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里爲什麼反坦克殲擊車和火炮沒有炮塔呢?

陰雨天晴下著雪


《坦克世界》這款遊戲裡的反坦克殲擊車和自行火炮並不是憑空捏造的,相反,他們有些是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貨真價實的真傢伙(最差的也是有圖紙依據的)。

比如德國著名的“三號突擊炮”



“獵豹”



“獵虎”



“蟋蟀”



蘇聯的“SU-85”



“SU-152”



“704工程”



不過美國在二戰中的一些反坦克殲擊車是帶炮塔的,如M18“地獄貓”。



但大部分的反坦克殲擊車和自行火炮是直接將火炮固定在坦克地盤或重新研發的地盤,這是為什麼呢?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要擁有良好的隱蔽性。反坦克殲擊車,顧名思義,是專門剋制和打擊地方坦克的。一般來說,它的任務就是守株待兔,等待著敵人的侵犯,然後趁其不備,出其不意的利用自身隱蔽性幹掉敵方坦克。如果有一些隱蔽性或者隱蔽工作做得很好的,敵人連被哪裡打的都不知道,如此就可以使對方產生恐懼心理,使之不敢輕舉妄動。

保持車輛的整體重心。有些反坦克殲擊車的主炮較大,而相應的體積和重量就會增加,使得反坦克殲擊車的重心就會就會移向炮管,容易使整個車身都向下栽去。還怎麼駕駛呢?舉個例子吧,當時在研發FV4005反坦克殲擊車時,英國人選擇了183mm這一驚人的主炮口徑來作為坦克主炮。但麻煩的是,當時幾乎沒有合適的炮塔能夠容下這麼大的口徑。於是,英國人也只能隨便搞幾塊裝甲板來拼成了“炮塔”。(注意圖片上的炮管支架,這就是用來平衡炮管的)




你說這樣的主炮什麼炮塔能裝上?所以就只能這樣了。

還有一個例子。美國人在研製120mm口徑主炮時也遇到了麻煩,也是安裝了主炮的之後坦克重心偏向主炮。於是,美國人只好在炮塔後面裝上了一塊厚厚的鋼板來平衡重心。





錢!說一千道一萬,什麼情況下都離不開一個錢字,特別是在發現自行火炮在後方支援而不需要像坦克一樣要應對可能從四面八方任何一個點出來的敵人時,軍方便在炮塔上做了手腳,“把炮塔拆了!”這樣雖然限制了主炮的射界,但節省了大量費用,同時也降低了生產工藝的難度,使得能大量生產。


燒包穀他爹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TD是使用坦克底盤改的。問題就在於炮塔,原先的炮塔和座圈承載不了更強更大的火炮,比如黑豹底盤的獵豹,前者使用75mm KwK L/70坦克炮,後者使用Pak43L/71式88mm坦克炮。



虎式(P)型底盤的廢鐵男,咳咳……是斐迪南。前者是88mm KwK 36 L/56火炮,後者是PaK43/1型71倍徑88mm火炮。

使用虎王(貓王)底盤的獵虎,前者是KwK 43/L71型88mm火炮,後者是128mm的PaK 44 L/55型火炮。

想要更強的穿甲能力,但是卻沒有更強的的戰車和炮塔去承載,那麼使用無炮塔的反坦克殲擊車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當然了,除此之外,還有半炮塔結構,全炮塔結構。要知道在早期,坦克的機動、火力、防禦都需要空間和重量,一輛坦克承載能力是有限的。你想增加火力,就必須犧牲其他元素,相比於無炮塔設計,這兩種只能承載威力更低,重量體積更小的火炮。

無炮塔結構犧牲了靈活性和一定的機動性;那麼半炮塔或全炮塔要麼犧牲了機動力和防護力,要麼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限增加火力。

從性價比上看,無炮塔最高,而全炮塔必須要從新設計炮塔和座圈,犧牲了機動或者防禦不說,而且很難保證重量體積的平衡,有些火炮出於重量體積原因,不能向側面或後面開炮,於是就誕生了半炮塔。

半炮塔折中了無炮塔裝載更大火炮和全炮塔靈活的特點。看起來高明,但是實際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相同條件下,機動防禦火力比不上無炮塔,靈活性又比不過全炮塔。

隨著技術的發展,坦克炮的威力大幅度提升後,坦克殲擊車、平坦、中坦、重坦這幾種車型便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幾種元素完美平衡的主戰坦克。


磚拍人渣


二戰中的坦克殲擊車的火炮就沒有炮塔,二戰中坦克大軍的鋼鐵洪流在歐洲平原上縱橫馳騁,橫衝直撞,前期阻擊這些鋼鐵巨獸的主要靠反坦克炮,但隨著坦克的裝甲越來越厚,小口徑的反坦克炮只能給坦克撓撓癢癢,無關痛癢,後來就直接上了坦克殲擊車,為了增加機動性和越野功能,把大炮安裝在坦克的底盤上,靠履帶推進。

為了對付坦克的裝甲,殲擊車的火炮口徑很是嚇人,比如著名的德國“獵豹”,這種坦克殲擊車使用的是128mm Pak 80 L/55 炮。這種反坦克炮比一般坦克使用的火炮口徑大得多,蘇聯的T34坦克使用的才是76.2mm坦克炮,威力自然也大得多。另外,由於坦克殲擊車使用了大口徑反坦克炮,後坐力大,所以當時的坦克殲擊車基本上都沒有獨立炮塔,很多都是火炮/底盤一體化。

坦克殲擊車在實戰中基本是戰術防禦,所以除了炮口大之外,為了減輕重量裝甲更薄,機動性通常比坦克更高。沒有炮塔生產和維護都很方便,適合大批量生產製造,當然防彈能力就弱雞了,坦克挨他一炮廢了,他挨坦克一炮也得全體陣亡,所以坦克殲擊車在戰場上得玩陰的,藏起來背後捅刀子,打了就跑。


浩蕩揚子江


二戰時期的坦克殲擊車和自行火炮沒有炮塔是因為這種戰車都是為了補充坦克裝備的數量不足而臨時拼湊的戰車。

二戰時期由於德國閃擊戰術橫掃西歐,各國都大力發展研製裝甲戰車。拿德國為例,德國閃擊法國,從阿登森林繞過馬奇諾防線,從後方切斷了英法盟軍的退路,短時間迫使法國投降。同時也遭遇到了英國堅硬的馬蒂爾達坦克的阻擊,由於馬蒂爾達坦克厚重的正面裝甲,德國裝甲部隊的2號坦克20毫米機關炮和3號坦克37毫米坦克炮不能正面有效擊毀馬蒂爾達坦克,迫使新式坦克研製提上了議程。坦克系統中坦克炮的後座行程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參數,狹小的坦克炮塔限制了坦克炮的後座行程,同時代的大口徑的反坦克炮穿甲深度高,但後座行程卻很大,要想裝進坦克炮塔就必須從新設計反後座裝置,這不亞於從新研製新的坦克炮。戰場又急需能夠跟隨坦克進行突擊的支援火力,設計師折中把現成的反坦克炮裝到去掉炮塔的坦克底盤上週圍簡單的焊接防護裝甲板,就形成了沒有炮塔的自行火炮與自行反坦克炮,用小車體扛起大口徑火炮。研製出了沒有頂層裝甲的黃鼠狼自行反坦克炮、有頂的三號突擊炮、四號坦克殲擊車。蘇聯也是用同樣的辦法研製了SU-76、SU-85、SU-100等自行反坦克炮。

隨著戰爭結束,坦克技術的發展,已經不需要這種拼湊而成的裝甲戰車了,沒有炮塔的自行反坦克炮漸漸退出歷史舞臺,自行火炮由於巨大的機動優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有炮塔的自行火炮也是用炮塔後置這種方法來適應火炮的巨大後座行程,沒有辦法的辦法啊!


八一紅星榮耀


坦克是突擊兵器,突入敵陣,面對各個方向的敵人,所以需要能旋轉的炮塔。坦克殲擊車就是把反坦克炮裝上車。是防禦性武器,只要炮口對準正面來襲之敵就行,就不需要炮塔吧!


kissanywhere


首先,題主弄混了一個事情。坦克世界裡面的車,都是現實世界中有的或是設計出來的圖紙車。這些車輛並不是毛子一拍腦門想出來的。基於歷史,1945年以前的車。現實存在過的。至於題主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側翻問題。想讓炮彈具有足夠的穿透力,膛壓就必須高,炮管也需要加長,加厚,這就帶來了重量和反作用力的增加。編不下去了。..誰接著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