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微光帶你去看展 | 法國攝影之旅Day2: 巴黎奇遇


除了埃菲爾鐵塔和塞納河,作為首都,巴黎也有法國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文化資源。大大小小的美術館和博物館遍佈全城,攝影展是這裡的常客。美國攝影師莎莉·曼恩和法國攝影師馬克·帕託的回顧展,今夏一同在法國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舉行。我們的第二站就選在這裡。

9月21日和22日恰好是今年法國的年度文化遺產日,不少名勝古蹟和博物館都免費對外開放,遊客如潮。或許是展覽次日即將閉幕的原因,儘管來時的交通一波三折,觀展的人群仍源源不斷。進入美術館後,我們首先奔向了二層的《莎莉·曼恩:千萬次交匯》回顧展。展廳呈縱深式排列,展出了5個主題單元。不得不說,展覽規模著實不小,有百餘幅照片、兩部影片和一部採訪短片。

幾位觀眾正在展廳裡觀看莎莉·曼恩的影像資料。隨著5個主題單元的展開,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莎莉·曼恩的代表作——生命三部曲《親密家庭》《南方以南》《驕傲的身體》,還能看到更多未曾公開過的作品。通過閱讀每一單元的導言、圖片說明和影像資料,也能從多元的角度瞭解攝影師的人生經歷和創作心得。


看展的時候,我們其實也是在看人。不同身份的觀眾有屬於自己的看展方式,有父母拉著孩子的手不時講解的一家四口;有偶爾在一幅作品前久久停留並小聲討論的情侶;有拿著筆記本寫寫畫畫的青年學生;也有同我們一樣,挎著相機用心觀看的獨行者。看攝影展,其實是一件挺有個性的事兒。

正在仔細讀導言、用心做筆記的青年學生。

人們正在看的這段電影短片,呈現了莎莉·曼恩和家人相處的生活片段,也介紹了作品的創作背景。

當我們還沉浸在莎莉·曼恩的電影短片之時,距離閉館只有不到兩小時了!穿過仍在持續增加的人流,迅速來到一層。這裡是馬克·帕託的展,和樓上的擁擠相比,這裡倒是清淨了許多。這裡是展廳入口處。

《馬克·帕託:越來越近》展出了攝影師自1981年至今的近20組攝影作品。他的拍攝圍繞著人與政治、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等方面展開,同樣有未曾公開過的作品和影片。儘管規模不及莎莉·曼恩展覽的一半,內容卻同樣精彩。

事實上,這裡的布展更有趣。幾十上百張的系列作品,或整齊或交錯地排列於白牆之上,形成較強的視覺衝擊。照片按時間順序排列,我們隨著年代的變換,看到了帕託用鏡頭進行的社會調查。

觀眾正在欣賞帕託關於城市荒地的系列作品。他的拍攝週期通常在一年或幾年,從早期關於身體的自拍照、為醫院裡患精神病的少年們拍攝的肖像,再到後來進行的關於城市中廢棄土地和原生居民的記錄等,帕託的作品背後,揭示的是人與社會、土地與時間之間的關係。

兩個展廳內分別有幾個玻璃展臺,內部陳列著與帕託作品相關的書畫、報刊雜誌等。

已經接近閉館時間了。我們走出帕託的展廳,在出口前被書店吸引了目光。法國的博物館、美術館和畫廊等場所在出入口處通常會設置一間店鋪,售賣與展覽相關的文創產品和書籍影音資料。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門口的書店裡,陳列著很多分類明晰的藝術書和攝影書。

在巴黎觀展的回程中,我們“偶遇”了一個影展。而這個影展和我們的第一站——阿爾勒攝影節息息相關。

沒錯——這裡是巴黎的里昂火車站,卻也是阿爾勒攝影節的一個“分展廳”。形色匆匆的旅人不會像展館內的觀眾一樣認真觀看,但卻免不了將目光投向一兩幅吸引力極強的作品。較為閒暇的旅客也會慢慢踱步,認真地欣賞。不止是巴黎,在另一座城市阿維尼翁的火車站也有這樣的“分展廳”。

里昂火車站裡的攝影展。品照片,看天下——關注“守候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