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自行火炮和坦克哪個厲害?

成龍之神話


基本上的感覺就是 川菜和湘菜哪個解飽啊!


但如果在相互射程內,基本上坦克厲害,因為坦克已經突進到自行火炮的最小射程之內了,如果自行火炮不能平射的話,基本上無還手之力啊。


即便是自行火炮平射,由於彈藥重量腰遠大於坦克炮的重量,自行火炮的射速也沒有坦克高,加只防護性能不足,也會被坦克打掉一大半。


其實W君知道題主就想看155mm榴彈打到坦克上什麼樣子的,但W君就是不會在這道題裡面提155mm的榴彈打坦克。主要是因為快速行進中的坦克如果用155mm榴彈打那麼很難打中,所以撞大運的事情就別討論了。


討論點實際的,榴彈炮如何殲滅坦克:


目前如果榴彈炮發現裝甲集群目標的話也是可以開火的。主要的攻擊手段是打出一大片按摩棒。

末敏彈是由榴彈炮發射的一種智能武器,在落地前會尋找目標,發現目標後爆炸,以自鍛破片對裝甲目標頂部實施攻擊。


下圖是一枚沒有發現目標未爆炸的末敏彈:

其中下面的圓柱體是戰鬥部,上面的機構是傳感器。發射後到目標上空拋出降落傘緩降,當傳感器探測到下方有裝甲目標後就會引爆戰鬥部。

這時末敏彈的戰鬥部結構爆炸形成自鍛破片進行攻擊,一般的情況下,目前世界上所有坦克的頂甲都承受不了末敏彈的攻擊。


自鍛戰鬥部爆炸後就會形成左邊的這種按摩吧形狀。坦克碰上後就是一死。


更重要的是末敏彈目前體積很小,一枚155mm炮彈可以容納3-4枚,一枚233mm火箭彈內可以容納20幾枚。

因此如果自行火炮可以夠得上一個集團部署的坦克,幾輪齊射後坦克就不存在了。


軍武數據庫


這算是個什麼問題……哦題主在前面還加上了限定條件,說坦克跟自行榴彈炮在視徑接觸距離外相向衝鋒,那這樣的問題還用得著回答嗎——當然是主戰坦克吊打自行火炮毫無壓力啊。

題主你要首先搞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炮兵尤其是旅屬的支援炮兵與師屬的戰役炮兵裝備的曲射身管火炮在戰場上並不是獨立作戰的——確切來說這兩類支援火力往往部署在戰術縱深或者戰役縱深,炮兵是看不到前沿交火線在哪的。這些火炮要開火且命中目標而不是變成胡打一氣需要非常複雜的炮兵觀察與指揮程序。

比如戰役進攻前各炮兵受領火力支援任務,按步兵部隊的進攻方案確定火力準備時間,某時某分向某戰術地域開始火力準備(蘇軍的火力準備程序有點不同,炮兵部隊更有優先權,衝擊部隊跟著炮兵安排進攻節奏),那是需要預先的戰場偵察確定火力該往哪裡準備以動搖對手的防禦體系的;比如縱深突破時召喚火力急襲,那是需要前沿的炮兵觀察員首先標定目標座標點並報送炮兵指揮所,指揮所再給炮群陣地下達調炮指令開火的。就算是曲射火炮開火了,要做到首發命中也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能做到兩發試射後取落點夾角在第三發準確命中目標那已經是現代炮兵的極高戰術水平了。

因此,如果按照題主的想法讓自行火炮部隊與坦克部隊在視徑接觸外相向接近,自行火炮的射程優勢完全無法發揮出來——沒有部署在前沿地帶的炮兵觀察員,部署在戰術縱深的戰役炮兵跟瞎子差不了多少,連往哪兒開火都不知道,瞎打吧。等雙方進入視徑接觸範圍內的時候自行火炮也沒啥優勢——這種曲射火炮雖然也為直瞄射擊準備了瞄準鏡,但火控系統完全無法同具備動對動射擊能力的第三代主戰坦克普遍裝備的上反式穩像系統相比,僅僅是簡易的光學瞄具起一個應急作用。而且自行火炮也不具備行進間開火的能力,等於是進入視徑後(3-5千米)只能停在原地直瞄射擊運動中的坦克,坦克則只需要一輪射擊就足以洞穿自行火炮薄弱的裝甲了。


軍武次位面


一般來說坦克是用來快速突擊的,就像古代的騎兵那樣,而自行火炮是用來掩護坦克及其他步兵突擊的。它們一般都是躲在比較遠的地方進行遠程炮火支援,所以,坦克和自行火炮撞一塊近身肉搏的事比較少見。

那坦克和自行火炮打架誰贏的幾率大呢?這要看戰場情況。如果是遠距離上,肯定是自行火炮厲害,畢竟你坦克的射程只有2000米左右,人家可以打幾十公里,口徑又大,給你來個火力覆蓋,炮彈從天而降,非把坦克轟得七零八落不可。但在近身肉搏上,自行火炮的靈活性就不如坦克了。而且現代坦克還擁有先進的獵—殲火控系統,可以自行瞄準跟蹤目標,不需要停下來就可以對目標進行射擊。而自行火炮不但行動笨拙,也沒有坦克那樣的獵—殲火控系統,行進間射擊的能力也沒有。客觀的說,如果它們相遇了,自行火炮是可以通過火炮平射的模式對付坦克的,但由於它機動靈活不如坦克,火控系統不如坦克,如果它在第一次射擊中不能擊中坦克,那它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當然,要是坦克被它擊中,一發也就完了。


血染戰旗紅


這兩個傢伙!沒辦法說說啊!一般來說坦克保護自行火炮!對戰場火力支援!自行火炮射程遠殺傷力大但是比較脆弱!坦克射程近防禦強機動性比自行火炮好!




如果是單車相遇,坦克要勝過自行火炮(當然,具體的還得看各自的型號。如果你拿老式的坦克與現代的自行火炮來PK,那就另當別論了~~)。

以下是網絡上的介紹我比較贊同!

(1)坦克帶有可以旋轉360度的炮塔,而大多數自行火炮的炮塔則只能旋轉一定的角度。只有少數自行火炮有360度的旋轉炮塔。(坦克加一分)

(2)坦克的火炮是直瞄武器,俯仰角一般是負5到正20度左右,而自行火炮一般是間瞄武器,火炮的俯仰角一般是0度到30度之間,有的可以到90度(自行高炮)。

(3)坦克的火炮一般是加農炮,而自行火炮則有加農炮、榴彈炮、迫擊炮、高炮。

(4)坦克的炮塔一般是在車體的前部,而自行火炮的炮塔一般在車體的後部。

(5)坦克的火炮一般可以行進間射擊,而自行火炮則要有一定的陣地,不能行進間射擊。(坦克加一分)

(6)戰鬥中坦克一般是一線突擊的主戰車輛,而自行火炮一般是二線火力壓制和火力支援車輛。

(7)坦克一般是車自為戰,必要時才集火射擊。但自行火炮一般是集火壓制,很少單炮發射。(坦克加一分) 通過以上對比(坦克與自行火炮的區別)不難看出,如果坦克與自行火炮單車相遇,坦克是要佔據一定優勢的。


尊龍NO1


一樣厲害。這兩種一樣的就是都是火力加強型和支援型配置,但實際作戰中的作戰用途卻是差別很大的。


首先、這兩種是不同作戰體系下的武器,自行火炮是為了遠程打擊敵固定及有生目標,而坦克則是為了攻擊突防而誕生,所以這兩種武器在戰場上一個是支援型的配置,而另一個坦克卻是攻擊型的裝備,自行火炮不會前進到一線,只負責遠距離的攻擊,坦克則必須進入一線作戰地域進行任務的執行。從作戰分配上來說,二者分工不同,各有千秋。

其次、二戰近距離作戰,自行火炮的特殊攻擊性決定了其無法和坦克相抗衡,但是一旦遠距離的作戰,在換用穿甲彈等彈藥後在坦克的直線射程之外,自行火炮就可以對其實施打擊,遠距離自行火炮佔有優勢。所以,二者又不分仲伯。



綜合以上分析,坦克和自行火炮各有優勢,其作戰用途不同,一般不可能會出現自行火炮被敵坦克集群圍攻,如果真的這樣,那就是自行火炮的末日;同樣,遠距離上,坦克將成為自行火炮打擊的活動目標。


冰雹藍天


類似的問題比較多,很多人喜歡拿出兩種不是同一種用途的武器比較誰厲害,或者問什麼武器是最厲害的,或者這個國傢什麼武器最厲害,其實這樣的問法是軍事知識比較少的表現,對武器缺乏最基本的瞭解,就是在看熱鬧。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不同種類的武器各有用途,用在不同的地方,根本無法比較誰好誰壞,即便是同一種武器,因為研發時針對不同的情況也是適應不同的戰場環境,什麼樣的武器算是壞的或者不厲害的,就是這種武器放到任何戰場環境下效果都不好,有致命硬傷。


問題中所提到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完全是兩類武器,前者主要用於近戰肉搏之用,就是在大平原地帶進行快速突擊作戰的,而後者是一種支援武器,對沖在最前面的步兵和坦克進行火力支援,或者是轟炸敵人,輕易不會參與近距離作戰的方式。 坦克考慮的是什麼,是生存能力,因為是近距離肉搏,所以坦克口徑的增加不會像自行火炮那麼大,現在坦克炮最大的無非也就是一百二十五,而自行火炮目前朝鮮的一百七十毫米口徑的谷山大炮算大的了,很多國家現役批量裝備的都是一百五十五的。



坦克的防護力也要強,從二戰時期厚厚的鋼鐵,到現在很多種裝甲,而且無論是西方坦克四四方方的炮塔,還是我們國家和俄羅斯這種圓形炮塔,都是低矮的或者小的,自行火炮的炮塔就隆起來很高,因為它的炮要靈活,它是火力支援不和對方近距離接觸,所以炮塔高一點無所謂。

自行火炮和坦克在不瞭解軍事的人看來,沒什麼區別,一個履帶底盤加上一個炮塔,可是要是細細地掰扯各種區別,估計成千上萬字也說不完,兩種不同的兵器也無法比較誰更厲害了。


鍋蓋頭司令


還是坦克厲害!

按彈著點看,自行火炮大面積爆炸力強,殺傷力高,但如果暴露給對方,一樣會遭受重創。

坦克渾身就是個大鐵疙瘩,機動性強,被打擊概率低。可以攻擊性炮擊和機槍攻擊。軍團作戰可起到衝鋒、掩護、攻堅、摧毀的大作用,進可攻、退可守,就算掉隊也能有機會衝出去,單憑陸軍如果沒有針對性武器很難做到一擊而中。自行火炮就差一層了,要有外圍保護,甚至還需要坦克的保護,小股攻堅部隊都有機可乘,所以,和坦克比起來應該稍遜一籌。不過,要是遠距離大面積打擊還是勝過坦克的,分戰場情況吧!


驍勇34


自行火炮的口徑嚇人,現在的主流是155毫米,在信奉大炮既真理的年代,自行火炮無疑是絕對的真理。自行火炮的歷史比坦克都長,它安裝在各種車輛底盤上,不需外力牽引而能自行運動的火炮。早在1914年,沙俄帝國就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門安裝在卡車底盤上的76毫米自行高射炮。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蘇聯在3年內,就生產了31000輛自行反坦克炮,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現代自行火炮具有機動性和防護性好、裝有自動裝彈機、射速快等特點,所以在許多發達國家軍隊裡,它有逐漸取代牽引式火炮的趨勢。

如果自行火炮在戰場上與坦克單打獨鬥,面對面決鬥,那肯定是口徑大的佔優勢,坦克炮大部分120毫米,它挨一發155毫米炮彈一定是骨斷筋折,成為零件狀態,自行火炮受一發120毫米炮彈,情況稍好一點,最多半身不遂,退出戰鬥。面對自行火炮,坦克炮不佔優勢。而在戰場上,放開了打,自行火炮就不是坦克的對手了。尤其在目視距離內,坦克的機動性和防護力是遠遠大於自行火炮的,自行火炮對付運動目標不行,為提高射擊精度還必須在靜止的狀態下開炮,而坦克卻是可以在運動中殲敵,一動一靜,高下立現。


浩蕩揚子江


這個問題就要結合實際考慮了,首先這個自行火炮包不包括二戰時期的各種突擊炮,比如說德國的三號突擊炮、四號突擊炮;蘇聯的ISU-152、SU-122等等如果包括的話,可以說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坦克的裝甲和火力都比不過這些突擊炮,因為突擊炮並不需要炮塔,所以可以佈置後座距離更長的火炮比如蘇聯人沒能成功搬上T-34的100毫米火炮。雖然在坦克世界中ISU-152這類戰車的定位都是自行反坦克炮,但是在蘇聯人眼中,這些突擊炮其實就是火炮,他們也是將其當做火炮使用的。

自行火炮彈道是拋物線

當然如果不包括的話,也要考慮距離問題,如果交戰距離非常遙遠,甚至隔著山脈的話,可以說火炮可以把坦克打成孫子,因為坦克炮一般都屬於加農炮,這種火炮直射距離大概是在六到七千米左右,哪怕是最大仰角進行拋射,射程也不會超過20千米,而現在的火炮的射程都在40千米以上,所以說這些火炮可以在坦克無力還手的局臉上以每分鐘5-6發的射速給坦克洗一個炮彈澡。

坦克是平射

但是一旦火炮進入了坦克的射程,那麼火炮幾乎會失去所有的反抗能力,首先火炮射擊之初就算不是用來反坦克的,所以精度和移動射擊能力要比坦克差很多。自行火炮很早擊中移動中的坦克,但是坦克卻能輕鬆的在移動中將同樣在移動的自行火炮擊毀。

指望榴彈打坦克終究不是正路

有人可能會質疑自行火炮又沒有穿甲彈怎麼對坦克造成傷害,首先自行火炮可以發射末敏彈,這種彈藥會對車頂沒有聚能反應裝甲的坦克造成致命打擊,其次高爆榴彈會摧毀掉坦克外面的所有觀瞄裝置,這樣一來坦克就失去了戰鬥力。


雙馬尾班長


對於這個問題,老鷹航空從下面幾點來進行模擬計算式的回答吧:

第一呢,自行火炮射程比較遠,最遠的達到50km,且配合火控雷達或者無人機進行校準,現在戰爭條件下的打擊精度比較高。況且,自行火炮的彈道比較高,形成一定的曲射火力,對於裝甲車輛的打擊彈著點一般在車輛的上方,也正好是其裝甲比較薄弱的地方,配合155mm或者152mm口徑的彈藥,殺傷力還是非常大的。但是,自行火炮的裝甲防護是比較低的,遠比不上坦克。

第二,坦克火炮屬於高膛壓滑膛炮或者線膛炮,彈道軌跡比較低平,近似於直線,有效射程一般在5km以內,配合自身的火控系統和行走系統,能夠在射程內對靜止目標或者移動目標進行精確打擊。配合自身125mm的大口徑火炮,穿甲殺傷能力異常巨大。對於自行火炮這樣的目標一旦是擊中了,必然是徹底摧毀。

第三,根據題目,從射程之外開始對攻,也就是50km之外開始。坦克射程短,只能以戰鬥隊形進行高速衝刺,也即是以80km/h的最大速度行進;相比之下,自行火炮只需要進入射擊狀態,依靠火控雷達或者無人機進行實時偵察,隨時調整射擊諸元,靜待坦克進入射程。只要坦克進入50km距離之內,自行火炮這一方必然是先期開火集群射擊,而坦克從50km進入到5km距離,按80km/h的速度也要行駛33.75分鐘,在此期間,自行火炮能夠以最大射速10發/分鐘進行攻擊,初期的一分鐘內基本上就形成10波齊射,第二分鐘開始按6發/分鐘進行射擊,正常自行火炮的載彈量是30發/車,這樣計算下來,前五分鐘內,自行火炮一方基本上已經將彈藥打光了,對坦克團形成了30次齊射。而此時的坦克團距離自行火炮還有43km,對於自行火炮團而言,可以從容撤退了。

至於自行火炮團5分鐘內打完全部炮彈對坦克團的殺傷效果,那就比較難以評估了,畢竟需要考慮到地形、天氣、戰術等各方面因素,但是保守估計,至少可以按50%的殺傷效果來估算,至少應該可以幹掉半個坦克團的車輛。

接下來,如果沒有後援補充彈藥,剩下的坦克團如果追上了自行火炮團,那就是如同打火雞一樣,全部擊殺。

所以,現代戰爭任何一種武器都是有缺陷的,因此,必然需要進行多兵種多裝備之間的協同作戰,優勢互補,取長補短,這樣才能夠形成一個較為“完美”的攻擊打擊效果。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如需獲取更多軍事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老鷹航空堅持原創回答問題,不做如何複製粘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