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三季度GDP增速跌至6% 中國經濟還行不行?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李曉喻北京報道】內外壓力雙重夾擊之下,前三季度中國GDP增速放緩至6.2%,其中三季度跌至6%;製造業投資、消費等一系列重要經濟指標增幅也明顯走低。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未來幾個月出口受節日因素影響訂單將有所回升,以及前段時間穩增長政策效應將逐步顯現,今年中國經濟增速仍能大體保持平穩。但實體經濟困難、內需疲軟等問題已經亮起“紅燈”,宏觀調控須儘早下改革開放“猛藥”。

全年經濟目標“及格”無虞

相比其他經濟體,三季度中國6%的GDP增速依然名列前茅;但如果縱向對比,從6.4%、6.2%到6%,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正逐季放緩,凸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主要由四方面原因所致:世界經濟整體低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還未完成;穩增長政策效應還未充分釋放;對外部不確定性給市場預期造成的影響預估不足,準備不夠充分。

他表示,這些問題將隨著時間推移得到緩解。考慮到各項穩增長措施力度將繼續加大,政策效應將逐步顯現,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出口訂單回暖,四季度GDP增速或將回升至6.2%。

實際上,最近一些指標已露回暖跡象。作為判斷製造業景氣程度的重要先行指標,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有所加快;同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儘管同比仍在下降,但環比已連續兩個月上漲;汽車生產和銷售近兩月降幅也在收窄。

“從先行指標變化來看,下半年多項穩增長政策初步效果正逐步顯現,這些變化在未來幾個月預計將繼續增加。”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改革開放需切實提速

分析人士認為,儘管穩增長政策加碼能為完成今年經濟發展主要目標提供保障,但要解決實體經濟困難、發展動力不足等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問題,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清障”,僅靠政策還不夠,改革開放需進一步提速。

據官方數據,前三季度中國製造業投資同比僅增長2.5%,增速不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此外,前三季度民間投資增速為4.7%,不僅比1-8月有所下降,也低於投資整體水平。

魏建國表示,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長乏力,表明中國實體經濟正面臨不少困難,加大力度扶持民營企業應當成為下階段當務之急。具體應從改善營商環境入手,儘快通過改革在投資准入等方面給予民企平等待遇,以提振企業信心,穩定市場預期。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也稱,當前中國“不能停留在短期政策,必須解決影響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因素”,要切實夯實法制基礎,踐行競爭中性原則,提高市場透明度,對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外資企業一視同仁,“這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標誌”。

從高層表態來看,更大力度改革措施料將陸續推出。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部分省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時已經明確,要“進一步向改革開放創新要動力”,堅持用改革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他表示,要進一步梳理企業投資興業的堵點難點,對標先進水平,持續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此外,還將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展多元化國際貿易和投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