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大闸蟹券中藏猫腻,“礼券经济”背后有哪些深思?

秋天到了,正是一年一度吃大闸蟹最好的时候,很多小伙伴都在中秋或者国庆节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送点大闸蟹。现在大闸蟹礼盒那么多,应时又好看,但是这个礼总是有人送/收的不那么舒心。


大闸蟹券中藏猫腻,“礼券经济”背后有哪些深思?


如今市面上的大闸蟹大多是以礼券的形式售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纸螃蟹”,很多消费者为了方便也比较倾向于选择这种方式购买。今天小金就跟大家探讨一下“纸螃蟹”中藏的那些猫腻~


大闸蟹券中藏猫腻,“礼券经济”背后有哪些深思?

“纸螃蟹”盛行

成都的董先生在中秋期间收到朋友寄来的一张大闸蟹的券,上面写着:阳澄湖镇大闸蟹,1888型。备注有提货须知。

但是董先生在提货的过程中却遭遇了重重阻碍,要么电话打不通,要么打通了预约时间一直往后拖。好不容易收到了螃蟹,却发现有好几只死蟹,于是又开始了漫长了维权之路。


大闸蟹券中藏猫腻,“礼券经济”背后有哪些深思?


今年中秋节的时间较早,阳澄湖大闸蟹捕期还没到,但是各种礼品券、提货券已经在市场上搞得红红火火。一般礼品券预售后,要等到大闸蟹上市才能提货完成交易,这使得大闸蟹礼品券在业界被称为“纸螃蟹”。


大闸蟹券中藏猫腻,“礼券经济”背后有哪些深思?


市场上销售的“纸螃蟹”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有限期的,比如两三年之内都可以提取,还有一种是长期有效的,也就是每年都可以用,没有时间限制。

大闸蟹到“纸螃蟹”,

商品为何会“礼券化”?

商品券的出现必然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一定程度上来说,商品券的出现为消费者和商家都带来了好处。

对消费者来说:

实物变礼券,便携性强,易转让流通。

有些企业在过节的时候会发放一些福利,如果直接发实物,员工带回去就很不方便。商品券的出现为许多企业解决了一个难题。商品券绝对是一个精明的创新,它便携性强,易转让流通,拿到券可以自己用也可以方便的送给别人。


大闸蟹券中藏猫腻,“礼券经济”背后有哪些深思?


对商家来说:

减轻销售压力,增加可用资金。

很多商品券是预售,比如大闸蟹,提前几个月就可以开始销售,比起9月份上市之后再销售,销售压力能减小很多。

最重要的是,预售商品券会带来巨额的沉淀资金,如果一张大闸蟹券200元,卖出1万张就能带来200万元的资金。这笔资金在2-4个月之内都在商家手中,一方面缓解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商家也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再营收。

“纸螃蟹”都有哪些坑?

以礼券形式上市的大闸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便利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礼券漏洞四处挖坑。这里小金为大家列举比较常见的两点:

1

到期收不到货

我们上文提到的董先生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到了提货时间却始终预约不上,明明是在9月底,预约时间却已经排到了10月20多号。甚至到了预约时间还是无法发货,客服一再推脱,发货时间无法确定。

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电商会投一两百万在广告和刷单上,刷出高销量来吸引消费者,然而作为一种预售券,本身就是有一定风险的。商家无法准确预估最终螃蟹的产量,但是对于预售券却无限制的售卖。等到大闸蟹上市,有一部分消费者就无法提货,甚至要拖到第二年第三年才能发货。一旦被买家投诉,商家可以换个招牌重新刷销量。


大闸蟹券中藏猫腻,“礼券经济”背后有哪些深思?


2

缺斤少两

这个问题应该很多人都遇到过的,一般大闸蟹都会拿绳子绑住,“卖螃蟹送绳子”,防止螃蟹挣扎逃跑。但是有些商家是“卖绳子送螃蟹”,用沾过水很粗的绳子把螃蟹绕个五六圈,一个螃蟹的重量就能相差很多。卖券的时候标注的是4两,真拿到手可能也就是2两的小毛蟹。


大闸蟹券中藏猫腻,“礼券经济”背后有哪些深思?


消费者应该如何防备?

1

寻找靠谱的商家

虽然市场上有不少的坑,但是也不是没有可以信赖的商家,消费者应该尽量少图便宜,不要轻易被价格诱惑,尽量通过比较正规、规模较大、品牌能力较强的商家购买。

2

尽量少使用礼券

虽然目前礼券经济繁荣,但是有很多消费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更加注重送礼实物的质量,在商场实地打包再寄出也是不错的选择。


大闸蟹券中藏猫腻,“礼券经济”背后有哪些深思?

另一种故事续演:

商品“礼券化”走向“证券化”

商品向“证券化”的转变在于商品从实物变为礼券,从现货变为期货导致的套利与炒作。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这样一个例子:

经销商印刷2000张面值500元的蟹券,400元卖给企业采购人员,企业采购人员拿去送礼,收礼者以250元的价格卖给回收者,回收者再以300元的价格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回购螃蟹券每张赚100元,轻松赚到20万元。


大闸蟹券中藏猫腻,“礼券经济”背后有哪些深思?


这种做法其实主要就是经销商虚高发售,然后在市场上转一圈,商家甚至完全不需要卖螃蟹就能躺着赚钱。这其实已经是一种初步的证券化了,再发展下去,如果有更多的买方和卖方就会出现一个成熟的交易市场,比如我们上一篇文章提到的“炒鞋”。

而商品证券化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商家不再重视产品本身,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大闸蟹券中藏猫腻,“礼券经济”背后有哪些深思?

其实,无论是商品的礼券化还是证券化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有利有弊。

不过总体来说,商品礼券化是一种创新,让消费者和商家都能更便利,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严格的监督和约束,否则就很容易出现滥用的现象。消费者如果无法确定商品质量,不如暂时舍弃礼券,或者找比较值得信赖的商家,别让开开心心的送礼变成了添堵~


今日小问题

你被商品券坑过吗?

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