦公搬到雲上去,根據自身需求用好第三方提供的平臺和服務,就能夠比較快速的實現數字化。


二、數字化轉型已經步入深水區


在數字化成為數字經濟發展主旋律的今天,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到深水區。數字化轉型必須直面如下問題:

1.轉型的目標要更加明確、更加聚焦

企業對自身數字化所處的階段要有清晰的認識,數字化行動也由隨意變得有序,不再被動跟風,不再是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企業數字化建設也不再是簡單的IT升級,而是成為新的收入來源、新的產品與服務新的商業模式。


2.轉型需要更匹配的組織與文化

數字化不再是業務流程的變化,更需要重構組織架構,打破傳統的利益分配機制,構建扁平化、進化型組織,賦能員工、賦能企業,激活組織活力。

3.轉型的關鍵在於掌握數字能力

這種能力體現在將數字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將企業的業務支撐系統向生產系統轉變的程度。最佳狀態就是雲計算完全成為新型勞動力,人工智能完全成為新型的生產工具,大數據完全成為新型的生產資料。


值得指出的是,這種能力不能被外人掌控,而應該完全屬於企業自身。企業掌握數字化能力和商業結合的效果,是轉型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


三、如何轉型?

數字化轉型的思考:數字化轉型不是單獨的採購或應用一套信息系統就可以完成,實際上企業數字化轉型伴隨著企業思維的轉變、組織構架的調整,甚至商業模式的調整,企業決策實現由數據驅動。企業數字化的實現,部門間“數據孤島”現象將減少或消失,通過大數據分析,企業管理層能夠及時瞭解經營數據變化,實現快速決策;同時,企業數字化的實現,使得企業管理層能夠更快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及時作出相關調整,有可能帶來自身業務結構或者商業模式的調整。

1、要明瞭技術是因為業務

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IT系統的升級換代,而是產品創新的轉型與商業模式的轉型,商業模式創新以技術為養料,構建出全新的業務模式。

2、要以技術支撐業務

一方面搭建適合未來業務發展需求的高擴展性基礎技術架構,另一方面,數字化運營不僅僅獨立於業務,要有更高的關聯性。

3、要促進業務融合技術

構建整個行業或者領域的業務模型,清晰描述現有業務和未來業務,勾勒出業務邊界,實現技術驅動業務創新;

4、加速技術賦能業務

通過深度應用新技術,重構業務場景、管理流程、商業模式,將客戶、供應商、工業知識、資產、設備、業務等與軟件緊密結合起來,最終實現從CIO到CDO的轉變。

四、企業必須具備的三種思維模式


1、雲思維

雲計算不等於雲思維,但企業數字化的真正動力與關鍵抓手,就是企業的雲服務。從雲的思維角度,企業數字化轉型也是融雲、上雲、遷雲的過程。

在最初的融雲階段,首先要主動接觸與包容,讓企業儘可能在現有IT基礎上跟雲的技術融合起來;

隨後,將未來的管理等各個領域業務的場景,通過上雲的方式實現企業的社會化連接;

在最終的遷雲階段,將所有的業務、設備、資產、應用場景都遷移到雲上去。


2、平臺思維

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架構靈活、技術領先,與企業業務深度融合的平臺,勢必產生巨大的拉動作用和推動作用,數字化平臺包括技術平臺、業務平臺和數字中臺。要強調的是,中臺作為一種架構理念,一種全新的業務服務模式、架構模式與組織協作模式,正在備受推崇。一個全域中臺也是數字化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

企業為什麼要數字化轉型?如何做好數字化轉型?


3、生態思維

未來所有企業都是生態型企業,數字化轉型,更是一種生態的合作與轉型。生態既要有融合,又要有創新,還要有智慧,要儘可能發揮企業自身的影響力。埃森哲的CEO Pierre Nanterme說過:“2000年以來,數字化顛覆已經令半數《財富》500強企業從榜單上除名。”

五、結語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什麼時候能夠完成?數字化轉型只有開始,它隨著商業創新而創新;數字化轉型,一直在路上。但是,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要自己投入這麼大的資源進行數字化轉行,恐怕也是有心無力!那能不能借力轉型? 可以的,如果可以借力高科技的物聯網數字化生態系統就可以,那應該如何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