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專家李傑:“山東艦”正式服役,中國由此進入了“雙航母時代”

2019年12月17日下午,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軍。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是我國的第二艘航母(中國第一艘航母是“遼寧艦”)。隨著“山東艦”的正式服役,意味著中國由此進入了“雙航母時代”。

專家李傑:“山東艦”正式服役,中國由此進入了“雙航母時代”

中國擁有“雙航母”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中國重視海上力量的發展,能更有效地捍衛我國的海洋權益和國家利益,更好地維護世界安全與和平。二是雙航母能完成一定規模強度的作戰任務需求;只有實際擁有兩艘航母,才能形成局部地區有效的制空、制海權;因此在海上方向和作戰任務的需求上,雙航母編隊是非常重要的。三是擁有“雙航母”才能基本確保我國在海上戰略方向擁有一艘能夠執行作戰任務的航母,而單航母是做不到的。四是此舉表明:在今後航母的發展道路上,我們會和世界其他大國一樣,繼續發展型號更新、性能更優的航母,絕不會停滯於現有的步伐。

至於第二艘國產航母不會像“遼寧艦”、“山東艦”一樣,再採用滑躍起飛方式。雖然滑躍起飛方式有一定的優點,但是艦載機的出動率會比較低,對於戰機稍縱即逝的戰場和作戰能力的急劇提升上,會有較大的影響。目前中國在電磁彈射某些領域的研製走在了世界前列,因此,我們有信心期待,今後航母發展將採用電磁彈射的起飛方式。如今,世界上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航母已經採用四代艦載機,比如美國的“福特”號航母上的艦載機已經逐步更新為F-35C,英國也已經購買了48架F-35B,中國發展四代艦載機也是勢在必行。

專家李傑:“山東艦”正式服役,中國由此進入了“雙航母時代”

我始終認為,大國邁向強國當中必須要有航母,而且是多艘航母。我國起碼需要四艘或者四艘以上航母。常規來說,一個戰略方向上通常要有三艘航母,鑑於一艘在訓練,一艘在工廠維修保養,從而可保持至少有一艘可以進行海上戰備值班。但從建造成本和經濟節約的角度考慮,一個戰略方向應有兩艘航母。因此,多個戰略方向要有四艘或者四艘以上。

相比“遼寧艦”,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從設計到建造全部由我國自主完成,並且在遼寧艦的使用和研製基礎上,進行多項優化,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航母研發能力。

從外形和起飛方式來看,“山東艦”和“遼寧艦”沒有太大區別,還是採用滑躍起飛和攔阻降落。但是, “山東艦”有很多改進:首先從航母的艦橋設計,也就是俗稱的“艦島”來看,“山東艦”比“遼寧艦”的艦橋更緊湊、小巧,靠右。飛行甲板和機庫也經過重新設計,比遼寧艦的面積和體積更大。因此,“山東艦”停放飛機的數量比“遼寧艦”有相當增加,每波次艦載機的出動頻率也會提高。此外,“山東艦”的雷達、電子戰系統、通信系統、動力系統等都有所改進和提高,航母未來的作戰能力和海上運行能力,都要遠強於“遼寧艦”。

隨著中國艦艇型號和數量的增加,包括055大型驅逐艦、052系列驅逐艦以及核動力攻擊潛艇、新型綜合補給艦等,未來都有可能相繼加入航母編隊中,因此,我國大中型航母編隊的護航艦艇種類、型號,都會有所增加。今後根據海上作戰任務的需求不同,我們的航母編隊的護航艦艇的編組會更加合理。航母編隊既要保證航母本身及其艦載機的作戰功能,同時,它周圍的護航艦艇還要形成對空、對海、反潛一體化的多層防護能力。

當然,航母絕不是一個待在母港裡的“宅男”,未來“山東艦”形成作戰能力後,能夠有效應對複雜多變的海上環境和任務需求,所以未來部署在南海的可能性將會明顯增加。

首艘國產航母已經服役,那麼,距離其形成作戰能力,還需要多長時間呢?實際上,航母形成戰鬥力,需要各方面條件的配合,比如艦載機陸續補充上艦,艦載機完成訓練(艦載機相較於陸基飛機,訓練難度更大,時間也會更長,艦機適配性也更復雜)。此外,航母編隊中,各型艦艇要經過長期的配合,形成有默契,有戰鬥力的團體,這樣才能達成真正完成各項任務需要,因此,“山東艦”尚需時日,才能最終形成作戰能力!駿馬已有,駕馭指日可待!

再次祝賀新航母入列!再次祝賀中國進入“雙航母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