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父母的“標籤”教育是雙刃劍,孩子的好壞,取決於家長貼什麼標籤

前段時間我去朋友曉瑜家裡吃飯,我們經常約在一起聊天談心。

曉瑜也已經有了孩子,叫民民,比我家那個大一歲,吃飯的時候就坐在一起圍著吃。

前半段吃的好好的,突然民民沒拿好勺子,掉在地上摔碎了。

曉瑜一下子就斥責道:"怎麼連個筷子都拿不好,這麼笨手笨腳!"

民民聽後臉憋得通紅,轉身就摔門進屋子裡了。

曉瑜疲憊地說道:"這孩子,現在說他一句都不行,真是越來越不聽話了!"

晚飯過後,曉瑜和我在客廳聊天,聊到孩子,她說道:"跟你說我領居家的小孩比民民大不了多少,但是特別懂事,也很有條理,看到人都會主動問候。"

"民民就不行,粗心得很,笨手笨腳的……"曉瑜還沒說完,發現民民就站在離他三米遠的地方。

看到媽媽轉過頭,民民又一次摔門進了房間。

以上的事情其實在生活中很常見,這種給孩子"貼壞標籤"的行為是兒童教育的大忌,容易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父母的“標籤”教育是雙刃劍,孩子的好壞,取決於家長貼什麼標籤

|標籤效應

和很多家長在聊天的時候,我發現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當他們在說到別人家的孩子時,總是猛地誇獎;但當轉到自己的孩子時,卻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什麼"笨蛋"、"內向"、"不夠大方"、"脾氣差"、"成績差"、"懦弱"、"不自信"、"性格不好"等等形容詞脫口而出,甚至會當著孩子的面跟別人說。

在孩子的兒童時期的成長,往往都會受到周圍後天環境的影響。

而在各種影響因素中,社會評價和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之大。無論是誇孩子還是損孩子,都是兒童教育中典型的"貼標籤"行為。

且不可否認的是,父母通常給孩子貼的都是"負面標籤",這是家長最容易傷害孩子的行為,卻不自知。

甚至有時候,損孩子的話說多了,家長甚至都不會誇孩子了,顯得偶爾的誇獎也是空洞乏味,孩子也會覺得彆扭。

貼標籤,就是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也可以稱為"標籤效應"或"暗示效應"。

之所以"貼標籤"會形成如此大的影響力,是因為本身"標籤"就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它對孩子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有著強烈的作用。

而給一個人"貼標籤"的結果,往往是使他人往"標籤"所暗示的方向發展。

不可否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確實有調皮搗蛋不聽話的階段,但是這都是正常地發展行為,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作為父母的我們總是盯著孩子的毛病不放,甚至用言語指出和傷害孩子,那麼真正出現問題的並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內心世界出現了認知偏差。

但"貼標籤"也並不是百害而無一利,它只是兒童教育中的一個手段或者工具,而工具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要看使用它的人用來做什麼。

如果我們給孩子貼上合適的標籤,將會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

父母的“標籤”教育是雙刃劍,孩子的好壞,取決於家長貼什麼標籤

|傷痕實驗

在這裡我想分享一個很有趣的心理學實驗。

實驗者在實驗前先找了一些志願者,並通過化妝在他們臉上畫了幾道血肉模糊、恐怖異常的傷痕。

他們先讓志願者們看了效果,然後以補妝為藉口,悄悄把傷痕擦掉了。

然後帶著毫不知情的志願者到各醫院的候診室,給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他們面部傷痕的反映。

最後發現,當志願者返回時,神奇的現象出現了:志願者們說出了相同的感受:他們覺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更粗魯無理,且沒有耐心,並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可實際上他們卻不知道,他們的臉與往常別無二致!

這是一個引人發省的實驗。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

在兒童教育上也是同理,但家長給孩子貼上一輪又一輪的標籤時,就會

關注孩子的"標籤",並從外界的"眼光"和"期望"孩子的表現,來印證他們的看法。

從孩子的角度上看,父母是他們接觸最多也是最親近的人,如果你給他們貼上了"負面標籤",他們便會慢慢覺得自己就是符合"標籤"的人。

父母的“標籤”教育是雙刃劍,孩子的好壞,取決於家長貼什麼標籤

|"貼標籤"的技巧

那怎樣給孩子貼上合適的"標籤",讓孩子能夠健康積極自信地成長呢?這裡面還是需要一些技巧,主要是下面幾個階段:

  • 樹立好父母在家庭的地位和權威,以及親和力

許多父母對孩子過於疼愛,經常把權利都交到孩子手上,在家庭的地位上,孩子才是最高的。

但在一個家庭中,如果沒有權利和地位,哪裡還有威望呢?

如果自己再有一些不良行為,動不動就打打罵罵、笑裡藏刀、兩面三刀,又從何談親和力?

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裡,只會想要逃離,但迫於沒有經濟獨立只能依靠家庭,這樣的孩子的成長只會變得越來越畸形,性格也會越來越擰巴。

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不需要被"貼標籤",就已經很難學好了。

父母的“標籤”教育是雙刃劍,孩子的好壞,取決於家長貼什麼標籤

  • 發現孩子的長處

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在電影電視劇中,許多看似"十惡不赦"的壞人,身上都有向好的地方。

更何況是天真幼稚的孩子,他們雖經常做出"出格"的事情,但沒有謀財害命、沒有企圖傷害別人的心思。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

這也從另外的一個角度說明,我們成人看人、看事情,往往有一個不好的視角,我們經常先發現別人身上"壞"的地方,想到的是對自己的傷害。

一出現問題,首先想到不是自己的問題,一定是別人錯了。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也總是放大孩子的調皮搗蛋,卻選擇性忽視孩子的許多優點,甚至在別人誇獎孩子時,都會用孩子的"缺點"來反駁。

"你家孩子很有禮貌啊,見人都會問候。"

"哪有啊,你是沒看到他在家裡可不懂事了……"

可如果你反過來看孩子,會發現孩子並沒有那麼多錯誤,甚至有很多小腦筋小智慧。

找一個新筆記本,去把你孩子的優點,一條一條的記錄下來,那怕是很微小的優點,然後逐條念給孩子聽。

讓孩子知道,自己並不是"無藥可救",適當的鼓勵和獎賞會帶給孩子更多的自信和大方。

父母的“標籤”教育是雙刃劍,孩子的好壞,取決於家長貼什麼標籤

  • 給孩子貼上最重要的標籤

前面說的兩條,其實都不如這條重要。

當你給孩子"貼標籤"時,是否也想過,孩子也會給我們貼上他們心目中的"標籤"?

而你在你的孩子心目中,是什麼樣的形象,完全是可以從這個"標籤"中反應出來。

如果孩子認為你是"大方"的,那麼他們會小氣?相反,如果孩子認為你是"小氣"的,他們會大方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學習就模仿。而模仿的主要對象是自己的親人,特別是父母。

你的三觀、行為習慣、情緒起伏都會給孩子影響,都會慢慢組成孩子心目中對你的"標籤"。

你在孩子面前說教嘮叨得口乾舌燥,也不如用自己的行為來真正影響、帶動孩子,

對於給孩子"貼標籤",你使用正確,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功效,可如果你不恰當的使用,只會給孩子帶來噩夢

父母的“標籤”教育是雙刃劍,孩子的好壞,取決於家長貼什麼標籤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