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雲時代數據庫的天選之子,阿里點燃了技術變革的星星之火

雲時代數據庫的天選之子,阿里點燃了技術變革的星星之火

10月20日,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阿里雲自研數據庫POLARDB當選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這是阿里雲繼飛天操作系統、城市大腦、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後,第四次獲得該項殊榮。

10年前,阿里巴巴是曾甲骨文數據庫在亞洲的最大客戶,10年後的今天,阿里雲自研的數據庫已經跑在世界前列。數據庫變革的星星之火,早已點燃。

雲廠商破壁,成數據庫領域黑馬

數據庫與芯片、操作系統一樣,都是IT系統的核心技術,但相比後兩者,數據庫的發展顯然是滯後的。過去數十年,芯片的發展日新月異,無論是算力還是芯片本身的架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操作系統也已逐漸從PC端延伸到移動端,面向碎片化的IoT場景操作系統也已浮現。

反觀數據庫,從上世紀70年代誕生起,傳統數據庫就迅速從科研領域向全世界蔓延,企業因此有了更穩健的IT系統,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數百億美元市場規模。以Oracle為代表的傳統數據庫廠商因此賺得盆滿缽滿,據統計,Oracle以及IBM DB2就佔據了超過80%的份額。

雲時代數據庫的天選之子,阿里點燃了技術變革的星星之火

然而事實情況是,企業受益於傳統數據庫的同時也被其所困,主要原因就是傳統數據庫太昂貴、且無法適應互聯網流量規模場景需求。

銀泰數據庫負責人李亞博曾表示:“傳統數據庫運維有著一套十分複雜的邏輯,只有經過DBA認證的工程師才有資格運行。所以,每次數據庫出現問題,都需要等DBA人員專程來進行維護。這也意味著,傳統數據庫的性能某種程度上就是受限於DBA人員的技術水平。”

開源數據庫曾一度為企業提供了新的選擇,只不過離通用數據庫依然有較大的差距,所以數據庫上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故事要從2009年講起,阿里巴巴舉起去IOE大旗開始講起,在這一大背景下,阿里先後自研了金融級數據庫OceanBase以及雲原生數據庫POLARDB,並且在2013年完成了對Oracle的全面替代。這不僅是國內雲計算發展的歷史性節點,也是數據庫技術變革的轉折點。

數據庫上雲以後,很多玩法才剛剛開始,雲原生數據庫正在提供一個更有想象力的未來:OceanBase打破TPC-C數據庫基準性能測試世界記錄,POLARDB斬獲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獎,這都向業界釋放了一個信號——數據庫技術已經來到了雲計算時代。

參考IT發展史,這一趨勢也是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雲原生數據庫匯聚了諸多優勢:天然擁有云計算的彈性能力,兼具開源數據庫的易用、開放特點,以及傳統數據庫的管理和處理性能等優勢,是新業務上雲的最佳選擇。

雲時代數據庫的天選之子,阿里點燃了技術變革的星星之火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全球雲廠商都在加速佈局雲原生數據庫,例如,2014年AWS發佈了其代表作——Aurora,該數據庫迅速成長為其增長最快的雲產品,也為亞馬遜去O計劃提供了有力的支撐。10月15日晚,亞馬遜宣佈其消費者業務部關閉了最後的Oracle數據庫,正式完成了遷移到AWS自研數據庫的大工程。

過去幾年,雲廠商以黑馬之勢成為數據庫行業的一股新勢力。在Gartner發佈的2018年數據庫魔力象限中,阿里雲、AWS、Google等雲廠商均成功入選。而曾經風靡業界的傳統數據庫市場份額逐年下降,根據第三方機構顯示,到2021年,該數據庫市場還會下降20%至30%。

正如就像阿里雲智能數據庫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李飛飛所言:“數據庫的本質就是一個數據的生產、存儲和消費系統。為了這個目標,所有人都在不斷探索對資源安全可靠快速調度的方法。於是,在漫長的時間裡,數據庫領域才會不斷爆發新的技術點,而傳統數據庫回想馬車一樣被淘汰。”

IT行業新老交替的例子比比皆是。傳統影像時代的柯達在數碼影像技術時代早已被遺忘;手機領域巨人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也在智能手機時代逐漸淡出視線……

雲時代數據庫的天選之子

數據庫並非新興行業,在它4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多個時代的演進,但前30多年鮮有中國公司的參與,就更別提做出一款世界級的數據庫了,因此長期以來,企業都像依賴氧氣一樣依賴Oracle。

時移世易,阿里雲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年裡,從Oracle最大的用戶之一躍升為頂級數據庫廠商,是因為雲本身代表了更高的業務效率。如今企業上雲意願達84%,所有企業包含開發者逐漸習慣雲的開發環境。Gartner預測,到2023年,全球3/4的數據庫都會跑在雲上。

雲時代數據庫的天選之子,阿里點燃了技術變革的星星之火

首先,阿里雲在數據庫研發的決策上,是國內首個推出自研雲原生數據庫的企業,後者天然擁有云計算彈性能力、兼具開源數據庫的易用、開放特點,又沒有拋棄傳統數據庫的管理和處理性能優勢,給企業一個不選它的理由?

其次,阿里雲母體電商基因為數據庫的研發提供了絕佳平臺,放眼全球,也只有AWS與之匹敵。業界有個玩笑,阿里雲的銷售團隊出去宣講產品,只要提到支撐了“雙11”的海量洪峰,一般都能拿下客戶的單子。案例雖然誇張,但確實在理。POLARDB在“雙11”的練兵場景下打磨,可以獲得的性能和產品力的提升怎麼估計都不算樂觀。

再者,阿里是國內最早對傳統數據庫說“不”的企業之一,十年前的去“IOE”歷史積累了深厚的數據庫研發經驗,同時也逐漸組建了一支數據庫天團,例如李飛飛、褚霸、鳴嵩、德哥等行業知名專家。

根據Gartner報告顯示,阿里雲已位列全球雲數據庫市場份額前三,服務了政務、零售、金融、電信、製造等領域,目前已經有40萬個數據庫遷上阿里雲,這是國產數據庫史上從未有過的輝煌!

當然,在全面上雲的大趨勢下,POLARDB的崛起才剛剛開始!

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