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ata_
丐幫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個群體之一,天橋、大街、公園,哪哪都是他們的身影,可以說是武林之中一股較為強大的力量,他們平日裡以乞討為生,因此也受過不少群眾的資助,但有些乞丐寧願在外風吹日曬,也不去救助站,這是為什麼呢?
前幾年大冬天的時候,廣州很多地方都設立了救助站,為居無定所的流浪漢們提供一個取暖的地方,救助站裡有暖氣、棉衣、24小時的熱水,食物也較為充足。
接受救助的人可以在室內看電視,自由串門,還能在院子裡曬太陽,但儘管如此,救助站內還是有很多空的床位,也就是說,還有很多流浪的人不願意來接受救助,有時候甚至還辱罵救助他們的義工 。
這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有的流浪漢以吃不飽為理由拒絕前來,但其實在救助站裡,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吃飯,想吃多少吃多少,就算錯過了吃飯的時間 ,也有泡麵等食品提供。
後來經過工作人員的調查後發現,流浪漢們之所以不願來救助站,是因為錢和生活習慣的原因,有些乞丐在路邊跪著,舉個牌子, 編一些離奇的身世,半個小時就能得到100元 一天下來,收入很可觀。
另外,救助站內安裝有防護網,休息吃飯的時間也是統一安排的,很多乞丐認為,這樣沒有人身自由,住起來不習慣,所以寧願在外風餐露宿。
真是讓人不知道說什麼好,重視收入是合情合理的,但也要自食其力,希望手腳健全的乞丐能夠找一份工作,靠勞動為生。
愛問愛答
同樣是在一個市場口,乞丐收的錢比報紙零售促銷員賣報紙的錢多。按照這個算一算,每天是一百元左右。
位置和人流決定乞丐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叫喊和說唱,這些技巧幫他們賺更多,可以再加倍,每天二百也可能的事。
見過一個流動大頭嬰,每個車站都輪流擺攤,以阿彌陀佛來乞錢。這些專業人士的賺錢更可觀。
人的同情心是比較容易現場釋放的,見到一些有招牌寫上絕症的,有醫院證明的,有殘疾證件的,有的人就會給錢。
有的小販也當乞丐去了,城管也不嚴管,乞丐有的還每個月到銀行存款。算是小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