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安岳石刻, 主要是摩崖造像。近年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文物普查和复查, 基本弄清了全县石刻的分布和现状。全县计有摩崖造像1 32 处, 其规模大小不等, 造像数量或一尊, 或数十数百尊, 或逾千尊, 星罗棋布于全县各乡。安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 也有众多的道教造像, 其佛道合龛和儒释道三教合一龛更具地方特色, 大量的碑刻题记和供养人造像为石刻的考古断代提供了证据。

安岳石刻艺术历史悠久。在安岳东汉崖墓内, 留存有丰富的人物画像、建筑雕刻。① 南北朝时期, 安岳佛教已初具规模, 清道光本《安岳县志·金石》载: “ 招隐寺刹下铭, 普通二年( 5 2 1 年) 立, 在普州。” 这是文献所见安岳佛教的最早记载。至隋, 安岳各地已有不少寺院, 且有石刻造像的可能性。《安岳县志· 寺观》云“ 封门寺, 寺肇于隋” , “ 奉圣寺罗汉, 相传隋代塑像”, “ 郡北小千佛院, 开皇十三年( 5 9 3 年) 建” , 小千佛院即今之干佛寨摩崖造像所在地, 唐代称为栖岩寺, 清代称千佛寺, 又名千佛寨。崖墓雕凿技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 为唐宋时期的安岳石刻兴盛奠定了基础。到唐开元间, 安岳各地出现了大规模的造像, 如卧佛院、玄庙观、千佛寨、圆觉洞等。安岳县境现存最早的造像纪年见于卧佛院第50 号干佛龛题记, 为开元十一年( 7 2 3 年)。唐、两蜀、北宋为安岳石刻的全盛期, 到南宋时便走向衰落, 明清两代仍有小规模石刻造像。

一、卧佛院摩崖造像及石刻经文

卧佛院位于八庙乡卧佛村, 距县城25 公里。摩崖造像及石刻经文刻于呈几字形的卧佛沟南、北岩, 分布在长1 1 6 5 米、宽5 米的岩壁上, 有龛窟编号1 39 号, 其中造像龛84 号、佛经15 窟、宋碑1 窟, 空龛39 号, 计有石刻造像1 5 9 3 尊, 石刻佛经2 7 万余字。卧佛院多为盛唐作品, 五代继有开凿, 北宋时衰落。现存开元、贞元、广政、开宝、淳熙、崇宁等年号的造像题记和游记。

卧佛院以北岩第4 号龛巨型全身卧佛造像著名于世。卧佛长23 米, 背北面南, 头东脚西, 左侧卧于距地面5 米高的岩壁上。卧佛头饰螺髻, 头长3米, 莲花枕, 双目微闭, 眉间有白毫相, 耳饰圆花档, 身着褒衣博带, 双手平伸于体侧, 赤足; 佛腿外侧刻面壁坐像一尊, 呈圆雕状, 像高3.4 米, 头束发, 着便装, 腰系带, 右手指置于佛之左手腕上, 似作切脉状;佛头、脚各刻力士一尊, 肌肉隆突, 怒目圆睁, 矫健勇猛。卧佛后壁刻释迎说法图, 均为半身像; 正中释迎佛, 两侧前排为九弟子二菩萨,后排刻天龙八部。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在卧佛对面经文洞中有《大般涅桨经》, 这龛卧佛应为释迎涅架图。关于卧佛的年代, 无确切可考的纪年, 在卧佛头部左侧壁存“ 贞元” 字样, 为后世补刻。在对面涅架经窟中有“大唐开元廿一年… … 卧佛院” , 再结合造像艺术风格考虑, 应为开元年间的杰作。

第50 号千佛龛: 盛唐, 面北。刻千佛小像, 有题记一则: “ 惟开元十一年( 72 3 年) 岁次癸亥, 今有乐至县芙蓉乡普德里弟子杨义, 为自身平安, 敬造千佛百身供养。” 这是安岳县境现存最早的造像纪年。

卧佛院石刻经文共15 窟, 刻经面积1 30 余平方米, 尚存经文27 万余字。③ 刻经内容行:《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序》、《妙法莲花经》、《佛名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般涅架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金光明经》、《大方便佛报恩经》等。这些经窟均唐代六刻, 有开元十五、十七、廿一、廿三年等纪年。还有“ 普州安岳县沙门僧仪” , 栖岩寺上座释少门玄应”等题记, 为我们研究安岳石刻及卧佛院刻经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圆觉洞摩崖造像

圆觉洞, 位于县城东南两公里的云居山岩。云居山, 宋代以前名灵居山。造像集中于西山之南、北岩, 造像区域长186 米, 有摩崖龛窟72 个, 造像1 9 3 3 尊, 题刻25 处, 浮图一座。南岩多唐、五代作品, 典型的有: 天尊龛、佛道合龛、三世佛龛、十六罗汉龛、地狱变相龛、毗沙门夭王盒等; 北岩多为宋代作品, 如释边佛窟、净瓶观音窟、宝莲观音窟, 三窟造像形体高大, 均在6 米以上, 最为精美壮观。十二圆觉窟造像已被毁损。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第7 0 号天尊龛: 盛唐, 面东南。半圆拱顶龛, 高1.5 米, 宽1.45 米, 深0.75 米。正中主像天尊, 跌坐于八角高坛座上, 像高0.64 米, 座高0.42 米, 头顶被铲掉, 内着交领衣, 外著对襟袍服, 系结, 左手残, 右手斜置腹侧掌心向上, 圆形头光外饰桃形光, 桃光饰六瓣花六朵。左、右胁侍二童二仙, 皆足履靴立于仰莲台上, 龛门各刻一力士(右壁仅存一童, 余毁)。龛外左侧壁刻造像题记: “ … … 五日, 前州仓督、安岳县录事、骑都尉勋官五品黎令宾,愿平安, 敬造国口口一兔, 永为供养。栖岩寺上座释沙门玄应书。” 参照千佛寨第37 号三世佛龛的开元二十年玄应书黎令宾造像题记可知: 此龛造像也当在开元二十年( 7 3 2 年) 前后, 当为圆觉洞有纪年可考的最早造像, 也是安岳石刻中最早的道教造像之一。

第25 号佛道合龛: 晚唐, 面南。方形平顶龛, 高1.20 米、宽、深各1.20 米。造像分上、中、下三屋雕刻。正壁中刻原始天尊、左壁中刻老君, 均结枷跌坐于高坛座上, 左右胁侍皆足履靴立于仰莲台上, 着印度式菩萨装, 头戴芙蓉冠或髻前饰花。右壁下层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中、上层诸壁刻道教诸仙、佛教天龙八部。此龛造像衣纹轻薄, 有初唐造像之遗风。

第68 号十六罗汉龛: 五代, 长方形平顶龛, 高1.95 米, 宽3 米, 深0.95 米。造像毁损严重。正壁中央上层刻华严三圣, 下部刻《灵居山新镌一佛二菩萨十六罗汉龛记》, “ 园成二年( 9 0 9 年) 岁次己已功毕, 门师体口、法住供养”。左右周壁分上下层各刻四尊者, 合为十六罗汉。

第30 号地狱变相龛: 五代, 面西南。长方形平顶龛, 高2 米, 宽2.80 米, 深0.90 米。正壁中央上部刻地藏, 半枷跃坐于金刚座上, 头戴风巾, 身着交领架装, 左手持珠, 右手执锡杖, 右足下垂踏莲蕾, 旁伏地听; 下部刻业镜、狱门。左右周壁分上下层刻冥王、判官( 图版5 )。

第11号释迦佛窟: 北宋, 面北。方形平顶龛, 高6.40 米, 宽4 米, 深3 米。正壁刻释迎佛( 图版6 ), 微右侧身而立, 左右足各踏一仰莲座, 两莲座相联, 像高6 米, 佛头螺髻, 眉间有白毫相, 双目俯视, 身著双领下垂架装, 内着僧抵支, 左手施与愿印, 右手作说法印, 椭圆形火焰纹背光、圆形火焰纹头光直达窟顶中央, 头光两旁饰散花。左右壁顶端各刻一飞天。左壁下方刻两身供养人像. 风化严重, 其上方壁刻妆修题记: “ 重妆真相寺傍岩右洞释迎佛… … 时太岁戊寅时值孟夏六月十八日吉旦。”右壁内端刻一僧, 貌似迎叶, 或为出资造像的真相寺主僧了月禅师。

第15 号宝莲手观音窟: 北宋, 面北。方形拱顶窟, 高6.90 米, 宽、深各3.80 米。窟右壁上部垮塌。正壁刻观音, 身微左侧立于二联莲座上, 像高6.20 米, 头顶一坐佛天冠, 身着宝增, 饰满繁华缨路, 双手交置腹前, 左手抚右手背, 右手持有梗莲苞, 椭圆形背光, 圆形火焰纹头光, 头光两侧饰散花。左壁顶存一飞天( 图版7 )。左壁内侧开龛刻杨元爱、胡氏像,外立献宝龙女。右壁刻杨正卿、邹氏、杨元善、马氏四尊供养人像。正壁左侧立大观二年( 1108 年) 刻《普州真相院石观音像记》石碑一通, 有“本州信善杨正卿, 以厥祖旧愿, 造石观音像一尊… … 元符己卯(1 09 9 年) 创初, 大观丁亥( 1 1 0 7 年) 告毕, 设水陆斋会, 开四大部经… … 功德主杨正卿同寿邹氏, 故父元善母马氏, 故叔父元爱故叔母胡氏” 。

三、千佛寨摩崖造像

千佛寨位县城西五里的大云山, 唐称栖岩山, 有寺名栖岩寺, 清代名千佛寺, 因有山寨又名千佛寨。主要造像位于山之南北岩, 造像区域长70 5 米, 有龛窟编号1 05 个, 大小造像3 0 61 尊, 浮图二座, 碑刻题记29 处。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小憨的七个三八个四的博客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小憨的七个三八个四的博客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小憨的七个三八个四的博客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小憨的七个三八个四的博客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小憨的七个三八个四的博客

千佛寨有纪年可考的最早造像为开元年间的作品, 最晚为南宋庆元, 历经近五个世纪开凿而就, 是安岳石刻中规模最大者。造像高3 至6米者74 尊, 1 至2 米者25 0 尊, 最高的释迎立像达6.2 米。造像内容尤多说法图, 达21龛, 佛坐式为两种: 一种跌坐式, 一种善枷跌坐式, 胁侍均为二弟子二菩萨, 后壁浮雕天龙八部, 龛门二力士。另外,千佛像竟多达2 ,0 0 0 尊。

第54 号摩崖碑: 盛唐, 面南, 高1.50 米, 宽0.60 米, 双龙额( 图版8), 碑文难识, 有“ 普州刺史韦忠撰,开元十年建” 字样。据推断, 此碑就是乾隆本《安岳县志》所记之《唐栖岩禅师授戒序》。

第38 号玄应题记: 面南, 高1.50 米, 宽0.40 米。为东面三世佛龛和西面三观音龛的题记, 文为: “ 大唐开元廿年岁次壬申十二月庚口十八日丁/ 口吉, 前安岳县录事、骑都尉勋官五品黎令宾, 愿/平安造东面三世诸佛一龛, 并为亡父、亡母及亡/ 妻敬造西面救苦观世音菩萨一龛三身, 并永为/供养。前安居县市令、普口口助教虔格, 男前州市/ 令、口口口口七品虔运口亦供养。寺上座玄应书。” 又, 三观音像旁刻供养人像, 各有题刻“ 亡妻口氏供养” ; “ 亡母虔氏供养” ; “ 亡父前省事安岳县录事、奉制极授简州( 今简阳县) 平泉县令黎远钦供养” 。

第96 号药师经变窟: 晚唐, 面北。方形平顶窟, 宽5.20 米, 深2.20 米, 高4 米。正壁雕像上下两层。上层正中刻药师佛, 跌坐于须弥座上, 像高0.90 米, 头螺髻, 身著双领下垂大衣, 圆形头光, 身侧雕二树, 头上张华盖, 侧饰二飞天。药师佛左右立八菩萨, 像高1.10米, 头顶宝冠, 发辫垂肩, 胸饰理路, 赤足立于莲台上( 图版9 )。左右浮雕九横死和十二大愿。下层左右雕十二神王部众, 中央残存双胭。右壁刻干佛。

第24 号西方三圣窟: 唐宋, 面南。方形平顶窟, 宽5.30 米, 深3.20 米, 高6.60 米。右壁为唐代造像, 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 有“ 天宝四载裱装讫就设斋” 题记。正壁刻主像西方三圣犷左壁刻题记一则: “ … … 作大佛事, 福报将来, 良可知矣。时皇宋绍熙三年( 1 1 9 2 年) 岁次壬子七月初八日建, 日役十五人, 至当月二十八日工毕。住山了论奉命题。”这是研究石窟工程计量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第60 号为解冤结菩萨, 有“ 奉佛弟子王夭麟同室汝氏, 谨发心创镌造解冤结菩萨一尊, 永远供养… … 岁次丙辰庆元二年( 1 1 9 6 年) 七月初一日建” 题记。

第49 号窟毁损殆尽, 但左壁残存一天王,胸部着甲, 龛门刻二力士。从残存痕迹知其组合为: 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夭王二力士。这种有天王像的一铺九尊式组合, 在安岳仅此一例。其年代为盛唐。

第28 号龛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龛门立二力士。力士高1.05 米, 系项圈瑛略, 披巾系带, 肌肉不隆突, 显得呆板无力, 并刻出乳头线。兔内有“

癸丑绍熙四月吉日谨题” 题记, 知其为宋代造像。另外, 第36 号、70 号龛的力士装束龛全同于上述28 号龛力士。这种饰项圈理塔的力士, 在安岳仅此三例。而同类装束的力士在广元等地开元时便绝迹。

四、玄庙观道教造像

玄庙观造像位于黄桶乡玄庙村集圣山白羊峰巨石包上, 石包呈平项, 长14.70 米, 宽12 米, 高5.4 0 米。巨石四周满布龛窟, 有兔窟编号75 个, 碑刻4 处, 计有造像1, 2 93 尊。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玄庙观以道教造像为主, 佛道合龛次之, 佛教龛仅少数。据碑刻知: 此处石刻始于开元六年, 至大中十四年基本龛成, 前后历经140 余年开凿而就。为我们研究唐代道教和佛道并存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艺术考古资料。如此大规模的道教石刻在全国也属少见, 弥足珍贵。

第6 号摩崖碑: 面西。高2.40 米, 宽.1 27 米, 双龙额。为天宝七年( 7 4 8 年) 立《启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庙观胜境碑》, 有: “ 开元十八年… … 先天龛、次王宫龛, 为慈母古五娘造东面真像廿躯, 小龛册二… … 左识相父子、当缘法师李玄则, 行来住此营造。” 又有“ 老子者, 初为盘古” 、“ 元始化生三教圣人而生佛”、“ 道是三教祖也” 等重要文字。

第11号老君龛: 盛唐, 面西。敞口外方内圆平顶龛, 高3.60 米, 宽3.50 米, 深1 米。中刻老君跌坐于四狮承托莲台上, 像高2.20 米, 老君头挽高髻, 三股须, 胸现三足拭, 桃形头光两肩各显现一童头, 两侧立二胁侍二女真, 女真着菩萨装,

后壁刻八护法神。龛外左侧内立一老文侍, 外立一少文侍二小侍。龛外右侧立二武士二小侍。老君座下刻十二金仙。第15 号天王像: 面西, 像高1.50 米。二天王头戴盔, 身披恺甲,

腰束带, 身微曲, 脚尖点地, 有腿护。左侧天王左手托腰, 右手执三角叉; 右侧天王双手护剑, 剑尖指地( 图版1 0 )。

第62 号九头鸟龛: 中刻一着道装天尊, 立于莲台上, 左立系短裙力士, 右立一着甲天王, 三像座下悬岩雕一鸟而九头, 即九头鸟, 在安岳石刻中仅此一例。

五、毗卢洞摩崖造像

毗卢洞位于赤云乡油坪村塔子山岩, 距县城45 公里, 计有6 个龛窟, 造像46 5 尊。

第6 号紫竹观音( 水月观音) 龛: 北宋, 面北, 平顶, 龛高5.70 米, 宽7.50 米, 深3.50米。正中主像观音, 头顶花冠, 冠中坐一化佛, 胸饰樱路, 袒胸露肘, 下身着裙, 呈游戏坐于蒲叶座上, 左手撑台, 右手置右膝上, 双手饰镯, 左足下垂踏莲朵, 火焰纹背光, 左右衬以紫竹, 像高2.85 米( 图版1 1 )。在观音左、右、下壁, 后世补刻观音救八难经变浮雕。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第1 号柳本尊十炼窟: 北宋, 面北。长方形敞口, 宽14 米, 深4.50 米, 高6.60 米。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正中主像毗卢舍那佛, 头螺髻上饰花冠, 身着双领下垂大衣, 双手于胸前结智拳印, 跌坐于金刚莲花座上, 二力士扶座。佛头上方壁刻一塔, 内坐一居士(似为柳本尊)。佛左侧一塔内刻三像, 风化不清。佛左右壁分上下两层刻柳本尊十炼图, 每炼均有文字说明, 图文并茂,生动壮观。龛门左右立二着盔甲武士( 图版1 2 ), 从炼文可知: 被称为密宗五祖的柳本尊,唐大中九年( 8 5 5 年) 六月一于四日生于嘉州( 今乐山市) 龙游县玉津镇天池坝, 显法身出现世间, 天福三年( 9 3 8 年) 七月十四日夜归寂, 寿八十又四。第一炼指: 光启二年( 8 8 6 年) 在本宅道场炼左手第二指一节供养诸佛, 感圣贤授语云: 汝当西去, 遇弥即驻, 遇汉即回, 遂礼灵山。第二立雪: 光启二年十一月, 游峨嵋山瞻礼普贤光相, 遇大雪, 效释迎文佛雪山六年修行, 端坐雪中十三日, 感普贤现身证明。第三炼躁: 天福二年( 9 3 7 年) 正月十八日, 离峨媚往九州十县, 烧炼左脚躁供养诸佛, 感四天王现身为证。第四刺眼: 天福四年七月三日, 驻弥檬, 汉州刺史赵君差人请眼为药, 本尊身刻左眼付使者, 感金刚藏菩萨现身。第五割耳: 天福四年二月十四日, 割耳供养诸佛, 感浮丘大圣顶上现身。第六炼心: 天福三年七月三日, 炼心供养诸佛, 感大轮明王现身证明。第七炼顶: 天福五年七月十五日, 效释迎佛鹊巢顶相、大光明王舍头布施, 感文殊菩萨顶上现身为作证明。第八舍臂: 天福三年于成都玉津坊道场, 经四十八刀切下左臂, 以应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九炼阴: 天福五年前十二月中旬, 用香水洒已身死三日的马显巷丘绍, 使之复活, 闰十二月十五日, 本尊用腊布裹阴,经一昼夜烧炼, 以示绝欲, 感天降七宝盖。第十炼膝: 天福六年正月十八日, 烧炼两膝, 供养诸佛。

炼文中的纪年, 有前后矛盾之处, 恐系传抄之误。至于“ 十炼” 凿造年代, 无确切纪年可考。但其上限不超过北宋神宗熙宁年间( 1 0 68 一1 0 8 5 年), 因为第六炼心中有: “ 始于唐武宗救赐额` 毗卢院’ , 永为引导之师; 次孟蜀主救赐额名` 大轮院, , 长作饭衣之地; 终宋神宗熙宁间救赐号` 寿圣本尊院’ , 永作救世医王, 然凡救赐已经三朝。” 其下限不晚于徽宗大观( 1 1 0 7一1 1 1 1 年), 这是安岳北宋造像的最晚纪年。况安岳南宋造像规模小, 艺术也大为逊色。

六、华严洞摩崖造像华

严洞位于赤云乡华严洞村箱盖山, 距县城50 公里。现存两大窟, 即华严洞与大般若洞, 计有造像1 59 尊, 保存龛好, 十分精美。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第1 号华严三圣窟: 北宋, 面南。长方形平顶窟, 宽10 米, 深11.30 米, 高6.20 米。正壁为华严三圣( 图版1 3 ) , 呈圆雕, 中毗卢佛, 头顶花冠, 冠中坐一居士像( 即毗卢洞之柳本尊), 身著架装, 双手施智拳印, 跌坐于莲座上, 像高3 米, 座高2.20 米; 左文殊, 右普贤, 皆头戴花冠, 冠中坐化佛, 跌坐于莲台上, 下有坐骑青狮、白象承托。转角各刻一立像, 左像为持经卷比丘, 右像头卷发、身披架装。左右壁底列高坛, 坛上刻十弟子坐像, 像高2.40 米;左右壁顶部高浮雕善财童子参法图, 总长20 米, 刻亭台楼阁、宝塔经幢、祥云瑞雾和善财童子恭请佛法。

七、茗山寺摩崖造像

茗山寺位于顶新乡民乐村虎头山巅, 又名虎头寺, 距县城60 公里, 现存龛窟20 个, 造像63 尊, 其中5一7 米者8 尊。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头条带你游中国# 四川安岳石刻摩崖造像分布情况

第3 号文殊师利窟: 北宋, 面南。长方形平顶窟, 宽6.50 米, 深3 米, 高6.40 米。正中刻文殊师利立像, 高5 米, 头顶五佛冠, 头高1.30 米, 冠高0.70 米; 右手平放于胸前作指书状, 左手托书外伸达1.50 米, 书和手重数百公斤, 全凭借高2.20 米的落地袭装支撑,巧妙利用力学原理, 匠心独运; 胸饰稀疏理路。窟后壁刻化佛8 尊。窟相上方刻“ 现师利法身” 五大字。

第12 号十二护法龛: 北宋, 面南。长方形平顶, 宽9.60 米, 深0.80 米, 高2.30 米。龛内刻十二护法, 并列而立, 面像狰狞, 皆戴盔着甲, 赤足, 手执各种法器, 有手托猫头鹰者,或手持大刀者, 造型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